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藝術之旅-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詳解
《 日本 橋》(the Japanese Footbridge)1899年
1890年代莫奈創作了若干組作品,即“組畫”: 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這些組畫包括乾草垛, 倫敦 風光, 魯昂 大教堂,睡蓮, 日本 橋等等。莫奈《 日本 橋》組畫作品,在許多藝術博物館都有收藏,如 波士頓 美術館, 芝加哥 藝術博物館, 紐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費城 藝術博物館等。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 法國 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乾草垛》1890-1892年,莫奈作品。
《乾草垛》是莫奈的一個系列作品。在吉維尼小鎮的莫奈居所西邊有一塊田地,人們把收割下來的穀物堆積成垛子。這給莫奈帶來創作靈感,大師選擇乾草垛作為主題,藉以沿襲源遠流長的繪畫傳統,如米勒與巴比松畫派筆下的 法國 鄉村景色。然而,莫奈為這一傳統註入了新意,莫奈畫筆下的乾草垛畫面和煦壯麗,令平淡無奇的乾草垛成為了印象派的藝術象徵。
在1890年夏季到次年春季,莫奈以乾草垛為主題創作了共25幅作品,不論晴天還是陰天,不論是炎夏還是寒冬,記錄下不同時間、不同季節里瞬間萬變的光線。大師創作的《乾草垛》,有的是清晨薄霧中的乾草垛,有的是黃昏薄暮時的乾草垛,有的是中午烈日下的乾草垛,有的是雪後初霽的乾草垛。
莫奈的《乾草垛》系列組畫,在很多藝術博物館都有收藏: 巴黎 奧塞博物館、 蘇格蘭 國家美術館, 俄羅斯 艾爾 米 塔什 博物館, 波士頓 美術館、 洛杉磯 蓋蒂中心、 紐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芝加哥 藝術博物館等。 梵高《兩朵剪下的嚮日葵》,1887年作於 巴黎 。
梵高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徵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他以《嚮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嚮日葵。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嚮日葵是屬於我的花”。
1888年至1889年,梵高創作了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十一幅《嚮日葵》。而今,其中五幅花瓶里的《嚮日葵》被收藏於全球5家著名博物館中,包括 倫敦 國家美術館、 阿姆斯特丹 梵高博物館、 慕尼黑 新美術館、 東京 損保日 東鄉 青兒美術館、 費城 藝術博物館。另外梵高的四幅剪下的《嚮日葵》,分別在 紐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荷蘭 阿培爾頓市國立克羅-米勒博物館, 瑞士 伯爾尼 藝術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 梵高博物館,另外一幅燒毀,一幅消失。所以,目前共八大博物館展出九幅《嚮日葵》。 《麥田裡的絲柏樹》梵高, 1889年9月 布面油畫 73x93cm。這幅《麥田裡的絲柏樹》(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是梵高在 普羅旺斯 的 聖雷米 時期創作的,同這時期的許多風景畫一樣,這幅畫完全沒有直線的筆觸,所有的物體都卷曲著,泉涌著,噴吐著。那隨風搖晃的柏樹猶如擅動的靈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間飛舞,那是靈魂深處的呼喊,那是對生活的渴望,那是對現實的無奈和悲痛欲絕。畫家梵高一直想要表達的主題,就是生命與力量。梵高曾這樣寫道:“腦子裡始終浮現著柏樹,很想把它畫成像嚮日葵那樣的作品。但是很奇怪,何以沒有人畫得像我所看到的一般。” 《插在瓶中的鳶尾花》(Still Life:Vase with Irises)1890年5月梵高作於 聖雷米 ,畫布油畫,尺寸:73.7×92.1釐米。不同於 洛杉磯 蓋蒂中心的鳶尾花,這是另一幅作品,是靜物,插在花瓶里的鳶尾花,但見她孤單的綻放。充滿古怪般灼眼的熱情,透出很是奪人眼目的精巧,還有那誘惑人心搶眼的色彩,這就是梵高自己。一遍、二遍 …… 遠遠近近、上上下下 …… 儘管觀賞者只看見花的局部,也許梵高所要表現的思想,就是要她沉埋在水底,不見真灼、不見水。
