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次尋覓傳統文化的旅行
出站,沿著這條街走路不遠就到了山腳下。初到此地,你會覺著之前聽到的贊美有些言過其實,但當你登高身臨那些隱藏在草木中的寺廟時,就會瞭解這裡吸引人之處。 我們造訪的第一處景點是 日本 臨濟宗主要禪院之一天龍寺,1339年後醍醐天皇駕崩,為祈禱冥福,夢窗疏石向足利尊氏將軍進言,得光嚴太上皇詔書創建了天龍寺。 天龍寺創建之後屢遭火災,現存的建築,大多建於1899年。
庫院入口處達摩祖師像屏風: 從遠處眺望禪院: 天龍寺北門外的竹海,是嵐山著名景緻之一。 來到這片廣闊的竹林,在隨風搖曳的竹子間穿行,仿佛來到另一個世界。 嵐山地區景點非常多,大 河內 山莊、渡月橋、二尊院、瀧口寺、祇王寺、常寂光寺、化野念佛寺。。。都值得一去,全走下來會很辛苦,所以坐人力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野宮神社是一座黑色簡樸的神社,神社占地雖小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出現在《源氏物語》中。 神社裡供奉著姻緣之神和學業之神,信眾很多,是嵯峨野竹林中人氣最旺的神社。御守是具有神明靈威的“護身符”,從神社拜領後要隨身攜帶,這裡的心形御守非常受歡迎。 走出神社,向山下步行,看到路邊的民居,想著要是能在這樣的地方住些日子得多愜意啊。 臨近中午,終於走到了我倆此行最期待的落柿舍,遠遠望去,在恬靜的田園風景中孤立著一座茅草屋頂的小房子,頗有趣味。 落柿舍是著名俳句大師松尾芭蕉的弟子向井去來的住所,院內共有40株柿木,據說向井在暴雨過後的一個清晨,發現院子里的柿子全部掉落,便以“落柿舍”命名了這座庭院。 從我倆進門到離開,院子里一直沒有其他游客,真是難得的靜謐體驗。 小院簡潔平實,朴素的風格讓人心靈平靜。 因松尾芭蕉曾於此駐留,這裡成了俳句愛好者的朝聖地,呼應此地濃厚的文學氣息,草庵里隨處可見滿蘊詩意的擺設,就連竹簍里隨興插的花草、放置在石階上的一雙木屐都充滿美感。 試想一下,若值深秋之際,你微閉雙目,坐在草廬的門廊下沐浴著陽光,這時一陣風吹過,聽著熟透的柿子“噼噼噗噗”地掉落一地,是不是很詩意? 戀戀不捨地離開落柿舍,我倆隨便在路邊找了個小飯館吃了午餐。 點了份海鮮飯,不僅好吃,還頗具美感,很驚艷。 日本 料理的烹飪方式基本只有蒸、煮、炸、燉,這也是來自於唐代 中國 飲食文化的影響, 中國 直到元代以後才開始有炒菜的。 午飯後,我們搭上帶有復古色彩的老式觀光小火車,沿著保津川溪谷緩緩行駛,一路風景如畫。嵐山小火車由嵯峨站起,經嵐山站,保津峽站,到龜岡站止,全程7.3公里,單程25分鐘,全車共有五個車廂,座椅是木製的,五號車廂(富貴號)為開放式車廂(購票時可以指定要這節車廂的票),全車廂沒有玻璃窗方便拍照,車廂地板也是可透視的鐵網板,就是網格的間隔縫隙有點兒大,途中老婆的手機掉在地板上,差點兒從縫隙中滑下去,讓人虛驚一場。 火車上,有個女孩兒挎著拍立得相機,為車上的乘客們拍紀念照(不記得價格了),面對每個人,她臉上始終保持著這樣“標準化”的笑容,連嘴角上揚的角度都是一樣的。從車廂的一頭兒走到另一頭兒,詢問了所有客人,好像只有一對情侶拍了照。 工作結束了,她也收起了“職業笑容”,站在車尾,靜靜地等著火車到站。 車到終點,所有人都下了車,這位大叔看來是這趟線的常客,一下車便和站台工作人員熟絡地聊了起來。 出了站,一股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放眼望去儘是金黃色的莊稼和綠油油的草地,一派田園風光。 請一同下車的游客幫忙拍了張合影。
我們需要步行到JR線馬堀站,再乘車回JR線 京都 站。走了大約十幾分鐘,除了剛纔車上下來的游客,這一路幾乎沒有看到別人,路過一家小超市買了兩瓶飲料,再一齣門,連之前同行的游客們這會兒都沒影兒了,就剩下孤零零的我倆,於是也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話說這裡的鄉村真是安靜呢。 回到 京都 站,看天色未晚,查看地圖,發現我們入住的新阪急酒店北邊隔一條馬路,就是東本願寺,正好溜達著就去了。 1591年,豐臣秀吉修建了本願寺,作為凈土真言宗的總部,該寺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後來德川家康害怕本願寺的勢力過大,對這真言宗進行了分裂,於1602年建立了東本願寺,原來的本願寺成為西本願寺,從此兩寺並立。東本願寺被幾場火災摧毀了原來的架構,寺廟於1895年重建,如今的東本願寺是凈土真言宗大谷學派的本寺。
