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被吞到了天堂的肚子里:摩洛哥全線14天深度自助游 3.5萬字詳細攻略
↑馬拉喀什老城 ↑馬拉喀什老城 好吧,雖然對胖青年的信任已降到谷底,但我實在累極了,不想就這麼被扔在這張錯綜蛛網的某處,所以接受了團團的藉口。生生地走了20多分鐘,總算到了“附近”的清真寺,也總算是拍到幾張美麗的照片。胖青年試圖多收取100迪拉姆的“門票”,被我們斷然拒絕後,他悻悻地指著前方說:“第二個路口右轉,走到頭兒左轉,就是德吉瑪廣場了”。
此時,一輛摩托車疾駛而來,先前的 阿裡 又出現了,兩人一前一後把我們夾在了一條僻靜小街的正中,擺出真摯的笑臉,繼續編造著他們謊言:“這是 馬拉喀什 最有名的導游,半天的工資是1000迪拉姆,看你們是學生的樣子,算你們600吧……”
我不想再複述痛苦的還價過程,再炎炎烈日之下,汗如雨下地聽他們混淆著黑白,這和昨夜的經歷一樣,無疑是種精神摧殘。團團微怒地甩給他們300迪拉姆,拉著我走了, 阿裡 在身後喊道:“第二個路口右轉,走到頭兒左轉,記住了啊……”
我想他應該不是真的叫 阿裡 ,神學院和皇宮也不是真的不開門,我以為自己什麼都明白了,殊不知一切僅僅是開始。是的,第二個路口右轉,走到頭兒左轉並沒有什麼德吉瑪廣場,只有一排出租車和幾個帶路的少年。少年乙走上前來,說德吉瑪廣場還有不到10分鐘路程,不需要打車,我可以帶你們走過去。
有了之前的經歷,團團事先談好了價格,10個迪拉姆的帶路費。一路上,少年乙用生澀的英語和我聊天,向我介紹穆斯林的齋月和 摩洛哥 的各 大城 市,我還曾一度十分感動,打算把書包里的 中國 摺扇送給他,直到團團在身後幽幽地說,發現沒有,他帶咱們兜了個大圈。
馬拉喀什 當天是40度,怎麼形容那種酷熱呢,汗水剛一流出來,馬上又被曬乾在臉上、身上,悶出一層層紅疹。我已經感覺不到憤怒了,我只想問一個問題,他圖什麼?
像是看穿了我們的疑惑,少年乙停下腳步,指著前方大路說:“直走,不用拐彎就到了,我就不過去了。”團團攥緊錢包,斬釘截鐵地說:“不到地兒,不給錢!”
少年乙爭辯了幾句,只得繼續帶路,好幾次故技重施都被我們拆穿,最後索性悶著頭往前走,一句話不說。團團說,帶路在這裡是集團化的,每個人都儘量不帶到對的地方,好讓同行接手,能賺幾道就賺幾道,現在你明白了吧。
好吧,這次是真的明白了。胖青年帶我們去的清真寺就位於 阿裡 本約瑟夫神學院的隔壁,距離德吉瑪廣場不是他說的“第二個路口右轉,走到頭兒左轉”,也不是少年乙說的“10分鐘路程”,而是橫跨半個城區。午後1點半,我們終於癱坐在廣場外緣的馬路牙子上,少年拿著10個迪拉姆頭也不回地走了,我和團團對視了幾秒,竟不約而同地笑了。
原來當信任消失的時候,憤怒也隨之消失了,眼前的 馬拉喀什 仿佛是屏幕上的影像 ,只看到繽紛色彩,卻沒有溫暖觸覺。一個身穿褐色長袍的老人從我們面前走過,手裡拎著兩個塑料袋,塑料袋里裝著兩個番茄和一張大餅,他笑眯眯地問:“要不要來我家吃飯啊?”我和團團趕忙擺擺手說:“不了,謝謝。”
老人的背影消失在街巷中,我突然意識到,他可能是一個善良的人,熱情的人,或是孤獨的人,我或許已然辜負了今天的第一份善意,或許已然錯過了一段百轉千回的故事。我該責怪帶路的少年嗎,不,我對他一無所知,我對這個城市一無所知。
於是,我們重整精神來到德吉瑪廣場,在28號攤位買了兩杯橙汁。
原來,一上午的苦難都是為了此刻暢飲的幸福,這毋庸置疑是我人生中最美味的橙汁,兩杯一共8個迪拉姆,冰涼涼,甜入心脾。攤主是一個名叫阿納斯的美少年,他像是表演花式鐵板燒的師傅一樣,手中小刀飛舞,橙皮唰唰落地,我們不曾放棄的 馬拉喀什 ,終於在他的手裡觸底反彈了。
↑摩洛哥 德吉瑪廣場上有不下20家鮮榨橙汁店,如此說來,和阿納斯的相識也是有緣,我們成了他最忠誠的顧客,好幾次繞路來光顧他的攤位,他也開始炫耀起自創的橙汁雞尾酒, 友誼 和信任在不經意間建立,我們在他的介紹下找到了便宜又好吃的當地餐廳,找到了去神學院和皇宮的車,甚至找到了一個去 撒哈拉沙漠 的旅行團。
朋友問我是在哪兒找到這麼好的團,我得意地告訴她這是橙子哥帶我去的,人家放下自己的生意,帶我們橫穿了整個德吉瑪廣場,拿回扣?沒有,人家就是遠遠地一指,沒見著店主的面兒就跑回去賣橙子了。在 馬拉喀什 這個魚龍混雜的地方,真心就是最好的禮物。
告別阿納斯之後,對這座城市的觸覺也在逐漸恢復。我發現大部分的“騙子”其實都滿足於小小的利益,在利益劃清之後,他們也會換上友好的面孔,漫無目的地和你扯談一番。為了追回浪費掉的時間,我們處處謹言慎行,雖然又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亂指路的出租車司機,也因此而結識了樂於助人的 荷蘭 老夫妻Jeff和Pauline,說起來又是一段溫暖人心的故事。
Jeff和Pauline是來自 荷蘭 的游客,脖子上挎著卡片相機,手裡捧著《孤獨星球》,身份再好識別不過了。我們從德吉瑪廣場打車去神學院,司機把我們撂在一條步行街的街口,欲言又止地說:“第二個路口右轉”,我和團團當時就覺得不對勁,這句話太耳熟了……果然,第二個路口右轉後沒有神學院,只有一大批自稱導游的無業游民,正拉著Jeff和Pauline喋喋不休,Jeff頗有紳士風度地感謝了他們的幫助,然後步履堅定地朝反方向走去了,“導游”們在他身後大喊:“你們會迷路的!”
