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永恆之城,絕美之城,有什麼理由不愛她?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教皇曾駐地
拉特 朗聖若望大殿,(San Giovanni in Laterano),是天主教 羅馬 教區的主教座堂, 羅馬 總主教(教宗)的正式主教座堂。是 羅馬 四座特級宗座聖殿,其它的是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 保祿 大殿,享有全世界天主教會母堂的稱號,教堂外觀古樸,教堂大殿兩側有耶穌12門徒的 大理 石雕像。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大殿內部金碧輝煌,風格和 梵蒂岡 聖彼得 大教堂有些類似,也有青桐華鼎,巨大的風琴管。
在 聖彼得 教堂建成之前, 羅馬 教皇常住地是特朗聖若望大殿,這裡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內部裝飾,必然有相應的屬性。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從地位上看,特朗聖若望大殿是天主教最古老、級別最高的教堂,某些時候,它的級別甚至高於 聖彼得 大教堂。
教堂英文名:the Archbasilica of the Most Holy Savior and Saints John the Baptist and John the Evangelist at the Lateran, 翻譯過來是教堂是獻給基督救世主、聖施洗約翰和福音書作者約翰。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來到這裡,也是為了順路看克林姆特的數字影像展,在 拉特 朗聖若望大殿附近的一個展館內,我們就順利在教堂里參觀。 去看展是臨時增加的行程,看到地鐵里都是相關的廣告,就差了路線過來。
克林姆特的電子展,通過影響效果呈現裝飾畫大師的知名作品,雖然沒有一件真品,但如此新穎的展現形式卻讓參觀過程精彩紛呈。
據說,幾年 上海 也引進了這個展覽,瞬間爆紅。
從教堂走過去,已經4點多。門票12歐,不算貴。現場人很少,我們坐在沙發上,看四周的電子屏反覆播放克林姆特的作品,累了,就躺下來看,也無人打擾,大家都很安靜。 看完展覽,出來後已經天黑。
出發前,房東說這個片區晚上游客很少去,不算危險,也不見得安全,建議我們早點回 梵蒂岡 這面。
原路返回,並沒有過多逗留,回去繼續喝酒吃披薩。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聖母 瑪利亞 大教堂(Santa Maria della Pace),世界上最大的聖母教堂,據說地下室安放著銀制的聖嬰搖籃和黃金打造的馬槽,據說是 耶路撒冷 耶穌誕生之處 伯利恆 馬槽的碎片。另外還埋葬著聖徒 傑羅姆 和教皇庇護五世。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屋頂的壁畫歷史久遠。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有華鼎的地方,說明教堂本身的級別很高,通常是教皇經常光顧之地。
另有一種說法,這個華鼎也是貝尼尼設計的。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教堂,由一個公元4世紀的龐大的浴室改建而成,入口處模仿了萬神殿的建築原理,教堂的採光度非常好。
順路逛的教堂,天氣很好,也沒特別行程安排,就進來看看。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從 共和 廣場地鐵出來,就能看到這座教堂。外觀看上去,有些破損,但內部卻保存良好。
內部有一些有意思的展示,關於哥白尼、伽利略的理論。經歷了幾百年,天主教與科學家也最終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和解。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事實上,在西方,很多科學家也是虔誠的教徒。