庫院入口處達摩祖師像屏風: 從遠處眺望禪院: 天龍寺北門外的竹海,是嵐山著名景緻之一。 來到這片廣闊的竹林,在隨風搖曳的竹子間穿行,仿佛來到另一個世界。 嵐山地區景點非常多,大 河內 山莊、渡月橋、二尊院、瀧口寺、祇王寺、常寂光寺、化野念佛寺。。。都值得一去,全走下來會很辛苦,所以坐人力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野宮神社是一座黑色簡樸的神社,神社占地雖小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出現在《源氏物語》中。 神社裡供奉著姻緣之神和學業之神,信眾很多,是嵯峨野竹林中人氣最旺的神社。御守是具有神明靈威的“護身符”,從神社拜領後要隨身攜帶,這裡的心形御守非常受歡迎。 走出神社,向山下步行,看到路邊的民居,想著要是能在這樣的地方住些日子得多愜意啊。 臨近中午,終於走到了我倆此行最期待的落柿舍,遠遠望去,在恬靜的田園風景中孤立著一座茅草屋頂的小房子,頗有趣味。 落柿舍是著名俳句大師松尾芭蕉的弟子向井去來的住所,院內共有40株柿木,據說向井在暴雨過後的一個清晨,發現院子里的柿子全部掉落,便以“落柿舍”命名了這座庭院。 從我倆進門到離開,院子里一直沒有其他游客,真是難得的靜謐體驗。 小院簡潔平實,朴素的風格讓人心靈平靜。 因松尾芭蕉曾於此駐留,這裡成了俳句愛好者的朝聖地,呼應此地濃厚的文學氣息,草庵里隨處可見滿蘊詩意的擺設,就連竹簍里隨興插的花草、放置在石階上的一雙木屐都充滿美感。 試想一下,若值深秋之際,你微閉雙目,坐在草廬的門廊下沐浴著陽光,這時一陣風吹過,聽著熟透的柿子“噼噼噗噗”地掉落一地,是不是很詩意? 戀戀不捨地離開落柿舍,我倆隨便在路邊找了個小飯館吃了午餐。 點了份海鮮飯,不僅好吃,還頗具美感,很驚艷。 日本 料理的烹飪方式基本只有蒸、煮、炸、燉,這也是來自於唐代 中國 飲食文化的影響, 中國 直到元代以後才開始有炒菜的。 午飯後,我們搭上帶有復古色彩的老式觀光小火車,沿著保津川溪谷緩緩行駛,一路風景如畫。嵐山小火車由嵯峨站起,經嵐山站,保津峽站,到龜岡站止,全程7.3公里,單程25分鐘,全車共有五個車廂,座椅是木製的,五號車廂(富貴號)為開放式車廂(購票時可以指定要這節車廂的票),全車廂沒有玻璃窗方便拍照,車廂地板也是可透視的鐵網板,就是網格的間隔縫隙有點兒大,途中老婆的手機掉在地板上,差點兒從縫隙中滑下去,讓人虛驚一場。 火車上,有個女孩兒挎著拍立得相機,為車上的乘客們拍紀念照(不記得價格了),面對每個人,她臉上始終保持著這樣“標準化”的笑容,連嘴角上揚的角度都是一樣的。從車廂的一頭兒走到另一頭兒,詢問了所有客人,好像只有一對情侶拍了照。 工作結束了,她也收起了“職業笑容”,站在車尾,靜靜地等著火車到站。 車到終點,所有人都下了車,這位大叔看來是這趟線的常客,一下車便和站台工作人員熟絡地聊了起來。 出了站,一股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放眼望去儘是金黃色的莊稼和綠油油的草地,一派田園風光。 請一同下車的游客幫忙拍了張合影。
我們需要步行到JR線馬堀站,再乘車回JR線 京都 站。走了大約十幾分鐘,除了剛纔車上下來的游客,這一路幾乎沒有看到別人,路過一家小超市買了兩瓶飲料,再一齣門,連之前同行的游客們這會兒都沒影兒了,就剩下孤零零的我倆,於是也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話說這裡的鄉村真是安靜呢。 回到 京都 站,看天色未晚,查看地圖,發現我們入住的新阪急酒店北邊隔一條馬路,就是東本願寺,正好溜達著就去了。 1591年,豐臣秀吉修建了本願寺,作為凈土真言宗的總部,該寺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後來德川家康害怕本願寺的勢力過大,對這真言宗進行了分裂,於1602年建立了東本願寺,原來的本願寺成為西本願寺,從此兩寺並立。東本願寺被幾場火災摧毀了原來的架構,寺廟於1895年重建,如今的東本願寺是凈土真言宗大谷學派的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