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被吞到了天堂的肚子里:摩洛哥全線14天深度自助游 3.5萬字詳細攻略
↑舍夫沙萬 該怎麼形容那種慵懶呢?
在這裡,連你的咖啡都得喝上一杯咖啡。 ↑舍夫沙萬 從菲斯出發到 舍夫沙萬 ,車程是4個小時。我們坐在CTM公司的大巴上,從一馬平川走到山路蜿蜒,天氣越來越熱,車速越來越慢,空調還不湊巧地壞掉了。在這個“百味雜陳”的大蒸籠里,窗外任何一個藍色的物體都能讓我聯想到目的地的臨近:先是一個郵筒,又是一個車站,最後甚至出現了藍色的警察局……終於,在遠方青翠的山腰間,一片藍色的湖泊映入了眼帘,所有的燥熱被一掃而空。
難怪當年的猶太人選擇了這個顏色。在海拔4000多米的里夫山脈中,在炎炎烈日之下,惟有藍色才能讓人感到一絲清涼。 ↑舍夫沙萬 我們趕在人群之前走出 舍夫沙萬 汽車站, 成功 搶到了廣場上唯一一輛出租車,和司機的交流卻成了大問題。正不知怎麼好呢,一個 西班牙 姑娘開門坐到了副駕上,用流利的英文解釋說,所有麥地那的酒店和民宿都在烏達艾哈曼廣場(Uta el Hamman)下車,如果我們不介意的話,她想來拼車。
舍夫沙萬 本是件“附屬品”,所以我幾乎沒做什麼攻略。團團問我為什麼所有酒店都在同一個地方下車,我答不上來;到了烏達艾哈曼廣場之後我們跟著一個帶路的青年拾級而上,團團汗流浹背地拎著20多公斤重的大箱子,問我到底還要爬多高啊,我還是答不上來。他苦笑著說,看來是老天爺讓我減肥!
在我們的旅行模式中,團團是個樂天派和開心果,而我是百科全書外加谷歌地圖。如今我第一次覺得,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也挺好的,我索性把從不離手的《孤獨星球》揣進了背包里。無所不能的老天爺,不論你給我們準備的是驚喜還是磨難,都儘管來吧!
第一波驚喜:我們的民宿酒店位於接近山頂的地方,足足爬了20多分鐘。
第二波驚喜:酒店美極了。
爬山的時候我就註意到,這座城市不只是外牆藍,門打開之後,內牆也是通通是藍色的。而我們的酒店別出心裁,選用了橙色為主,藍色為輔的撞色裝飾,讓我已接近麻木的視覺和審美終於透了一口氣。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稍作休息後,我們背上相機在城裡閑逛,不小心逛到下車的烏達艾哈曼廣場了,就坐下來吃個晚飯,桌子底下有幾隻小野貓,從始至終就那麼豎著脖子等吃的,那個眼神啊,好像要把你前世的秘密都看穿一樣。臨街的一桌坐著幾個年逾花甲的老大爺,一邊閑聊一邊看著太陽落山,過了一會兒不知是誰家的小孫女跑過來,墊起小腳尖挨著個地親吻著他們的臉頰。老大爺們樂得嘴都合不攏,連最饞的那隻小野貓都側過頭去,撒嬌似的地“喵……”了一聲。
這就是 舍夫沙萬 ,他們把房子和街道粉刷得不似人間,自己卻數百年如一日地,過著最有人情味的生活。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這裡的商販們也是全 摩洛哥 最朴實的,不過度推銷,不漫天要價,不巧舌如簧。走在僻靜的小巷子里,常有店家主動來問好,或是拍拍身邊的座位讓你坐下,你剛豎起 馬拉喀什 的警覺,卻發現人家不過是想聊聊天,或是想邀你同游 巴塞羅那 而已。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第二天上午,在酒店老闆娘的強力推薦下,我們決定去挑戰老城區對面的登山步道,據說山頂上的小型清真寺是俯瞰 舍夫沙萬 的最佳位置,說高也不高,目測在200米左右。團團信心十足地說,這是入門級的,半個小時就爬上去了!
