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世界杯,夢回德意志——從北港到巴伐利亞之德國超級深度游
還有店里最經典的North Sea Plaice,這種做法叫Firkenwerder style。 大概就是在魚排上面加上肉碎之類的做法吧,做的是 漢堡 當地一種特產的蝶魚,味道還不錯,略有些油膩,配上 德國 啤酒應該不錯,不過想到下午還要繼續革命太早把自己喝到位估計下午就該倒下了,於是點了個冰鎮汽水兒湊合一下。
下午繼續游覽著名的世界遺產“倉庫城”,據說全稱叫“倉庫城和包括智力之家在內的船運大樓區”。這麼複雜的名字實在是不多見,可見 漢堡 人為了讓自己的傳統保留下來也是費了不少心思。
穿梭在一條條交錯的河道之間,發現這裡真的是一座倉庫之“城”。一棟棟古老的紅磚建築,像柱子一樣插入水中。這些建築里,曾經儲存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煙草、咖啡、茶葉等貨物。不難想象,這片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的建築群,在1885-1927年間會是怎樣一種繁忙的景象。在古老的倉庫之間河道縱橫交錯,每隔幾棟建築就有一座橋梁連接。 漢堡 總共有2000多座橋,超過 倫敦 \+ 威尼斯 \+ 阿姆斯特丹 的總和!
現在的倉庫城及周邊地區很多都已經開發成為面向游客的目的地。
聖雅各比教堂(St. Jacobi)最早建於13世紀,現在看到的是後來19世紀重修過的版本。教堂門外立著“Pilgerwege in Europa”的牌子,這是給朝聖者看的。 過去在中世紀的朝聖者,每個人都帶著像會員手冊一樣的本子,上面記載了他從哪裡來,都到過哪裡的記錄。看到門口那塊牌子,他們就會進到這座教堂,憑著自己的“朝聖者證明冊”,就可以在這裡免費吃吃喝喝,補給充足以後繼續上路。
老城區不大,往前走幾百米,就看到了著名的“ 智利 大廈”。 大廈像一艘船的形狀。之所以叫 智利 大廈,是因為大廈的所有者在 智利 住了45年,因此命名。我當時想,這哥們要是在 河北 白溝住了45年,那……?
這一帶的很多建築樓梯的設計都非常有特色,不論哪座樓,建議進去以後一定要抬頭向天上看一看。
比如 這座經典的Sprinkenhof,站在露天的中庭舉頭望天,你就能看到,天…… 大廈牆上的標誌代表了各種職業, 比如 船代表航海業,手代表手工業者,鳥代表政府相關職業,輪子代表工業等等。
再往前走一點,又是風格迥異的建築:市政廳。 這座結合了“巴 洛克 風格”俺的“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在 德國 雖然屬於新派建築,但也有100多年曆史了。柱子上有很多對 漢堡 有影響、或是做出傑出貢獻的音樂家、科學家等的雕像。市政廳牆上的六座雕像,最中間是這裡的第一位大主教,剩下就不一一介紹了(反正我也沒認全)。
市政廳外面的老商業街,有一家萬寶龍全球旗艦店。我以前一直以為“萬寶龍”是個 法國 牌子,原來竟然是土生土長的 漢堡 品牌!