因為在阿爾陷入困境,已然走投無路,梵高才決定來到 聖雷米 。新環境的新鮮,面醫生的樂觀和病友的合作,使梵高看上去和緩了很多。所以在這段時間創作出的《鳶尾花》,連點彩部分都沒有任何洶涌的運筆。比起後來因重新陷入對疾病的巨大恐懼,因而無法徹底地打開心扉,無法最大限度地去把握和利用張力而繪出的作品,無論是初來 聖雷米 ,還籠罩在“割耳事件”陰影之下而創作的《星月夜》,還是在幽閉狀態之下畫出的《鳶尾花》,都是在 聖雷米 初期,梵高對繪畫的情感最真實而有意義的表達。 梵高自畫像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荷蘭 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嚮日葵系列等。梵高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梵高對後來的野獸派和表現派都有極大影響,他的藝術成就比馬奈和塞尚對後繼者有更大的作用。
梵高,在他生活的哪個時代,他的作品很難被人們所接受。但他的畫,卻對後來西方20世紀的藝術有著深遠的、不可質疑的影響。其中 法國 的野獸主義、 德國 的表現主義、20世紀初的抒情抽象主義作品等,都從他的主體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以及他對自由的渴望與抒發內心複雜的感情世界,和骨子裡某種意識及把握再現畫風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梵高不同於其他的畫家,在油畫創作中,他所吸收和擷取的東方繪畫因素,林林種種的方方面面,畫家們都多多少少得到啟發,繼而又各自形成了今天人們所見到的,具有各自不同見解的繪畫流派。這就是:後來世紀的人所認識的梵高。也許明天的新新人類,還有另類的說法。期許明天,期待歷史,還梵高一個真實的起點。 紐約 還有很多其他的博物館, 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坐落在 紐約 曼哈頓 城中,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現當代美術博物館之一。館內藏有繪畫、雕塑、攝影、電影、建築等諸多藝術品,數量已達15萬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梵高的“星夜”,堪稱鎮館之寶。
紐約 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它由富商所羅門·R·古根海姆出資, 美國 著名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建造,外觀獨特,極具現代美。
惠特尼 美國 藝術博物館是20世紀之交雕刻家葛楚·範 德比 爾特·惠特尼的智慧結晶。如果你想深入瞭解上世紀 美國 藝術故事的話這個博物館可是重要一站,因為其收藏了很多有個性的卻不為人知的藝術家甚至本地人的藝術作品。 曼哈頓下城區如果說3000年前世界中心是底比斯,2000年前世界中心是長安,那麼現在世界中心就是 紐約 …… 這裡是 紐約 ,世界的金融中心,聯合國總部所在地。 這裡是 紐約 ,自由女神,時代廣場,帝國大廈,中央公園,世貿中心,百老匯,華爾街,第五大道等等,景點無數…… 曼哈頓 其實很小,景點相對集中 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1 World Trade Center),原稱為自由塔(英語:Freedom Tower),是興建中的 美國 紐約 新世界貿易中心的摩天大樓,坐落於九一一襲擊事件中倒塌的原世界貿易中心的舊址附近。高度541.3米,1776英尺,為獨立宣言發佈年份。1號塔地上82層(不含天線),地下4層,建築面積241540平方米,為西半球的最高樓。設計師為猶太裔 波蘭 人設計家丹尼爾·李布斯金(Daniel Libeskind)。 歸零地,2001年9月11日 紐約 世貿中心遇襲,舉世震驚。原高約415米的兩座雙子大樓轟然倒塌的一幕化為一片廢墟,造成了3000多人喪生,成為21世紀初讓所有人無法忘懷的鏡頭。911事件後,原意為導彈目標或核裝置爆炸點的“歸零地(Ground Zero)”一詞,成為世貿中心一片廢墟的代稱。 美國 911國家紀念館向公眾提供了近距離瞭解911事件的絕佳機會,人們不僅能在此瀏覽世貿中心建造進程的實時圖片,更可藉由分享個人在911事件中的經歷來一同參與博物館的創建工作。 華爾街,一條小街,卻因為是金融中心而 大名 鼎鼎。