然而,這一次老天爺帶來的不是驚喜,而是赤裸裸的磨難。才剛剛爬了十幾節臺階我就覺得全身都不對勁兒:就算我們缺乏鍛煉吧,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喘不過氣來啊,這裡到底是多高的海拔!
山裡面上不了網,查不到有關海拔的信息,就身體的感受來說至少有兩三千米,外加毒辣的太陽和40度以上的高溫,每爬5分鐘就要歇一會兒,山頂的清真寺不但沒有接近,倒像是越退越遠了。由於輕敵我們只帶了一小瓶水,沒有任何遮陽的裝備,團團揶揄我說:“讓你不做攻略,這回栽了吧?”
我承認心裡有後悔的成分,但更多的卻是興奮。
我從小就喜歡做計劃,我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大大的計劃,然而從昨晚的烏達艾哈曼廣場到眼前的瀑布、山澗,每一道風景,每一個行人都是不期而遇的,我不知道前面還有什麼,這個念頭讓我的心中為之一振,腳步也隨之加快起來。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但爬山一定是。隨著海拔的升高, 舍夫沙萬 的全景如同一張Imax電影屏幕一樣在眼前展開,局部的色彩還可以作弊,可在這個視角上所有的建築都一覽無餘,這是一座真正的藍城,每家每戶都從牆根開始往上粉刷,高低不同,深淺不一,完全沒有邏輯性,也沒人考慮過顏色的比例是否恰當,搭配上 安達盧西亞 式的紅色屋頂,漂亮極了!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在山頂的清真寺邊,我拿出小人像開始拍照。
2015年夏天,我和團團到此一游。我們眼前的世界有青山翠谷,有童話,有神;我們的心中還有大夢想和大愛;我們不曾妥協,更不曾放棄探索的旅途。
杜牧贊李賀的詩為:“雲煙綿聯不足為其態,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
在 舍夫沙萬 的時光就是這樣一首詩。
所有到過的人,都會明白。
↑舍夫沙萬 藍色之城舍夫沙萬:每一顆糖都去了該去的地方舍夫沙萬 舊稱“沙萬”,在阿拉伯語里是“山頂”的意思, 臺灣 把它翻譯成“蕭安”,從讀音上比“沙萬”更為接近,意境上也更為契合了。
公元1471年,里夫山脈里的柏柏爾族部落在此建立基地,以發動對 葡萄牙 軍隊發動進攻。20年後,隨著大批猶太及穆斯林難民的涌入, 舍夫沙萬 的規模迅速擴大,只是當時的建築並非藍色,而是帶有濃厚 西班牙 風格的白色,搭配以綠色的門窗。由於地處深山,城中的居民一直保持著遺世獨立的生活,直到1920年被 西班牙 軍隊攻占。占領者們驚訝地發現,當地的猶太人還在使用中世紀的 西班牙 語交流,活生生是一部 北非 版的《桃花源記》。
如今這個迷死了全世界游客的 舍夫沙萬 ,正是在 西班牙 人的統治期間被粉刷成藍色的,粉刷後的建築甚至難以辨認,家家戶戶都是一個樣子,難怪近年來會涌現出“帶路者”這個行業,有篇攻略中說:“請不要害怕迷路,它是這座城市的一部分。”
很奇怪,這明明是一個彰顯個性的時代,打動人心的卻往往是這些相同的、重覆的東西。不論是政府的規定還是居民們自發的行為,這座城市充滿了烏托邦式的歸屬感:你的還是我的,本就沒多大的區別。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初到烏達艾哈曼廣場,一群年輕人蜂擁而至,七嘴八舌地表示要帶我們去酒店。鑒於在 馬拉喀什 被“勒索”100迪拉姆的經歷,團團上來先問價錢,排在最前面的小伙子很沒自信地伸出兩根手指,說20迪拉姆(摺合人民幣14元)。我第一感覺就是他要貴了,只是人生地不熟的不想再橫生枝節。我比了個OK的手勢,說你儘管帶路吧。