無人可信任的時候,這對游客成了我們的救命稻草,追上前去互道身份之後,我們決定結伴同行。在 馬拉喀什 我們所有的電子產品的地圖軟件都無法定位,然而Jeff的手機卻可以,雖然對小路的辨識度不高,但至少 大方 向是對的,這讓我們一下子心裡有底了。
終於,在一條不起眼道小巷中,我們找到了 阿裡 本約瑟夫神學院,入口 通道 上刻著一行文字:“You who enter my door, may your highest hope be exceeded.”大意是:所有踏入我大門的人,襄助你超越最高的願望。
↑阿裡班約瑟夫神學院 ↑阿裡班約瑟夫神學院 阿裡 本約瑟夫神學院創立於14世紀,是當時 北非 學習古蘭經規模最大的學員,共有130間宿舍,可容納學生800餘名。如果說 馬拉喀什 的舊城區有一種佈滿了傷痕的浪漫,神學院則美如一件精緻無缺的瓷器,踏入這扇門,時間都變得光滑起來。一路上,出於禮貌,Jeff和Pauline都沒說過一句 荷蘭 語,此時Pauline更充當了導游的角色,將書里的內容逐一翻譯過來,邊走邊向我們介紹,哪裡是教室,哪裡是學生宿舍,哪裡是公共浴室,牆壁上的雕刻又是什麼含義……遙想著800人在這裡齊聲誦讀古蘭經的場面,心中不禁陶醉。
Jeff的英語不太好,他和我們一樣跟在Pauline的身後,不時提幾個問題,然後努力搜颳著英語中贊美的詞彙,像個虛心的小學生,這場景讓人莫名感動。臨別前,我把本想送給少年乙的 中國 摺扇送給了Pauline,摺扇上用草書寫著“馬到 成功 ”四個字,雖然一點兒都不應景,卻換來了全世界最真摯的感謝,Pauline說:“看來 中國 就是我們下個目的地了!”
一路上我都念念不忘那把摺扇,後悔沒在上面題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時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 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如果是這樣,我們的偶遇便完美了。
接下來的行程十分順利,我們趕在關門前參觀了巴希亞宮(Palace of Bahia),這是一座19世紀的宮殿,由當時的宰相下令建造,後來成為 蘇丹 妃子們的行宮。巴希亞在阿拉伯語中是“閃亮”的意思,建造時大量雇佣菲斯的工匠,院子地面由 大理 石鋪就,房間地面採用了昂貴的手工 馬賽 克。
↑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 之後回到酒店小憩,等著天黑再去德吉瑪廣場,一睹露天劇院的風采。坐在房門外的沙發上刷朋友圈的時候,昨天那個笑容靦腆的服務生Hamid端來了一壺薄荷茶,禮貌性地問我:“How’s your day?(今天過得怎樣?)”
