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泉州-在泉州吃過的美食
我們到達這裡的時候已經過了12點半了,店內的顧客不算多,找了一家靠門口的地方坐下。 我以前沒吃過豬肚雞,等到點菜時發現有些像是涮火鍋,鍋底就是用豬肚和雞熬成的湯,湯里的豬肚切成了段兒,雞肉切成了塊兒。我一向不愛吃肚,在 北京 吃涮火鍋時對大家連連誇贊的毛肚都不感興趣,所以吃的不多,而且湯裡面這兩樣食材的量本來也不大。湯倒是很好喝,熱氣騰騰,即便是坐在空調的房間里也吃得出汗了。 配菜我們點了牛肉和木耳,還有萵筍,因為在京津兩地火鍋店的菜單里很少有萵筍,蘸料是自助的。 主食點的是腊味煲仔飯,味道尚可。吃完之後才明白,原來這是家粵菜餐館。這是我們在 泉州 唯一一頓沒有吃當地的特色菜,用ZZ的話講,嘗嘗不一樣的風味。 愛啊石花膏石花膏是 泉州 的特色美食,我查到在我們入住酒店的附近就有一家挺有名氣的石花膏店,名字挺有意思的,愛啊石花膏,也是2021年大眾點評必吃榜的上榜餐廳。 這家店位於濠溝墘,從蟳埔村打車到了酒店門口,大家都覺得口渴,就直接來到了這裡。店面很小,如果不是特意尋找估計可能都會看不到。 店裡面更小,前邊勉強能夠擠出7、8個座位,後邊是操作間,店內只有石花膏和四果湯兩種東西。看著玻璃上貼的條子沒弄明白石花膏和四果湯的關係,先選了再說吧。後來上網查了一下,石花膏是用石花菜熬成的,具有降火祛熱解暑的功效,本身沒有什麼味道,需要加入蜂蜜水;四果湯就是任選幾種食材,再加上糖水,也是清涼解毒的佳品。這家店是將這兩種小吃結合起來,每碗8元,任選三樣再加石花膏,多選一樣加1元。 我記得我選了紅豆和龜苓膏,另外一樣是什麼不記得了,反正這些食材裡面我特別喜歡的不多。這一碗的顏值可真不高,吃到嘴裡涼滑爽甜,尤其紅豆最好吃。坐在我們對面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姑娘,衣著和妝容很精緻,看到我們這幾個外地游客一臉茫然地吃著,就跟我們介紹起石花膏和四果湯,還有這家店。姑娘說話落落 大方 ,她說她是這家店忠實的粉絲,最後臨走的時候還笑著說自己可以成為這家店的代言人了。我們走出來時看見這個姑娘騎著停在店外的摩托車走了。 泉州 濕熱,看來當地人都喜歡喝上一碗石花膏,四果湯消消暑氣。 泮宮古早味在 泉州 的第三天晚上,我們溜達著出來找地方吃晚飯。這次也是沒有提前做攻略,大家都不想走遠了,而且晚上還打算聽南音,所以就在酒店附近尋找。 文廟沒有聽南音的地方了,被當地人指引到金魚巷來聽。於是我們索性去金魚巷內找吃飯的地方。其實昨天傍晚已經走過一趟金魚巷了,只看到了一家餐館,因為佈置得像個小庭院,當時我還拍了張照片, 我們昨天沒有在這裡吃飯是覺得這裡好像沒有什麼顧客,擔心是家私人會館,價格昂貴。今天索性走進去看看,餐館環境古香古色的,很安靜。 我們走進去後發現大堂里根本沒有顧客,向聞聲而來的服務員詢問是否營業,得到答覆後我和ZZ去廚房那裡點菜。菜單掛在牆上,看看價格也還適中,於是就把菜點了。ZZ問有什麼 泉州 當地的酒水,服務員就說可以到門口前臺那裡去看看。原來我們進來的庭院直通餐廳大堂,卻不是餐廳的正門。 ZZ去前臺看酒水,我卻對門口櫥窗中擺著的幾件工藝品產生了興趣。這是閩 南特 色的線雕格藍,670元一個,價格可真夠貴的。 我記得在 新加坡 土生華人博物館里曾看見過相似的展品, 新加坡 很多人的祖籍都是 福建 ,應該都是祖輩帶過去流傳下來的老物件兒。 還有 惠安 女的小塑像,萌萌的很可愛。 餐廳里沒有 泉州 當地啤酒,店員推薦歐騎士啤酒,說是 福建 產的啤酒,反正我們以前根本沒聽過這個名字。我不常喝啤酒,所以也喝不出什麼口感來。 