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隍廟閑逛
寫在前面的話
2018年9月8日,來到 合肥 城隍廟一游,這個地方在 合肥 甚至不能算個像樣的景點( 合肥 是個歷史、景點和特色被極度低估,這方面不為人知的城市), 中國 凡是稍微大的人城市都不缺這樣一條街,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和來自 義烏 的小商品。因此 合肥 人到這裡都是閑逛、吃飯、購物。這裡的建築風格有些像縮小版的 上海 城隍廟和 南京 夫子廟,那兩處地方整天人山人海,其實值得大老遠跑去的只有 上海 的豫園, 上海 城隍廟和 南京 的夫子廟和 江南 貢院順路去還可以。但是這兩個街區比起 合肥 的一眾古建築和古鎮來說只能說是毫無看點。
說起 合肥 的旅游資源,包括大部分本地人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是極度的低估, 安徽 江淮地區以外的大多數人還會傲慢的不屑一顧,並且對 合肥 抱有完全不同於事實的誤解(最大的 比如 合肥 沒有歷史,歷史最輝煌的時代在三國時期,沒有像樣的景點,過去是個小縣城發展起來,經濟城建倒數的省會,以麵食為主食的北方人, 合肥 含義是兩個胖子或復 合肥 等)然而這純粹是因為 合肥 宣傳不力造成的極大誤解。事實上 合肥 每個鄉鎮都有景點和古建築。不相信的可看這篇游記。 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我相信大多數 中國 人都不瞭解 合肥 ,然而真實的 合肥 絕對可以顛覆大多數人的印象。光 合肥 這個名字的含義就不是現代一個著名謎語的含義。 合肥 是一座有2500多年信史記載的古城,800平方公里的 巢湖 是 合肥 內湖。 合肥 是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有100多處景點,名人輩出,是西漢時期 中國 十八個大型商業城市之一,宋代江淮地區的第一大都會。 合肥 目前有5A景區1家,4A景區25家。這點上是至少超過 中國 一半的省會,4A以上景區數量位居中部六省省會第一,乃至合 肥東 邊的十朝古都,偉大的 南京 ( 南京 2017年有5A景區2家,4A景區21家)。你不瞭解 合肥 ,但一定知道 合肥 人的名字, 比如 範增、周瑜、包拯、李鴻章, 合肥 歷史上恰恰是個名人輩出之地。這篇是簡略版的介紹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這篇鏈接游記附有景點地址可上網搜索景點名稱、圖片和位置再懷疑它們是否真實)。
此次到城隍廟去,好友張師傅還免費送了我一截。向他表示感謝。 城隍廟商業區的歷史關於城隍廟這片商業區最早的歷史記載是在北宋時代(唐代及其以前 中國 城市實行的坊市分離制度,坊市居民區,坊中和城市街道兩旁不能沿街開設商店,商業被限定在市的區域中進行,還實行禁止夜間行走的宵禁制度,直到北宋初年,沿街開立商鋪才取得合法權,但首先在 開封 施行,北宋中期 中國 各地的坊市制度才徹底瓦解,沿街開店才成為各地都普遍的現象)。今天城隍廟商業區的北面古代有一條河,名叫金斗河,在北宋時代,金斗河沿岸就是 合肥 城內最主要的商業區。宋代的 合肥 城是江淮地區首屈一指的 大城 市,南宋為 淮南 西路與廬州治所(宋代的第一級行政區就是路,相當於今天的省),商業也是當時 安徽 境內和江淮地區最發達的。商稅數額居於 安徽 境內和江淮地區各州之首。歷史記載北宋時代今天 馬鞍山 當塗 縣人郭祥正《郡城眺望》詩中寫道“蜀山回出千螺秀,淝水長縈一帶回;猶有金陵藏後浦,不唯銅雀起 高臺 。”,“猶有金陵藏後浦”一句就描寫了當時廬州 合肥 城內繁華不亞於 江寧 府城內屬於 江寧 縣和上元縣的 南京 秦淮河沿岸商圈的金斗河沿岸商業區。