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耶路撒冷四千年 | 以色列 約旦 巴勒斯坦 死海 佩特拉 | 三大宗教起源之地

可以看到朝聖者們跪在旁邊擦拭、親吻著這塊石頭。









錫安山是 耶路撒冷 老城錫安門外南部的一座山丘。這裡有耶穌最後的晚餐的房間,是基督教徒朝聖的地方;有大衛王的埋葬之地,是猶太人的朝聖地點。
在古代 以色列 滅亡之後,有詩人作詩:“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想到錫安就哭了”。所以可見,錫安在 以色列 人的心中占有多麼重要的位置。

馬可樓【馬可樓】曾經是聖錫安教堂,後被十字軍建築取代,在奧斯曼時期又改建成為一座清真寺。最著名的景點就是耶穌與門徒最後晚餐的房間。









【希伯來王國時期歷史】:
在亞伯拉罕之後,在散居 埃及 之後,在摩西之後,在約書亞之後,在士師時代之後,猶太人迎來了希伯來王國時期(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586年):
一代王:掃羅王(約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1009年)
掃羅王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但不擅長政治。
二代王:掃羅王之子伊施波設僅在位兩年便死於謀殺。
三代王:大衛王(約公元前1009年~公元前973年)
掃羅王女婿。大衛王將腓力斯人趕出了希伯來王國版圖,定都 耶路撒冷 ,命名其為“大衛城”。大衛王時期是 以色列 人記憶中最輝煌的歷史時期。
四代王:所羅門王(公元前973年~公元前930年)
大衛王之子。在 耶路撒冷 聖殿山上建“所羅門聖殿”,即第一聖殿。

在經歷了猶太歷史上唯一的王國時期,希伯來王國面臨著分裂與衰亡:
希伯來一共有12個部落,在此時,12個部落南北分裂。
北方是10個部落,建立“ 以色列 王國”(公元前930年~公元前722年),定都撒 瑪利亞 。但隨著亞述王占領撒 瑪利亞 , 以色列 王國的人民被亞述王送往了邊遠地帶,從此從歷史上消失,被稱為“遺失的 以色列 10部落”。僅有少數留在 以色列 的居民,成為了少數民族,稱為“撒 瑪利亞 人”。
南方是2個部落,猶大(不是最後的晚餐那個猶大,兩個人名雖然中文翻譯相同,但的確毫無關係)和便雅憫部落聯盟,建立“猶大王國”(公元前930年~公元前586年),定都 耶路撒冷 。前586年被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並將居民擄到巴比倫,即“巴比倫之囚”,在此期間開始編纂《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最終在公元前538年,由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吞併了巴比倫)宣佈釋放所有被擄之民。
而“猶太人”一詞最初是指猶大部落的人,巴比倫之囚結束之後,也意為從巴比倫回到 耶路撒冷 的人。


【光明節】(希伯來語:חֲנֻכָּה或חנוכה,英語:Hanukkah或Chanukah),又稱哈努卡節、修殿節、燭光節、馬加比節等,是一個猶太教節日。該節日為紀念猶太人在馬加比家族的領導下,從敘利亞塞琉古王朝國王安條克四世手上奪回 耶路撒冷 。

【聖母安眠教堂】是紀念耶穌的母親 瑪利亞 去世之處,但不是其埋葬之處。據說1898年 德國 凱撒威廉二世用12萬 德國 馬克買下了這塊地,並於1910年建造了這座雄偉的教堂。






參觀後,我們回到了在 特拉維夫 的酒店,酒店 臨海 ,欣賞著 地中海 的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