我頓時像見到親人一樣,舉著運動手錶說:“你看,我走了18公里!”我把一路被騙的經歷向他描述得淋漓盡致,他十分抱歉地說,以前並沒有聽過神學院不開門這種騙術,大概是新發明的;在 摩洛哥 ,沒有特殊技能的工人每個月只有1000迪拉姆左右的工資,所以很多人開始打游客的主意,但是,他們彼此之間是非常和睦的。
“都是我不好,昨天應該給你們推薦一個真正的導游……”他的表情略有點兒尷尬。
我連忙說這不是你的錯,是我們太天真了。有時候善惡就在一線之間, 比如 阿裡 和那個胖青年,他們在齋月里冒著酷暑工作,連一口水都不能喝,多要些小費本是應當的,根本不需要騙人。如果他們能將德吉瑪廣場的距離坦言相告,僅僅是一句話而已,我們根本不會介意花點錢去打車,更不會為難他們。為什麼偏要將一場你情我願的交易轉化成深深的惡意,讓大家都狼狽不堪呢。
Hamid遺憾地說,我不能更同意你的話,可現狀就是如此。要不我去問問老闆Lena,讓她免費送你們一次Hamam吧。(Hamam是 摩洛哥 很常見的搓澡)
我突然意識到,聽一個外國人抱怨自己同胞,心情該是多麼複雜。我對Hamid燦爛地一笑,反過 來安 慰他說,這些都是小事情,不需要費心。我依舊喜歡這座城市,就像喜歡自己的故鄉一樣。
是的,我真心地喜歡 馬拉喀什 。
從這一刻開始,地獄被吞到了天堂的肚子里,一切芥蒂都煙消雲散。
從貧困中來,從猜疑中來,在撞擊聲中蓬勃發展的生命力,比一個模範生的故事更加栩栩如生。我如願以償地徜徉於紅色街道,體驗了前所未有的驚險和刺激,吃到了美食,也交到了朋友,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我喝著Hamid端來的薄荷茶,有一絲苦澀卻勝過一百個甜蜜的吻,如同這座城市,如同我們的旅行。
紅色之城馬拉喀什:把生活逼到絕處 ↑德吉瑪廣場 ↑德吉瑪廣場 德吉瑪廣場是這樣一個地方:
白天你坐在一家小餐館的陽臺上,看著烈日下三三兩兩個冷清的攤位,偶爾有游客走過來買一杯橙汁,驚醒了太陽傘下的舞蛇人,他用竹笛敲一敲倒扣著的大瓷碗,故作神秘地問:“猜猜裡面是啥?”游客們擺擺手走了,舞蛇人翻了個身,又重回到甜美的夢鄉。
你正準備起身離去的時候,老闆從廚房裡鑽出來,熱情洋溢地說see you tonight(晚上見),邊說邊你手裡塞兩塊小甜餅;趴在一旁的伙計也突然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殷切地煽動你說:“晚上一定要回來,相信我,好戲還沒開始呢……”
這僅僅是我們在 摩洛哥 等第二天,頂著40度高溫和8個小時的時差,中午過後便昏昏欲睡,這句“See you tonight”卻始終在我的腦海中絮絮不休。終於,趕在天黑之前,我們重整旗鼓,朝德吉瑪廣場而去。
在阿拉伯語中,“德吉瑪”是亡者的意思,有人推測說這裡曾為斬首的刑場,或倒塌過一座重要的清真寺。無論如何,今天的德吉瑪廣場一掃往日的沉重,搖身變成了整個 非洲 最繁榮的,妙趣橫生的露天劇場,它甚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讓每一個到過 馬拉喀什 的人都心馳神往,念念不忘。到底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這是阿特拉斯的魔法……”算命的婆婆悄聲說。這位自稱是來自高山之巔的柏柏爾族婦女,身穿艷麗的長袍,身形佝僂,滿身的飾品叮噹作響。她問我有什麼想知道的,我愣了一會兒,覺得自己的人生也算是順風順水,沒什麼困惑。於是她清了清喉嚨,透露了一個驚天的秘密:“吃健康的食物,你會很開心……”我和團團恍然 大悟 ,心甘情願地給了她30迪拉姆的小費。(摺合人民幣21元)
是的,這是阿特拉斯的魔法。
德吉瑪廣場上沒有碑和塔,沒有噴泉,沒有可圈可點的歷史建築,它就是個光溜溜的廣場,若不是魔法眷顧,又怎會如此歡樂呢?此時天尚未全黑,健康的食物正在紛紛入場,就像是坐在鏡前梳妝的少女,一會兒一個樣子,很快便換上了一張光彩照人的面孔,準備出門赴宴了。
八點一刻,大喇叭里傳出“安拉真主萬能……”的吟唱聲,大家齊聲誦念,宴會也隨即拉開了帷幕。
↑德吉瑪廣場 ↑德吉瑪廣場 ↑摩洛哥 此時正值齋月,虔誠的穆斯 林信 徒在日出之後,日落之前都不可以飲水或進食,雖然身為游客並不受此限制,但總覺得吃獨食有點兒尷尬,與當地人同吃同樂才更有氛圍。廣場上人氣最旺的要數一家連著一家,香飄四里的大排檔了,每家的感覺都差不多,有選擇恐懼症的朋友們要小心了,與其比較細節,不如相信緣份,不然就真要餓肚子了。
聽橙子哥阿納斯說,這些大排檔是專門宰割外國游客的,可謂物不美,價不廉,這是我唯一一次不聽他的勸阻,毅然決然地選定了25號攤位。攤主的嘴很甜,左一句朋友,右一句親人的叫著,我心裡揶揄著,卻依舊陶醉在其中。阿納斯或許不明白,我們吃的不過是種氣氛。
作為一個大排檔,這裡頗有幾分情調:小而整潔的開放式廚房,被琳琅滿目的水果、蔬菜和新鮮的肉串環繞著,三張長桌依次排開,桌面上早已佈置好餐巾、大餅和各式飲料,若再點上幾根蠟燭,便可媲美 北京 城裡的高檔西餐廳了。