1906年在 漢堡 郊外一個叫小 布魯克林 的地方,有位從海外歸來的銀行家,拿著一筆錢找到工程師,想要生產一款自動灌墨水的筆,那時叫新普龍(Simplo),意思為簡易筆、方便筆,也叫安全筆。當時 歐洲 人大多還在用羽毛筆,於是“新普龍”一上市便大受歡迎。沒過幾年,他們就創建了萬寶龍這牌子。 之所以叫Montblanc(萬寶龍,直譯為勃朗峰),是因為當時趕上 法國 思潮,那會兒流行去勃朗峰滑雪,不論是起法語名字還是跟 法國 文化沾邊都是非常時髦的事兒,於是就起了這個名字。勃朗峰的海拔“4810”米也一直寫在筆尖上。1924年出的經典“大班”筆,設計至今沒變,一直是純手工打造。這牌子1997年被利豐集團收購以後也開始經營手錶。不過,做筆的工廠至今還都是在 漢堡 ,全球最大的旗艦店也在 漢堡 。所以如果想買最正統的萬寶龍鋼筆,一定要來這逛逛,這家的“大文豪”系列非常受歡,據說今年會出荷馬史詩款。
往阿爾斯湖游船碼頭方向走,經過的廣場上可以看到很多藝術品。 這座出自 中國 藝術家之手的雕塑充滿了莫名的喜感……
在 漢堡 街頭巷尾很多地方都能見到這樣的一尊雕像,他是19世紀 漢堡 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Fresh Water Carrier(送水工),當地人叫他Hummel。 其實這也不算是名字,而是他住的地方房主人叫Hummel,大家就管他叫這個了,這個詞在 德國 也有黃蜂的意思,代表勤勞。
在北德,有著一句當地人都知道的“暗號”,如果你在背後對著他喊“Hummel Hummel”,他就會回頭跟你說“Mors Mors”。Mors是類似Ass這樣的罵人話,因為那時候很多小孩給送水工起哄喊Hummel Hummel,送水工就會回罵小孩Mors Mors,後來這句話漸漸傳開,成了一句俗語。
這個梗據說只有當地人才知道,如果一問之下能對上來,那八成就是 漢堡 老鄉。 除了送水工之外, 漢堡 還有一個有代表性的女性雕塑叫Jette,她以前是在紅燈區賣檸檬等水果的。當時人們買水果有時不給錢,而是拿酒換。結果導致Jette飲酒過度,最後身體很不好。在聖米蓋爾教堂外面就能找到她手拿果籃的雕像。 教堂附近還能吃到一樣 漢堡 當地名吃:Labskaus,翻譯過來大意是“海員雜燴”。這道菜是用了腌熏肉、腌鯡魚,再加上土豆泥、腌紅甜菜等東西混合而成的,因為過去海員出海的時候很難保證食材的新鮮,所以很多東西都要腌過才便於保存。 當然,現在為了美觀,餐廳多少都會進行改良, 比如 在最上面加一個半熟荷包蛋,正好把顏值不高的土豆泥拌稀巴爛蓋住。雖然原材料里的鯡魚“臭名遠揚”,但這道“海員雜燴”完全沒有異味。口感和肉餡類似,裡面既有肉的香味,也有魚的鮮味,把雞蛋扎破混合起來,再配上酸黃瓜,非常好吃。 吃飽喝足,出門幾步就回到酒店,這次住在Citadines Michel Hamburg,是一家公寓式酒店。入口就在剛纔說的那尊Jette雕像旁邊,一切都是走路就能到達的距離。 酒店房間很大,外面客廳里傢具一應俱全,還有帶電熱竈台的小廚房,非常實用。需要註意的是房間桌上有一張卡片,如果你不把它填好早上放在前臺的話,就一直不會有人來給你打掃房間……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從易北河航向世界的狂想曲第二天起來繼續在倉庫城一帶游走,第一站:國際海事博物館。
海事博物館以前也是個水上倉庫,一直到2001年,才改成了博物館。說起博物館的由來,那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久以前~久以前(後面是回音),在上個世紀30年代,有個富二代小朋友叫Peter Tom。因為Peter體弱多病經常卧床不起,家裡人為了哄他開心,就送了他一艘模型小船作為陪伴。
