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留念】【月半夫婦】寫一篇秋的童話 ~法國人最愛的小眾西南線.多爾多涅河谷開荒攻略
阿佈雷沃街旁邊一個小到幾乎不能叫廣場的小廣場上有一座憂郁的銅像,銅像的主角達麗達Dalida是在蒙馬特居住過的很多藝人中的一個。即使沒聽過達麗達,也一定聽過小野麗莎翻唱她的那首《玫瑰人生》。1987年,這個在1950年代曾經紅極一時的女星在蒙馬特的家裡自殺。10年後的1997年,她的鄰居們為了紀念她在小廣場上放了這個半身像。
這是一座悲傷的半身像。 阿佈雷沃街的盡頭,一條小馬路之隔的科托特街屬於另一個年代。蒙馬特博物館所在的12號是蒙馬特最古老的建築之一。這座建於1680年的老房子曾經是好幾位藝術家的工作室, 雷諾 阿在它的花園裡創作了《鞦韆》和《科托特花園》。所以現在在花園角落的溫室里可以找到一家叫做“ 雷諾 阿咖啡”的小館。
在科托特街的盡頭是建於20世紀初的蒙馬特水塔。水塔和17世紀的老屋,交錯出歲月緩緩流淌的節奏。 粉色的小房子la Maison Rose是蒙馬特的網紅,作為咖啡館已經有100多年曆史。傳說作為咖啡館老闆娘的朋友,畢加索曾經是小咖啡館的常客。 轉過街角的葡萄園Clos-Monmartre,小小的葡萄園現在每年還能產出1,000多瓶紅酒。
葡萄園對面小小門臉的狡兔酒吧Lapin Agile Cabaret,從牆旁邊歷史紀念建築的牌子就知道它在蒙馬特的歷史上也留下重重的一筆。 雷諾 阿、畢加索、 圖盧茲 -洛特雷克……那些和蒙馬特聯繫起來的著名的名字都曾經是這個小酒吧的常客。 離開狡兔酒吧,漸漸進入游客越來越多的核心地帶,齊刷刷的小工作室、小飯館和made in 義烏 的旅游紀念品店,出現得讓人有點措手不及。 小丘廣場不是記憶中的模樣,夏天在廣場中間搭起的露天陽棚還沒來得及收,零星幾個藝人攤位圍在陽棚周圍。
在蒙馬特還沒有劃歸 巴黎 市區之前,小丘就是蒙馬特村的主要廣場。廣場還可以找到蒙馬特村的舊“市政廳”。
如今這裡依然是 巴黎 最熱鬧的地點之一,小小的廣場擠滿了游客、街頭藝人和肖像畫家。現在已經沒有人指望在小丘廣場淘到什麼有藝術價值的作品,不過在廣場上找一個舒服的角落,看這些專業的、不專業的“畫家”一筆一筆畫出他們心裡的 巴黎 ,只有在蒙馬特才能找到這樣的樂趣。 穿過小丘廣場,就看到了蒙馬特的主角聖心堂。
1870年,因為拿破侖三世在普法戰爭中向普魯士投降,繼續抵抗的 巴黎 人在1870年的寒冬中被圍困達4個月之久。等到1871年協議停火時, 巴黎 公社 和政 府的矛盾已無法調和。隨後的幾個月爆發的 巴黎 公社運動,成為了 巴黎 最血腥和混亂的一段歷史。當時的蒙馬特作為 巴黎 公社的根據地,在1871年政府反攻中遭到了慘痛的打擊,許多 巴黎 公社的社員被活埋在高地下方的石膏礦里。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1873年,以“為 巴黎 贖罪”的名義,由 巴黎 市民捐款修建的聖心堂在蒙馬特的最高點上動工。雖然如此沉重的主題和蒙馬特的藝術氛圍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100多年來,聖心堂為 巴黎 贖罪從日到夜的禱告從來沒有停止過。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流行的復古拜占庭風格,出自 法國 著名建築師保羅.阿巴迪的設計(記住這個名字,在西南會遇到更多阿巴迪的建築)。