2017年夏天,大手拉小手,我們去西班牙追逐陽光
↑科爾多瓦 歷史悠久的城市,大多沉穩有餘而活潑不足,但 科爾多瓦 卻完全不在此列,這全賴於裝飾在雪白牆面上的各色花器,為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無限生機。 ↑科爾多瓦 不同文化的入侵使得各種文化在此交匯並留下各自的足跡。 ↑科爾多瓦 ↑科爾多瓦 Calle Conde y Luque
在這裡,真的離不開google map,不是靠著地圖指引,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在深巷之中。 ↑科爾多瓦 ↑科爾多瓦 ↑科爾多瓦 阿拉伯人是狂熱的內庭愛好者,內庭被他們視為家的靈魂。庭院的裝飾和色彩斑斕的植物散髮出快樂的氣息,似乎向那些從它門前走過並往裡看的人們昭示著怡人而幸福的生活。 ↑科爾多瓦 這個庭院大概是一個阿拉伯水煙館,深巷中一片美麗而隱私的空間。
在 科爾多瓦 旅行,你一下子就會忘記自己身處 歐洲 ,這裡到處充斥著阿拉伯風情。 ↑科爾多瓦 在窄巷之中穿行,突然,前面一片明亮的黃色,這應該就是大清真寺了。 ↑科爾多瓦 文化碰撞體現在清真寺外部建築上:在這個阿拉伯清真寺內矗立著一座既是文藝復興風格又是巴 洛克 式的鐘樓(Torre Campanario)。這座鐘樓原來是清真寺的宣禮塔。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而在其伊斯蘭風格的外牆上仍能辨出基督教不同時期在此基礎上所作的修飾。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在之後 格拉納達 的阿爾罕布拉宮中,我們會看到更多這樣的紋飾。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 主教座堂(Catedral de Córdoba),又稱 科爾多瓦 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該建築為世界遺產 科爾多瓦 歷史中心的一部分。大清真寺始建於公元785年,後來又幾經擴建、改建,工程持續了幾百年。基督教王國收復 科爾多瓦 後,大清真寺內修建了一座哥特式的教堂,但大清真寺仍然基本保留了伊斯蘭建築的風貌。 科爾多瓦 大清真寺是摩爾人建築中完成度最高、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門票:成人10歐,十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免費。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靜靜地邁入清真寺道道的馬蹄形拱門,來自古代優美的旋律在此迴蕩著……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時間透過這一道道醒目而魔幻的紅磚白石拱門仿佛在喃喃細語著:這850根 石柱 支撐而起的柱頂可是有 羅馬 淵源的。那是一段混亂的歷史:最初,這裡是一座小的西哥特式教堂——聖·文森特·勒蘭 巴西 利卡(Basílica de San Vicente Mártir)。伊斯蘭勢力於公元711年征服 西班牙 之後,教堂被分成兩半。這種伊斯蘭教--基督教共生的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784年,直到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將基督教部分買下。原有結構被拆除,併在原址上建立了現在的 科爾多瓦 大清真寺,此後該寺便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可容納17000人。在收復失地運動中, 科爾多瓦 於1236年重新成為基督教統治地區,大清真寺隨即被改建成 羅馬 式天主教堂,16世紀又進一步加建了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和中殿。就是這樣的宗教碰撞形成了清真寺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宗教包容並存的局面。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上一眼還是天主教堂的佈置,下一眼就換成伊斯蘭豐滿細膩的浮雕。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現在殿內尚存的850根 石柱 ,將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個拱門的翼廊,每個拱門又各有上下兩層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縱橫。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16世紀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代表 卡洛 斯五世國王全權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 石柱 和拱門近三分之一被毀, 從中建起了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皇家小禮拜堂、唱詩班等幾部分。唱詩班的椅子全是帶有華貴的巴 洛克 雕飾的精湛工藝品,兩個講道台是用桃花心木、 大理 石、碧玉等鑲嵌製成。但由於改造得太狠,對原有的珍貴建築的破壞過多而引起了 卡洛 斯五世國王的不滿,他對改建者們驚呼道:“你們建造的東西,雖精美萬分,卻在別處也能建造;而你們毀掉的東西,世上獨一無二”。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穆罕默德·伊克巴勒這樣描述列柱大廳:“數不清的柱子,就像是 敘利亞 綠洲裡層疊的森林。”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一千年以前,這裡曾燈火通明,過萬人匍匐於此,唱誦著不朽的經典。
漫步在清真寺大教堂,內心深處一直被深深地震撼著,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一千零一夜》中美麗的幻想鋪天蓋地而來,為游客講述著那個阿拉伯神燈的故事。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橘院(Patio de los Naranjos)的三個方向有門廊。