1169年,南宋淮西制置使郭振擴建廬州城,將廬州城擴大到金斗河以北,在金斗河入城和出城的地方修建了兩座水關。平時水運來的商品貨物和軍用物資得以通過金斗河運入 合肥 城內。史料記載南宋時代“自河入城之後,而民間之利甚溥矣。穀粒之出入,竹木之棲泊,舟船經抵縣橋或至郡邑署後。百貨駢集,千檣鱗次,兩岸悉列貨肆,商賈喧闐。因其地氣疏通,人心愉暢,而官長之超擢者,縉紳之顯達者,甲乙榜之多,土風之厚,民俗之醇,甲於他郡。”金斗河為當時的 合肥 城帶來了繁華的物流。而城隍廟商業區正屬於當時金斗河沿岸商業區的一部分。它是 合肥 城內目前能夠知道的最早的兩個商業區之一(城隍廟和四牌樓)。明代初年金斗河沿岸商業圈仍然還是 合肥 的商業中心。但1515年,時任廬州知府徐鈺為了防範劉六劉七農民起義軍水罐廬州城,堵塞了金斗河入城的水關,金斗河水量大減,導致金斗河沿岸商業區衰落, 合肥 商業區轉移到三孝口、四牌樓、前大街(長江中路)、東大街(淮河路步行街)、十字街( 宿州 路)和廬州府城隍廟周圍。該商業區的商業中心南移。明清時代城隍廟的商業主要集中在後大街( 安慶 路)兩側,而廬州府城隍廟每到舉辦廟會的時候會非常繁華。民國時代,城隍廟南側的後大街上有劉鴻盛等多家餐飲老字號,還是 合肥 一處書店集中的地方。不過現在的城隍廟市場內一帶直到1980年代初期主要還是居民區。在晚清和毛澤東時代,城隍廟一帶集中了很多明清民國時代的 合肥 的地主大院。只可惜從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陸續拆除毀掉了。現在的商業街區似乎沒有一棟建築是古代留下的。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私營工商業恢複合法地位,1982年 合肥 將城隍廟建成小商品市場,這裡成為 合肥 一處出售服裝、小商品、炒貨等的市場。1980年代 合肥 城內最早的百萬富翁很大的比例是從在城隍廟創業起家的。不過時光輾轉到2000年左右,因為時代的進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隍廟因為商業區老舊,消費品檔次跟不上時代進步,以及2002年的城隍廟廬陽宮市場大火,一度成為 合肥 低端低價商品的集散地。從2014年開始, 合肥 啟動了城隍廟商業區改造,改造後的城隍廟市容和衛生環境比之前改善了不少,但人氣卻進一步低迷。很多 合肥 很有影響力的連鎖店 比如 劉鴻盛,在城隍廟門店的人氣比起其他商圈開的門店都是很冷清的。在改造前,廬州府城隍廟周圍還有一些出售 合肥 特產,展示 合肥 非遺的店,但是改造以後市容環境變美了,特色卻變沒了。 合肥 人不到這個上不了檔次的商業區購物,外地人不知道這裡。這周邊的風景在 合肥 也只能算十分普通,毫無看點,又沒有 上海 城隍廟、 南京 夫子廟、 廈門 鼓浪嶼 、 武漢 戶部巷、 北京 南鑼鼓巷、 西安 回民街、 青島 劈柴院、 濟南 芙蓉街、長沙火宮殿等那麼多不明真相的外地人,也沒有了特色,沒人氣也正常。
劉鴻盛餃面館(城隍廟店)劉鴻盛起源於清代末年廬州城內一位名叫宋德禮的年輕人創立的。這位宋德禮別號宋三,當時從1873年開始,他每天晚上都會挑著餃子到東大街(淮河路步行街)一帶銷售。"這種由香菇、雞湯、雞肉和鮮肉餛飩製成的冬菇雞餃是劉鴻盛起家的招牌小吃,現在是中華名小吃。宋德禮非常註重選料,講究質量,專用本地產3斤重以上的隔年母雞與冬菇一起製作餃子。"冬菇雞餃因其餃皮薄如紙,餡嫩湯鮮,深受 合肥 人的喜愛。宋德禮和妻子宋胡氏僅生有一女,嫁給徒弟劉青山。1927年,宋德禮的女婿劉青山接手經營,後打出了"劉鴻盛"的招牌,在後大街( 安慶 路)開立店鋪。此後幾十年裡,劉鴻盛餃面館長盛不衰,成為 合肥 人有口皆碑的餐飲老字號。1956年公私合營,收歸國有。我家長輩也曾經是這家店的常客。