我以為也就是兩三分鐘路程,哪知道小伙子一路往山上爬,下車的地方很快就看不見了。好幾次他停下來,看著滿頭大汗搬著箱子的團團,想說什麼又給咽回去了。大概是吃不准箱子的重量不敢貿貿然接過去,或是看我們兩個一副蓬頭垢面的狼狽相兒,不像是給得起小費的人。我和團團說,還是山區人民實在啊。
就這麼,10分鐘的路走了20多分鐘,酒店還真被他找著了。看在天氣實在很熱,而且又是齋月的份兒上,我多給了他20個迪拉姆。剛纔還無精打采的小伙子馬上像是滿血複活了一樣,一口一個謝謝,興高采烈地跑下山去了。
這是我在沙夫舍萬給出的第一顆糖。
很久以前我看過一個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開糖果店的小兔子,總是無私地給予卻屢次遭到背叛,就在它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的時候,才發現一切自有因果,每一顆糖都去了它該去的地方。
我一直記得這個典故,因此帶了一隻超大的箱子,換洗衣物和日用品只占了不到一半的空間,剩下一半裝滿了從 中國 帶來的禮物,有摺扇,有剪紙,還有各式各樣的冰箱貼。每當我遇到投緣的人就會送出一件,告訴他這是我家鄉的特產,歡迎他到 中國 來玩兒。此時我們的行程已經過半,箱子卻絲毫沒有減輕,空餘的地方被我裝滿了當地的紀念品,有陶器、有畫,有郵票,這些是帶給國內小伙伴們的驚喜。
在 舍夫沙萬 我總共遇到了6個投緣的人,有酒店的老闆娘,有賣油畫的攤主,有在撒哈拉團里結識的 西班牙 小情侶,還有大鬍子Shadi和小姑娘Paula。
Shadi開了一家大排檔,他的店是整個烏達艾哈曼廣場上最顯眼的,藍紅相間的桌布,精美的燭臺,老闆親自拿著菜單招攬著生意,笑起來活像是動畫片《一千零一夜》里波斯商人。Shadi說他招待過不少 中國 游客,大多數是在 歐洲 的留學生,像我們這種不遠萬里從本土飛來的還不多見。“要飛多久?100個小時?”他一邊忙活一邊打趣地說。
第二天中午我們爬山歸來,習慣性地又坐在了Shadi的店里,團團掏出一把自用的摺扇,慢條斯理地扇著風,Shadi一臉羡慕地問道:“哪買的?多少錢?”
我和他說這是淘寶上買的,20迪拉姆,Shadi驚訝地豎起了大拇指,說這可真是門好生意,應該多運一些過來,肯定能暢銷全城啊。團團學著老 北京 說書人的樣子,“刷”地一聲把摺扇打開,又“刷”地一聲合起來,煞有介事地說這是我家鄉的一門藝術,不嫌棄地話就送給你了!Shadi樂不可支地接過去,坐在一邊開始練起“扇子功”來。
晚飯的時候我們又路過烏達艾哈曼廣場,遠遠看見Shadi穿著一件白色長袍在招攬生意,手中的摺扇已是收放自如,頗有點兒仙風道骨的感覺。團團說你看著吧,他家的生意肯定是最好的,我嘴上說哪兒有那麼誇張啊,心裡卻樂開了花。
Paula是住在我們酒店附近的小孩,四五歲年紀。清晨我踏出酒店的大門,第一眼就看見她,穿著一件水紅色的長衫,坐在臺階上給一個同齡的小男孩講解著一本阿拉伯語的雜誌,那場景實在太溫情,太養眼,我條件反射地舉起了相機,“咔嚓”一聲按下了快門。小男孩警覺地跑開了,我就像是是一個唐突的入侵者,尷尬地站在原地。
