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煙火半城仙,原來你是這樣的泉州!(含漳州古城、東山島)
寫在前面的話“帝京須早入,莫被刺桐迷”詩里的刺桐就是現在的 泉州 ,
泉州 古時候便被稱作刺 桐城 ,
因五代時擴建城池,遍植刺桐樹而得名。
刺桐港是東方乃至於世界第一大港,
也是海上 絲綢之路 的起點,有了這樣的背景,
泉州 也成為世界各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群聚集地。
他們在這裡經商、生活,把自己的信仰帶到 中國 ,
修建廟宇,給自己以心靈的寄托。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南宋朱熹曾這樣評價 泉州 ,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說 泉州 “半城煙火半城仙”的由來吧。
為什麼說 泉州 是“一座活的宗教博物館”,
他的歷史從來都不是封存在博物館里的。
千百年來,文化代代相傳,
這裡的人、街道、建築、港口和風物,無不讓你感到歷史的溫度。
此行除了 泉州 還自駕走了一下 漳州 古城和東山島
徹底被 漳州 的美食迷惑了
而雨後的東山島也激活了我的憂郁細胞
很不一樣的一趟旅行~ 美圖預覽開元寺全景 西街的前半部分 漳州 古城,最大片的建築物就是文廟 漳州 古城裡的居民 雨夜裡的東山島 夜幕下的鐘樓 巷子里的東塔 陰雨天來海邊露營泡茶 《你的婚禮》的 燈塔下雨天也要好好拍照啊 下雨的《左耳》 天台 西街丨最有煙火氣的街道西街是 泉州 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象徵著 泉州 的繁榮,它還是 泉州 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築。如今的西街還存有20多處文物單位,包括古建築、古遺址、石刻等,可以說是 泉州 歷史的真實寫照了。
從鐘樓到開元寺這段的是西街比較熱鬧的部分,但是想看到市井的西街,開元寺之後的那段更有煙火氣,晚上各色小酒館也都在這個區域,要是住在西街附近,晚上不如尋個小酒館去坐坐。西街上的古建築很多,都藏在巷子里,建議多往裡走走。隨便一棟樓的 天台 都可以看到開元寺的雙塔。 泉州 鐘樓可以說是 泉州 的中心地標,它始建於民國23年(1934年),位於 泉州 中山 路與東、西街交叉口的鐘樓,鐘樓高13.8米,由留英設計師設計,具有鮮明的 歐洲 風格。如今的 泉州 鐘樓與東西塔、譙樓等成為了 泉州 的標誌,來到 泉州 只要你逛逛西街,總能不經意的來迴路過幾次鐘樓。在西街和 中山 路上,也總能一眼就看到它。 如今鐘樓上的鐘由機械鐘換上石英鐘,還裝上了節日燈,夜幕下的鐘樓放射出新的光輝,更加燦爛奪目。本體以西洋風格建造又融合閩南風格,是 福建 省首屈一指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泉州 社區巴士小白
票價:2元/人
這個很靈活的小白公交車值得特別說一說,小白實行“塊狀經營”,採用主幹道按站停靠,實行不定線、不定點、招手即停,並按上車先後依序送達。是個很靠運氣的社區公交,要是空車時第一個上車的,就能決定這趟車開往哪裡,後面的乘客都必須是這個方向的,而司機必須十分熟悉這個地方的每條街道。 夜間的鐘樓在燈光的映襯下沒想這麼多美麗。 夜裡下起了小雨,在西街周邊的小巷裡穿梭,一回頭,東西塔就在身後,暖色的燈光這冷色的夜幕中,這一幕畫面,能記很久 開元寺丨一張袈裟圈出來的寺院開元寺位於 福建 省 泉州 市鯉城區西街,是 中國 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 福建 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686年,初名蓮花道場,738年更名開元寺。在寺院中參觀,你會發現歷史留下的痕跡還是很多的。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 中國 國內古建築中罕見。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 中國 現存三大戒壇之一,壇之四周立柱鬥拱和鋪作間的24尊木雕飛天......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要是不跟著個熟悉的朋友,或者沒帶導游,進寺院估計就是看個熱鬧了。