雖然沒有很悠久的歷史,聖心堂卻是 巴黎 最美的教堂之一。 即使沒有聖心堂,蒙馬特也有重要的宗教意義。聖心堂左側的Paroisse Saint-Pierre de Montmartre教堂來自一座12世紀本篤會修道院,它是 巴黎 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更早之前,公元261年, 巴黎 第一任主教聖丹尼和他的小伙伴們在這裡被 羅馬 祭司砍去頭顱。今天的蒙馬特高地的法語名字Montmartre就是由殉教者山Mons Martyrum演變而來。在 巴黎 聖母院正門左側的聖母聖者群雕里,把頭捧在自己手裡的形象,就是聖丹尼。
聖心堂前面的平臺是 巴黎 人喜歡的去處,天氣好的時候臺階上會坐得滿滿的一排又一排。初秋的清晨,遠處的 巴黎 還籠罩在一片霧矇矇里。不過要繼續飛往 裡斯本 的我們不得不離開了。 在地鐵站對面又捉到一隻invader。 ... ‼️獨家攻略:蒙馬特環線這條路線綜合了《孤獨星球》的步行游覽和一些英語法語網站的蒙馬特游覽建議,並且參考了ins網紅照的拍照地點,然後根據我們幾個去蒙馬特的經驗進行了篩選,應該說是一條全面又比較安全的路線。線路全長大約2.4公里,僅考慮步行時間的話,大約需要45分鐘左右。不過考慮到拍照、休息和進入景點參觀的時間,建議至少預留半天時間。
到達:
經過蒙馬特主要有兩條地鐵線,即如上圖所示的2號線和12號線。在這兩條線路上靠近蒙馬特一共有5個地鐵車站,分別是2號線Anvers、Pigalle和Blanche和14號線Abbesses和Lamarck-Caulaincourt,幾個車站的位置可以參考上面的地圖。
路線如下(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關註“12000公里”公眾號回覆“蒙馬特”下載清晰版pdf 【Part II】 圖盧茲再次相見,才是 法國 之行真正的開始。
從 葡萄牙 波爾圖 飛往 圖盧茲 ,一下子就從夏天跳進了秋天。從機場叫了Uber,沿著加龍河Garonne River,很快進入粉紅色的 圖盧茲 老城。
作為 法國 第四 大城 市,提起 圖盧茲 大概立刻會想到空客。其實除了空客公司的總部之外, 圖盧茲 也是 歐洲 最大的航空工業中心。諸多航天和衛星公司都在 圖盧茲 安家,包括 歐洲 最大的太空中心 圖盧茲 空間中心Toulouse Space Centre(CST)。
而 圖盧茲 的另一面,創建於公元前8世紀,經歷了 羅馬 時期的繁華,公元5世紀, 圖盧茲 成為西哥特王國Visigoths的首都。6世紀初法蘭克人終結了西哥特人的統治,在經歷了8世紀穆斯林占領之後,公元13世紀宣佈臣服 法國 國王。1299年建立的 圖盧茲 大學是 法國 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作為前往 聖地亞哥 朝聖之路途中重要的城市, 圖盧茲 的聖塞寧大教堂Basilique Saint-Sernin是 歐洲 現存最大的 羅馬 式建築。除此之外,(敲黑板,劃重點) 圖盧茲 全城的建築都用粉紅色陶的磚塊建成,有一個浪漫的名字“玫瑰之城”la Ville Rose,每條街道都是少女心的淡粉色。