2000年代初因為舊城改造等原因曾陷入絕境,幸得宋德禮妻子宋胡氏娘家後代胡明朗收購,找回舊日老員工老廚師,恢復老手藝,重振百年老店。現在劉鴻盛是中華老字號。而現在的老闆胡明朗是 合肥 餐飲協會副會長。劉鴻盛現在已在 合肥 開立了十幾家門店。 ↑劉鴻盛 這是劉鴻盛餃面館的簡介 ↑劉鴻盛 劉鴻盛的招牌就是下圖中的冬菇雞餃。除了冬菇雞餃以外,這家的小吃都很不錯,除了冬菇雞餃以外,強烈推薦劉鴻盛的蝦仁餛飩、蝦仁湯包、蟹黃湯包、桂花赤豆糊、牛肉蛋炒飯(劉鴻盛只有比較大的門店才做各種炒飯) ↑劉鴻盛 冬菇雞餃,它是一種香菇雞肉餛飩。 安徽 著名的漢族風味小吃。此小吃冬菇香,餃皮薄,餡心嫩,雞湯鮮,佐以胡椒,風味獨特。豬肉洗凈絞成蓉,加入清水、味精、薑末和精鹽,攪拌上勁成餡心,雞 湯加 精鹽、香菇片燒開先待用。麵粉加入食用鹼及清水拌勻,揉透擀成磊薄麵皮,疊好切成放形小面片。小面片中抹上餡心包成貓耳形狀的餛飩,入沸水鍋煮熟,碗里放調好味的雞湯,將餛飩撈入撒入熟雞絲,香菇即成。去過很多中華老字號,我感覺這裡的冬菇雞餃比北方各省的雞絲餛飩好吃,蟹黃湯包口味超過 鎮江 宴春樓,和 無錫 王興記一個水平。蝦仁湯包和蝦仁餛飩比蘇南一些老字號 比如 蘇州 綠揚餛飩、 無錫 熙盛源、 南京 劉正興做得都好吃。炒飯口味遠超 揚州 。 ↑劉鴻盛 這蝦仁餛飩和桂花赤豆糊也很不錯。 ↑劉鴻盛 劉鴻盛門口還建了劉鴻盛創始人宋德禮挑餛飩擔賣餛飩的雕塑。清末民初是 中國 的一個亂世,百姓生活極端貧困,大部分人平時連冬菇雞餃這樣的食物也吃不起。宋德禮每日晚間在明教寺旁擺攤叫賣,雖然出售的食物美味可口,價格公道,受到人們歡迎,也備嘗艱辛,但想必所得也僅是糊口有餘,從擺攤到開店還是用了幾十年勤儉節約的奮鬥。晚清民國時代的生意人都要受到官府衙役、地痞流氓、兵匪強盜、不法警察的欺壓,這些地痞無賴經常白吃白喝,反抗者則遭辱罵、毆打。當時的宋德禮想必也只能經常忍氣吞聲。相比之下,現代的社會、政府、治安、法規制度、商業環境、物質生活水平已經比當時提高了太多。每個人個人和家庭的人幸福都離不開安定的國家局面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合肥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入口是徽派建築風格。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門口用鐃、鼓迎賓。鼓點比較婉轉多變,類似南方鑼鼓,比 南京 夫子廟的表演節奏,要更有南方特征。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這些商業區的建築都是現代建的,上面的磚雕木雕比起 合肥 明清古建差得十分遠。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街區內有很多雕塑。展示了過去生活。 上海 的老鳳祥銀樓珠寶店也是全國各地都有的百年老字號, 中國 珠寶行業的龍頭老大。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這起鳳 騰蛟 和雲蒸霞蔚牌坊都是1980年代建的。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廬州府城隍廟廬州府城隍廟始建於北宋仁宗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根據清嘉慶《廬州府志》記載,城隍廟建成後,在元朝順帝至正年間,有一位叫祖可龍的僧人籌集資金,招募人工,求得當時住在廬州城內的元朝宣讓王孛兒只斤 帖木兒不花資助,親自在工地上勞作,歷時十幾年擴建了城隍廟。元朝 大理 學家 肥東 長臨河鎮人餘闕撰文記載此事。明朝玄宗宣德十年(1435年)到明英宗正統初年,時任廬州知府揭稽重修城隍廟。