我們點了兩瓶可樂,兩道前菜,一份什錦烤串,一份海鮮拼盤和一鍋牛肉塔津(塔津是 摩洛哥 傳統食物,類似於燉菜),總共200迪拉姆,若這樣還不算“價廉”的話,當地人的消費水平可想而知。如阿納斯所說,食物的味道一般,賣相卻非常好,尤其是那一盤金黃酥脆、外焦里嫩的烤串,勾起了我多少思鄉的情結,我幾乎想脫口叫一瓶小二了,環顧四周,又恍然若失。在這個禁酒令大如天的穆斯林國家裡,小酌幾口的願望怕是難以實現了。
餐後在夜市裡閑逛,只見各路英雄們都拿出了看家的本事,有舞蛇的;有耍猴的;有套圈的;有算命的;有身穿奇裝異服,挎著羊皮袋子的賣水人;也有披著滿頭小辮子 的黑人樂師,敲著響板,拉著四弦琴,非要你坐下來聽上一首不可。
↑德吉瑪廣場 團團想坐下來聽歌,我想去紋身,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分頭行動,於是我們一起去聽“灰袍的甘道夫”吹牛。這是一名年逾七旬的老者,兩腮通紅,扮相與《魔戒》里的甘道夫無異,口中說著不知是阿拉伯語還是什麼,邊說邊比划著,神情亢奮,說到高潮的時候簡直可以用手舞足蹈來形容。
團團說,權當他是在講七俠五義吧,於是我倆饒有興緻地聽著,想象著,不時還大笑幾聲,其他圍觀者以為我們真能聽得懂,齊刷刷地投來了欽佩的目光。我和團團說,見好就收吧。於是我們趕在有人來搭訕之前,高調地在他的小鐵盒裡放了20迪拉姆,揮揮手走人了。
離開德吉瑪廣場是晚上10點,好戲才剛剛上演,一輛輛裝飾精美的出租馬車,正挎著高 大英 俊的阿拉伯駿馬,24小時等待著生意,我們卻困極了,實在是跟不上這座城市的節奏了。次日清晨在酒店退房的時候,Hamid問我最喜歡 馬拉喀什 的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白天不吃飯,晚上不睡覺!”
是的,這是一座充滿了不和諧的城市,它在刑場上建起鬧市,化黑夜為白晝,虔誠地信仰著真主,也堂而皇之地縱容著欺騙,像是一個孩子在力竭聲嘶地搶奪著一件玩具,他一次次撿起地上的摔得粉碎的零件,沒人覺得他是對的,沒人相信他最終能得到它。然而這件玩具在他心裡就是完整無缺的,如同荒漠里一座人跡罕至的金礦。
我想起了《瓦爾登湖》里的一段話: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
這看似是一種病態,卻讓生活充滿了治愈感。
如此說來,這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倒是個大隱者的天堂了。
探秘撒哈拉:超值旅行團自從我和團團開始專職旅游之後,很多人羡慕我們的生活,卻從不願加入。“哪兒有你們那麼自由啊……”這是我聽過最多的一句話。
所謂不自由,是沒錢,沒時間,還是身體條件不允許呢?
今天我隆重推薦一個旅行團,是有生以來最不正規的,最苦的,最詩情畫意的,也是最超值的。首先要感謝橙子哥阿納斯,在烈日炎炎下帶我們橫穿了整個德吉瑪廣場,找到了這家掛著“Sahara Expendition(撒哈拉探險)”招牌的小店,店主翻出了一本破舊的圖冊,一邊翻一邊介紹說:“這裡,這裡,還有這裡,所有景點都會去,總共是三天兩夜,一個人900迪拉姆,包含司機的小費,還猶豫什麼呢!”
擔心錢的朋友們,這價格真心沒什麼可猶豫的了。
我們一行11人乘坐一輛中巴車,從 馬拉喀什 出發,向西穿越阿特拉斯山脈,遇到漂亮的風景便停下來休息、拍照,順便在山地的柏柏爾人那裡買幾件紀念品。
↑阿特拉斯山 ↑阿特拉斯山 第一天,我們在當地導游的帶領下參觀了著名的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Ait Ben Haddou),夜宿在達德峽谷中的le Vieux Chateau酒店,第二天我們繼續西行,參觀了托德拉峽谷(Todra Gorge)和另一個不知名的美麗小村莊,黃昏前趕到撒哈拉邊緣的小鎮梅如卡,並從這裡騎兩個小時駱駝進入沙漠,夜宿在帳篷營地,欣賞日出、日落和滿天繁星。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順著山勢依次而建,層層疊疊,外沿有一道城牆,城牆外還有一圈溝壑,所有建築渾然一體,頗有異域風情。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導游介紹說,這座村莊建於11世紀,是當地柏柏爾人用來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堡壘,如今,99.9%的村民都搬走了,只有少數人在白天回來,向游客們兜售一些紀念品。從很早開始,這裡就成了熱門的電影取景地, 比如 1962年的《阿拉伯的勞倫斯》、1985年的《尼羅河的寶藏》、1987年的《鐵金剛大戰特務飛龍》、1999年的《木乃伊》、2000年的《角鬥士》、2004年的《 亞歷山大 大帝》等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正式將這裡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托德拉峽谷,兩邊是高聳筆直的懸崖,寬百餘米,谷底有綿綿流水。 水原 於雪山之上,水量才及小腿,流速可用溫柔來形容。“托德拉”在當地是生命之意,就是因為這裡一年四季都不會斷流,所以有人把它翻譯成生命之谷。第二天上午在這裡停車半個多小時,沿著溪水往峽谷裡面走,景色說不上有多驚艷,至少能一掃車上的酷熱。 ↑沙漠團
