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盡紐約的仁慈與殘酷
今年剛出蘋果發佈會的時候 我還緊緊捏著手裡的iPhone 6s說:
“咱不急 再忍忍 咱等明年秋天再出新一代的時候 我們就去美東(因為 紐約 附近有個免稅州)”
然後剛給自己定好了把 紐約 行程推卸到明年的時候
就被朋友慫恿了他要去 紐約 還說要拉上我
... ...
就幾十分鐘的聊天 我們就定了 紐約 的計劃
沒過幾天 就定好了機票 (我們有美簽 就是這麼任性~)
就連我自己也沒想到的是
明明年初剛和另外的朋友去了美西自駕
回來的時候還一個勁的吐槽其實 美國 也沒有很好 給我十年簽也是浪費
即便是它在那麼多人看來是那麼遙遠的距離
當你真正到了那邊之後 你會發現 美國 其實也就是——還。好。
但也許是因為這裡有太多的知名的景點與經典
還藏了世界上第一個的城市 紐約
這樣的決定是如此微妙
我竟然又來 美國 了
不過 這次去 紐約 !
在全世界最大的大都市生活 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可能是穿著工作服行走在 曼哈頓 中城的大街
或是晨跑經過 布魯克林 大橋望見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行人
再或者是在一個空閑時光下的午後
坐在中央公園的座椅上讀一張今日份的新鮮報紙 紐約 的 曼哈頓 與 布魯克林 中間僅一河之隔
而 布魯克林 大橋便是 哈德遜 河上最為象徵性的大橋
《蜘蛛俠》飛躍 《欲 望都 市》 米蘭達 和丈夫在橋上重逢
《聞香識女人》、《 紐約 我愛你》、《教父》似乎這就是 紐約 取景電影里的一張名片
它就像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一樣 從 布魯克林 大橋進入 紐約 才有電影般的儀式感 華爾街高樓林立 也許是太廣闊的建築森林
即便是晴天間的艷陽似乎也難以到達華爾街的地面
但這絲毫不影響來自華爾街煥發的榮耀經濟
街區邊的銅牛引來需求股民的信仰
證券交易所依舊還是西裝革履人士提著公文包匆忙行走下的商業現場 2001年9月11日這是一個黑暗的日子
雖然當時年紀並未記事 但在前幾天才看過了改編電影《顫慄航班93》
似乎911事件有了一絲眉目
電影大致的還原了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分別撞向 美國 紐約 世界貿易中心的故事
事實上兩座建築在遭到攻擊後相繼倒塌 世界貿易中心其餘5座建築物也受震而坍塌損毀
而電影的結尾只停留在了乘客奮力與恐怖分子搏鬥間
飛機沖向大樓撞擊後的空白畫面做了結尾
那一刻 我的內心是震驚的
當職員表的字幕全部滾動完畢都未能平靜下來 腦海中的黑白電影情節
一船 愛爾蘭 人乘著橫穿大西洋的輪渡
經過幾日的顛簸 抵達 紐約 望見自由女神像的那一刻在甲板高喊:America!