酒店訂在離河邊只隔了一個街區的庫特利埃街。16世紀一個染料商家族在加龍河附近建造了馬德萊娜大街,18世紀又買下了隔壁庫特利埃街上的旅館。1830年,現在酒店的創始人從顏料商家族接手酒店,按照當時流行的風格重新翻修,這就是現在的酒店的前身。順便提一句16到17世紀的圖魯茲是世界染料貿易的中心, 圖盧茲 人用出售染料和穀物的收入,建造了城裡那些保留至今的文藝復興風格宮殿。 看似狹窄的門臉,其實裡面別有洞天。 圖盧茲 窄窄的街道兩邊每一棟房子背後都藏著它自己的故事。 ...市政廳廣場中世紀城市格局使然, 圖盧茲 老城裡保留了很多窄窄的梳齒型街道。從酒店出發穿過又細又長的商業街,盡頭就是粉紅色的市政廳廣場。因為第二天的市場日,廣場上已經搭起一些白色陽篷。
“皇家廣場”、“自由廣場”、“市政廳廣場”……從17世紀下半葉開始建設到1850年完工,這個廣場被叫過很多不同的名字,每一個都映襯著當時的歷史背景。1970年代人們在修建廣場地下停車場時發現廣場下麵藏著 羅馬 時期的城牆和城門,人們才意識到從 羅馬 時期一直到中世紀,這裡都是進入 圖盧茲 老城的要道。
紅白條紋的市政廳,把 圖盧茲 的粉紅色風格發揮到了極致。整個廣場在20世紀被重新設計過,廣場周圍的建築充滿了工業革命之後工業化的不浪漫。只有市政廳保留了1750年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正立面,成為廣場上最引人註目的建築。 市政廣場的日常,一些學生模樣的人從廣場穿過。最愛 歐洲 的 大學城 ,因為它們是最貼近我記憶里的 歐洲 生活的樣子。 還沒到晚飯時間, 法國 人民已經開始坐在廣場邊的餐館露天座位上小酌起來。以尖端的航天工業著稱的 圖盧茲 ,其實是個有些慵懶的城市。 ...聖塞寧大教堂離開市政廳廣場轉上陶爾街Rue du Taur,聖賽寧大教堂的鏤空塔樓從一排很可愛的粉色小房子後面露出來。 公元250年, 圖盧茲 的第一任大主教聖賽寧因為拒絕崇拜 羅馬 偶像,被綁在公牛上拖下臺階處死。當時的基督徒把它安葬在 圖盧茲 城牆外。公元402年,此時基督教已經合法化。基督徒在城牆外找到聖賽寧的墳墓把他的遺體重 新安 葬,並且在周圍修建了誦經院,這就是聖賽寧教堂。後來到了8世紀,查理曼大帝送給聖賽寧教堂一批聖物。曾經的小誦經院就變成了 聖地亞哥 朝聖路上重要的一站。
在 法國 的西部和南部,有很多華麗的教堂,他們都因為奔赴 西班牙 聖地亞哥 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聖路而生。隨著10世紀中期到11世紀朝聖的興起,聖賽寧大教堂從1080~1120年之間進行了重建。這座後來又經歷過數次擴建的大教堂,至今保留著11世紀流行的 羅馬 風格。要知道在作為哥特式建築的發源地的 法國 ,幾乎很難找到這樣幾乎是純 羅馬 式的建築。更何況聖賽寧大教堂還是 歐洲 現存最大的 羅馬 式建築。
圖盧茲 的大部分中世紀建築一樣,龐大的聖塞寧大教堂幾乎只用到紅色的磚塊。教堂的正面看起來傻獃獃的。因為12世紀初教堂接近完工時被升格成了修道院,工程隊放下沒建完的正立面開始建造修道院的迴廊,所以大教堂的這個正面一直都沒有完工。 比起正面,背面的圓形小禮拜堂就有靈氣多了。9個小禮拜堂是大教堂最古老的部分,已經經歷了幾乎整整1,000年的風雨。1998年聖塞寧大教堂作為 聖地亞哥 朝聖路上的一站被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但其實真正被驚艷到的是教堂的內部,沒有想到這麼傻獃獃的龐然大物會有這麼溫暖的內心。
遇到一些寫生的中學生。 教堂里如今的裝飾給人溫暖的感覺。暖黃的燈光配上暗紅色的羊毛掛毯,並不像大多數 法國 教堂那樣讓人覺得冰冷又嚴肅。教堂里充滿了屬於不同年代的混搭:最著名的是200多個 羅馬 式的柱頭裝飾,造型關於聖經故事,它們都屬於教堂最初建造的年代;一些在1970年代的修複工程中,去掉覆蓋的石膏才被重新發現的中世紀壁畫;華麗的巴 洛克 風格的唱詩班席和祭壇華蓋,華蓋下麵安放著聖賽寧的遺骨;還有一些從風格就能看出屬於更晚年代的裝飾和繪畫。