此時,一輛摩托車疾駛而來,先前的 阿裡 又出現了,兩人一前一後把我們夾在了一條僻靜小街的正中,擺出真摯的笑臉,繼續編造著他們謊言:“這是 馬拉喀什 最有名的導游,半天的工資是1000迪拉姆,看你們是學生的樣子,算你們600吧……”
我不想再複述痛苦的還價過程,再炎炎烈日之下,汗如雨下地聽他們混淆著黑白,這和昨夜的經歷一樣,無疑是種精神摧殘。團團微怒地甩給他們300迪拉姆,拉著我走了, 阿裡 在身後喊道:“第二個路口右轉,走到頭兒左轉,記住了啊……”
我想他應該不是真的叫 阿裡 ,神學院和皇宮也不是真的不開門,我以為自己什麼都明白了,殊不知一切僅僅是開始。是的,第二個路口右轉,走到頭兒左轉並沒有什麼德吉瑪廣場,只有一排出租車和幾個帶路的少年。少年乙走上前來,說德吉瑪廣場還有不到10分鐘路程,不需要打車,我可以帶你們走過去。
有了之前的經歷,團團事先談好了價格,10個迪拉姆的帶路費。一路上,少年乙用生澀的英語和我聊天,向我介紹穆斯林的齋月和 摩洛哥 的各 大城 市,我還曾一度十分感動,打算把書包里的 中國 摺扇送給他,直到團團在身後幽幽地說,發現沒有,他帶咱們兜了個大圈。
馬拉喀什 當天是40度,怎麼形容那種酷熱呢,汗水剛一流出來,馬上又被曬乾在臉上、身上,悶出一層層紅疹。我已經感覺不到憤怒了,我只想問一個問題,他圖什麼?
像是看穿了我們的疑惑,少年乙停下腳步,指著前方大路說:“直走,不用拐彎就到了,我就不過去了。”團團攥緊錢包,斬釘截鐵地說:“不到地兒,不給錢!”
少年乙爭辯了幾句,只得繼續帶路,好幾次故技重施都被我們拆穿,最後索性悶著頭往前走,一句話不說。團團說,帶路在這裡是集團化的,每個人都儘量不帶到對的地方,好讓同行接手,能賺幾道就賺幾道,現在你明白了吧。
好吧,這次是真的明白了。胖青年帶我們去的清真寺就位於 阿裡 本約瑟夫神學院的隔壁,距離德吉瑪廣場不是他說的“第二個路口右轉,走到頭兒左轉”,也不是少年乙說的“10分鐘路程”,而是橫跨半個城區。午後1點半,我們終於癱坐在廣場外緣的馬路牙子上,少年拿著10個迪拉姆頭也不回地走了,我和團團對視了幾秒,竟不約而同地笑了。
原來當信任消失的時候,憤怒也隨之消失了,眼前的 馬拉喀什 仿佛是屏幕上的影像 ,只看到繽紛色彩,卻沒有溫暖觸覺。一個身穿褐色長袍的老人從我們面前走過,手裡拎著兩個塑料袋,塑料袋里裝著兩個番茄和一張大餅,他笑眯眯地問:“要不要來我家吃飯啊?”我和團團趕忙擺擺手說:“不了,謝謝。”
老人的背影消失在街巷中,我突然意識到,他可能是一個善良的人,熱情的人,或是孤獨的人,我或許已然辜負了今天的第一份善意,或許已然錯過了一段百轉千回的故事。我該責怪帶路的少年嗎,不,我對他一無所知,我對這個城市一無所知。
於是,我們重整精神來到德吉瑪廣場,在28號攤位買了兩杯橙汁。
原來,一上午的苦難都是為了此刻暢飲的幸福,這毋庸置疑是我人生中最美味的橙汁,兩杯一共8個迪拉姆,冰涼涼,甜入心脾。攤主是一個名叫阿納斯的美少年,他像是表演花式鐵板燒的師傅一樣,手中小刀飛舞,橙皮唰唰落地,我們不曾放棄的 馬拉喀什 ,終於在他的手裡觸底反彈了。
↑摩洛哥 德吉瑪廣場上有不下20家鮮榨橙汁店,如此說來,和阿納斯的相識也是有緣,我們成了他最忠誠的顧客,好幾次繞路來光顧他的攤位,他也開始炫耀起自創的橙汁雞尾酒, 友誼 和信任在不經意間建立,我們在他的介紹下找到了便宜又好吃的當地餐廳,找到了去神學院和皇宮的車,甚至找到了一個去 撒哈拉沙漠 的旅行團。
朋友問我是在哪兒找到這麼好的團,我得意地告訴她這是橙子哥帶我去的,人家放下自己的生意,帶我們橫穿了整個德吉瑪廣場,拿回扣?沒有,人家就是遠遠地一指,沒見著店主的面兒就跑回去賣橙子了。在 馬拉喀什 這個魚龍混雜的地方,真心就是最好的禮物。
告別阿納斯之後,對這座城市的觸覺也在逐漸恢復。我發現大部分的“騙子”其實都滿足於小小的利益,在利益劃清之後,他們也會換上友好的面孔,漫無目的地和你扯談一番。為了追回浪費掉的時間,我們處處謹言慎行,雖然又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亂指路的出租車司機,也因此而結識了樂於助人的 荷蘭 老夫妻Jeff和Pauline,說起來又是一段溫暖人心的故事。
Jeff和Pauline是來自 荷蘭 的游客,脖子上挎著卡片相機,手裡捧著《孤獨星球》,身份再好識別不過了。我們從德吉瑪廣場打車去神學院,司機把我們撂在一條步行街的街口,欲言又止地說:“第二個路口右轉”,我和團團當時就覺得不對勁,這句話太耳熟了……果然,第二個路口右轉後沒有神學院,只有一大批自稱導游的無業游民,正拉著Jeff和Pauline喋喋不休,Jeff頗有紳士風度地感謝了他們的幫助,然後步履堅定地朝反方向走去了,“導游”們在他身後大喊:“你們會迷路的!”