應該就是從那一刻起 所有人都因為那一幕的場景出現心中的 美國 夢吧
而那時候的棕色老照片早已消逝 換成了 曼哈頓 城的都市彩色版 作為全世界第一的大都市 紐約
我總是覺得即便是獃在 曼哈頓 但似乎它高冷的氣質依舊讓人覺得無法靠近
而中城西部的一條被遺棄的鐵路改造的公園卻成了我與 紐約 最為接近的地方
置身於半空中的鐵道讓我體會到 紐約 摩天大樓可以觸及的高度
而與生活在此的 紐約 客擦肩讓我感受到了 紐約 生活的溫度 起先來到時代廣場的街口 我曾質疑這是我在 紐約 見過最不“ 紐約 ”的地方
即便它被定義為繁華大都會 但髒亂的馬路與悠久破爛的地鐵讓人很難感受到 紐約 的容顏
直到夜幕正好降臨到這個經典的分叉路口
所有熒屏上閃爍著來自世界最頂層的大牌廣告
第一次發現LED高清的畫面因科技進步而改變了什麼
那時我才發覺 這就是 紐約 城 似乎在哪裡的時間都沒有在 紐約 中央車站來的珍貴
車站內價值早已超過1000萬的鐘就是最好的象徵
你會發現鐘錶的時間比實際快一分鐘 為的就是防止人們遲到
人來人往 每個人內心總有一個自己想要去的目的地
他們從不怠慢 頭頂上的星座天花板早已經告知了他們的去向 爭分奪秒 在 紐約 遇見戴草帽的梵高 第五大道上一處情懷 那便是蒂芙尼的 紐約 總店
腦海的第一個字眼是Tiffany's與1961年奧黛麗赫本的經典作品《Tiffany's的早餐》
碰巧在計划去的百貨位於第五大道
讓我如赫本一樣從Tiffany門前經過
她啃著麵包端著咖啡享受未結束的清晨前夜
相似的大概就是我們同來自鄉村
卻也對浮華的烏托邦抱有念想
即便奢侈的物質不屬於自己
但高貴的精神我還能擁有 趕在清晨太陽初起的那一班地鐵來到 曼哈頓
城市大道的東部大廈迎來今天的第一片 朝陽
而被大樓遮擋的另一面 流浪漢在冰冷的街道上睡了一宿
賣 三明 治熱狗的移動餐車面前排滿了人
還有西裝革履的上班族手握滾燙的紙質咖啡杯
耳朵裡帶著似乎所有 美國 人標配的蘋果藍牙耳機
在城市裡行色匆匆的小跑
紐約 就像是它的地鐵一樣24小時運行 從不怠慢 紐約 的唐人街氣息 或許我體會不到 當你無法選擇地出生在這裡
過著中西合璧的生活 那一刻你才會體會到唐人街就像是一個歸宿
看著熟悉的語言字體 合胃口的菜品 親切的方言
只有來到 才能找到生活中的一點幸福感吧 Brooklyn 布魯克林 美國夢從這裡開始紐約 的 曼哈頓 與 布魯克林 中間僅一河之隔
而 布魯克林 大橋便是 哈德遜 河上最為象徵性的大橋
《蜘蛛俠》飛躍 《欲 望都 市》 米蘭達 和丈夫在橋上重逢
《聞香識女人》、《 紐約 我愛你》、《教父》似乎這就是 紐約 取景電影里的一張名片
它就像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一樣 從 布魯克林 大橋進入 紐約 才有電影般的儀式感
我將住宿定在 布魯克林
最早的 布魯克林 印象來源於漫威電影中
美國 隊長與蜘蛛俠打鬥一幕 Steve Rogers問到蜘蛛俠說來自 紐約 的Queens
而美隊被反問時自信地回覆了一句Brooklyn
沒錯 布魯克林 就是 美國 隊長的故鄉
從居民區的地鐵出發會發現這裡大部分以黑人居住為主
而當地鐵慢慢行駛至 曼哈頓 才會逐漸出現各式各樣的人種 想要真正體驗 布魯克林 橋的含義推薦從 布魯克林 方向到 曼哈頓 方向
因為有人說 沿著橋從 布魯克林 到 曼哈頓 就意味著一種通往 美國 夢的錯覺
一步步邁向每個人都妄想的目標 直接乘坐地鐵到達 布魯克林 大橋的腳下
順著公路的方向會在橋下看到很多的商人賣著復古的“ 美國 式”的裝飾品 登橋的不遠處 就能看到不遠處的 曼哈頓 繁榮迎面而來