華爾街是 紐約 市 曼哈頓 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 東河 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僅三分之一英里,寬僅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譯,原意為“大牆大街”。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 東河 僅有7個街段,卻以“ 美國 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 美國 摩根財閥、 洛克 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 著名的 紐約 證券交易所就在華爾街,而且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 美國 證券交易所、 紐約 期貨交易所等。“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 美國 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寬度只有11米,真的很窄。 紐約 證劵交易所對面就是 美國 聯邦國家紀念堂。1789年4月30日, 華盛頓 就是在這裡宣誓就任 美國 總統的,現在大廳門口矗立著 華盛頓 的雕塑,栩栩如生。聯邦大廳免費參觀。 聯邦廳原為 紐約 市政廳,建於1700年,後來作為 美國 第一座國會大廈,以及 喬治 · 華盛頓 就任第一任 美國 總統的地點。 聯邦國家紀念堂(Federal Hall National Memorial)建於1842年,原為海關大樓,坐落在聯邦廳(Federal Hall)的原址上。
順便提一句,來到 紐約 ,其實必到景點是聯邦紀念堂和大都會博物館。聯邦紀念堂看歷史,大都會博物館看文化。 曼哈頓中城區著名的第五大道(Fifth Avenue),是 美國 紐約 市 曼哈頓 一條重要的南北向幹道,南起 華盛頓 廣場公園,北抵第138街。第五大道上景點眾多,由南至北有帝國大廈、 紐約 公共圖書館、 洛克 菲勒中心、聖帕特裡克教堂以及中央公園等。 而在60街到34街之間的第五大道,則被稱為“夢之街”,因這裡聚集了許多著名的品牌商店,是高級購物街區。對,中午在此購物用餐。 此外,由於第五大道的中央公園附近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惠特尼美術館、所羅門·古根海姆美術館、庫珀· 休伊 特設計博物館等著名的美術博物館等,因此被稱為“藝術館道”。 聖帕特裡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在 紐約 最繁華的第五大道邊上,據說它是 紐約 最大的教堂,也是當年梵帝岡大主教到 美國 講經佈道的地方。它古樸典雅的哥特式建築,在充滿時尚、品味甚至帶著奢華氣質的第五大道旁,顯得格外引人註目。 這座教堂在第五大道的摩天樓群中顯得不是特別顯眼,但在當地的知名度卻是很高,這是整個 美國 最大的一座哥特式風格裝飾的天主教教堂,有著超過130年的歷史,也是如今 紐約 天主教的所在地。聖帕特裡克大教堂位於 紐約 市50街與51街之間的5號大道,離 洛克 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很近。 穿過幾條街就到了聯合國總部。
聯合國總部大樓(亦稱聯合國大廈,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塊“國際領土”。聯合國總部大樓位於 美國 紐約 市 曼哈頓 區的東側,其西側邊界為第一大道,南側為東42街,北側為東48街,東側可以俯瞰 東河 。 洛克 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位於 美國 紐約 曼哈頓 ,是一個由19棟商業大樓組成的建築群,各大樓底層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異電器大樓,高259米,共69層,中心總占地22英畝,在1939年完成全部建築。設計者為Raymond M. Hood。 洛克 菲勒中心東西向矗立,從48街到51街,占了三個街區,南北向,從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更占了三個縱向街區。這個建築群是由 洛克 菲勒家族投 資興 建的。在1987年被 美國 政府定為“國家歷史地標”,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擁有的建築群。 “巨石之巔”-top of the rock,在 洛克 菲勒中心GE大樓頂部,是著名的觀景平臺。 “巨石之巔”視野開闊,可以360度鳥瞰 曼哈頓 全景,雖然它不及帝國大廈高,但是它也有許多獨到之處,這裡視野良好,不受阻擋,不僅可以欣賞帝國大廈的雄姿,還可以近觀中央公園四季美景。天氣晴朗時,能見度可達130千米。 落日餘暉下的 曼哈頓 …… 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是竣工於1931年4月11日的高層建築物,是 美國 紐約 的地標建築物之一。位於 曼哈頓 第五大道350號、西33街與西34街之間。它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築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樓(1931-1972共41年)。帝國大廈樓高381米、總103層,1951年增添了高62米的天線後,總高度為443.7米,該建築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築公司設計,為裝飾藝術風格建築。
