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玩笑,這就是多倫多冬日旅行的最全攻略
湖心島(Wards Island)去往湖心島的唯一方式是乘坐渡輪,渡輪碼頭的位置叫作Jack Layton Ferry Terminal,就在瑞普利水族館繼續往南兩個街區的 安大略湖 畔,渡輪每班時間間隔大約45分鐘-80分鐘,往返船票大約是8.25加元,船的裝載量很大,不用擔心沒位置。 安大略湖 上的湖心島有好幾個,但觀景效果最好的是Wards Island,航程大約15分鐘,到達碼頭後就是最佳拍照點,整個 多倫多 的夜景就盡在眼前,也只有這個時候才發現CN塔是如此的傲視群雄。 一個 大城 市是如此的錯中複雜,身在其中有時候很難把它看清楚,我一直感覺湖心島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看清楚 多倫多 的美,你可以不去博物館,可以不去動物園,但湖心島是每一個來 多倫多 的游客必須打卡的地方。 湖心島原本是與 多倫多 相連的一個圓弧形半島, 1858 年的一次大風暴使得半島斷裂成六個小島,後來一條人工運河又將其中的一個小島和大陸分隔開來,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湖心島。
島上最初的居民是北美印第安人,1830年以後, 歐洲 殖民者來到此地,將它用作漁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湖心島成為城中富人的度假地,大批的別墅和露營地就在此期間興建。到了周末,島上的游樂園和棒球場總會吸引大批的城中居民。到湖心島游玩成為 多倫多 人方便可行的度假方式。
到了五十年代, 多倫多 市政府決定將群島統一規劃,建成一個大公園,並要拆除島上所有的私人別墅,但有WardsIsland和AlgonquinIsland這兩個島上的居民拒絕搬遷,他們最終 和政 府簽訂了一個99年的租賃協議,才得以居留至今。
⭐️多倫多中心區【中心區】是最為複雜的,也是 多倫多 最搶手的中心地段,核心處是新舊兩座【市政廳】,然後皇后街往西是著名的文藝區(【安大略美術館】、【塗鴉街】)和世界美食的彙集地--【肯森頓市場(Kensington Market)】和【唐人街】,皇后街往東是全世界最長的街道-【央街(Downtown Yonge)】,在央街和鄧達斯街(Dundas)交界的處Yonge - Dundas一帶,酒吧、商店和餐廳常常顧客盈門。 城市中心--新老市政廳因為住在中心區的喜來登城市酒店,所以每次出門都會在 多倫多 的皇后街來來回回走上幾次。每每漫步在市中心的街頭,總有一種在繁忙中透出安穩平靜的感覺。 而在市中心,最顯眼的建築就是新舊兩座市政廳了,新市政廳建於1965年,是整個 多倫多 中心區的中心。其形狀似一貝殼,由兩棟彎曲的大樓構成,中間包圍著拱形的市議會大樓,造型如一對括號互相環抱一樣,這樣的建築還真是挺新穎的。
新市政廳前面的納森菲利浦斯廣場(Nathan Philips Square)是 多倫多 市民組織各種活動的地方,廣場中心有個大水池,到冬季時則變成溜冰場,格外有趣。 溜冰場的邊緣就是 多倫多 LOGO的打卡之處,夜幕來臨時也會變得更加漂亮。 距離新市政廳不遠,就是老市政廳 到了19世紀末期, 多倫多 已經發展成為北美地區的繁華大都市之一,城市的核心區也逐漸從“老鎮”一帶向西擴展。為此,這座 新興 的大都市需要在她的最核心的位置建一座雄偉氣派的市政廳,以與其 大城 市的地位相匹配。於是, 多倫多 市的第三座市政廳在Queen街夾Bay街的街角處動工。這座市政廳,就是如今被稱為 多倫多 “老市政廳”的這棟古色古香的老建築。從1899年到1966年, 多倫多 市政府和市議會都在這座老市政廳、也就是 多倫多 城市歷史上的第三座市政廳里辦公。如今,這座漂亮的老建築已被 加拿大 聯邦政府列為“ 加拿大 國家歷史遺跡”。 這個老市政廳的入口處有一排雕塑,這些雕塑還有故事,設計師愛德華·詹姆士·尼 洛克 斯設計到一半,被取消了設計,他很生氣,結果又把他請回來繼續設計這棟樓。