沒想到,這成了他收藏的起點,Peter長大以後,仍然對船情有獨鐘。不怕一個人很喜歡船,怕的是一個喜歡船的人很有錢。他的收藏最後多到幾個倉庫都放不下,後來當地政府跟Peter合作租下了這座巨大的倉庫。經過幾年籌備,博物館於2008年正式開業,館里所有的船都是Peter的收藏。 現在博物館由Peter的兒子繼續經營,整個博物館一共有9層……所以說,如果你是一個航海迷或者古董帆船愛好者,這裡絕對是你有生之年必去的一個地方!因為 漢堡 國際海事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事博物館。
除了世界上各種型號的船模之外,這裡還收集了各種材質的古董船,有金屬、也有紙質的。館內還有1:1250的港口模型,以及各種跟船相關的畫作。畫作大部分是 歐洲 的,主要分佈於17世紀到19世紀,文藝復興晚期到19世紀中期的比較多——因為那時候畫船比較流行,能賣個好價錢。
這些藏品里不乏重磅級珍寶, 比如 大航海家 哥倫布 的Santa Maria號,有一艘純金打造的船模,還有一條“牛骨船”版本的。據說全世界一共有500多條這樣的骨頭船,這個博物館里收藏的最多,有32條。 這種骨頭船基本都是出自囚犯之手,當年 英國 人為了防止囚犯生事,就讓他們利用服刑的時間做點手工藝品之類的,他們可以拿到外面幫著賣給當時的富人,而且這些囚犯可以得到賣手工藝品的錢。這樣一來,就有很多人能比較踏實地在牢里待著做東西了,可問題是,囚犯哪來的什麼原材料。那時候做船比較流行,可是既沒有木材,也沒有膠水等材料,這些犯人就把吃完肉的骨頭煮沸,剔凈,磨成想要的形狀。最後再把他們插拼在一起,用繩線固定捆扎好,據說因為材料實在有限,早期有很多牛骨船用來固定的繩線其實是用囚犯的頭髮代替的。
仔細觀查,每條骨船的細節都做得如此精美,據說一艘中等大小的船要做一年。真是慢工出細活啊! 在這裡還能見到很多著名大航海家的雕像, 比如 英國 的庫克船長,我國明朝的鄭和等等。旁邊還有鄭和的船,是博物館開張之初,一群住在 漢堡 的 中國 人送來的禮物。
說起航海,這裡還有講不完的故事, 比如 後來被拍成了電影的《泰坦尼克號》。1912年Titanic號不幸沉沒,1913年國際上就出了新的航海規範準則。新規規定所有人上船必須要接受安全疏散的示範,並且在出現事故時一定要聽船長及船員的指揮,還有營救船的額定乘載量必須滿足所有乘各的數量等等。這些規範一直沿用到今天,想想我們每次坐船出海之前,是不是都會有這樣一個安全示範,這就是從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之後,才開始實行的新規定。 什麼?你上船時完全沒有見到過這種安全示範?……朋友,別再去 泰國 了,那真是用生命在旅行啊。
九層樓真心太大,走馬觀花地看完出來竟然也已經過了正午。
跟當地人打聽到附近有家百年老咖啡館,名字跟 漢堡 很搭,叫“堡”。 開始還以為這“堡”就是 漢堡 的那個堡,後來一問才知道,人家原來的店主姓“堡”Burg,就好像我叫“包子”,但是不能吃……
店里最有名的一種超大顆咖啡豆,據說世界上只有四個國家可以烘這種豆。能自己烘焙咖啡豆本身就已經很厲害了,他們家的咖啡烘焙師還是在全 德國 排名第二的大師。最近三年,這裡的咖啡不斷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就連這烘咖啡的爐子,也是80多年的老物件兒了!
咖啡館的地下室以前是存放咖啡豆的倉庫,現在已經被改成了咖啡博物館,在這裡可以品嘗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種的咖啡。 曾經的店主Burg先生不僅喜歡咖啡,也收集各種咖啡周邊以及咖啡用具, 比如 店里有980種摩卡咖啡杯。還有一些……特別精緻的咖啡壺。 我果然還是很純潔的,這些壺我都沒有看懂是什麼設計。
穿過倉庫城,往易北河入 海口 的方向去,老遠就能看到 漢堡 市2017年才剛剛落成的新地標:易北愛樂音樂廳,總共耗資將近8億歐元,用了10年時間才修完!