這是一座悲傷的半身像。 阿佈雷沃街的盡頭,一條小馬路之隔的科托特街屬於另一個年代。蒙馬特博物館所在的12號是蒙馬特最古老的建築之一。這座建於1680年的老房子曾經是好幾位藝術家的工作室, 雷諾 阿在它的花園裡創作了《鞦韆》和《科托特花園》。所以現在在花園角落的溫室里可以找到一家叫做“ 雷諾 阿咖啡”的小館。
在科托特街的盡頭是建於20世紀初的蒙馬特水塔。水塔和17世紀的老屋,交錯出歲月緩緩流淌的節奏。 粉色的小房子la Maison Rose是蒙馬特的網紅,作為咖啡館已經有100多年曆史。傳說作為咖啡館老闆娘的朋友,畢加索曾經是小咖啡館的常客。 轉過街角的葡萄園Clos-Monmartre,小小的葡萄園現在每年還能產出1,000多瓶紅酒。
葡萄園對面小小門臉的狡兔酒吧Lapin Agile Cabaret,從牆旁邊歷史紀念建築的牌子就知道它在蒙馬特的歷史上也留下重重的一筆。 雷諾 阿、畢加索、 圖盧茲 -洛特雷克……那些和蒙馬特聯繫起來的著名的名字都曾經是這個小酒吧的常客。 離開狡兔酒吧,漸漸進入游客越來越多的核心地帶,齊刷刷的小工作室、小飯館和made in 義烏 的旅游紀念品店,出現得讓人有點措手不及。 小丘廣場不是記憶中的模樣,夏天在廣場中間搭起的露天陽棚還沒來得及收,零星幾個藝人攤位圍在陽棚周圍。
在蒙馬特還沒有劃歸 巴黎 市區之前,小丘就是蒙馬特村的主要廣場。廣場還可以找到蒙馬特村的舊“市政廳”。
如今這裡依然是 巴黎 最熱鬧的地點之一,小小的廣場擠滿了游客、街頭藝人和肖像畫家。現在已經沒有人指望在小丘廣場淘到什麼有藝術價值的作品,不過在廣場上找一個舒服的角落,看這些專業的、不專業的“畫家”一筆一筆畫出他們心裡的 巴黎 ,只有在蒙馬特才能找到這樣的樂趣。 穿過小丘廣場,就看到了蒙馬特的主角聖心堂。
1870年,因為拿破侖三世在普法戰爭中向普魯士投降,繼續抵抗的 巴黎 人在1870年的寒冬中被圍困達4個月之久。等到1871年協議停火時, 巴黎 公社 和政 府的矛盾已無法調和。隨後的幾個月爆發的 巴黎 公社運動,成為了 巴黎 最血腥和混亂的一段歷史。當時的蒙馬特作為 巴黎 公社的根據地,在1871年政府反攻中遭到了慘痛的打擊,許多 巴黎 公社的社員被活埋在高地下方的石膏礦里。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1873年,以“為 巴黎 贖罪”的名義,由 巴黎 市民捐款修建的聖心堂在蒙馬特的最高點上動工。雖然如此沉重的主題和蒙馬特的藝術氛圍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100多年來,聖心堂為 巴黎 贖罪從日到夜的禱告從來沒有停止過。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流行的復古拜占庭風格,出自 法國 著名建築師保羅.阿巴迪的設計(記住這個名字,在西南會遇到更多阿巴迪的建築)。雖然沒有很悠久的歷史,聖心堂卻是 巴黎 最美的教堂之一。 即使沒有聖心堂,蒙馬特也有重要的宗教意義。聖心堂左側的Paroisse Saint-Pierre de Montmartre教堂來自一座12世紀本篤會修道院,它是 巴黎 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更早之前,公元261年, 巴黎 第一任主教聖丹尼和他的小伙伴們在這裡被 羅馬 祭司砍去頭顱。今天的蒙馬特高地的法語名字Montmartre就是由殉教者山Mons Martyrum演變而來。在 巴黎 聖母院正門左側的聖母聖者群雕里,把頭捧在自己手裡的形象,就是聖丹尼。