明朝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廬州知府朱鏞再次重修。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焚毀了城隍廟。1643年,帶兵駐防 合肥 的明朝太子 太保 總兵黃得功拿出個人財產重建城隍廟,他的幕僚以他的名義為他重修廬州城隍廟之事撰文立碑。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朝廬州知府再次募集民間資金重修廬州府城隍廟。1854年,這裡被迷信拜上帝教,視 中國 傳統信仰為妖的太平軍毀掉。1871年李鴻章讓其弟李鶴章從南洋採購木材重建了廬州府城隍廟。只可惜李鶴章重建的這座城隍廟在1950年代也受到當時的激進分子的嚴重破壞,塑像和陳設砸毀一空,建築多半拆毀,木雕幾乎蕩然無存。現在的建築中,城隍廟花戲樓主體,城隍大殿、娘娘廟的木框架和部分木雕系晚清留下。其餘都是1982年重建的。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 現任的城隍老爺名叫孫覺,是北宋神宗年代的一位廬州知州。碑上的介紹有錯誤孫覺不是廬州知府,只是知州(宋代只有都城、陪都和皇帝當過知州的州才設府)。孫覺也並非第一任城隍,雖然第一任廬州城隍姓名現在無法確知,但孫覺是北宋神宗時期擔任廬州知州,比建廟的時間要晚二十多年,宋代人也不會為在世的人建立生祠,因此廬州府城隍廟第一任城隍老爺另有其人。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在明清時代, 合肥 是廬州府和 合肥 縣兩級治所的所在(當時所有都城、省城、府、直隸州治所所在的城市也都是縣治所在,只有府之下管轄的散州因為是代替縣的縣級政區除外。府治所在的縣稱為首縣或附郭縣, 比如 明清順天府 北京 城就以南北中軸線為界,西面屬於宛平縣,東面屬於 大興 縣。二縣縣衙均在 北京 城內) 合肥 城內當時也有兩座城隍廟,廬州府城隍廟和位於今天省立醫院老區以東的 合肥 縣城隍廟。明清時代的廬州知府到任時都要到廬州府城隍廟祭祀,每年春節也要來此祭祀(地方官參拜祭祀當地城隍廟的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清兩朝沿用不改)。廬州府各縣的城隍廟則由各縣縣官主持祭祀。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的門口立有一對現代重建時造的 石獅 ,在晚清民國時代,那座由李鶴章重建的城隍廟門口除了兩側的 石獅 之外,還有兩根高大的插在石雕底座上的鐵旗桿,鐵旗桿上還有蟠龍雕刻裝飾。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廬州府城隍廟大門。比起他們民國時代的原貌已經面目全非了。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只有這鰲魚獅木雕還是以前的。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花戲樓上的木雕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大院內的這口井又叫廟井,最早建於北宋。南宋文學家 江西 鄱陽 縣人薑夔寓居 合肥 時曾飲用此井之水,贊為:“杏泉”(看來當時井邊應有杏樹)1960年代古井被填埋,現在的井不過是2年前恢復的,地上的人現代井圈下可見清朝人用青磚砌的井壁。