開元寺最熱鬧的時候是勤佛日,那時候到開元寺的信眾超級多,還有齋面可以吃。 開元寺正面掛著“ 紫雲 ”二字,正對面的石壁(照牆)上書“ 紫雲 屏”。這個“ 紫雲 ”一個說法是在建寺的時候有 紫雲 覆地,遂名 紫雲 。而另一個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這個“ 紫雲 ”是“黃氏”的堂號,江夏 紫雲 黃氏。因為相傳 泉州 開元寺的檀越主是黃守恭,因此掛著其堂號。 “桑蓮法界”這塊牌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記載,早在唐朝初期, 泉州 已盛產絲綢,開元寺這片地原是 泉州 富商黃守恭的桑樹園。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后,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來就是一位樂善好施的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 泉州 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還有一種說法是:僧人向黃守恭募桑樹園地地建寺廟,黃守恭就說你袈裟多大,送給你的土地就多大,於是僧人將袈裟拋向天空,袈裟在空中投下一大片陰影之地,於是這片陰影便是現在的開元寺。 開元寺的另一看點要數甘露戒壇
大雄寶殿後面的甘露戒壇,建在中軸線的第二臺階上。甘露戒壇始建於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攢尖頂,四周環廊,占地645平方米。壇有五級,最高一層供奉明代盧舍那佛坐像木雕。開元寺甘露戒壇與 北京 戒台寺、 杭州 昭慶寺並稱 中國 三大戒檀。
壇台的最上層供奉明代的盧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蓮花臺座有一 千葉 蓮花瓣,每片蓮葉上各刻一尊6釐米大小的佛像。盧舍那四周各層侍立著金剛鉤、金剛索、金剛鈴、金剛鎖四 菩薩 ,還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觀音的及韋馱天將等24尊 菩薩 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剛塑像為最佳。它們怒目結髮,赤足袒胸,顯得無比威嚴。環繞壇座的束腰處還有護三皈、護五戒的各種神王牌64個。
泉州 古時候便被稱作刺 桐城 ,
因五代時擴建城池,遍植刺桐樹而得名。
刺桐港是東方乃至於世界第一大港,
也是海上 絲綢之路 的起點,有了這樣的背景,
泉州 也成為世界各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群聚集地。
他們在這裡經商、生活,把自己的信仰帶到 中國 ,
修建廟宇,給自己以心靈的寄托。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南宋朱熹曾這樣評價 泉州 ,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說 泉州 “半城煙火半城仙”的由來吧。
為什麼說 泉州 是“一座活的宗教博物館”,
他的歷史從來都不是封存在博物館里的。
千百年來,文化代代相傳,
這裡的人、街道、建築、港口和風物,無不讓你感到歷史的溫度。
此行除了 泉州 還自駕走了一下 漳州 古城和東山島
徹底被 漳州 的美食迷惑了
而雨後的東山島也激活了我的憂郁細胞
很不一樣的一趟旅行~ 美圖預覽開元寺全景 西街的前半部分 漳州 古城,最大片的建築物就是文廟 漳州 古城裡的居民 雨夜裡的東山島 夜幕下的鐘樓 巷子里的東塔 陰雨天來海邊露營泡茶 《你的婚禮》的 燈塔下雨天也要好好拍照啊 下雨的《左耳》 天台 西街丨最有煙火氣的街道西街是 泉州 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象徵著 泉州 的繁榮,它還是 泉州 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築。如今的西街還存有20多處文物單位,包括古建築、古遺址、石刻等,可以說是 泉州 歷史的真實寫照了。