整座音樂廳都是建在一座舊倉庫頂上的,其實說實話,把下麵這個倉庫拆掉直接全蓋成新的更省事,也能省不少時間和金錢。然而不論如何也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傳統和老建築,這就是 漢堡 人的風格。 從外型上看,易北愛樂音樂廳的屋頂好像浪花滔滔的海面,不論從哪個角度,看著都挺有型。這是一對來自 瑞士 的設計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又一部大師之作,這哥倆經常喜歡設計外型獨特的東東。遠的先不說,就咱 北京 有一個長得像馬桶那經典建築——鳥巢,就是他們倆設計的。
一進音樂廳,首先要上這個 歐洲 最長的扶梯,而且它竟然是拱形的! 站在上面完全有一種超現代感覺,這是通向未來的電梯嘛!
電梯出來是一個360度開放的廣場,正好位於底座倉庫跟上面玻璃音樂廳之間。這裡的風景相當給力,風…也相當給力,因為是穿堂風!
人人都可以來這裡參觀休閑。不僅如此,音樂廳里有7個小的工作室,可以供師生、家庭等使用。音樂廳內的大小劇院可以同時舉辦兩場音樂會,而且互相不干擾。 小劇院的牆用橡木製成,整個牆面都有凹凸不平的紋路,屋頂上的凹陷相對比較深,據說這樣能更好的反射聲音。 主音樂廳修得非常富麗堂皇,牆上也有類似的凹凸紋路,只不過這些全都是用石膏纖維板做成的——聽著就更貴! 這主音樂廳下麵有400多個大彈簧支撐,也就是說,整座音樂廳本身就像是雞蛋黃一樣懸浮在主建築中間,上下左右都不挨著,據說這樣能得到更好的隔音效果。看到這麼細緻入微的設計,我想除了 德國 人,這世界上估計也就 日本 人還能這麼較真兒了。 結果跟當地人一打聽,還真猜對了,這兩個主演奏廳正是出自 日本 聲學大師豐田泰久的設計。這位豐田大師在全球聲學界到底有多厲害在此不多作評述,反正他肯定不是賣車的。 易北愛樂音樂廳總共有110米高,從演奏廳外面的露臺,可以看到 漢堡 市區的全景。
而且在音樂廳的另一側還有40多間1000萬歐元一套的公寓。我掐指一算,這些房子要都賣出去,音樂廳的本錢就能收回來一半兒啦!正參觀著,突然從外面降下幾個飛人。
下午繼續游覽著名的世界遺產“倉庫城”,據說全稱叫“倉庫城和包括智力之家在內的船運大樓區”。這麼複雜的名字實在是不多見,可見 漢堡 人為了讓自己的傳統保留下來也是費了不少心思。
穿梭在一條條交錯的河道之間,發現這裡真的是一座倉庫之“城”。一棟棟古老的紅磚建築,像柱子一樣插入水中。這些建築里,曾經儲存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煙草、咖啡、茶葉等貨物。不難想象,這片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的建築群,在1885-1927年間會是怎樣一種繁忙的景象。在古老的倉庫之間河道縱橫交錯,每隔幾棟建築就有一座橋梁連接。 漢堡 總共有2000多座橋,超過 倫敦 \+ 威尼斯 \+ 阿姆斯特丹 的總和!
現在的倉庫城及周邊地區很多都已經開發成為面向游客的目的地。
聖雅各比教堂(St. Jacobi)最早建於13世紀,現在看到的是後來19世紀重修過的版本。教堂門外立著“Pilgerwege in Europa”的牌子,這是給朝聖者看的。 過去在中世紀的朝聖者,每個人都帶著像會員手冊一樣的本子,上面記載了他從哪裡來,都到過哪裡的記錄。看到門口那塊牌子,他們就會進到這座教堂,憑著自己的“朝聖者證明冊”,就可以在這裡免費吃吃喝喝,補給充足以後繼續上路。
老城區不大,往前走幾百米,就看到了著名的“ 智利 大廈”。 大廈像一艘船的形狀。之所以叫 智利 大廈,是因為大廈的所有者在 智利 住了45年,因此命名。我當時想,這哥們要是在 河北 白溝住了45年,那……?
