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給你寫的一份私藏旅行寶典-2019年中秋,我在檳城的狂歡(攻略+游記)

在姓林橋最後邊,我遇到幾個在釣魚的林姓橋民,閑聊中知道,他們是姓林橋上的第三代居民,他們在姓林橋出生、成長、結婚、生子。他們說住在姓氏橋上雖然房子是自己的,但地是政府的,政府如果要徵用這些地,他們就有可能面臨拆遷。不過,現在姓氏橋是世界文化遺產, 檳城 政府也決定保護起來,他們可以繼續在這裡生活下去。住在姓氏橋上的房屋維修費很高,因為海水的沖刷,橋上的木樁、木板每過幾年就要是更換,雖然維修費用高,但都不願意搬離這裡。他們說喜歡住在姓氏橋,習慣了在這裡每晚枕著海浪入眠,每天睜開眼能看到大海的生活,閑時還可以坐在橋尾釣魚。








姓周橋因有咖啡館、甜品店、民宿、各種出售旅游紀念品的小店而吸引來大批游客到這裡游覽,這裡又因為是電影《初戀紅豆冰》而成為文藝青年的打卡網紅點。
每年農曆正月初八的上晚。姓周橋都會舉行隆重的拜天公儀式,每年的這天都會吸引過萬人來到姓氏橋一起參加這一盛舉,屆時姓氏橋是 檳城 其中最熱鬧的拜天公地點。除了春節,每年的中秋節也是姓氏橋很鬧,因為農曆八月十六是猴王誕, 福建 人崇敬猴王孫悟空,所以猴王誕是 檳城 華人一個重要的民間傳統節目。




姓陳橋Tan Jetty是姓氏橋里最長的一座橋。
雜姓橋Mixed Surname Jetty顧名思議,是橋上的居民來自不同姓氏,那些姓氏都沒有自己屬於的橋,所以大家聚集在一起組成了雜姓橋。雜姓橋成立於20世紀60年代,目前有20多戶人家。
姓李橋Lee Jetty建於19世紀末期,祖輩來自 福建 省 泉州 同安 縣兌山村,現在有25戶人家。最早期的姓李橋是位於今天碼頭的地段,因受渡輪碼頭擴建,所以選在現在的位置重建。姓李橋比其他姓氏橋策劃整齊,房子都是在主道兩邊對稱地搭建,保持一致的建築風格。而且姓李橋的木橋板塊,沒有象其他姓氏橋那樣豎直搭建,而這是橫直鋪成,這也成為姓李橋的一大特色。








我在前面的攻略部分里有寫到從我住的SAVV酒店出來右轉走150米,在第一個路口右轉,就可能開始 檳城 尋找壁畫之旅了。這天在 檳城 ,我並沒有刻意去尋找這些壁畫,但總會在不經意間處與它們不期而遇,每次驚喜的遇見都帶給我或是視角衝擊,又或是童年的回憶。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值得花上半天時間,租一輛單車在 檳城 尋找這些隱藏在不同角落的有趣壁畫。

檳城 的許多特色壁畫都是在木頭公巷(亞美尼安街Armenian Street),現在這裡已經是一個藝術街區。2012年,自來 立陶宛 25歲的青年藝術家Ernest Zacharevic,為“ 喬治 市節慶George Town Festival 2012”創作了八幅街頭壁畫,從此開啟了 檳城 壁畫藝術的創作,後來 檳城 本地藝術家louis gan繼續繪製了4幅壁畫。這些壁畫中的一些人物原型來源於 檳城 人們的生活,這些人物與 檳城 傳來統的南洋建築完美地融合了起來,為 檳城 街頭藝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讓無數世界各地的游客衝著這些壁畫來到 檳城 旅行。
在 檳城 的壁畫中最有名氣的是姐妹騎單車壁畫,每個游客經過這幅充滿童趣的壁畫時,都會停下來拍攝。站在這幅壁畫前,童年的記憶一下子在腦海裡涌動:“小時候姐姐瀟灑地踩著單車穿行在 東莞 的大街小巷裡,而我坐在車尾座上緊張地拉著姐姐衣服。”當時的情景和眼前的壁畫一模一樣,來到 檳城 有一種穿越回到舊時光的親切感,這也正是 檳城 壁畫最能打動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