蔥油海螺片,48元。海螺片很鮮嫩,肉質有韌勁兒,性價比超高。 泉州 滷生面。 冬筍燜蹄筋。 魚唇酸辣湯。 豬肚養脾散湯。中午剛剛吃過了豬肚雞,怎麼晚上又點豬肚了?還是說我把菜名記錯了。 什錦安列。 這個是燜雜魚吧。之所以寫得這麼簡單是因為我記不清每道菜的味道了,菜名我都是查了照片上的菜單對照起來的。除了海螺片之外,其他幾道沒有特別驚艷的口感,但也並不是不好吃。 西瓜西瓜不是一家店的名字,就是最常見的水果,西瓜。之所以要專門寫一下是因為太好吃啦! 在 泉州 的第三天晚上,我們在金魚巷吃過晚飯聽了一會兒南音後溜達著去逛逛晚上的西街。走到濠溝墘的時候看到路邊一家水果店,地上堆著好多大西瓜。大家說買一個一會兒帶回酒店吃吧。我們買好後請老闆幫著切成塊,老闆一時沒明白我們的想法,不知道要切成什麼樣子。ZZ說乾脆我自己來切吧,於是走進去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個冰鎮大西瓜給切好了放在一個大的塑料圓盒裡面準備拎回酒店吃。 ZZ找老闆要了幾個牙簽,忘了是誰叉起一塊西瓜嘗了一口,大呼非常好吃,於是其他人也上前嘗嘗,西瓜又甜又沙又涼,這口感簡直是太完美了。我們一人叉起一塊還擺了個pose拍照,拍完後繼續嘗嘗。結果是一個沒留神,一大盒的西瓜一會兒的功夫就被嘗得只剩下幾塊了,於是乾脆就吃了個風卷雲散。逛完街後往回走時大家說如果那家水果店還開著門再買一個大西瓜,走到那裡時已經夜裡10點多了,店里已經關門了。 後城麵線糊在 泉州 的第四天,早上8點多鐘從酒店出來尋找吃早餐的地方。因為沒有提前做好攻略,走了好一會兒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早餐店。其實我們入住酒店的對面就有幾家,但是大家覺得太普通了,想吃一些有 泉州 特色的,畢竟這是我們此行在 泉州 的最後一頓早餐了。 實在找不到什麼特別的,而且大家也餓了,只得拿出第二天吃早餐時的備選方案,後街麵線糊。選擇這家餐館是因為看到介紹說其曾經在《舌尖上的 中國 》裡面出鏡。跟著步行導航也不太好找到,向一位路邊的保安打聽,估計那位大哥回答這個問題都習慣了,我們剛張口便回答走過眼前的這座小橋就到了。店前有一條小河,河水有些發黑,所以雖然臨河但環境並不太美好。 一進門的櫥櫃里擺著麵線糊的各種配料,今天還是個是陰天,毛毛雨也是時不時地下起來,店內光線也不是很明亮,總之店內環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年輕的女店主一邊照料她那在店內奔跑的淘氣小朋友,一邊準備我們點的麵線糊,有些應接不暇,更顧不上收拾一下店內的餐桌了,我們只得自己取出紙巾擦乾凈桌子。 我好像點了腰花和油條,其它還有什麼配料就真不記得了,味道也感覺一般,可能是先入為主吧,還是覺得第一頓的水門國仔老店的麵線糊好吃。不過寫游記時查了一下,後城麵線糊已經成為 泉州 小吃麵食熱門榜榜首了,估計都是衝著《舌尖上的 中國 》慕名而來的。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在 泉州 的第四天早晨,游覽通淮關岳廟後我們乘坐三輪觀光車前往天后宮。路上三輪車師傅告訴我們在天后宮旁邊有一家賣綠豆餅的老店,是 泉州 特產。不過一開始我們找錯了地方,那家牌子也叫做林記綠豆餅,但是看那家櫃臺上的綠豆餅包裝很簡陋,我買了一盒讓大家一起嘗嘗,覺得跟糊在嗓子里一樣,不好吃,於是按照我們三輪車師傅所指的方向重新找去。 這家林記正泉茂綠豆餅才是三輪車師傅所說的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