這一帶的很多建築樓梯的設計都非常有特色,不論哪座樓,建議進去以後一定要抬頭向天上看一看。
比如 這座經典的Sprinkenhof,站在露天的中庭舉頭望天,你就能看到,天…… 大廈牆上的標誌代表了各種職業, 比如 船代表航海業,手代表手工業者,鳥代表政府相關職業,輪子代表工業等等。
再往前走一點,又是風格迥異的建築:市政廳。 這座結合了“巴 洛克 風格”俺的“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在 德國 雖然屬於新派建築,但也有100多年曆史了。柱子上有很多對 漢堡 有影響、或是做出傑出貢獻的音樂家、科學家等的雕像。市政廳牆上的六座雕像,最中間是這裡的第一位大主教,剩下就不一一介紹了(反正我也沒認全)。
市政廳外面的老商業街,有一家萬寶龍全球旗艦店。我以前一直以為“萬寶龍”是個 法國 牌子,原來竟然是土生土長的 漢堡 品牌!
1906年在 漢堡 郊外一個叫小 布魯克林 的地方,有位從海外歸來的銀行家,拿著一筆錢找到工程師,想要生產一款自動灌墨水的筆,那時叫新普龍(Simplo),意思為簡易筆、方便筆,也叫安全筆。當時 歐洲 人大多還在用羽毛筆,於是“新普龍”一上市便大受歡迎。沒過幾年,他們就創建了萬寶龍這牌子。 之所以叫Montblanc(萬寶龍,直譯為勃朗峰),是因為當時趕上 法國 思潮,那會兒流行去勃朗峰滑雪,不論是起法語名字還是跟 法國 文化沾邊都是非常時髦的事兒,於是就起了這個名字。勃朗峰的海拔“4810”米也一直寫在筆尖上。1924年出的經典“大班”筆,設計至今沒變,一直是純手工打造。這牌子1997年被利豐集團收購以後也開始經營手錶。不過,做筆的工廠至今還都是在 漢堡 ,全球最大的旗艦店也在 漢堡 。所以如果想買最正統的萬寶龍鋼筆,一定要來這逛逛,這家的“大文豪”系列非常受歡,據說今年會出荷馬史詩款。
往阿爾斯湖游船碼頭方向走,經過的廣場上可以看到很多藝術品。 這座出自 中國 藝術家之手的雕塑充滿了莫名的喜感……
在 漢堡 街頭巷尾很多地方都能見到這樣的一尊雕像,他是19世紀 漢堡 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Fresh Water Carrier(送水工),當地人叫他Hummel。 其實這也不算是名字,而是他住的地方房主人叫Hummel,大家就管他叫這個了,這個詞在 德國 也有黃蜂的意思,代表勤勞。
在北德,有著一句當地人都知道的“暗號”,如果你在背後對著他喊“Hummel Hummel”,他就會回頭跟你說“Mors Mors”。Mors是類似Ass這樣的罵人話,因為那時候很多小孩給送水工起哄喊Hummel Hummel,送水工就會回罵小孩Mors Mors,後來這句話漸漸傳開,成了一句俗語。
這個梗據說只有當地人才知道,如果一問之下能對上來,那八成就是 漢堡 老鄉。 除了送水工之外, 漢堡 還有一個有代表性的女性雕塑叫Jette,她以前是在紅燈區賣檸檬等水果的。當時人們買水果有時不給錢,而是拿酒換。結果導致Jette飲酒過度,最後身體很不好。在聖米蓋爾教堂外面就能找到她手拿果籃的雕像。 教堂附近還能吃到一樣 漢堡 當地名吃:Labskaus,翻譯過來大意是“海員雜燴”。這道菜是用了腌熏肉、腌鯡魚,再加上土豆泥、腌紅甜菜等東西混合而成的,因為過去海員出海的時候很難保證食材的新鮮,所以很多東西都要腌過才便於保存。 當然,現在為了美觀,餐廳多少都會進行改良, 比如 在最上面加一個半熟荷包蛋,正好把顏值不高的土豆泥拌稀巴爛蓋住。雖然原材料里的鯡魚“臭名遠揚”,但這道“海員雜燴”完全沒有異味。口感和肉餡類似,裡面既有肉的香味,也有魚的鮮味,把雞蛋扎破混合起來,再配上酸黃瓜,非常好吃。 吃飽喝足,出門幾步就回到酒店,這次住在Citadines Michel Hamburg,是一家公寓式酒店。入口就在剛纔說的那尊Jette雕像旁邊,一切都是走路就能到達的距離。 酒店房間很大,外面客廳里傢具一應俱全,還有帶電熱竈台的小廚房,非常實用。需要註意的是房間桌上有一張卡片,如果你不把它填好早上放在前臺的話,就一直不會有人來給你打掃房間……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從易北河航向世界的狂想曲第二天起來繼續在倉庫城一帶游走,第一站:國際海事博物館。
