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感泉說
大都市的春節總是上演著一幕幕的空城計,或者一些景點會人山人海,但那些地方於我來說是熟悉而麻木,提不起一絲一毫的興趣,所以有點害怕孤獨寂寞的我每個春節都會逃離自己的城市,去到別的地方尋找一些東西,或是見識、或是愉悅、或是味道、或是感觸、又或是什麼都不是,總之在特定的時間就想去一些特定的地方,不是特定的時間也想,只是不現實而已。
目的地很難選,特別是春節,太知名不行,太小眾更不行,兩個極端地方只會吃不好住不好,因此我選擇了 福建 的 泉州 和 龍岩 ,中間是 漳平 的 永福 櫻花園,二三線的城市恰好,只是不知道花期,所以還是有點忐忑,沒詳細的路線計劃,隨遇而安、率性而行,我要的是旅行,而不是旅游。這次的小伙伴是睦鄰一家三口,帶頭大哥一家五口(包括帶頭大哥的父母),我、肥妻、豬兒,上有八十四歲的老人,下有三歲的小公舉,也算是扶老攜幼,夕陽游加幼兒園春游。其實我對旅伴沒什麼要求,別太多抱怨,別意見相左就行,結伴同行,開心第一!
年初二大家精神飽滿從 泉州 泉港區 出發到此程第一站 樟腳村 ,完全看不到經過一天的辛苦趕路,期盼消除了所有疲累。 樟腳村 的歷史無從考究,網上說村裡有棵700多年的老 樟樹 ,爬到樹上俯瞰,村子就像在腳下, 樟腳村 因此得名,但 樟樹 究竟在哪我不知道,也沒發現。村子的古民居已經不多了,在一個小山坡層層上下重疊,房子首尾相連,這不算什麼,最具特色的是這裡的房子是由石塊砌成,而且都是鐵紅色、褐黃色的風化石,窗戶由青色石條構成,又小又少,可能是為了防盜吧。 福建 把房子叫做“厝”,這些石頭厝依山而建,上下左右不講佈局,房與房之間有石卵鋪成的小路臺階連接,也是隨心所欲,毫無章法,正是這種雜亂,形成了另一種美,油畫般視覺衝擊特別震撼。我以前從網上看到 樟腳村 的圖片時,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便暗自決定怎麼樣也得來看一看,這次得償所願,覺得實景比圖片更美,第一個景點就讓我十分滿意,此行不虛,此行不虛!老人看歷史,小孩圖熱鬧,累了就在山頂大厝喝茶歇息,我和豬兒拿著相機到處游走,不停的蹲下爬高,想把 樟腳村 最美的片面留下,肥妻默默的跟著我們後面,拍著我們拍照的樣子,一臉笑意,似乎每個人的各得其所,各得其樂。
下午轉戰 洛陽 橋。 洛陽 橋又稱 萬安 橋,橫跨 洛陽 江入海處,是 中國 第一座跨海石橋,和趙州橋齊名,素有南 洛陽 ,北趙州之稱。與 樟腳村 歷史不可查不同, 洛陽 橋歷史記載清晰無比,它由北宋名臣,時任 泉州 太守的蔡襄主持興建。說起蔡襄,很多人可能不熟,但他的堂弟蔡京確是 大名 鼎鼎,在宋朝人盡皆知的大姦臣,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蔡京和高俅是北宋姦臣界的一時之瑜亮。這兩兄弟雖然政治路線不同,但都去到最高點,看來小時候沒少打架,一起當官還打,人們對惡人的記憶會最深刻,所以蔡襄的名頭沒有哥哥大,其實他們在書法界也是赫赫有名,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中的蔡就是指他們其中一個,不過後人因他們的為人而各有爭執,但無可否認,他們的書法確實有名。 洛陽 橋不長,只有1200米左右,但用了六年多時間才建成,主要是 洛陽 江水流湍急,做橋基的石塊常被水沖走,不能連成基座,於是聰明的古人在石塊上養蚝,用蚝蚝石塊膠在一起,橋基的石塊就牢不可破了。在巨大的蔡襄石像下稍稍駐足以示尊敬,便漫步橋上,時近黃昏,陽光溫暖、清風徐來,真是愜意非常。橋的另一邊有不同年代修葺的碑記,更有無數名人留下的詩語,想想弘一大師曾在 泉州 開元寺駐錫,如果再寫送別,歌詞或許會改為:長橋外,小船邊,水草碧連天。。。。。。
目的地很難選,特別是春節,太知名不行,太小眾更不行,兩個極端地方只會吃不好住不好,因此我選擇了 福建 的 泉州 和 龍岩 ,中間是 漳平 的 永福 櫻花園,二三線的城市恰好,只是不知道花期,所以還是有點忐忑,沒詳細的路線計劃,隨遇而安、率性而行,我要的是旅行,而不是旅游。這次的小伙伴是睦鄰一家三口,帶頭大哥一家五口(包括帶頭大哥的父母),我、肥妻、豬兒,上有八十四歲的老人,下有三歲的小公舉,也算是扶老攜幼,夕陽游加幼兒園春游。其實我對旅伴沒什麼要求,別太多抱怨,別意見相左就行,結伴同行,開心第一!