其中最帥的那個就是他自己,其他的就是當初取消他設計的那些人。 伊頓集團於20世紀60年代中宣佈計劃興建一組辦公室大樓及商場(即現 多倫多 伊頓中心),早期計劃包括拆卸舊市政廳,引起民眾激烈反對,而整個計劃亦於1967年擱置。集團於1971年重提計劃,並將之修改以保留舊市政廳,現在成為了 安大略省 省級法庭,並維持至今。 在皇后街兩旁的松樹上住著很多很大隻的魔王松鼠,經常能看到它們蹦蹦跳跳在馬路上尋覓路人偶然掉落的食物殘渣。 僅靠著老市政廳的,就是伊頓集團建造的 多倫多 市內最大的百貨大樓--伊頓購物中心,這裡有整個 加拿大 最大棵的聖誕樹,高108英尺,一直到伊頓中心的第三層。從購物中心的對面你都能看到聖誕樹的燈光閃爍。 安大略美術館坦率地講,在未到 多倫多 之前,我一直沒把 加拿大 的美術博物館納入自己的視線,相信很多 中國 游客也都一樣。慚愧地講,自從這次在 安大略省 美術館偶然的驚鴻一瞥後,改變了我的觀點,從此不敢對這個新大洲的美術另眼看待,只能怪自己以前是孤陋寡聞。 原本是想去別的景點的,就在公交車上,忽然見到在一座玻璃樓前有一尊巨大的雕塑,我幾乎憑直覺斷定:它出自亨利·摩爾之手!果然,這裡就是 安大略省 美術館,我立刻放棄了原本的計劃,冒著雨毅然下車,獨自走進了這座造型奇特的美術館。
安大略美術館在成立的100多年來,一直不停的擴張,玻璃盒子與舊館的界面銜接非常具有張力,現代的手法和傳統的元素讓這種結合或許更加自然了。
外型上以傾覆著的當地土著人駕駛的獨木舟為屋頂,造型大氣磅礴,既具有現代感,又富含本土的文化內涵。 和世界上其它著名的美術館一樣, 安大略省 美術館也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字母簡稱--AGO,始建於1857年,出於當時 安大略省 的總督支持而成立,以一座學院再加上一座博物館合併而成。以後隨著有心人士的不斷捐助,館址也有所變遷,直到1993年才完成我所見的現館,耗資5000多萬加元,有50多個場館。 弗蘭克設計的樓梯走起來感覺好極了。從二樓延展的彎曲線條,就像試圖與過去對話的新生力量。
欲言又止,內心燃燒著翻滾的靈魂。 剛進館,劈面就是馬蒂斯的《斜倚著的少女》,一下子就把我震了!周圍全是印象派名流的作品,大都是著錄有名的世界級精品,頓時讓人不敢小覷。慢慢往後看,畢沙羅的兩幅《大橋》,西斯萊的兩幅《 巴黎 郊外》,莫奈的名作《 巴黎 郊外風景》和《海》都在這裡, 雷諾 阿的女孩,德加的舞女和塞尚的風景都有,還有梵·高的一幅《農田》,都是世界有名的作品。 接下去,有安尼的女神肖像和雕塑,有夏 加爾 的名作《雪地教堂》,有風景畫《庭院》,畫得極度輕鬆,油彩很薄,全畫一氣呵成,爽朗得如同水彩。 還有現代派大師米盧的抽象畫,愛萊斯利的雕塑女孩頭像。 美國 畫家庫帕的風景畫,現實主義畫家科洛斯克巨大的油畫頭像,毛孔畢現。展覽廳根據不同繪畫風格搭配不同的室內裝飾,全新的照明條件,襯得這些藏品也熠熠有神。 我驚異館內尼德蘭時期的作品收藏之多,光是巨匠倫勃朗的油畫就有3件,都是人物肖像,其中有一幅是倫勃朗自己的自畫像。應當是他中年時期的模樣,穿著尼德蘭時期的服裝,大檐帽,白紗圍脖,臉上的光感非常強,顯得很明朗,其他兩幅都顯示了他非凡的寫實功夫。 當然,所有的重點還是魯本斯,這也是來 安大略省 美術館最大的動力,誰叫這裡有全世界最好的魯本斯! 1608年,在 意大利 獃了八年之後,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回到了他的家鄉 安特衛普 照顧他年老的母親。
安大略省 的特別展覽【早期魯本斯】就是致力於呈現魯本斯在1609年至1621年關鍵時期作品的展覽,這位巴 洛克 大師在這12年間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繪畫屆的地位,並由此開始發跡成為 歐洲 一流的大師。展覽大約展出了30幅油畫和20幅紙上作品,用展覽追溯魯本斯的早期發展,表現他是如何用自己的獨特天賦去描繪那些令人震撼的故事。 1600年,23歲的魯本斯初到 羅馬 ,無論是藝術技巧還是職業抱負,這裡對魯本斯來說都是革命性的。魯本斯在 意大利 時期的一組作品,包括祭壇裝飾畫等,打開了展覽的序幕,為藝術家後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告別 意大利 回到家鄉之後,魯本斯試圖打入 安特衛普 的上流社會圈。