聖心堂前面的平臺是 巴黎 人喜歡的去處,天氣好的時候臺階上會坐得滿滿的一排又一排。初秋的清晨,遠處的 巴黎 還籠罩在一片霧矇矇里。不過要繼續飛往 裡斯本 的我們不得不離開了。 在地鐵站對面又捉到一隻invader。 ... ‼️獨家攻略:蒙馬特環線這條路線綜合了《孤獨星球》的步行游覽和一些英語法語網站的蒙馬特游覽建議,並且參考了ins網紅照的拍照地點,然後根據我們幾個去蒙馬特的經驗進行了篩選,應該說是一條全面又比較安全的路線。線路全長大約2.4公里,僅考慮步行時間的話,大約需要45分鐘左右。不過考慮到拍照、休息和進入景點參觀的時間,建議至少預留半天時間。
到達:
經過蒙馬特主要有兩條地鐵線,即如上圖所示的2號線和12號線。在這兩條線路上靠近蒙馬特一共有5個地鐵車站,分別是2號線Anvers、Pigalle和Blanche和14號線Abbesses和Lamarck-Caulaincourt,幾個車站的位置可以參考上面的地圖。
路線如下(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關註“12000公里”公眾號回覆“蒙馬特”下載清晰版pdf 【Part II】 圖盧茲再次相見,才是 法國 之行真正的開始。
從 葡萄牙 波爾圖 飛往 圖盧茲 ,一下子就從夏天跳進了秋天。從機場叫了Uber,沿著加龍河Garonne River,很快進入粉紅色的 圖盧茲 老城。
作為 法國 第四 大城 市,提起 圖盧茲 大概立刻會想到空客。其實除了空客公司的總部之外, 圖盧茲 也是 歐洲 最大的航空工業中心。諸多航天和衛星公司都在 圖盧茲 安家,包括 歐洲 最大的太空中心 圖盧茲 空間中心Toulouse Space Centre(CST)。
而 圖盧茲 的另一面,創建於公元前8世紀,經歷了 羅馬 時期的繁華,公元5世紀, 圖盧茲 成為西哥特王國Visigoths的首都。6世紀初法蘭克人終結了西哥特人的統治,在經歷了8世紀穆斯林占領之後,公元13世紀宣佈臣服 法國 國王。1299年建立的 圖盧茲 大學是 法國 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作為前往 聖地亞哥 朝聖之路途中重要的城市, 圖盧茲 的聖塞寧大教堂Basilique Saint-Sernin是 歐洲 現存最大的 羅馬 式建築。除此之外,(敲黑板,劃重點) 圖盧茲 全城的建築都用粉紅色陶的磚塊建成,有一個浪漫的名字“玫瑰之城”la Ville Rose,每條街道都是少女心的淡粉色。
酒店訂在離河邊只隔了一個街區的庫特利埃街。16世紀一個染料商家族在加龍河附近建造了馬德萊娜大街,18世紀又買下了隔壁庫特利埃街上的旅館。1830年,現在酒店的創始人從顏料商家族接手酒店,按照當時流行的風格重新翻修,這就是現在的酒店的前身。順便提一句16到17世紀的圖魯茲是世界染料貿易的中心, 圖盧茲 人用出售染料和穀物的收入,建造了城裡那些保留至今的文藝復興風格宮殿。 看似狹窄的門臉,其實裡面別有洞天。 圖盧茲 窄窄的街道兩邊每一棟房子背後都藏著它自己的故事。 ...市政廳廣場中世紀城市格局使然, 圖盧茲 老城裡保留了很多窄窄的梳齒型街道。從酒店出發穿過又細又長的商業街,盡頭就是粉紅色的市政廳廣場。因為第二天的市場日,廣場上已經搭起一些白色陽篷。