在這裡,連你的咖啡都得喝上一杯咖啡。 ↑舍夫沙萬 從菲斯出發到 舍夫沙萬 ,車程是4個小時。我們坐在CTM公司的大巴上,從一馬平川走到山路蜿蜒,天氣越來越熱,車速越來越慢,空調還不湊巧地壞掉了。在這個“百味雜陳”的大蒸籠里,窗外任何一個藍色的物體都能讓我聯想到目的地的臨近:先是一個郵筒,又是一個車站,最後甚至出現了藍色的警察局……終於,在遠方青翠的山腰間,一片藍色的湖泊映入了眼帘,所有的燥熱被一掃而空。
難怪當年的猶太人選擇了這個顏色。在海拔4000多米的里夫山脈中,在炎炎烈日之下,惟有藍色才能讓人感到一絲清涼。 ↑舍夫沙萬 我們趕在人群之前走出 舍夫沙萬 汽車站, 成功 搶到了廣場上唯一一輛出租車,和司機的交流卻成了大問題。正不知怎麼好呢,一個 西班牙 姑娘開門坐到了副駕上,用流利的英文解釋說,所有麥地那的酒店和民宿都在烏達艾哈曼廣場(Uta el Hamman)下車,如果我們不介意的話,她想來拼車。
舍夫沙萬 本是件“附屬品”,所以我幾乎沒做什麼攻略。團團問我為什麼所有酒店都在同一個地方下車,我答不上來;到了烏達艾哈曼廣場之後我們跟著一個帶路的青年拾級而上,團團汗流浹背地拎著20多公斤重的大箱子,問我到底還要爬多高啊,我還是答不上來。他苦笑著說,看來是老天爺讓我減肥!
在我們的旅行模式中,團團是個樂天派和開心果,而我是百科全書外加谷歌地圖。如今我第一次覺得,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也挺好的,我索性把從不離手的《孤獨星球》揣進了背包里。無所不能的老天爺,不論你給我們準備的是驚喜還是磨難,都儘管來吧!
第一波驚喜:我們的民宿酒店位於接近山頂的地方,足足爬了20多分鐘。
第二波驚喜:酒店美極了。
爬山的時候我就註意到,這座城市不只是外牆藍,門打開之後,內牆也是通通是藍色的。而我們的酒店別出心裁,選用了橙色為主,藍色為輔的撞色裝飾,讓我已接近麻木的視覺和審美終於透了一口氣。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稍作休息後,我們背上相機在城裡閑逛,不小心逛到下車的烏達艾哈曼廣場了,就坐下來吃個晚飯,桌子底下有幾隻小野貓,從始至終就那麼豎著脖子等吃的,那個眼神啊,好像要把你前世的秘密都看穿一樣。臨街的一桌坐著幾個年逾花甲的老大爺,一邊閑聊一邊看著太陽落山,過了一會兒不知是誰家的小孫女跑過來,墊起小腳尖挨著個地親吻著他們的臉頰。老大爺們樂得嘴都合不攏,連最饞的那隻小野貓都側過頭去,撒嬌似的地“喵……”了一聲。
這就是 舍夫沙萬 ,他們把房子和街道粉刷得不似人間,自己卻數百年如一日地,過著最有人情味的生活。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這裡的商販們也是全 摩洛哥 最朴實的,不過度推銷,不漫天要價,不巧舌如簧。走在僻靜的小巷子里,常有店家主動來問好,或是拍拍身邊的座位讓你坐下,你剛豎起 馬拉喀什 的警覺,卻發現人家不過是想聊聊天,或是想邀你同游 巴塞羅那 而已。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第二天上午,在酒店老闆娘的強力推薦下,我們決定去挑戰老城區對面的登山步道,據說山頂上的小型清真寺是俯瞰 舍夫沙萬 的最佳位置,說高也不高,目測在200米左右。團團信心十足地說,這是入門級的,半個小時就爬上去了!