無人可信任的時候,這對游客成了我們的救命稻草,追上前去互道身份之後,我們決定結伴同行。在 馬拉喀什 我們所有的電子產品的地圖軟件都無法定位,然而Jeff的手機卻可以,雖然對小路的辨識度不高,但至少 大方 向是對的,這讓我們一下子心裡有底了。
終於,在一條不起眼道小巷中,我們找到了 阿裡 本約瑟夫神學院,入口 通道 上刻著一行文字:“You who enter my door, may your highest hope be exceeded.”大意是:所有踏入我大門的人,襄助你超越最高的願望。
↑阿裡班約瑟夫神學院 ↑阿裡班約瑟夫神學院 阿裡 本約瑟夫神學院創立於14世紀,是當時 北非 學習古蘭經規模最大的學員,共有130間宿舍,可容納學生800餘名。如果說 馬拉喀什 的舊城區有一種佈滿了傷痕的浪漫,神學院則美如一件精緻無缺的瓷器,踏入這扇門,時間都變得光滑起來。一路上,出於禮貌,Jeff和Pauline都沒說過一句 荷蘭 語,此時Pauline更充當了導游的角色,將書里的內容逐一翻譯過來,邊走邊向我們介紹,哪裡是教室,哪裡是學生宿舍,哪裡是公共浴室,牆壁上的雕刻又是什麼含義……遙想著800人在這裡齊聲誦讀古蘭經的場面,心中不禁陶醉。
Jeff的英語不太好,他和我們一樣跟在Pauline的身後,不時提幾個問題,然後努力搜颳著英語中贊美的詞彙,像個虛心的小學生,這場景讓人莫名感動。臨別前,我把本想送給少年乙的 中國 摺扇送給了Pauline,摺扇上用草書寫著“馬到 成功 ”四個字,雖然一點兒都不應景,卻換來了全世界最真摯的感謝,Pauline說:“看來 中國 就是我們下個目的地了!”
一路上我都念念不忘那把摺扇,後悔沒在上面題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時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 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如果是這樣,我們的偶遇便完美了。
接下來的行程十分順利,我們趕在關門前參觀了巴希亞宮(Palace of Bahia),這是一座19世紀的宮殿,由當時的宰相下令建造,後來成為 蘇丹 妃子們的行宮。巴希亞在阿拉伯語中是“閃亮”的意思,建造時大量雇佣菲斯的工匠,院子地面由 大理 石鋪就,房間地面採用了昂貴的手工 馬賽 克。
↑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 之後回到酒店小憩,等著天黑再去德吉瑪廣場,一睹露天劇院的風采。坐在房門外的沙發上刷朋友圈的時候,昨天那個笑容靦腆的服務生Hamid端來了一壺薄荷茶,禮貌性地問我:“How’s your day?(今天過得怎樣?)”