海事博物館以前也是個水上倉庫,一直到2001年,才改成了博物館。說起博物館的由來,那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久以前~久以前(後面是回音),在上個世紀30年代,有個富二代小朋友叫Peter Tom。因為Peter體弱多病經常卧床不起,家裡人為了哄他開心,就送了他一艘模型小船作為陪伴。
沒想到,這成了他收藏的起點,Peter長大以後,仍然對船情有獨鐘。不怕一個人很喜歡船,怕的是一個喜歡船的人很有錢。他的收藏最後多到幾個倉庫都放不下,後來當地政府跟Peter合作租下了這座巨大的倉庫。經過幾年籌備,博物館於2008年正式開業,館里所有的船都是Peter的收藏。 現在博物館由Peter的兒子繼續經營,整個博物館一共有9層……所以說,如果你是一個航海迷或者古董帆船愛好者,這裡絕對是你有生之年必去的一個地方!因為 漢堡 國際海事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事博物館。
除了世界上各種型號的船模之外,這裡還收集了各種材質的古董船,有金屬、也有紙質的。館內還有1:1250的港口模型,以及各種跟船相關的畫作。畫作大部分是 歐洲 的,主要分佈於17世紀到19世紀,文藝復興晚期到19世紀中期的比較多——因為那時候畫船比較流行,能賣個好價錢。
這些藏品里不乏重磅級珍寶, 比如 大航海家 哥倫布 的Santa Maria號,有一艘純金打造的船模,還有一條“牛骨船”版本的。據說全世界一共有500多條這樣的骨頭船,這個博物館里收藏的最多,有32條。 這種骨頭船基本都是出自囚犯之手,當年 英國 人為了防止囚犯生事,就讓他們利用服刑的時間做點手工藝品之類的,他們可以拿到外面幫著賣給當時的富人,而且這些囚犯可以得到賣手工藝品的錢。這樣一來,就有很多人能比較踏實地在牢里待著做東西了,可問題是,囚犯哪來的什麼原材料。那時候做船比較流行,可是既沒有木材,也沒有膠水等材料,這些犯人就把吃完肉的骨頭煮沸,剔凈,磨成想要的形狀。最後再把他們插拼在一起,用繩線固定捆扎好,據說因為材料實在有限,早期有很多牛骨船用來固定的繩線其實是用囚犯的頭髮代替的。
仔細觀查,每條骨船的細節都做得如此精美,據說一艘中等大小的船要做一年。真是慢工出細活啊! 在這裡還能見到很多著名大航海家的雕像, 比如 英國 的庫克船長,我國明朝的鄭和等等。旁邊還有鄭和的船,是博物館開張之初,一群住在 漢堡 的 中國 人送來的禮物。
說起航海,這裡還有講不完的故事, 比如 後來被拍成了電影的《泰坦尼克號》。1912年Titanic號不幸沉沒,1913年國際上就出了新的航海規範準則。新規規定所有人上船必須要接受安全疏散的示範,並且在出現事故時一定要聽船長及船員的指揮,還有營救船的額定乘載量必須滿足所有乘各的數量等等。這些規範一直沿用到今天,想想我們每次坐船出海之前,是不是都會有這樣一個安全示範,這就是從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之後,才開始實行的新規定。 什麼?你上船時完全沒有見到過這種安全示範?……朋友,別再去 泰國 了,那真是用生命在旅行啊。
九層樓真心太大,走馬觀花地看完出來竟然也已經過了正午。
跟當地人打聽到附近有家百年老咖啡館,名字跟 漢堡 很搭,叫“堡”。 開始還以為這“堡”就是 漢堡 的那個堡,後來一問才知道,人家原來的店主姓“堡”Burg,就好像我叫“包子”,但是不能吃……
店里最有名的一種超大顆咖啡豆,據說世界上只有四個國家可以烘這種豆。能自己烘焙咖啡豆本身就已經很厲害了,他們家的咖啡烘焙師還是在全 德國 排名第二的大師。最近三年,這裡的咖啡不斷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就連這烘咖啡的爐子,也是80多年的老物件兒了!