1890年代莫奈創作了若干組作品,即“組畫”: 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這些組畫包括乾草垛, 倫敦 風光, 魯昂 大教堂,睡蓮, 日本 橋等等。莫奈《 日本 橋》組畫作品,在許多藝術博物館都有收藏,如 波士頓 美術館, 芝加哥 藝術博物館, 紐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費城 藝術博物館等。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 法國 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乾草垛》1890-1892年,莫奈作品。
《乾草垛》是莫奈的一個系列作品。在吉維尼小鎮的莫奈居所西邊有一塊田地,人們把收割下來的穀物堆積成垛子。這給莫奈帶來創作靈感,大師選擇乾草垛作為主題,藉以沿襲源遠流長的繪畫傳統,如米勒與巴比松畫派筆下的 法國 鄉村景色。然而,莫奈為這一傳統註入了新意,莫奈畫筆下的乾草垛畫面和煦壯麗,令平淡無奇的乾草垛成為了印象派的藝術象徵。
在1890年夏季到次年春季,莫奈以乾草垛為主題創作了共25幅作品,不論晴天還是陰天,不論是炎夏還是寒冬,記錄下不同時間、不同季節里瞬間萬變的光線。大師創作的《乾草垛》,有的是清晨薄霧中的乾草垛,有的是黃昏薄暮時的乾草垛,有的是中午烈日下的乾草垛,有的是雪後初霽的乾草垛。
莫奈的《乾草垛》系列組畫,在很多藝術博物館都有收藏: 巴黎 奧塞博物館、 蘇格蘭 國家美術館, 俄羅斯 艾爾 米 塔什 博物館, 波士頓 美術館、 洛杉磯 蓋蒂中心、 紐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芝加哥 藝術博物館等。 梵高《兩朵剪下的嚮日葵》,1887年作於 巴黎 。
梵高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徵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他以《嚮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嚮日葵。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嚮日葵是屬於我的花”。
1888年至1889年,梵高創作了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十一幅《嚮日葵》。而今,其中五幅花瓶里的《嚮日葵》被收藏於全球5家著名博物館中,包括 倫敦 國家美術館、 阿姆斯特丹 梵高博物館、 慕尼黑 新美術館、 東京 損保日 東鄉 青兒美術館、 費城 藝術博物館。另外梵高的四幅剪下的《嚮日葵》,分別在 紐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荷蘭 阿培爾頓市國立克羅-米勒博物館, 瑞士 伯爾尼 藝術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 梵高博物館,另外一幅燒毀,一幅消失。所以,目前共八大博物館展出九幅《嚮日葵》。 《麥田裡的絲柏樹》梵高, 1889年9月 布面油畫 73x93cm。這幅《麥田裡的絲柏樹》(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是梵高在 普羅旺斯 的 聖雷米 時期創作的,同這時期的許多風景畫一樣,這幅畫完全沒有直線的筆觸,所有的物體都卷曲著,泉涌著,噴吐著。那隨風搖晃的柏樹猶如擅動的靈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間飛舞,那是靈魂深處的呼喊,那是對生活的渴望,那是對現實的無奈和悲痛欲絕。畫家梵高一直想要表達的主題,就是生命與力量。梵高曾這樣寫道:“腦子裡始終浮現著柏樹,很想把它畫成像嚮日葵那樣的作品。但是很奇怪,何以沒有人畫得像我所看到的一般。” 《插在瓶中的鳶尾花》(Still Life:Vase with Irises)1890年5月梵高作於 聖雷米 ,畫布油畫,尺寸:73.7×92.1釐米。不同於 洛杉磯 蓋蒂中心的鳶尾花,這是另一幅作品,是靜物,插在花瓶里的鳶尾花,但見她孤單的綻放。充滿古怪般灼眼的熱情,透出很是奪人眼目的精巧,還有那誘惑人心搶眼的色彩,這就是梵高自己。一遍、二遍 …… 遠遠近近、上上下下 …… 儘管觀賞者只看見花的局部,也許梵高所要表現的思想,就是要她沉埋在水底,不見真灼、不見水。