展覽通過他一系列受委托的肖像作品、為親密朋友和家人所作的肖像畫,展示了魯本斯如何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紳士畫家”,以及他如何通過與 安特衛普 的人文主義者,商人和宗教思想家的交往進入更高的社會階層並獲得更堅實的專業地位。
島上最初的居民是北美印第安人,1830年以後, 歐洲 殖民者來到此地,將它用作漁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湖心島成為城中富人的度假地,大批的別墅和露營地就在此期間興建。到了周末,島上的游樂園和棒球場總會吸引大批的城中居民。到湖心島游玩成為 多倫多 人方便可行的度假方式。
到了五十年代, 多倫多 市政府決定將群島統一規劃,建成一個大公園,並要拆除島上所有的私人別墅,但有WardsIsland和AlgonquinIsland這兩個島上的居民拒絕搬遷,他們最終 和政 府簽訂了一個99年的租賃協議,才得以居留至今。
⭐️多倫多中心區【中心區】是最為複雜的,也是 多倫多 最搶手的中心地段,核心處是新舊兩座【市政廳】,然後皇后街往西是著名的文藝區(【安大略美術館】、【塗鴉街】)和世界美食的彙集地--【肯森頓市場(Kensington Market)】和【唐人街】,皇后街往東是全世界最長的街道-【央街(Downtown Yonge)】,在央街和鄧達斯街(Dundas)交界的處Yonge - Dundas一帶,酒吧、商店和餐廳常常顧客盈門。 城市中心--新老市政廳因為住在中心區的喜來登城市酒店,所以每次出門都會在 多倫多 的皇后街來來回回走上幾次。每每漫步在市中心的街頭,總有一種在繁忙中透出安穩平靜的感覺。 而在市中心,最顯眼的建築就是新舊兩座市政廳了,新市政廳建於1965年,是整個 多倫多 中心區的中心。其形狀似一貝殼,由兩棟彎曲的大樓構成,中間包圍著拱形的市議會大樓,造型如一對括號互相環抱一樣,這樣的建築還真是挺新穎的。
新市政廳前面的納森菲利浦斯廣場(Nathan Philips Square)是 多倫多 市民組織各種活動的地方,廣場中心有個大水池,到冬季時則變成溜冰場,格外有趣。 溜冰場的邊緣就是 多倫多 LOGO的打卡之處,夜幕來臨時也會變得更加漂亮。 距離新市政廳不遠,就是老市政廳 到了19世紀末期, 多倫多 已經發展成為北美地區的繁華大都市之一,城市的核心區也逐漸從“老鎮”一帶向西擴展。為此,這座 新興 的大都市需要在她的最核心的位置建一座雄偉氣派的市政廳,以與其 大城 市的地位相匹配。於是, 多倫多 市的第三座市政廳在Queen街夾Bay街的街角處動工。這座市政廳,就是如今被稱為 多倫多 “老市政廳”的這棟古色古香的老建築。從1899年到1966年, 多倫多 市政府和市議會都在這座老市政廳、也就是 多倫多 城市歷史上的第三座市政廳里辦公。如今,這座漂亮的老建築已被 加拿大 聯邦政府列為“ 加拿大 國家歷史遺跡”。 這個老市政廳的入口處有一排雕塑,這些雕塑還有故事,設計師愛德華·詹姆士·尼 洛克 斯設計到一半,被取消了設計,他很生氣,結果又把他請回來繼續設計這棟樓。其中最帥的那個就是他自己,其他的就是當初取消他設計的那些人。 伊頓集團於20世紀60年代中宣佈計劃興建一組辦公室大樓及商場(即現 多倫多 伊頓中心),早期計劃包括拆卸舊市政廳,引起民眾激烈反對,而整個計劃亦於1967年擱置。集團於1971年重提計劃,並將之修改以保留舊市政廳,現在成為了 安大略省 省級法庭,並維持至今。 在皇后街兩旁的松樹上住著很多很大隻的魔王松鼠,經常能看到它們蹦蹦跳跳在馬路上尋覓路人偶然掉落的食物殘渣。 僅靠著老市政廳的,就是伊頓集團建造的 多倫多 市內最大的百貨大樓--伊頓購物中心,這裡有整個 加拿大 最大棵的聖誕樹,高108英尺,一直到伊頓中心的第三層。從購物中心的對面你都能看到聖誕樹的燈光閃爍。 安大略美術館坦率地講,在未到 多倫多 之前,我一直沒把 加拿大 的美術博物館納入自己的視線,相信很多 中國 游客也都一樣。慚愧地講,自從這次在 安大略省 美術館偶然的驚鴻一瞥後,改變了我的觀點,從此不敢對這個新大洲的美術另眼看待,只能怪自己以前是孤陋寡聞。 原本是想去別的景點的,就在公交車上,忽然見到在一座玻璃樓前有一尊巨大的雕塑,我幾乎憑直覺斷定:它出自亨利·摩爾之手!果然,這裡就是 安大略省 美術館,我立刻放棄了原本的計劃,冒著雨毅然下車,獨自走進了這座造型奇特的美術館。