我頓時像見到親人一樣,舉著運動手錶說:“你看,我走了18公里!”我把一路被騙的經歷向他描述得淋漓盡致,他十分抱歉地說,以前並沒有聽過神學院不開門這種騙術,大概是新發明的;在 摩洛哥 ,沒有特殊技能的工人每個月只有1000迪拉姆左右的工資,所以很多人開始打游客的主意,但是,他們彼此之間是非常和睦的。
“都是我不好,昨天應該給你們推薦一個真正的導游……”他的表情略有點兒尷尬。
我連忙說這不是你的錯,是我們太天真了。有時候善惡就在一線之間, 比如 阿裡 和那個胖青年,他們在齋月里冒著酷暑工作,連一口水都不能喝,多要些小費本是應當的,根本不需要騙人。如果他們能將德吉瑪廣場的距離坦言相告,僅僅是一句話而已,我們根本不會介意花點錢去打車,更不會為難他們。為什麼偏要將一場你情我願的交易轉化成深深的惡意,讓大家都狼狽不堪呢。
Hamid遺憾地說,我不能更同意你的話,可現狀就是如此。要不我去問問老闆Lena,讓她免費送你們一次Hamam吧。(Hamam是 摩洛哥 很常見的搓澡)
我突然意識到,聽一個外國人抱怨自己同胞,心情該是多麼複雜。我對Hamid燦爛地一笑,反過 來安 慰他說,這些都是小事情,不需要費心。我依舊喜歡這座城市,就像喜歡自己的故鄉一樣。
是的,我真心地喜歡 馬拉喀什 。
從這一刻開始,地獄被吞到了天堂的肚子里,一切芥蒂都煙消雲散。
從貧困中來,從猜疑中來,在撞擊聲中蓬勃發展的生命力,比一個模範生的故事更加栩栩如生。我如願以償地徜徉於紅色街道,體驗了前所未有的驚險和刺激,吃到了美食,也交到了朋友,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我喝著Hamid端來的薄荷茶,有一絲苦澀卻勝過一百個甜蜜的吻,如同這座城市,如同我們的旅行。
紅色之城馬拉喀什:把生活逼到絕處 ↑德吉瑪廣場 ↑德吉瑪廣場 德吉瑪廣場是這樣一個地方:
白天你坐在一家小餐館的陽臺上,看著烈日下三三兩兩個冷清的攤位,偶爾有游客走過來買一杯橙汁,驚醒了太陽傘下的舞蛇人,他用竹笛敲一敲倒扣著的大瓷碗,故作神秘地問:“猜猜裡面是啥?”游客們擺擺手走了,舞蛇人翻了個身,又重回到甜美的夢鄉。
你正準備起身離去的時候,老闆從廚房裡鑽出來,熱情洋溢地說see you tonight(晚上見),邊說邊你手裡塞兩塊小甜餅;趴在一旁的伙計也突然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殷切地煽動你說:“晚上一定要回來,相信我,好戲還沒開始呢……”
這僅僅是我們在 摩洛哥 等第二天,頂著40度高溫和8個小時的時差,中午過後便昏昏欲睡,這句“See you tonight”卻始終在我的腦海中絮絮不休。終於,趕在天黑之前,我們重整旗鼓,朝德吉瑪廣場而去。
在阿拉伯語中,“德吉瑪”是亡者的意思,有人推測說這裡曾為斬首的刑場,或倒塌過一座重要的清真寺。無論如何,今天的德吉瑪廣場一掃往日的沉重,搖身變成了整個 非洲 最繁榮的,妙趣橫生的露天劇場,它甚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讓每一個到過 馬拉喀什 的人都心馳神往,念念不忘。到底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這是阿特拉斯的魔法……”算命的婆婆悄聲說。這位自稱是來自高山之巔的柏柏爾族婦女,身穿艷麗的長袍,身形佝僂,滿身的飾品叮噹作響。她問我有什麼想知道的,我愣了一會兒,覺得自己的人生也算是順風順水,沒什麼困惑。於是她清了清喉嚨,透露了一個驚天的秘密:“吃健康的食物,你會很開心……”我和團團恍然 大悟 ,心甘情願地給了她30迪拉姆的小費。(摺合人民幣21元)
是的,這是阿特拉斯的魔法。
德吉瑪廣場上沒有碑和塔,沒有噴泉,沒有可圈可點的歷史建築,它就是個光溜溜的廣場,若不是魔法眷顧,又怎會如此歡樂呢?此時天尚未全黑,健康的食物正在紛紛入場,就像是坐在鏡前梳妝的少女,一會兒一個樣子,很快便換上了一張光彩照人的面孔,準備出門赴宴了。
八點一刻,大喇叭里傳出“安拉真主萬能……”的吟唱聲,大家齊聲誦念,宴會也隨即拉開了帷幕。
↑德吉瑪廣場 ↑德吉瑪廣場 ↑摩洛哥 此時正值齋月,虔誠的穆斯 林信 徒在日出之後,日落之前都不可以飲水或進食,雖然身為游客並不受此限制,但總覺得吃獨食有點兒尷尬,與當地人同吃同樂才更有氛圍。廣場上人氣最旺的要數一家連著一家,香飄四里的大排檔了,每家的感覺都差不多,有選擇恐懼症的朋友們要小心了,與其比較細節,不如相信緣份,不然就真要餓肚子了。
聽橙子哥阿納斯說,這些大排檔是專門宰割外國游客的,可謂物不美,價不廉,這是我唯一一次不聽他的勸阻,毅然決然地選定了25號攤位。攤主的嘴很甜,左一句朋友,右一句親人的叫著,我心裡揶揄著,卻依舊陶醉在其中。阿納斯或許不明白,我們吃的不過是種氣氛。
作為一個大排檔,這裡頗有幾分情調:小而整潔的開放式廚房,被琳琅滿目的水果、蔬菜和新鮮的肉串環繞著,三張長桌依次排開,桌面上早已佈置好餐巾、大餅和各式飲料,若再點上幾根蠟燭,便可媲美 北京 城裡的高檔西餐廳了。
我們點了兩瓶可樂,兩道前菜,一份什錦烤串,一份海鮮拼盤和一鍋牛肉塔津(塔津是 摩洛哥 傳統食物,類似於燉菜),總共200迪拉姆,若這樣還不算“價廉”的話,當地人的消費水平可想而知。如阿納斯所說,食物的味道一般,賣相卻非常好,尤其是那一盤金黃酥脆、外焦里嫩的烤串,勾起了我多少思鄉的情結,我幾乎想脫口叫一瓶小二了,環顧四周,又恍然若失。在這個禁酒令大如天的穆斯林國家裡,小酌幾口的願望怕是難以實現了。
