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旅行游記」七月與安生







特拉維夫 市區內有四個火車站,交通四通八達、智能便利。但由於路盲屬性,前往 海法 乘錯了車,兜兜轉轉一個小時又回到了原地。有幸遇到一位長者陪同再次前往,並一路聆聽他早年在 深圳 、 青島 、 香港 、 墨爾本 以及 舊金山 發跡創業的傳奇故事,十分有緣。
入夜終於抵達 海法 。聽從長者的建議,馬不停蹄地前往 海法 的 德國 僑民區,一睹巴哈伊花園的夜景。
在通往巴哈伊花園的本古里安大道兩旁,一字排開紅色木瓦屋頂的低矮房屋群,便是 德國 僑民區了。僑民區內餐廳與酒吧人聲鼎沸、燈火通明。遠方的巴哈伊花園刺入蒼穹、神聖不侵。
於是便又度過了心靈震撼與觀感奇妙的一天。 Day 3 寧靜的海法與阿卡古城

巴哈伊花園上下各九層,中間巨大的金頂教堂為一層,共19層。高曉松又說,19在巴哈伊教的曆法中代表計算日期:每年有19個月,每個月有19天,全年共361天。
而站在巴哈伊花園頂端俯瞰 海法 全城,這樣的心曠神怡也絲毫不遜於其背景知識的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旅行前猶豫再三是否帶無人機,但行前查詢 以色列 對於飛行器的報備規定較為複雜,最終作罷。而在巴哈伊花園山頂入口處,看到了明文規定嚴禁任何飛行器進行拍攝活動——也算給缺失的遺憾找到了出口吧。

從 阿卡 火車站到 阿卡 古城有近5公里的路程。經過兩日的旅行調整,慢慢已經適應了當地炎熱的氣候與 日照 的強度,而且似乎沿著海邊前行,就會增加一分濕潤與愜意。
午後陽光正當時,投射在蔚藍的海水上,又通過海底的沙石折射出多彩的斑斕,令人禁不住頻頻駐足。


我痴望著他們無拘無束的自由,竟不知過了多久,卻把古城游覽一事拋諸腦後。

從古城正門進入Visitor Center可購買不同種類門票,以游覽城內不同景緻。不容錯過的景點是由醫院騎士團修建的騎士廳、由聖殿騎士團修建的聖殿隧道、有著綠色穹頂的清真寺、唯一一段可以登上遠眺古城全景的壁壘城牆,以及圖中的 阿卡 港口。




海法 市區內並無高大的建築,在火車站旁的Port Terminal已屬醒目。在殘暉的映照下,倒也形成一種景緻。 Day 4 三教聖城耶路撒冷的哀愁

在希伯來語中, 耶路撒冷 意指“ 和平 之城”。這是一個神秘又神往的名字,一個三教垂青的應許之地,更是一個飽經戰爭洗禮的哀愁之城。
耶路撒冷 大抵分為古城和 新城 兩大區域。古城內分為猶太區、基督徒區、穆斯林區及小部分 亞美尼亞 區; 新城 也有橄欖山、 以色列 博物館、大屠殺紀念館等眾多值得深度游覽的內容。只可惜本次行前未做足攻略,在 耶路撒冷 駐足時間過短,僅作走馬觀花、淺嘗輒止。 以色列 二周目值得專行體驗。

聖墓教堂正門即是塗膏禮之石。耶穌殉教後,從十字架上被請下來躺在這塊石板上,神父為其身體塗膏。所以每一個基督教徒都專程朝聖此地,跪拜在此親吻石板甚至小聲哭泣。

——像極了錶面安靜而內心洶涌的七月。

西牆原先是猶太人聖殿山外的擋土牆。後由於聖殿被毀,聖殿的精確位置不幸遺失。猶太人便前往此地來哀悼,痛惜聖殿的毀滅。
走近牆下,看到他們手捧經書、搖擺身體、大聲祈禱、親吻牆石、向牆縫內塞入請願書,作為無宗教信仰者,大抵也可以理解猶太人心中的痛惜之情。


抵達圓頂清真寺超過了時限,且戍守衛兵說非猶太人不得進入,也是一小遺憾了。

信仰應該也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吧。這是 耶路撒冷 應許之地的福分,或許也是它飽經苦難的源頭。
——像極了七月安穩的前半生,以及與家明朴素的愛情。又有誰說得好是福還是禍呢。



耶路撒冷 到 死海 間一路沿途,餘暉鋪在沙漠上透出蒼茫的氣息、躺在丘陵上映出厚重的陰影、灑在海面上又折射出金燦燦的天光。藍白交映、天地玄黃,這一日暮時分的絕美勝景令我不禁驚嘆出聲! Day 5 錯過日出的死海

死海 波瀾不驚,而我心潮澎湃!

鑽藍色的海水,微波蕩漾。不遠處的群山,層巒盡染。海天交匯之處,傾瀉下恰到好處的 日光 。
如此美景,該是伊甸園了。

初有震撼,又有欣慰,卻有惆悵。
這般饋贈,是無法拒絕的吧。這樣的被饋贈,又該如何拒絕呢。
——像極了七月,是一次被安生選擇的結果,只是她心甘情願。

死海 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