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感泉說








培田古民居為明清建築,典型的客家建築,濃郁的中原風格和南方特點結合,面積不算太大,但其中還相對集中的保存良好的大宅三十座,祠堂二十一座,書院六處古街一條,牌坊兩座,廟宇四個。其實培田停符合我對古村落的要求,第一古村建築基本保存完好,沒有過多的翻新,能讓人看得出精美看得出歲月;第二村裡沒有過多的為游客建造與之格格不入的廊橋亭閣之類的人造景觀,兩三家酒樓,五六處民宿,幾乎看不到什麼工藝品,少少的土特產和當地小吃擺攤,質朴而不擾客,一切恰到好處;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生氣!這個古村落是活的,老宅幾乎都有人居住,祠堂有人常駐打理,大宅院子隨便參觀,村裡居民生活如常,沒有冷淡也不會過度熱情。在閑逛欣賞期間,終於知道以豬兒這樣每逢節假日都跟著著我們旅行,古村落、古寨子住過不少的人還會被過年的鞭炮聲困擾的原因,也終於知道這裡的鞭炮聲為何思無規律,又似有規律。我們在行走間,不時發現會有一行人抬著供品,敲著鑼、打起鼓,還有個帶路老頭不定時的放一發巨響的衝天炮,急步的與我們擦身而過,原來這是去祠堂上供祭祀的隊伍。只有在春節期間,在外謀生的年輕人才都回來了,所以各房各脈、各家各戶都集中在這幾天去祠堂上香,二十一座祠堂走個遍,所以天未亮就炮聲連天就情有可原了。這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年味,更是一種傳承,不過這些傳承也只能在這些同姓同根的古村落留存,像現代的城市,一棟樓里幾乎彙集了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人,也幾乎老死不相往來,有些人在小區里住了十幾二十年都不知道對面房住的是什麼人,還說什麼傳統!所以有些習俗式微,有些傳統消失是註定的,時代的巨輪碾壓,破碎的東西會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