餐後在夜市裡閑逛,只見各路英雄們都拿出了看家的本事,有舞蛇的;有耍猴的;有套圈的;有算命的;有身穿奇裝異服,挎著羊皮袋子的賣水人;也有披著滿頭小辮子 的黑人樂師,敲著響板,拉著四弦琴,非要你坐下來聽上一首不可。
↑德吉瑪廣場 團團想坐下來聽歌,我想去紋身,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分頭行動,於是我們一起去聽“灰袍的甘道夫”吹牛。這是一名年逾七旬的老者,兩腮通紅,扮相與《魔戒》里的甘道夫無異,口中說著不知是阿拉伯語還是什麼,邊說邊比划著,神情亢奮,說到高潮的時候簡直可以用手舞足蹈來形容。
團團說,權當他是在講七俠五義吧,於是我倆饒有興緻地聽著,想象著,不時還大笑幾聲,其他圍觀者以為我們真能聽得懂,齊刷刷地投來了欽佩的目光。我和團團說,見好就收吧。於是我們趕在有人來搭訕之前,高調地在他的小鐵盒裡放了20迪拉姆,揮揮手走人了。
離開德吉瑪廣場是晚上10點,好戲才剛剛上演,一輛輛裝飾精美的出租馬車,正挎著高 大英 俊的阿拉伯駿馬,24小時等待著生意,我們卻困極了,實在是跟不上這座城市的節奏了。次日清晨在酒店退房的時候,Hamid問我最喜歡 馬拉喀什 的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白天不吃飯,晚上不睡覺!”
是的,這是一座充滿了不和諧的城市,它在刑場上建起鬧市,化黑夜為白晝,虔誠地信仰著真主,也堂而皇之地縱容著欺騙,像是一個孩子在力竭聲嘶地搶奪著一件玩具,他一次次撿起地上的摔得粉碎的零件,沒人覺得他是對的,沒人相信他最終能得到它。然而這件玩具在他心裡就是完整無缺的,如同荒漠里一座人跡罕至的金礦。
我想起了《瓦爾登湖》里的一段話: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
這看似是一種病態,卻讓生活充滿了治愈感。
如此說來,這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倒是個大隱者的天堂了。
探秘撒哈拉:超值旅行團自從我和團團開始專職旅游之後,很多人羡慕我們的生活,卻從不願加入。“哪兒有你們那麼自由啊……”這是我聽過最多的一句話。
所謂不自由,是沒錢,沒時間,還是身體條件不允許呢?
今天我隆重推薦一個旅行團,是有生以來最不正規的,最苦的,最詩情畫意的,也是最超值的。首先要感謝橙子哥阿納斯,在烈日炎炎下帶我們橫穿了整個德吉瑪廣場,找到了這家掛著“Sahara Expendition(撒哈拉探險)”招牌的小店,店主翻出了一本破舊的圖冊,一邊翻一邊介紹說:“這裡,這裡,還有這裡,所有景點都會去,總共是三天兩夜,一個人900迪拉姆,包含司機的小費,還猶豫什麼呢!”
擔心錢的朋友們,這價格真心沒什麼可猶豫的了。
我們一行11人乘坐一輛中巴車,從 馬拉喀什 出發,向西穿越阿特拉斯山脈,遇到漂亮的風景便停下來休息、拍照,順便在山地的柏柏爾人那裡買幾件紀念品。
↑阿特拉斯山 ↑阿特拉斯山 第一天,我們在當地導游的帶領下參觀了著名的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Ait Ben Haddou),夜宿在達德峽谷中的le Vieux Chateau酒店,第二天我們繼續西行,參觀了托德拉峽谷(Todra Gorge)和另一個不知名的美麗小村莊,黃昏前趕到撒哈拉邊緣的小鎮梅如卡,並從這裡騎兩個小時駱駝進入沙漠,夜宿在帳篷營地,欣賞日出、日落和滿天繁星。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順著山勢依次而建,層層疊疊,外沿有一道城牆,城牆外還有一圈溝壑,所有建築渾然一體,頗有異域風情。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導游介紹說,這座村莊建於11世紀,是當地柏柏爾人用來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堡壘,如今,99.9%的村民都搬走了,只有少數人在白天回來,向游客們兜售一些紀念品。從很早開始,這裡就成了熱門的電影取景地, 比如 1962年的《阿拉伯的勞倫斯》、1985年的《尼羅河的寶藏》、1987年的《鐵金剛大戰特務飛龍》、1999年的《木乃伊》、2000年的《角鬥士》、2004年的《 亞歷山大 大帝》等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正式將這裡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阿伊特·本·哈杜村 托德拉峽谷,兩邊是高聳筆直的懸崖,寬百餘米,谷底有綿綿流水。 水原 於雪山之上,水量才及小腿,流速可用溫柔來形容。“托德拉”在當地是生命之意,就是因為這裡一年四季都不會斷流,所以有人把它翻譯成生命之谷。第二天上午在這裡停車半個多小時,沿著溪水往峽谷裡面走,景色說不上有多驚艷,至少能一掃車上的酷熱。 ↑沙漠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