早期的哥白尼、伽利略,到後來的 牛頓 ,愛因斯坦。他們致力於科學研究,但是並沒有將其與宗教相對立。
早期的問題,在於宗教團體的恐慌,以及狂熱分子的推波助瀾。即使跟教宗、大主教成為好友的伽利略,晚年時期也難逃宗教審判。只能說,那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狹隘。
宗教不能解釋萬物, 比如 天文、物理、生物,但是反過來,科學理論也很難解釋人心,所以,我們不能狹隘地把科學的進步,理解成向宗教宣戰的武器。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維多利亞聖母教堂——聖特雷莎的情欲維多利亞 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這裡主要看貝尼尼的作品《聖特雷莎的狂喜》。 ↑維多利亞聖母教堂 這是貝尼尼最出色,也是最具爭議的作品。雖然是宗教主題,但描繪的聖特雷薩通靈時奇異而神秘的瞬間,她對上帝之愛的渴望,已經超越了教徒本身的範疇。
她躺在浮雲上,寬大的衣袖向下低垂,兩眼輕合,嘴唇微張,臉色蒼白,在昏迷中祈求著神的愛。在她面前,小天使面帶頑皮,將一支金箭射向她的胸膛。
小天使更像是丘比特,特雷薩在她的自訴中寫道:這支箭已刺穿了我的心,當他把箭抽出時,我感到無限的痛苦和甜蜜,我想把這種痛苦永遠地繼續下去…… ↑維多利亞聖母教堂
宗教命題下,貝尼尼把神秘的病態變為一個在朦朧意識下,少女對愛與欲的痴迷狀態,昏迷與神智失控,是少女思春的典型體現,看看她的腳趾部分,有些高潮特征。
貝尼尼在這組雕像中熟練地掌握了石料性能,雕出了豐富多變的衣紋和雲朵。完全沒有石料的重量感。
在這組雕塑的上部,還加了一束束鍍金的金屬條,燈光從上面照來,金色的反光射在人物身上,增加了雕刻的戲劇效果,這是光效應的早期綜合利用的先例。巴 洛克特 風格,別強調和表現人體複雜的曲線和明暗的對比。
去看聖特雷莎雕塑的路上,遇到了一堆老年夫婦,發現穿了同款大衣,一起開心合照。
在 歐洲 ,復古著裝很普遍,集市或者馬路上,碰到也能相互問候兩句,彼此誇贊一番,算是旅行中的小樂趣。
聖伯多祿鎖鏈堂-摩西像的牽絆聖伯多祿鎖鏈堂(San Pietro in Vincoli)),聖物箱收藏著在 耶路撒冷 聖彼得 當時被囚在獄中帶著的鐵鏈教堂中,因此得名。
拉特 朗聖若望大殿,(San Giovanni in Laterano),是天主教 羅馬 教區的主教座堂, 羅馬 總主教(教宗)的正式主教座堂。是 羅馬 四座特級宗座聖殿,其它的是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 保祿 大殿,享有全世界天主教會母堂的稱號,教堂外觀古樸,教堂大殿兩側有耶穌12門徒的 大理 石雕像。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大殿內部金碧輝煌,風格和 梵蒂岡 聖彼得 大教堂有些類似,也有青桐華鼎,巨大的風琴管。
在 聖彼得 教堂建成之前, 羅馬 教皇常住地是特朗聖若望大殿,這裡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內部裝飾,必然有相應的屬性。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從地位上看,特朗聖若望大殿是天主教最古老、級別最高的教堂,某些時候,它的級別甚至高於 聖彼得 大教堂。
教堂英文名:the Archbasilica of the Most Holy Savior and Saints John the Baptist and John the Evangelist at the Lateran, 翻譯過來是教堂是獻給基督救世主、聖施洗約翰和福音書作者約翰。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來到這裡,也是為了順路看克林姆特的數字影像展,在 拉特 朗聖若望大殿附近的一個展館內,我們就順利在教堂里參觀。 去看展是臨時增加的行程,看到地鐵里都是相關的廣告,就差了路線過來。
克林姆特的電子展,通過影響效果呈現裝飾畫大師的知名作品,雖然沒有一件真品,但如此新穎的展現形式卻讓參觀過程精彩紛呈。
據說,幾年 上海 也引進了這個展覽,瞬間爆紅。