從鐘樓到開元寺這段的是西街比較熱鬧的部分,但是想看到市井的西街,開元寺之後的那段更有煙火氣,晚上各色小酒館也都在這個區域,要是住在西街附近,晚上不如尋個小酒館去坐坐。西街上的古建築很多,都藏在巷子里,建議多往裡走走。隨便一棟樓的 天台 都可以看到開元寺的雙塔。 泉州 鐘樓可以說是 泉州 的中心地標,它始建於民國23年(1934年),位於 泉州 中山 路與東、西街交叉口的鐘樓,鐘樓高13.8米,由留英設計師設計,具有鮮明的 歐洲 風格。如今的 泉州 鐘樓與東西塔、譙樓等成為了 泉州 的標誌,來到 泉州 只要你逛逛西街,總能不經意的來迴路過幾次鐘樓。在西街和 中山 路上,也總能一眼就看到它。 如今鐘樓上的鐘由機械鐘換上石英鐘,還裝上了節日燈,夜幕下的鐘樓放射出新的光輝,更加燦爛奪目。本體以西洋風格建造又融合閩南風格,是 福建 省首屈一指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泉州 社區巴士小白
票價:2元/人
這個很靈活的小白公交車值得特別說一說,小白實行“塊狀經營”,採用主幹道按站停靠,實行不定線、不定點、招手即停,並按上車先後依序送達。是個很靠運氣的社區公交,要是空車時第一個上車的,就能決定這趟車開往哪裡,後面的乘客都必須是這個方向的,而司機必須十分熟悉這個地方的每條街道。 夜間的鐘樓在燈光的映襯下沒想這麼多美麗。 夜裡下起了小雨,在西街周邊的小巷裡穿梭,一回頭,東西塔就在身後,暖色的燈光這冷色的夜幕中,這一幕畫面,能記很久 開元寺丨一張袈裟圈出來的寺院開元寺位於 福建 省 泉州 市鯉城區西街,是 中國 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 福建 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686年,初名蓮花道場,738年更名開元寺。在寺院中參觀,你會發現歷史留下的痕跡還是很多的。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 中國 國內古建築中罕見。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 中國 現存三大戒壇之一,壇之四周立柱鬥拱和鋪作間的24尊木雕飛天......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要是不跟著個熟悉的朋友,或者沒帶導游,進寺院估計就是看個熱鬧了。
開元寺最熱鬧的時候是勤佛日,那時候到開元寺的信眾超級多,還有齋面可以吃。 開元寺正面掛著“ 紫雲 ”二字,正對面的石壁(照牆)上書“ 紫雲 屏”。這個“ 紫雲 ”一個說法是在建寺的時候有 紫雲 覆地,遂名 紫雲 。而另一個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這個“ 紫雲 ”是“黃氏”的堂號,江夏 紫雲 黃氏。因為相傳 泉州 開元寺的檀越主是黃守恭,因此掛著其堂號。 “桑蓮法界”這塊牌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記載,早在唐朝初期, 泉州 已盛產絲綢,開元寺這片地原是 泉州 富商黃守恭的桑樹園。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后,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來就是一位樂善好施的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 泉州 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還有一種說法是:僧人向黃守恭募桑樹園地地建寺廟,黃守恭就說你袈裟多大,送給你的土地就多大,於是僧人將袈裟拋向天空,袈裟在空中投下一大片陰影之地,於是這片陰影便是現在的開元寺。 開元寺的另一看點要數甘露戒壇
大雄寶殿後面的甘露戒壇,建在中軸線的第二臺階上。甘露戒壇始建於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攢尖頂,四周環廊,占地645平方米。壇有五級,最高一層供奉明代盧舍那佛坐像木雕。開元寺甘露戒壇與 北京 戒台寺、 杭州 昭慶寺並稱 中國 三大戒檀。
壇台的最上層供奉明代的盧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蓮花臺座有一 千葉 蓮花瓣,每片蓮葉上各刻一尊6釐米大小的佛像。盧舍那四周各層侍立著金剛鉤、金剛索、金剛鈴、金剛鎖四 菩薩 ,還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觀音的及韋馱天將等24尊 菩薩 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剛塑像為最佳。它們怒目結髮,赤足袒胸,顯得無比威嚴。環繞壇座的束腰處還有護三皈、護五戒的各種神王牌6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