“皇家廣場”、“自由廣場”、“市政廳廣場”……從17世紀下半葉開始建設到1850年完工,這個廣場被叫過很多不同的名字,每一個都映襯著當時的歷史背景。1970年代人們在修建廣場地下停車場時發現廣場下麵藏著 羅馬 時期的城牆和城門,人們才意識到從 羅馬 時期一直到中世紀,這裡都是進入 圖盧茲 老城的要道。
紅白條紋的市政廳,把 圖盧茲 的粉紅色風格發揮到了極致。整個廣場在20世紀被重新設計過,廣場周圍的建築充滿了工業革命之後工業化的不浪漫。只有市政廳保留了1750年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正立面,成為廣場上最引人註目的建築。 市政廣場的日常,一些學生模樣的人從廣場穿過。最愛 歐洲 的 大學城 ,因為它們是最貼近我記憶里的 歐洲 生活的樣子。 還沒到晚飯時間, 法國 人民已經開始坐在廣場邊的餐館露天座位上小酌起來。以尖端的航天工業著稱的 圖盧茲 ,其實是個有些慵懶的城市。 ...聖塞寧大教堂離開市政廳廣場轉上陶爾街Rue du Taur,聖賽寧大教堂的鏤空塔樓從一排很可愛的粉色小房子後面露出來。 公元250年, 圖盧茲 的第一任大主教聖賽寧因為拒絕崇拜 羅馬 偶像,被綁在公牛上拖下臺階處死。當時的基督徒把它安葬在 圖盧茲 城牆外。公元402年,此時基督教已經合法化。基督徒在城牆外找到聖賽寧的墳墓把他的遺體重 新安 葬,並且在周圍修建了誦經院,這就是聖賽寧教堂。後來到了8世紀,查理曼大帝送給聖賽寧教堂一批聖物。曾經的小誦經院就變成了 聖地亞哥 朝聖路上重要的一站。
在 法國 的西部和南部,有很多華麗的教堂,他們都因為奔赴 西班牙 聖地亞哥 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聖路而生。隨著10世紀中期到11世紀朝聖的興起,聖賽寧大教堂從1080~1120年之間進行了重建。這座後來又經歷過數次擴建的大教堂,至今保留著11世紀流行的 羅馬 風格。要知道在作為哥特式建築的發源地的 法國 ,幾乎很難找到這樣幾乎是純 羅馬 式的建築。更何況聖賽寧大教堂還是 歐洲 現存最大的 羅馬 式建築。
圖盧茲 的大部分中世紀建築一樣,龐大的聖塞寧大教堂幾乎只用到紅色的磚塊。教堂的正面看起來傻獃獃的。因為12世紀初教堂接近完工時被升格成了修道院,工程隊放下沒建完的正立面開始建造修道院的迴廊,所以大教堂的這個正面一直都沒有完工。 比起正面,背面的圓形小禮拜堂就有靈氣多了。9個小禮拜堂是大教堂最古老的部分,已經經歷了幾乎整整1,000年的風雨。1998年聖塞寧大教堂作為 聖地亞哥 朝聖路上的一站被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但其實真正被驚艷到的是教堂的內部,沒有想到這麼傻獃獃的龐然大物會有這麼溫暖的內心。
遇到一些寫生的中學生。 教堂里如今的裝飾給人溫暖的感覺。暖黃的燈光配上暗紅色的羊毛掛毯,並不像大多數 法國 教堂那樣讓人覺得冰冷又嚴肅。教堂里充滿了屬於不同年代的混搭:最著名的是200多個 羅馬 式的柱頭裝飾,造型關於聖經故事,它們都屬於教堂最初建造的年代;一些在1970年代的修複工程中,去掉覆蓋的石膏才被重新發現的中世紀壁畫;華麗的巴 洛克 風格的唱詩班席和祭壇華蓋,華蓋下麵安放著聖賽寧的遺骨;還有一些從風格就能看出屬於更晚年代的裝飾和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