然而,這一次老天爺帶來的不是驚喜,而是赤裸裸的磨難。才剛剛爬了十幾節臺階我就覺得全身都不對勁兒:就算我們缺乏鍛煉吧,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喘不過氣來啊,這裡到底是多高的海拔!
山裡面上不了網,查不到有關海拔的信息,就身體的感受來說至少有兩三千米,外加毒辣的太陽和40度以上的高溫,每爬5分鐘就要歇一會兒,山頂的清真寺不但沒有接近,倒像是越退越遠了。由於輕敵我們只帶了一小瓶水,沒有任何遮陽的裝備,團團揶揄我說:“讓你不做攻略,這回栽了吧?”
我承認心裡有後悔的成分,但更多的卻是興奮。
我從小就喜歡做計劃,我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大大的計劃,然而從昨晚的烏達艾哈曼廣場到眼前的瀑布、山澗,每一道風景,每一個行人都是不期而遇的,我不知道前面還有什麼,這個念頭讓我的心中為之一振,腳步也隨之加快起來。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但爬山一定是。隨著海拔的升高, 舍夫沙萬 的全景如同一張Imax電影屏幕一樣在眼前展開,局部的色彩還可以作弊,可在這個視角上所有的建築都一覽無餘,這是一座真正的藍城,每家每戶都從牆根開始往上粉刷,高低不同,深淺不一,完全沒有邏輯性,也沒人考慮過顏色的比例是否恰當,搭配上 安達盧西亞 式的紅色屋頂,漂亮極了!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在山頂的清真寺邊,我拿出小人像開始拍照。
2015年夏天,我和團團到此一游。我們眼前的世界有青山翠谷,有童話,有神;我們的心中還有大夢想和大愛;我們不曾妥協,更不曾放棄探索的旅途。
杜牧贊李賀的詩為:“雲煙綿聯不足為其態,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
在 舍夫沙萬 的時光就是這樣一首詩。
所有到過的人,都會明白。
↑舍夫沙萬 藍色之城舍夫沙萬:每一顆糖都去了該去的地方舍夫沙萬 舊稱“沙萬”,在阿拉伯語里是“山頂”的意思, 臺灣 把它翻譯成“蕭安”,從讀音上比“沙萬”更為接近,意境上也更為契合了。
公元1471年,里夫山脈里的柏柏爾族部落在此建立基地,以發動對 葡萄牙 軍隊發動進攻。20年後,隨著大批猶太及穆斯林難民的涌入, 舍夫沙萬 的規模迅速擴大,只是當時的建築並非藍色,而是帶有濃厚 西班牙 風格的白色,搭配以綠色的門窗。由於地處深山,城中的居民一直保持著遺世獨立的生活,直到1920年被 西班牙 軍隊攻占。占領者們驚訝地發現,當地的猶太人還在使用中世紀的 西班牙 語交流,活生生是一部 北非 版的《桃花源記》。
如今這個迷死了全世界游客的 舍夫沙萬 ,正是在 西班牙 人的統治期間被粉刷成藍色的,粉刷後的建築甚至難以辨認,家家戶戶都是一個樣子,難怪近年來會涌現出“帶路者”這個行業,有篇攻略中說:“請不要害怕迷路,它是這座城市的一部分。”
很奇怪,這明明是一個彰顯個性的時代,打動人心的卻往往是這些相同的、重覆的東西。不論是政府的規定還是居民們自發的行為,這座城市充滿了烏托邦式的歸屬感:你的還是我的,本就沒多大的區別。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初到烏達艾哈曼廣場,一群年輕人蜂擁而至,七嘴八舌地表示要帶我們去酒店。鑒於在 馬拉喀什 被“勒索”100迪拉姆的經歷,團團上來先問價錢,排在最前面的小伙子很沒自信地伸出兩根手指,說20迪拉姆(摺合人民幣14元)。我第一感覺就是他要貴了,只是人生地不熟的不想再橫生枝節。我比了個OK的手勢,說你儘管帶路吧。