在這裡,真的離不開google map,不是靠著地圖指引,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在深巷之中。 ↑科爾多瓦 ↑科爾多瓦 ↑科爾多瓦 阿拉伯人是狂熱的內庭愛好者,內庭被他們視為家的靈魂。庭院的裝飾和色彩斑斕的植物散髮出快樂的氣息,似乎向那些從它門前走過並往裡看的人們昭示著怡人而幸福的生活。 ↑科爾多瓦 這個庭院大概是一個阿拉伯水煙館,深巷中一片美麗而隱私的空間。
在 科爾多瓦 旅行,你一下子就會忘記自己身處 歐洲 ,這裡到處充斥著阿拉伯風情。 ↑科爾多瓦 在窄巷之中穿行,突然,前面一片明亮的黃色,這應該就是大清真寺了。 ↑科爾多瓦 文化碰撞體現在清真寺外部建築上:在這個阿拉伯清真寺內矗立著一座既是文藝復興風格又是巴 洛克 式的鐘樓(Torre Campanario)。這座鐘樓原來是清真寺的宣禮塔。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而在其伊斯蘭風格的外牆上仍能辨出基督教不同時期在此基礎上所作的修飾。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在之後 格拉納達 的阿爾罕布拉宮中,我們會看到更多這樣的紋飾。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 主教座堂(Catedral de Córdoba),又稱 科爾多瓦 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該建築為世界遺產 科爾多瓦 歷史中心的一部分。大清真寺始建於公元785年,後來又幾經擴建、改建,工程持續了幾百年。基督教王國收復 科爾多瓦 後,大清真寺內修建了一座哥特式的教堂,但大清真寺仍然基本保留了伊斯蘭建築的風貌。 科爾多瓦 大清真寺是摩爾人建築中完成度最高、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門票:成人10歐,十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免費。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靜靜地邁入清真寺道道的馬蹄形拱門,來自古代優美的旋律在此迴蕩著……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時間透過這一道道醒目而魔幻的紅磚白石拱門仿佛在喃喃細語著:這850根 石柱 支撐而起的柱頂可是有 羅馬 淵源的。那是一段混亂的歷史:最初,這裡是一座小的西哥特式教堂——聖·文森特·勒蘭 巴西 利卡(Basílica de San Vicente Mártir)。伊斯蘭勢力於公元711年征服 西班牙 之後,教堂被分成兩半。這種伊斯蘭教--基督教共生的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784年,直到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將基督教部分買下。原有結構被拆除,併在原址上建立了現在的 科爾多瓦 大清真寺,此後該寺便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可容納17000人。在收復失地運動中, 科爾多瓦 於1236年重新成為基督教統治地區,大清真寺隨即被改建成 羅馬 式天主教堂,16世紀又進一步加建了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和中殿。就是這樣的宗教碰撞形成了清真寺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宗教包容並存的局面。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上一眼還是天主教堂的佈置,下一眼就換成伊斯蘭豐滿細膩的浮雕。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現在殿內尚存的850根 石柱 ,將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個拱門的翼廊,每個拱門又各有上下兩層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縱橫。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16世紀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代表 卡洛 斯五世國王全權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 石柱 和拱門近三分之一被毀, 從中建起了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皇家小禮拜堂、唱詩班等幾部分。唱詩班的椅子全是帶有華貴的巴 洛克 雕飾的精湛工藝品,兩個講道台是用桃花心木、 大理 石、碧玉等鑲嵌製成。但由於改造得太狠,對原有的珍貴建築的破壞過多而引起了 卡洛 斯五世國王的不滿,他對改建者們驚呼道:“你們建造的東西,雖精美萬分,卻在別處也能建造;而你們毀掉的東西,世上獨一無二”。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穆罕默德·伊克巴勒這樣描述列柱大廳:“數不清的柱子,就像是 敘利亞 綠洲裡層疊的森林。”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一千年以前,這裡曾燈火通明,過萬人匍匐於此,唱誦著不朽的經典。
漫步在清真寺大教堂,內心深處一直被深深地震撼著,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一千零一夜》中美麗的幻想鋪天蓋地而來,為游客講述著那個阿拉伯神燈的故事。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橘院(Patio de los Naranjos)的三個方向有門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