年初二大家精神飽滿從 泉州 泉港區 出發到此程第一站 樟腳村 ,完全看不到經過一天的辛苦趕路,期盼消除了所有疲累。 樟腳村 的歷史無從考究,網上說村裡有棵700多年的老 樟樹 ,爬到樹上俯瞰,村子就像在腳下, 樟腳村 因此得名,但 樟樹 究竟在哪我不知道,也沒發現。村子的古民居已經不多了,在一個小山坡層層上下重疊,房子首尾相連,這不算什麼,最具特色的是這裡的房子是由石塊砌成,而且都是鐵紅色、褐黃色的風化石,窗戶由青色石條構成,又小又少,可能是為了防盜吧。 福建 把房子叫做“厝”,這些石頭厝依山而建,上下左右不講佈局,房與房之間有石卵鋪成的小路臺階連接,也是隨心所欲,毫無章法,正是這種雜亂,形成了另一種美,油畫般視覺衝擊特別震撼。我以前從網上看到 樟腳村 的圖片時,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便暗自決定怎麼樣也得來看一看,這次得償所願,覺得實景比圖片更美,第一個景點就讓我十分滿意,此行不虛,此行不虛!老人看歷史,小孩圖熱鬧,累了就在山頂大厝喝茶歇息,我和豬兒拿著相機到處游走,不停的蹲下爬高,想把 樟腳村 最美的片面留下,肥妻默默的跟著我們後面,拍著我們拍照的樣子,一臉笑意,似乎每個人的各得其所,各得其樂。
下午轉戰 洛陽 橋。 洛陽 橋又稱 萬安 橋,橫跨 洛陽 江入海處,是 中國 第一座跨海石橋,和趙州橋齊名,素有南 洛陽 ,北趙州之稱。與 樟腳村 歷史不可查不同, 洛陽 橋歷史記載清晰無比,它由北宋名臣,時任 泉州 太守的蔡襄主持興建。說起蔡襄,很多人可能不熟,但他的堂弟蔡京確是 大名 鼎鼎,在宋朝人盡皆知的大姦臣,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蔡京和高俅是北宋姦臣界的一時之瑜亮。這兩兄弟雖然政治路線不同,但都去到最高點,看來小時候沒少打架,一起當官還打,人們對惡人的記憶會最深刻,所以蔡襄的名頭沒有哥哥大,其實他們在書法界也是赫赫有名,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中的蔡就是指他們其中一個,不過後人因他們的為人而各有爭執,但無可否認,他們的書法確實有名。 洛陽 橋不長,只有1200米左右,但用了六年多時間才建成,主要是 洛陽 江水流湍急,做橋基的石塊常被水沖走,不能連成基座,於是聰明的古人在石塊上養蚝,用蚝蚝石塊膠在一起,橋基的石塊就牢不可破了。在巨大的蔡襄石像下稍稍駐足以示尊敬,便漫步橋上,時近黃昏,陽光溫暖、清風徐來,真是愜意非常。橋的另一邊有不同年代修葺的碑記,更有無數名人留下的詩語,想想弘一大師曾在 泉州 開元寺駐錫,如果再寫送別,歌詞或許會改為:長橋外,小船邊,水草碧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