從教堂走過去,已經4點多。門票12歐,不算貴。現場人很少,我們坐在沙發上,看四周的電子屏反覆播放克林姆特的作品,累了,就躺下來看,也無人打擾,大家都很安靜。 看完展覽,出來後已經天黑。
出發前,房東說這個片區晚上游客很少去,不算危險,也不見得安全,建議我們早點回 梵蒂岡 這面。
原路返回,並沒有過多逗留,回去繼續喝酒吃披薩。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聖母 瑪利亞 大教堂(Santa Maria della Pace),世界上最大的聖母教堂,據說地下室安放著銀制的聖嬰搖籃和黃金打造的馬槽,據說是 耶路撒冷 耶穌誕生之處 伯利恆 馬槽的碎片。另外還埋葬著聖徒 傑羅姆 和教皇庇護五世。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屋頂的壁畫歷史久遠。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有華鼎的地方,說明教堂本身的級別很高,通常是教皇經常光顧之地。
另有一種說法,這個華鼎也是貝尼尼設計的。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教堂,由一個公元4世紀的龐大的浴室改建而成,入口處模仿了萬神殿的建築原理,教堂的採光度非常好。
順路逛的教堂,天氣很好,也沒特別行程安排,就進來看看。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從 共和 廣場地鐵出來,就能看到這座教堂。外觀看上去,有些破損,但內部卻保存良好。
內部有一些有意思的展示,關於哥白尼、伽利略的理論。經歷了幾百年,天主教與科學家也最終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和解。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事實上,在西方,很多科學家也是虔誠的教徒。
早期的哥白尼、伽利略,到後來的 牛頓 ,愛因斯坦。他們致力於科學研究,但是並沒有將其與宗教相對立。
早期的問題,在於宗教團體的恐慌,以及狂熱分子的推波助瀾。即使跟教宗、大主教成為好友的伽利略,晚年時期也難逃宗教審判。只能說,那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狹隘。
宗教不能解釋萬物, 比如 天文、物理、生物,但是反過來,科學理論也很難解釋人心,所以,我們不能狹隘地把科學的進步,理解成向宗教宣戰的武器。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維多利亞聖母教堂——聖特雷莎的情欲維多利亞 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這裡主要看貝尼尼的作品《聖特雷莎的狂喜》。 ↑維多利亞聖母教堂 這是貝尼尼最出色,也是最具爭議的作品。雖然是宗教主題,但描繪的聖特雷薩通靈時奇異而神秘的瞬間,她對上帝之愛的渴望,已經超越了教徒本身的範疇。
她躺在浮雲上,寬大的衣袖向下低垂,兩眼輕合,嘴唇微張,臉色蒼白,在昏迷中祈求著神的愛。在她面前,小天使面帶頑皮,將一支金箭射向她的胸膛。
小天使更像是丘比特,特雷薩在她的自訴中寫道:這支箭已刺穿了我的心,當他把箭抽出時,我感到無限的痛苦和甜蜜,我想把這種痛苦永遠地繼續下去…… ↑維多利亞聖母教堂
宗教命題下,貝尼尼把神秘的病態變為一個在朦朧意識下,少女對愛與欲的痴迷狀態,昏迷與神智失控,是少女思春的典型體現,看看她的腳趾部分,有些高潮特征。
貝尼尼在這組雕像中熟練地掌握了石料性能,雕出了豐富多變的衣紋和雲朵。完全沒有石料的重量感。
在這組雕塑的上部,還加了一束束鍍金的金屬條,燈光從上面照來,金色的反光射在人物身上,增加了雕刻的戲劇效果,這是光效應的早期綜合利用的先例。巴 洛克特 風格,別強調和表現人體複雜的曲線和明暗的對比。
去看聖特雷莎雕塑的路上,遇到了一堆老年夫婦,發現穿了同款大衣,一起開心合照。
在 歐洲 ,復古著裝很普遍,集市或者馬路上,碰到也能相互問候兩句,彼此誇贊一番,算是旅行中的小樂趣。
聖伯多祿鎖鏈堂-摩西像的牽絆聖伯多祿鎖鏈堂(San Pietro in Vincoli)),聖物箱收藏著在 耶路撒冷 聖彼得 當時被囚在獄中帶著的鐵鏈教堂中,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