( 合肥 市區目前現存最早的一口井是教弩臺上的屋上井,井壁上還可見有公元268年,西晉武帝時期雕刻的隸書銘文“晉泰始四年中司馬夏侯勝造”十二字銘文,井圈內側十幾條歷代提水磨損出的繩勒痕明顯)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2018年9月8日,來到 合肥 城隍廟一游,這個地方在 合肥 甚至不能算個像樣的景點( 合肥 是個歷史、景點和特色被極度低估,這方面不為人知的城市), 中國 凡是稍微大的人城市都不缺這樣一條街,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和來自 義烏 的小商品。因此 合肥 人到這裡都是閑逛、吃飯、購物。這裡的建築風格有些像縮小版的 上海 城隍廟和 南京 夫子廟,那兩處地方整天人山人海,其實值得大老遠跑去的只有 上海 的豫園, 上海 城隍廟和 南京 的夫子廟和 江南 貢院順路去還可以。但是這兩個街區比起 合肥 的一眾古建築和古鎮來說只能說是毫無看點。
說起 合肥 的旅游資源,包括大部分本地人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是極度的低估, 安徽 江淮地區以外的大多數人還會傲慢的不屑一顧,並且對 合肥 抱有完全不同於事實的誤解(最大的 比如 合肥 沒有歷史,歷史最輝煌的時代在三國時期,沒有像樣的景點,過去是個小縣城發展起來,經濟城建倒數的省會,以麵食為主食的北方人, 合肥 含義是兩個胖子或復 合肥 等)然而這純粹是因為 合肥 宣傳不力造成的極大誤解。事實上 合肥 每個鄉鎮都有景點和古建築。不相信的可看這篇游記。 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我相信大多數 中國 人都不瞭解 合肥 ,然而真實的 合肥 絕對可以顛覆大多數人的印象。光 合肥 這個名字的含義就不是現代一個著名謎語的含義。 合肥 是一座有2500多年信史記載的古城,800平方公里的 巢湖 是 合肥 內湖。 合肥 是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有100多處景點,名人輩出,是西漢時期 中國 十八個大型商業城市之一,宋代江淮地區的第一大都會。 合肥 目前有5A景區1家,4A景區25家。這點上是至少超過 中國 一半的省會,4A以上景區數量位居中部六省省會第一,乃至合 肥東 邊的十朝古都,偉大的 南京 ( 南京 2017年有5A景區2家,4A景區21家)。你不瞭解 合肥 ,但一定知道 合肥 人的名字, 比如 範增、周瑜、包拯、李鴻章, 合肥 歷史上恰恰是個名人輩出之地。這篇是簡略版的介紹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這篇鏈接游記附有景點地址可上網搜索景點名稱、圖片和位置再懷疑它們是否真實)。
此次到城隍廟去,好友張師傅還免費送了我一截。向他表示感謝。 城隍廟商業區的歷史關於城隍廟這片商業區最早的歷史記載是在北宋時代(唐代及其以前 中國 城市實行的坊市分離制度,坊市居民區,坊中和城市街道兩旁不能沿街開設商店,商業被限定在市的區域中進行,還實行禁止夜間行走的宵禁制度,直到北宋初年,沿街開立商鋪才取得合法權,但首先在 開封 施行,北宋中期 中國 各地的坊市制度才徹底瓦解,沿街開店才成為各地都普遍的現象)。今天城隍廟商業區的北面古代有一條河,名叫金斗河,在北宋時代,金斗河沿岸就是 合肥 城內最主要的商業區。宋代的 合肥 城是江淮地區首屈一指的 大城 市,南宋為 淮南 西路與廬州治所(宋代的第一級行政區就是路,相當於今天的省),商業也是當時 安徽 境內和江淮地區最發達的。商稅數額居於 安徽 境內和江淮地區各州之首。歷史記載北宋時代今天 馬鞍山 當塗 縣人郭祥正《郡城眺望》詩中寫道“蜀山回出千螺秀,淝水長縈一帶回;猶有金陵藏後浦,不唯銅雀起 高臺 。”,“猶有金陵藏後浦”一句就描寫了當時廬州 合肥 城內繁華不亞於 江寧 府城內屬於 江寧 縣和上元縣的 南京 秦淮河沿岸商圈的金斗河沿岸商業區。