安大略美術館在成立的100多年來,一直不停的擴張,玻璃盒子與舊館的界面銜接非常具有張力,現代的手法和傳統的元素讓這種結合或許更加自然了。
外型上以傾覆著的當地土著人駕駛的獨木舟為屋頂,造型大氣磅礴,既具有現代感,又富含本土的文化內涵。 和世界上其它著名的美術館一樣, 安大略省 美術館也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字母簡稱--AGO,始建於1857年,出於當時 安大略省 的總督支持而成立,以一座學院再加上一座博物館合併而成。以後隨著有心人士的不斷捐助,館址也有所變遷,直到1993年才完成我所見的現館,耗資5000多萬加元,有50多個場館。 弗蘭克設計的樓梯走起來感覺好極了。從二樓延展的彎曲線條,就像試圖與過去對話的新生力量。
欲言又止,內心燃燒著翻滾的靈魂。 剛進館,劈面就是馬蒂斯的《斜倚著的少女》,一下子就把我震了!周圍全是印象派名流的作品,大都是著錄有名的世界級精品,頓時讓人不敢小覷。慢慢往後看,畢沙羅的兩幅《大橋》,西斯萊的兩幅《 巴黎 郊外》,莫奈的名作《 巴黎 郊外風景》和《海》都在這裡, 雷諾 阿的女孩,德加的舞女和塞尚的風景都有,還有梵·高的一幅《農田》,都是世界有名的作品。 接下去,有安尼的女神肖像和雕塑,有夏 加爾 的名作《雪地教堂》,有風景畫《庭院》,畫得極度輕鬆,油彩很薄,全畫一氣呵成,爽朗得如同水彩。 還有現代派大師米盧的抽象畫,愛萊斯利的雕塑女孩頭像。 美國 畫家庫帕的風景畫,現實主義畫家科洛斯克巨大的油畫頭像,毛孔畢現。展覽廳根據不同繪畫風格搭配不同的室內裝飾,全新的照明條件,襯得這些藏品也熠熠有神。 我驚異館內尼德蘭時期的作品收藏之多,光是巨匠倫勃朗的油畫就有3件,都是人物肖像,其中有一幅是倫勃朗自己的自畫像。應當是他中年時期的模樣,穿著尼德蘭時期的服裝,大檐帽,白紗圍脖,臉上的光感非常強,顯得很明朗,其他兩幅都顯示了他非凡的寫實功夫。 當然,所有的重點還是魯本斯,這也是來 安大略省 美術館最大的動力,誰叫這裡有全世界最好的魯本斯! 1608年,在 意大利 獃了八年之後,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回到了他的家鄉 安特衛普 照顧他年老的母親。
安大略省 的特別展覽【早期魯本斯】就是致力於呈現魯本斯在1609年至1621年關鍵時期作品的展覽,這位巴 洛克 大師在這12年間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繪畫屆的地位,並由此開始發跡成為 歐洲 一流的大師。展覽大約展出了30幅油畫和20幅紙上作品,用展覽追溯魯本斯的早期發展,表現他是如何用自己的獨特天賦去描繪那些令人震撼的故事。 1600年,23歲的魯本斯初到 羅馬 ,無論是藝術技巧還是職業抱負,這裡對魯本斯來說都是革命性的。魯本斯在 意大利 時期的一組作品,包括祭壇裝飾畫等,打開了展覽的序幕,為藝術家後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告別 意大利 回到家鄉之後,魯本斯試圖打入 安特衛普 的上流社會圈。
展覽通過他一系列受委托的肖像作品、為親密朋友和家人所作的肖像畫,展示了魯本斯如何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紳士畫家”,以及他如何通過與 安特衛普 的人文主義者,商人和宗教思想家的交往進入更高的社會階層並獲得更堅實的專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