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雅典古衛城 3
到衛城前就不能不先去緊鄰衛城旁邊的、比衛城矮小的一座小山包。這個山包跟衛城在山體上是連在一起的,是一座 大理 石山體。 小山包上可以看到高高在上的衛城和俯視大半個 雅典 古城。由於太多游客上下,山頂和上下的階梯路被磨得光滑無比。 衛城的山頂薈萃著古 希腊 文明最傑出的作品,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帕特農神廟(Parthenon Temple,又稱 雅典 娜神廟)、艾瑞克緹恩神廟(Erechtheum Temple)、衛城入口山門及衛城南坡的平民活動中心,包括有露天劇場兩處和長廊。衛城在西方建築史中被譽為建築群體組合藝術中的一個極為 成功 的實例,特別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為傑出 衛城的早期佈局模型 衛城後期擴建模型 雅典 衛城面積約有4萬平方米。位於 雅典 市中心的衛城山丘的山頂,三面都是懸崖絕壁,人們只能從西側緩坡登上衛城。 公元前5世紀中葉,在希波戰爭中, 希腊 人以高昂的英雄主義精神打敗了波斯的侵略,藉著勝利的豪氣, 雅典 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建設的重點就在衛城。在這種情況下,衛城自公元前580年開始建設。 雅典 的狄奧尼索斯劇場位於 雅典 衛城南側,是有兩個半圓形的劇場,由門廊相連。該劇場建於公元前5世紀。距今約2500多年。 東側的叫酒神劇場。現作為景點向游客開放,最早是向酒神祈禱的地方。供歌隊和演員表演的圓場直徑為20米 ,觀眾席約能容納1.4萬名觀眾 西側的Odium of Herodes Attius劇場現在仍然作為夏季露天音樂會和戲劇表演的場所,可容納6000多名觀眾的室外劇場。該劇場原為三層式的建築結構,半圓型的劇場直徑38米,神奇之處在於沒有現代音響系統的情況下在任何一點都能聽清楚舞臺上演員的臺詞及音樂席的表演。 這座門是通往衛城聖殿的真正入口,也是唯一入口,門分三部份:由左至右分別為北翼、中央樓及南翼。中央樓有六根粗大的多利亞式列柱,入門兩側各有三根愛奧尼亞式列柱。外側多利亞式列柱令人升起威嚴之感,而內側的愛奧尼亞式列柱則優雅迷人。北翼建築保存較完整,房間壁面有古代著名畫家的畫。南翼有跟北翼不對稱的建築。南翼又叫無翼勝利女神殿是座具有愛奧尼亞式列柱的優美神殿。傳說 雅典 市民為了使勝利永駐,就將勝利女神的雙翼砍下,這就是無翼勝利女神殿的由來。這座神殿歷經興廢盛衰與戰火洗劫,17世紀 英國 人又拆走了許多浮雕。 雅典 衛城(Acropolis), 希腊 語原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是 希腊 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古代 希腊 首都城市宗教政治的中心地。 雅典 衛城也達到了古 希腊 聖地建築群、廟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中央樓 中央樓 上圖為南翼建築 衛城上最負盛名的建築,更是舉世聞名的古代七大奇觀之一:帕特農神廟(Parthenon Temple),又稱 雅典 娜神廟。是宙斯為繼承皇位 成功 的女兒 雅典 娜建造。可以說是西方,以至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大廟宇,出現在基督教產生以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廟宇,神廟長70米、寬31米,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環繞,每根柱子高10米,直徑2米,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比 巴黎 聖母院早了1500年。本來神廟裡有一尊象牙和薄金打造成的大 雅典 娜巨像,但後來在被運到 土耳其 首都君士坦丁堡後下落不明。屋頂三角楣上刻有浮雕,正面是 雅典 娜女神披戴盔甲從宙斯頭部躍出的出生時的情景,背面是 雅典 娜與海神波塞頓爭執爭奪 雅典 城守護神的場面,背面的雕刻現收藏在 英國 大英 博物館。三角楣下的四方壁上所雕刻的是 希腊 與特羅伊戰爭的情景。內側上方牆面上,浮雕著 雅典 大祭的行進隊伍。 從遠處遙望 雅典 衛城的遺跡,惟有帕特農神廟的骨架巍然挺立。 帕特農神殿是 希腊 人追求理一性美是極致表現,例如柱身看來等寬,其實是中間略粗,以矯正人類視覺的錯覺,又如柱子看來都是垂直的,其實不然,越外圍的柱子越往中間傾斜等,而且處處都是數學上黃金分割比例造成的建築結果,是多利安式建築中的最高傑作。公元1687年時,神廟內的軍火庫爆炸,神廟受損。所幸利用 雅典 近郊山頭的 大理 石勉強恢復了原本的風貌,後經幾次地震的摧殘,屋頂徹底塌毀,加上人為掠奪。今天的神廟廟頂已幾乎無存,惟有巨柱如 石林 矗立 在巨大的高崗上,建築的巨石散落廟旁,有如一個工地。 衛城裡的艾瑞克緹恩神殿(Erechtheum Temple)於公元前406年建成,位於帕特農神殿的旁邊,是建築優美的愛奧尼亞式神殿,集 雅典 娜與海神波賽頓兩座神室合一的複合造型。最為著名的是北側接出一個小柱廳,6根 大理 石柱 都雕成少女形象,6個少女身著長裙,亭亭玉立,神態各異,形象逼真,顯示了2500年前 希腊 藝術家高超的技藝。現在看到的都是近代複製品,因為有原柱參考所以做得比較逼真。左邊第二根的真品現存於 大英 博物館,其中4根真品珍藏於當地衛城博物館。4根中一根只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