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不去-----新西蘭跨年自駕(2018-2019)(游記)




惠靈頓 ,是在1864年時替換 奧克蘭 ,成為 新西蘭 的首都,是因為他在 新西蘭 南北島的中間和良好的海港。我們時常聽到 新西蘭 地震的消息, 新西蘭 的地震震中多半是在 南島 , 惠靈頓 是隔海相望、離 南島 最近的北島城市, 惠靈頓 受地震騷擾的機會比較多,也是在地震中誕生的都市。1855年它受 新西蘭 有記錄以來最強烈的地震影響,估計其強度達到8.2級,在陸地上它造成了大面積的2到3米的垂直運動。 惠靈頓 港口附近有一塊地方被提升出海面成為潮汐地帶,後來這塊地方成為 惠靈頓 中心商業區的一部分。
惠靈頓 是 新西蘭 第二 大城 市,只有45萬人口。城市的商業區高樓林立。 新西蘭 全國建築的抗震設計和管理是一流的。2010年 基督城 7.1級地震沒死一個人,但2011年 基督城 6.3級地震,卻死了146人,有200多人失蹤。看來,在地震面前,要少說話,埋頭辦事。
惠靈頓 日常的風很大,所以她也叫風之城。我們住的高層公寓,風透過入戶門和客廳窗戶縫,整夜有嘯叫聲,睡覺時要將卧室門關上。
惠靈頓 最常去的觀光點有登 惠靈頓 山俯瞰城市,參觀山上的植物園,參觀國會大廈、博物館、藝術館等建築,參觀維塔工作室。
惠靈頓 山的索道纜車入口就在市中心,離我們公寓很近。上山後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個小型博物館,介紹這個索道的前生今世。它和 惠靈頓 的發展繁榮,同呼吸共命運,是 惠靈頓 的標誌性觀光點。















♞ Day13/ 2019年1月11日
早上,我們要離開 惠靈頓 ,坐火車回 奧克蘭 。
我特別對 新西蘭 的鐵路感興趣。 南島 的三處坐軌道觀光,沒有成行是個小遺憾。一個是 但尼丁 的泰伊里峽谷老火車觀光一日游,第二個是 基督城 往 格雷茅斯 的西線高山旅游列車。第三個是 基督城 的有軌電車的邊吃牛排邊看街景花園的巡游。
惠靈頓 有市域城軌鐵路,是地上的。去 奧克蘭 的觀光火車,顯然它的歷史是曾今的長途客運火車改為觀光運營的方式。 奧克蘭 的城軌應該也是由長途交通變為通勤交通,站台就是個有棚子的水泥墩,可以上車買票,售票員可能是個拿票夾的60歲老頭,票和票夾就和我們90年代以前公交車上的一樣。和 中國 比, 新西蘭 的公共交通看似比較落後,其實它的轉型方式非常經濟適用、管理流程非常先進,和 中國 是不同的發展方式,就像我們經常說的“ 中國 特色”一樣, 新西蘭 的軌道交通有它特有的演變過程,西方國家可能相似的比較多。
惠靈頓 火車站,有多路開往周邊衛星城的通勤列車,看上去還蠻繁忙的。開往 奧克蘭 火車不是每天都有,單程不到700公里、11小時,票價是120刀,可能比打折的飛機票貴,比我們的城際動車要慢,中途有8個左右的小城鎮車站短時停靠,這時乘客下車望望風,抽個煙。沿途可以看到高山、草原、峽谷、森林……,有的車站就像“西部片”電影里的那樣簡易。火車觀光是種方式,不要和自駕比,就像坐大郵輪出海一樣,就是種方式。北島的路途風景和 南島 比,如果用5★來劃分, 南島 是★★★★★的話,北島只是★★。
從 惠靈頓 開出的時候,有多種列車,我們的車是電力牽引,在中途有一段更換燃油車頭牽引,想起30年前坐火車去 成都 度蜜月,火車也是在燃油和電力不同牽引之間更換。 新西蘭 的軌道,也有市域城軌和跨域軌道“共軌”運營,這個在我們的城市好像沒有。我們市域的地鐵線,不同的線可能是不一樣的信號控制系統,也可能不一樣規格的月臺,互不兼容。
在座艙服務方面,和 中國 相似,要去服務櫃臺購買餐食,只有一些簡單的食品。櫃臺大媽非常客氣風趣,非常有幸福感,外國人的精神風貌要普遍比我們好。列車上信用卡支付會有問題,因為大部分路段沒有無線通訊信號,不能聯網,要使用現鈔,但 新西蘭 的銀行借記卡可以用。列車尾部那節車廂是大棚車,沒有座位和窗戶,游客可以在這裡觀光、吹風。


說到 奧克蘭 的地鐵,有四條線運行,都在地上,算是城軌。只有 奧克蘭 CITY的地鐵總站Britomart的站台是在地面以下,從地下開出CITY後轉到地上。沿途的車站十分簡易,近距離有住宅,這看來有歷史原因。 奧克蘭 正在建一條真正的地鐵,2015動工。從CITY的Britomart到Mt.Eden,全程只有3.5公里,計劃2024年底完工。其中只有1.6公里的盾構施工區段, 中國 廣州 生產的 德國 海瑞克盾構機去年才下井開挖。在CITY看到的地鐵施工工地圍擋的宣傳畫很棒。









小白在2020年已經學成歸國, 並找到一份工作,做了個IT小職員。
雖然這3年我們家國內國外的出游都沒有了,但生活依然過得很好,我又長胖了……。
(游記里的照片和視頻,由我用華為P10手機拍攝。華為手機很棒!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