1169年,南宋淮西制置使郭振擴建廬州城,將廬州城擴大到金斗河以北,在金斗河入城和出城的地方修建了兩座水關。平時水運來的商品貨物和軍用物資得以通過金斗河運入 合肥 城內。史料記載南宋時代“自河入城之後,而民間之利甚溥矣。穀粒之出入,竹木之棲泊,舟船經抵縣橋或至郡邑署後。百貨駢集,千檣鱗次,兩岸悉列貨肆,商賈喧闐。因其地氣疏通,人心愉暢,而官長之超擢者,縉紳之顯達者,甲乙榜之多,土風之厚,民俗之醇,甲於他郡。”金斗河為當時的 合肥 城帶來了繁華的物流。而城隍廟商業區正屬於當時金斗河沿岸商業區的一部分。它是 合肥 城內目前能夠知道的最早的兩個商業區之一(城隍廟和四牌樓)。明代初年金斗河沿岸商業圈仍然還是 合肥 的商業中心。但1515年,時任廬州知府徐鈺為了防範劉六劉七農民起義軍水罐廬州城,堵塞了金斗河入城的水關,金斗河水量大減,導致金斗河沿岸商業區衰落, 合肥 商業區轉移到三孝口、四牌樓、前大街(長江中路)、東大街(淮河路步行街)、十字街( 宿州 路)和廬州府城隍廟周圍。該商業區的商業中心南移。明清時代城隍廟的商業主要集中在後大街( 安慶 路)兩側,而廬州府城隍廟每到舉辦廟會的時候會非常繁華。民國時代,城隍廟南側的後大街上有劉鴻盛等多家餐飲老字號,還是 合肥 一處書店集中的地方。不過現在的城隍廟市場內一帶直到1980年代初期主要還是居民區。在晚清和毛澤東時代,城隍廟一帶集中了很多明清民國時代的 合肥 的地主大院。只可惜從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陸續拆除毀掉了。現在的商業街區似乎沒有一棟建築是古代留下的。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私營工商業恢複合法地位,1982年 合肥 將城隍廟建成小商品市場,這裡成為 合肥 一處出售服裝、小商品、炒貨等的市場。1980年代 合肥 城內最早的百萬富翁很大的比例是從在城隍廟創業起家的。不過時光輾轉到2000年左右,因為時代的進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隍廟因為商業區老舊,消費品檔次跟不上時代進步,以及2002年的城隍廟廬陽宮市場大火,一度成為 合肥 低端低價商品的集散地。從2014年開始, 合肥 啟動了城隍廟商業區改造,改造後的城隍廟市容和衛生環境比之前改善了不少,但人氣卻進一步低迷。很多 合肥 很有影響力的連鎖店 比如 劉鴻盛,在城隍廟門店的人氣比起其他商圈開的門店都是很冷清的。在改造前,廬州府城隍廟周圍還有一些出售 合肥 特產,展示 合肥 非遺的店,但是改造以後市容環境變美了,特色卻變沒了。 合肥 人不到這個上不了檔次的商業區購物,外地人不知道這裡。這周邊的風景在 合肥 也只能算十分普通,毫無看點,又沒有 上海 城隍廟、 南京 夫子廟、 廈門 鼓浪嶼 、 武漢 戶部巷、 北京 南鑼鼓巷、 西安 回民街、 青島 劈柴院、 濟南 芙蓉街、長沙火宮殿等那麼多不明真相的外地人,也沒有了特色,沒人氣也正常。
劉鴻盛餃面館(城隍廟店)劉鴻盛起源於清代末年廬州城內一位名叫宋德禮的年輕人創立的。這位宋德禮別號宋三,當時從1873年開始,他每天晚上都會挑著餃子到東大街(淮河路步行街)一帶銷售。"這種由香菇、雞湯、雞肉和鮮肉餛飩製成的冬菇雞餃是劉鴻盛起家的招牌小吃,現在是中華名小吃。宋德禮非常註重選料,講究質量,專用本地產3斤重以上的隔年母雞與冬菇一起製作餃子。"冬菇雞餃因其餃皮薄如紙,餡嫩湯鮮,深受 合肥 人的喜愛。宋德禮和妻子宋胡氏僅生有一女,嫁給徒弟劉青山。1927年,宋德禮的女婿劉青山接手經營,後打出了"劉鴻盛"的招牌,在後大街( 安慶 路)開立店鋪。此後幾十年裡,劉鴻盛餃面館長盛不衰,成為 合肥 人有口皆碑的餐飲老字號。1956年公私合營,收歸國有。我家長輩也曾經是這家店的常客。2000年代初因為舊城改造等原因曾陷入絕境,幸得宋德禮妻子宋胡氏娘家後代胡明朗收購,找回舊日老員工老廚師,恢復老手藝,重振百年老店。