我以為也就是兩三分鐘路程,哪知道小伙子一路往山上爬,下車的地方很快就看不見了。好幾次他停下來,看著滿頭大汗搬著箱子的團團,想說什麼又給咽回去了。大概是吃不准箱子的重量不敢貿貿然接過去,或是看我們兩個一副蓬頭垢面的狼狽相兒,不像是給得起小費的人。我和團團說,還是山區人民實在啊。
就這麼,10分鐘的路走了20多分鐘,酒店還真被他找著了。看在天氣實在很熱,而且又是齋月的份兒上,我多給了他20個迪拉姆。剛纔還無精打采的小伙子馬上像是滿血複活了一樣,一口一個謝謝,興高采烈地跑下山去了。
這是我在沙夫舍萬給出的第一顆糖。
很久以前我看過一個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開糖果店的小兔子,總是無私地給予卻屢次遭到背叛,就在它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的時候,才發現一切自有因果,每一顆糖都去了它該去的地方。
我一直記得這個典故,因此帶了一隻超大的箱子,換洗衣物和日用品只占了不到一半的空間,剩下一半裝滿了從 中國 帶來的禮物,有摺扇,有剪紙,還有各式各樣的冰箱貼。每當我遇到投緣的人就會送出一件,告訴他這是我家鄉的特產,歡迎他到 中國 來玩兒。此時我們的行程已經過半,箱子卻絲毫沒有減輕,空餘的地方被我裝滿了當地的紀念品,有陶器、有畫,有郵票,這些是帶給國內小伙伴們的驚喜。
在 舍夫沙萬 我總共遇到了6個投緣的人,有酒店的老闆娘,有賣油畫的攤主,有在撒哈拉團里結識的 西班牙 小情侶,還有大鬍子Shadi和小姑娘Paula。
Shadi開了一家大排檔,他的店是整個烏達艾哈曼廣場上最顯眼的,藍紅相間的桌布,精美的燭臺,老闆親自拿著菜單招攬著生意,笑起來活像是動畫片《一千零一夜》里波斯商人。Shadi說他招待過不少 中國 游客,大多數是在 歐洲 的留學生,像我們這種不遠萬里從本土飛來的還不多見。“要飛多久?100個小時?”他一邊忙活一邊打趣地說。
第二天中午我們爬山歸來,習慣性地又坐在了Shadi的店里,團團掏出一把自用的摺扇,慢條斯理地扇著風,Shadi一臉羡慕地問道:“哪買的?多少錢?”
我和他說這是淘寶上買的,20迪拉姆,Shadi驚訝地豎起了大拇指,說這可真是門好生意,應該多運一些過來,肯定能暢銷全城啊。團團學著老 北京 說書人的樣子,“刷”地一聲把摺扇打開,又“刷”地一聲合起來,煞有介事地說這是我家鄉的一門藝術,不嫌棄地話就送給你了!Shadi樂不可支地接過去,坐在一邊開始練起“扇子功”來。
晚飯的時候我們又路過烏達艾哈曼廣場,遠遠看見Shadi穿著一件白色長袍在招攬生意,手中的摺扇已是收放自如,頗有點兒仙風道骨的感覺。團團說你看著吧,他家的生意肯定是最好的,我嘴上說哪兒有那麼誇張啊,心裡卻樂開了花。
Paula是住在我們酒店附近的小孩,四五歲年紀。清晨我踏出酒店的大門,第一眼就看見她,穿著一件水紅色的長衫,坐在臺階上給一個同齡的小男孩講解著一本阿拉伯語的雜誌,那場景實在太溫情,太養眼,我條件反射地舉起了相機,“咔嚓”一聲按下了快門。小男孩警覺地跑開了,我就像是是一個唐突的入侵者,尷尬地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