因為在阿爾陷入困境,已然走投無路,梵高才決定來到 聖雷米 。新環境的新鮮,面醫生的樂觀和病友的合作,使梵高看上去和緩了很多。所以在這段時間創作出的《鳶尾花》,連點彩部分都沒有任何洶涌的運筆。比起後來因重新陷入對疾病的巨大恐懼,因而無法徹底地打開心扉,無法最大限度地去把握和利用張力而繪出的作品,無論是初來 聖雷米 ,還籠罩在“割耳事件”陰影之下而創作的《星月夜》,還是在幽閉狀態之下畫出的《鳶尾花》,都是在 聖雷米 初期,梵高對繪畫的情感最真實而有意義的表達。 梵高自畫像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荷蘭 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嚮日葵系列等。梵高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梵高對後來的野獸派和表現派都有極大影響,他的藝術成就比馬奈和塞尚對後繼者有更大的作用。
梵高,在他生活的哪個時代,他的作品很難被人們所接受。但他的畫,卻對後來西方20世紀的藝術有著深遠的、不可質疑的影響。其中 法國 的野獸主義、 德國 的表現主義、20世紀初的抒情抽象主義作品等,都從他的主體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以及他對自由的渴望與抒發內心複雜的感情世界,和骨子裡某種意識及把握再現畫風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梵高不同於其他的畫家,在油畫創作中,他所吸收和擷取的東方繪畫因素,林林種種的方方面面,畫家們都多多少少得到啟發,繼而又各自形成了今天人們所見到的,具有各自不同見解的繪畫流派。這就是:後來世紀的人所認識的梵高。也許明天的新新人類,還有另類的說法。期許明天,期待歷史,還梵高一個真實的起點。 紐約 還有很多其他的博物館, 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坐落在 紐約 曼哈頓 城中,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現當代美術博物館之一。館內藏有繪畫、雕塑、攝影、電影、建築等諸多藝術品,數量已達15萬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梵高的“星夜”,堪稱鎮館之寶。
紐約 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它由富商所羅門·R·古根海姆出資, 美國 著名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建造,外觀獨特,極具現代美。
惠特尼 美國 藝術博物館是20世紀之交雕刻家葛楚·範 德比 爾特·惠特尼的智慧結晶。如果你想深入瞭解上世紀 美國 藝術故事的話這個博物館可是重要一站,因為其收藏了很多有個性的卻不為人知的藝術家甚至本地人的藝術作品。 曼哈頓下城區如果說3000年前世界中心是底比斯,2000年前世界中心是長安,那麼現在世界中心就是 紐約 …… 這裡是 紐約 ,世界的金融中心,聯合國總部所在地。 這裡是 紐約 ,自由女神,時代廣場,帝國大廈,中央公園,世貿中心,百老匯,華爾街,第五大道等等,景點無數…… 曼哈頓 其實很小,景點相對集中 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1 World Trade Center),原稱為自由塔(英語:Freedom Tower),是興建中的 美國 紐約 新世界貿易中心的摩天大樓,坐落於九一一襲擊事件中倒塌的原世界貿易中心的舊址附近。高度541.3米,1776英尺,為獨立宣言發佈年份。1號塔地上82層(不含天線),地下4層,建築面積241540平方米,為西半球的最高樓。設計師為猶太裔 波蘭 人設計家丹尼爾·李布斯金(Daniel Libeskind)。 歸零地,2001年9月11日 紐約 世貿中心遇襲,舉世震驚。原高約415米的兩座雙子大樓轟然倒塌的一幕化為一片廢墟,造成了3000多人喪生,成為21世紀初讓所有人無法忘懷的鏡頭。911事件後,原意為導彈目標或核裝置爆炸點的“歸零地(Ground Zero)”一詞,成為世貿中心一片廢墟的代稱。 美國 911國家紀念館向公眾提供了近距離瞭解911事件的絕佳機會,人們不僅能在此瀏覽世貿中心建造進程的實時圖片,更可藉由分享個人在911事件中的經歷來一同參與博物館的創建工作。 華爾街,一條小街,卻因為是金融中心而 大名 鼎鼎。
華爾街是 紐約 市 曼哈頓 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 東河 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僅三分之一英里,寬僅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譯,原意為“大牆大街”。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 東河 僅有7個街段,卻以“ 美國 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 美國 摩根財閥、 洛克 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 著名的 紐約 證券交易所就在華爾街,而且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 美國 證券交易所、 紐約 期貨交易所等。