現在劉鴻盛是中華老字號。而現在的老闆胡明朗是 合肥 餐飲協會副會長。劉鴻盛現在已在 合肥 開立了十幾家門店。 ↑劉鴻盛 這是劉鴻盛餃面館的簡介 ↑劉鴻盛 劉鴻盛的招牌就是下圖中的冬菇雞餃。除了冬菇雞餃以外,這家的小吃都很不錯,除了冬菇雞餃以外,強烈推薦劉鴻盛的蝦仁餛飩、蝦仁湯包、蟹黃湯包、桂花赤豆糊、牛肉蛋炒飯(劉鴻盛只有比較大的門店才做各種炒飯) ↑劉鴻盛 冬菇雞餃,它是一種香菇雞肉餛飩。 安徽 著名的漢族風味小吃。此小吃冬菇香,餃皮薄,餡心嫩,雞湯鮮,佐以胡椒,風味獨特。豬肉洗凈絞成蓉,加入清水、味精、薑末和精鹽,攪拌上勁成餡心,雞 湯加 精鹽、香菇片燒開先待用。麵粉加入食用鹼及清水拌勻,揉透擀成磊薄麵皮,疊好切成放形小面片。小面片中抹上餡心包成貓耳形狀的餛飩,入沸水鍋煮熟,碗里放調好味的雞湯,將餛飩撈入撒入熟雞絲,香菇即成。去過很多中華老字號,我感覺這裡的冬菇雞餃比北方各省的雞絲餛飩好吃,蟹黃湯包口味超過 鎮江 宴春樓,和 無錫 王興記一個水平。蝦仁湯包和蝦仁餛飩比蘇南一些老字號 比如 蘇州 綠揚餛飩、 無錫 熙盛源、 南京 劉正興做得都好吃。炒飯口味遠超 揚州 。 ↑劉鴻盛 這蝦仁餛飩和桂花赤豆糊也很不錯。 ↑劉鴻盛 劉鴻盛門口還建了劉鴻盛創始人宋德禮挑餛飩擔賣餛飩的雕塑。清末民初是 中國 的一個亂世,百姓生活極端貧困,大部分人平時連冬菇雞餃這樣的食物也吃不起。宋德禮每日晚間在明教寺旁擺攤叫賣,雖然出售的食物美味可口,價格公道,受到人們歡迎,也備嘗艱辛,但想必所得也僅是糊口有餘,從擺攤到開店還是用了幾十年勤儉節約的奮鬥。晚清民國時代的生意人都要受到官府衙役、地痞流氓、兵匪強盜、不法警察的欺壓,這些地痞無賴經常白吃白喝,反抗者則遭辱罵、毆打。當時的宋德禮想必也只能經常忍氣吞聲。相比之下,現代的社會、政府、治安、法規制度、商業環境、物質生活水平已經比當時提高了太多。每個人個人和家庭的人幸福都離不開安定的國家局面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合肥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入口是徽派建築風格。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門口用鐃、鼓迎賓。鼓點比較婉轉多變,類似南方鑼鼓,比 南京 夫子廟的表演節奏,要更有南方特征。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這些商業區的建築都是現代建的,上面的磚雕木雕比起 合肥 明清古建差得十分遠。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街區內有很多雕塑。展示了過去生活。 上海 的老鳳祥銀樓珠寶店也是全國各地都有的百年老字號, 中國 珠寶行業的龍頭老大。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這起鳳 騰蛟 和雲蒸霞蔚牌坊都是1980年代建的。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廬州府城隍廟廬州府城隍廟始建於北宋仁宗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根據清嘉慶《廬州府志》記載,城隍廟建成後,在元朝順帝至正年間,有一位叫祖可龍的僧人籌集資金,招募人工,求得當時住在廬州城內的元朝宣讓王孛兒只斤 帖木兒不花資助,親自在工地上勞作,歷時十幾年擴建了城隍廟。元朝 大理 學家 肥東 長臨河鎮人餘闕撰文記載此事。明朝玄宗宣德十年(1435年)到明英宗正統初年,時任廬州知府揭稽重修城隍廟。明朝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廬州知府朱鏞再次重修。