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吳哥窟 | 所有的結局都是消亡


無花果樹和木棉樹盤根錯節地長在遺址上,精美的浮雕因為樹枝的延生而錯位。
吳哥與圓明園的不同還在於,它的湮沒不只是人與人力量的對抗,更是人類文明與時間、自然持續鬥爭的客觀存在。

「巴肯山日落」

日出日落是一個輪迴;
繁華與毀滅也是一個輪迴。
巴肯寺——坐擁吳哥最美日落,每次進入寺廟的人數限製為300人。
如果想看巴肯山的日落,需要確保下午4點前能領到號碼牌上到巴肯寺。

比如 我去的那天就“天公不作美”,從3點半苦苦等到6點,陰沉沉的天邊忽然聚起陰雲,下起了小雨。
“快走吧,今天沒有日落了。”景區管理員用不流利的中文開始催促我們下山,“6點了,我們要關門了。”
“你們明明7點才關門。”我眯著眼睛,盯著他。
管理員哭笑不得,“今天沒有日落。”
“那我也要等到日落的時間才死心。”大多 中國 游客聽完後轉身下山了,留下我、少數 中國 游客以及一些外國游客繼續等日落。
過了一會兒,那個景區管理員又回來了。我起身就要走到另外一邊躲他,“快走,他又來攆我們了。”
那人聽到我的話,忍不住笑起來,“沒有日落了,要關門了。”
“那你用英文再說一遍啊。”我也笑他。

說著,他拿出自己的手機,翻開相冊,“有日落的天是這樣的。”
我瞄了眼他的照片,忍不住叫出聲,“傳給我!傳給我好不好?你有Facebook嗎???”
他很開心地說,“有啊有啊,我待會下山就傳給你,現在山上信號不好。”
我以為他只是隨便說說,然後那天晚上,我收到五十多張巴肯山日落圖。


組團是7美元/人,不組團是21美元/人。
因為跟團最後不會去巴肯寺看日落,所以我沒有報團。
我找到早上帶我看日出的tuk-tuk司機,和他商量好價錢,到巴肯山看日落,往返10美元。
我找到早上帶我看日出的tuk-tuk司機,和他商量好價錢,到巴肯山看日落,往返10美元。
「每座城都有自己的小小幸福」

暹粒 的物價高,但這裡的酒店超級便宜,而且環境很不錯。去街上走一圈,那些或漂亮或豪華的建築基本都是酒店。
無論是高級酒店,還是國際青旅,幾乎都提供接機服務。

“歐美人多嗎?”
“語言環境好嗎?”
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有人執著於“白人居多”的英語環境,但我還是要說, 東南亞 是歐美游客的消費天堂,在 暹粒 自由行,給你百分百純粹的留學體驗。


我一個人住在離夜市不遠的“Onederz Siem Reap”,去哪兒評分4.9,服務很好,也很乾凈。
很多外國背包客(散客)選擇這裡,入住以後我發現在 暹粒 的四天,我是這裡唯一的 中國 人( 蘭卡威 的故事再次上演)。



如果想吃地道的高棉食物,就去酒店前臺問一問吧,遇到任何問題他們都會耐心地向你解答。
因為 暹粒 主要依靠旅游創收,這裡的人對游客都很友好。


其實是因為吳哥的寺廟最高只有60米,寺廟是神住的地方,人住的地方不能高於神住的地方,所以 暹粒 的建築大多是3、4層高的獨棟建築。
每座城都有自己的小小幸福,不應該被隨意評價。
「冷冷的馬來西亞」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冷冷的 馬來西亞 」,請勿盜用,請勿必究。
更多 馬來西亞 學習/生活分享,都在「冷冷的 馬來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