“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 美國 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寬度只有11米,真的很窄。 紐約 證劵交易所對面就是 美國 聯邦國家紀念堂。1789年4月30日, 華盛頓 就是在這裡宣誓就任 美國 總統的,現在大廳門口矗立著 華盛頓 的雕塑,栩栩如生。聯邦大廳免費參觀。 聯邦廳原為 紐約 市政廳,建於1700年,後來作為 美國 第一座國會大廈,以及 喬治 · 華盛頓 就任第一任 美國 總統的地點。 聯邦國家紀念堂(Federal Hall National Memorial)建於1842年,原為海關大樓,坐落在聯邦廳(Federal Hall)的原址上。
順便提一句,來到 紐約 ,其實必到景點是聯邦紀念堂和大都會博物館。聯邦紀念堂看歷史,大都會博物館看文化。 曼哈頓中城區著名的第五大道(Fifth Avenue),是 美國 紐約 市 曼哈頓 一條重要的南北向幹道,南起 華盛頓 廣場公園,北抵第138街。第五大道上景點眾多,由南至北有帝國大廈、 紐約 公共圖書館、 洛克 菲勒中心、聖帕特裡克教堂以及中央公園等。 而在60街到34街之間的第五大道,則被稱為“夢之街”,因這裡聚集了許多著名的品牌商店,是高級購物街區。對,中午在此購物用餐。 此外,由於第五大道的中央公園附近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惠特尼美術館、所羅門·古根海姆美術館、庫珀· 休伊 特設計博物館等著名的美術博物館等,因此被稱為“藝術館道”。 聖帕特裡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在 紐約 最繁華的第五大道邊上,據說它是 紐約 最大的教堂,也是當年梵帝岡大主教到 美國 講經佈道的地方。它古樸典雅的哥特式建築,在充滿時尚、品味甚至帶著奢華氣質的第五大道旁,顯得格外引人註目。 這座教堂在第五大道的摩天樓群中顯得不是特別顯眼,但在當地的知名度卻是很高,這是整個 美國 最大的一座哥特式風格裝飾的天主教教堂,有著超過130年的歷史,也是如今 紐約 天主教的所在地。聖帕特裡克大教堂位於 紐約 市50街與51街之間的5號大道,離 洛克 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很近。 穿過幾條街就到了聯合國總部。
聯合國總部大樓(亦稱聯合國大廈,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塊“國際領土”。聯合國總部大樓位於 美國 紐約 市 曼哈頓 區的東側,其西側邊界為第一大道,南側為東42街,北側為東48街,東側可以俯瞰 東河 。 洛克 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位於 美國 紐約 曼哈頓 ,是一個由19棟商業大樓組成的建築群,各大樓底層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異電器大樓,高259米,共69層,中心總占地22英畝,在1939年完成全部建築。設計者為Raymond M. Hood。 洛克 菲勒中心東西向矗立,從48街到51街,占了三個街區,南北向,從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更占了三個縱向街區。這個建築群是由 洛克 菲勒家族投 資興 建的。在1987年被 美國 政府定為“國家歷史地標”,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擁有的建築群。 “巨石之巔”-top of the rock,在 洛克 菲勒中心GE大樓頂部,是著名的觀景平臺。 “巨石之巔”視野開闊,可以360度鳥瞰 曼哈頓 全景,雖然它不及帝國大廈高,但是它也有許多獨到之處,這裡視野良好,不受阻擋,不僅可以欣賞帝國大廈的雄姿,還可以近觀中央公園四季美景。天氣晴朗時,能見度可達130千米。 落日餘暉下的 曼哈頓 …… 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是竣工於1931年4月11日的高層建築物,是 美國 紐約 的地標建築物之一。位於 曼哈頓 第五大道350號、西33街與西34街之間。它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築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樓(1931-1972共41年)。帝國大廈樓高381米、總103層,1951年增添了高62米的天線後,總高度為443.7米,該建築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築公司設計,為裝飾藝術風格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