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焚毀了城隍廟。1643年,帶兵駐防 合肥 的明朝太子 太保 總兵黃得功拿出個人財產重建城隍廟,他的幕僚以他的名義為他重修廬州城隍廟之事撰文立碑。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朝廬州知府再次募集民間資金重修廬州府城隍廟。1854年,這裡被迷信拜上帝教,視 中國 傳統信仰為妖的太平軍毀掉。1871年李鴻章讓其弟李鶴章從南洋採購木材重建了廬州府城隍廟。只可惜李鶴章重建的這座城隍廟在1950年代也受到當時的激進分子的嚴重破壞,塑像和陳設砸毀一空,建築多半拆毀,木雕幾乎蕩然無存。現在的建築中,城隍廟花戲樓主體,城隍大殿、娘娘廟的木框架和部分木雕系晚清留下。其餘都是1982年重建的。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 現任的城隍老爺名叫孫覺,是北宋神宗年代的一位廬州知州。碑上的介紹有錯誤孫覺不是廬州知府,只是知州(宋代只有都城、陪都和皇帝當過知州的州才設府)。孫覺也並非第一任城隍,雖然第一任廬州城隍姓名現在無法確知,但孫覺是北宋神宗時期擔任廬州知州,比建廟的時間要晚二十多年,宋代人也不會為在世的人建立生祠,因此廬州府城隍廟第一任城隍老爺另有其人。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在明清時代, 合肥 是廬州府和 合肥 縣兩級治所的所在(當時所有都城、省城、府、直隸州治所所在的城市也都是縣治所在,只有府之下管轄的散州因為是代替縣的縣級政區除外。府治所在的縣稱為首縣或附郭縣, 比如 明清順天府 北京 城就以南北中軸線為界,西面屬於宛平縣,東面屬於 大興 縣。二縣縣衙均在 北京 城內) 合肥 城內當時也有兩座城隍廟,廬州府城隍廟和位於今天省立醫院老區以東的 合肥 縣城隍廟。明清時代的廬州知府到任時都要到廬州府城隍廟祭祀,每年春節也要來此祭祀(地方官參拜祭祀當地城隍廟的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清兩朝沿用不改)。廬州府各縣的城隍廟則由各縣縣官主持祭祀。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的門口立有一對現代重建時造的 石獅 ,在晚清民國時代,那座由李鶴章重建的城隍廟門口除了兩側的 石獅 之外,還有兩根高大的插在石雕底座上的鐵旗桿,鐵旗桿上還有蟠龍雕刻裝飾。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廬州府城隍廟大門。比起他們民國時代的原貌已經面目全非了。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只有這鰲魚獅木雕還是以前的。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花戲樓上的木雕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大院內的這口井又叫廟井,最早建於北宋。南宋文學家 江西 鄱陽 縣人薑夔寓居 合肥 時曾飲用此井之水,贊為:“杏泉”(看來當時井邊應有杏樹)1960年代古井被填埋,現在的井不過是2年前恢復的,地上的人現代井圈下可見清朝人用青磚砌的井壁。( 合肥 市區目前現存最早的一口井是教弩臺上的屋上井,井壁上還可見有公元268年,西晉武帝時期雕刻的隸書銘文“晉泰始四年中司馬夏侯勝造”十二字銘文,井圈內側十幾條歷代提水磨損出的繩勒痕明顯) ↑合肥廬州府城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