咖啡館的地下室以前是存放咖啡豆的倉庫,現在已經被改成了咖啡博物館,在這裡可以品嘗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種的咖啡。 曾經的店主Burg先生不僅喜歡咖啡,也收集各種咖啡周邊以及咖啡用具, 比如 店里有980種摩卡咖啡杯。還有一些……特別精緻的咖啡壺。 我果然還是很純潔的,這些壺我都沒有看懂是什麼設計。
穿過倉庫城,往易北河入 海口 的方向去,老遠就能看到 漢堡 市2017年才剛剛落成的新地標:易北愛樂音樂廳,總共耗資將近8億歐元,用了10年時間才修完!
整座音樂廳都是建在一座舊倉庫頂上的,其實說實話,把下麵這個倉庫拆掉直接全蓋成新的更省事,也能省不少時間和金錢。然而不論如何也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傳統和老建築,這就是 漢堡 人的風格。 從外型上看,易北愛樂音樂廳的屋頂好像浪花滔滔的海面,不論從哪個角度,看著都挺有型。這是一對來自 瑞士 的設計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又一部大師之作,這哥倆經常喜歡設計外型獨特的東東。遠的先不說,就咱 北京 有一個長得像馬桶那經典建築——鳥巢,就是他們倆設計的。
一進音樂廳,首先要上這個 歐洲 最長的扶梯,而且它竟然是拱形的! 站在上面完全有一種超現代感覺,這是通向未來的電梯嘛!
電梯出來是一個360度開放的廣場,正好位於底座倉庫跟上面玻璃音樂廳之間。這裡的風景相當給力,風…也相當給力,因為是穿堂風!
人人都可以來這裡參觀休閑。不僅如此,音樂廳里有7個小的工作室,可以供師生、家庭等使用。音樂廳內的大小劇院可以同時舉辦兩場音樂會,而且互相不干擾。 小劇院的牆用橡木製成,整個牆面都有凹凸不平的紋路,屋頂上的凹陷相對比較深,據說這樣能更好的反射聲音。 主音樂廳修得非常富麗堂皇,牆上也有類似的凹凸紋路,只不過這些全都是用石膏纖維板做成的——聽著就更貴! 這主音樂廳下麵有400多個大彈簧支撐,也就是說,整座音樂廳本身就像是雞蛋黃一樣懸浮在主建築中間,上下左右都不挨著,據說這樣能得到更好的隔音效果。看到這麼細緻入微的設計,我想除了 德國 人,這世界上估計也就 日本 人還能這麼較真兒了。 結果跟當地人一打聽,還真猜對了,這兩個主演奏廳正是出自 日本 聲學大師豐田泰久的設計。這位豐田大師在全球聲學界到底有多厲害在此不多作評述,反正他肯定不是賣車的。 易北愛樂音樂廳總共有110米高,從演奏廳外面的露臺,可以看到 漢堡 市區的全景。
而且在音樂廳的另一側還有40多間1000萬歐元一套的公寓。我掐指一算,這些房子要都賣出去,音樂廳的本錢就能收回來一半兒啦!正參觀著,突然從外面降下幾個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