此刻 心裡念想的 紐約 就已經在不遠的面前 布魯克林 橋於1964年列入《 美國 國家歷史建築名錄》
它橫跨 東河 連接著 布魯克林 區和 曼哈頓 島 是 紐約 天際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883年 布魯克林 橋建成 是當年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 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鋼纜建造的大橋
它和大東方號郵輪、貝爾 燈塔 、 倫敦 下水道、 巴拿馬 運河、太平洋鐵路、胡佛大壩一起被譽為工業世界七大奇跡
新哥特式風格的橋塔和琴弦般排列的纜線是 布魯克林 橋的突出特點 高高飄揚的 美國 國旗下的 布魯克林 大橋
它的偉大就不僅僅是因為她建築的精妙 連同背後一大批鮮為人知關於愛的故事
原本冰冷的鋼筋水泥鑄成變得有了溫度 是一個溫暖的存在 它配的上 紐約 的靈魂和氣質
這座書寫了無數傳奇的大橋 激發了無數靈感的大橋 承載了修建者難以想象的愛和毅力
也成為了 紐約 的一張經典名片 布魯克林 大橋雖然年代久遠 但是卻設計的非常的人性化
上下兩層 行人自行車動物車輛 來者不拒又互不干擾
那些懸索橋樑的鋼線不但堅固 更交織出大橋的獨特美感
這也使得來自世界各地游客們前來必打卡
甚至在大橋的扶手上寫上各式各樣的故事與名字 下層的車輛來來玩玩從未停止
就像是 曼哈頓 與 布魯克林 的關係緊緊相連 站在大橋上 一側便能望見 美國 的代表 自由女神像 右側望見的便是 哈德遜 河上的另外一大奇跡建築 曼哈頓 大橋
非常的公平 一座為 布魯克林 大橋代表著 布魯克林
一座命名為 曼哈頓 大橋 代表 曼哈頓
曼哈頓 大橋的鋼筋橋梁和 布魯克林 磚紅色的復古形成一種反差美 在1898年之前 布魯克林 其實都是一個單獨的城市 而之後才被劃入 紐約 市
時至今日 布魯克林 區域的人口也才僅次於 芝加哥 洛杉磯 和 紐約
同時因為位於 哈德遜 河的左側 這裡也被稱之為 紐約 的“左岸”
這 布魯克林 你可以找到無數街頭熱情肆意的塗鴉牆 各式藝術展覽與商店
所以就有了文藝、潮流與舒適生活的代名詞 電影《 美國 往事》里的經典一角來自DUMBO
就在通往 曼哈頓 大橋不遠處的河岸變 這是一個經典的視角
這個區域就是工業藝術區 DUMBO(丹波區)
它還有個非常有趣的名字由來“Down Under the Manhattan Bridge Overpass”
頭首字母的簡稱合成了DUMBO
從上個世70年代開始 這裡從 紐約 重要的工業區轉型成藝術區
漸漸的越來越多原本集中在 曼哈頓 下城 東村 的藝術家、年輕人們 都搬到了隔河相望的 布魯克林
安迪·沃霍爾所畫的的布里洛肥皂的製造商就是這裡 也算是保留了歷史的記憶 The Wolf 華爾街之狼華爾街高樓林立 也許是太廣闊的建築森林
即便是晴天間的艷陽似乎也難以到達華爾街的地面
但這絲毫不影響來自華爾街煥發的榮耀經濟
街區邊的銅牛引來需求股民的信仰
證券交易所依舊還是西裝革履人士提著公文包匆忙行走下的商業現場 趕在清晨太陽初起的那一班地鐵來到華爾街
城市大道的東部大廈迎來今天的第一片 朝陽
而被大樓遮擋的另一面 流浪漢在冰冷的街道上睡了一宿
賣 三明 治熱狗的移動餐車面前排滿了人
還有西裝革履的上班族手握滾燙的紙質咖啡杯
耳朵裡帶著似乎所有 美國 人標配的蘋果藍牙耳機
在城市裡行色匆匆的小跑
紐約 就像是它的地鐵一樣24小時運行 從不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