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波斯記
這個地方晚上是真的太漂亮了 一個亮瞎眼的地方,把玻璃運用到極致 仿佛是站在 阿裡 巴巴曾經念咒語開啟寶庫的大門前,我的奇妙心情一如童話故事 設拉子光明王之墓進入大門需要過一道安檢,女性和男性的 通道 是分開的。這裡對著裝有要求,女性要戴上Chador~伊斯蘭教的長袍,門口就有發放,免費的,用完了再還回去。外國人不能自由參觀,一定要有人帶領,裡面有穆斯林志願者會來引導,提醒你不能用攝影攝像器材拍照,不過手機拍照是可以的。 設拉子 名片之一:藏紅花冰激凌
十五、“半天下”:伊斯法罕 Esfahan
“ 伊斯法罕 半天下(Esfahan nesf-e Jahan)”,說的是這座城市過去曾雲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旅,熱鬧繁華相當於“半個世界”。此話不假,建城約2000年曆史的 伊斯法罕 曾在公元11世紀(塞爾柱克時期)和公元17世紀(薩法維時期)兩度被定為 伊朗 首都,但其歷史卻充滿了血淚。她在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帝國、塞琉古帝國和塞爾杜克帝國時期均是聞名世界的 大城 市,但卻在 亞歷山大 大帝東征和後來阿拉伯人入侵時被摧毀,帖木兒入侵時更是進行了慘烈的屠城。十多個世紀來,但凡絲路暢通之時, 伊斯法罕 就是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是名副其實的南線 絲綢之路 重鎮,1989年與 西安 結為友好城市。
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核心之一,是近現代 伊朗 的“魂”之所在,伊斯蘭時期 伊朗 最重要的建築藝術和手工藝文化都匯聚在此。 伊斯法罕 旅游景點比較集中,大部分景點古跡步行即可完成
三十三孔橋
Si O Se Pol Bridge 阿拔斯一世的大臣 格魯吉亞 族阿拉威爾迪汗於1602年負責建造,總長度為300米,寬度13.75米,是 伊斯法罕 最漂亮的一座橋石橋,橋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築,既是橋梁又起水壩的作用。它是雙層結構,共有33個拱,故名33孔橋,它分上下兩層。上層讓人和馬車跨河通行,下層的排水孔在洪水來時起到分洪作用。
三十三個半圓形橋洞整齊地依次排列,橫跨扎因達魯德河兩岸。橋洞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與橋洞本身形成三十三個整齊劃一、渾然閉合的圓孔。
三十三孔橋(Bridge of 33 Arches)哈柱橋(Khaju Bridge)Pol-eKhaju。兩座橋均位於扎因 德魯 河上,是 伊斯法罕 人周末休閑的好去處,也是旅行者接觸當地百姓生活的好地方。 來自薩法維時代的三十三孔橋橋已經成為 伊朗 建築的傑作。400多年來,這座橋展示了它的美麗並依然屹立在此。三十三孔橋橋被譽為贊亞塔路德最長的橋。
這位大叔不入德雲社可惜了這兩座橋均建造於薩法維王朝時期,主要看點是橋上的伊斯蘭風格幾何造型。晚上帶著大光圈鏡頭並選用高感光拍攝橋的夜景,照片會非常漂亮。 伊瑪目廣場Imam Square
所有人都知道天安門廣場在 大連 星海廣場之前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廣場。那麼,有人知道曾經的世界第二是哪兒麽?不錯,就是這座始建於17世紀薩法維王朝的伊瑪目廣場(Imam Square )。 伊斯法罕 曾是 絲綢之路 的重鎮,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伊瑪目廣場當時則是重鎮的核心。這裡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旅,大家在這裡做生意、結交朋友,好不熱鬧。阿 巴斯 大帝於1602年將都城從 加茲溫 遷至 伊斯法罕 後,大力興建這座廣場併在這裡會見臣民,聽取民意。廣場四周的建築大多建於薩法維王朝。
阿裡卡 普宮(Kakh-e Ali Qapu)
西面高六層的 阿裡卡 普宮(Kakh-e Ali Qapu )是阿 巴斯 大帝寢宮,建於16世紀末期,其中第二層是他閱兵的地方。Ali Qapu的意思是“ 阿裡 之門”,以葬於伊拉克納傑夫的伊瑪目 阿裡 來命名;而由18根柱子支Ͽ的觀景台可提供觀看廣場和周邊清真寺的最好視野
長長的瓷磚臺階非常美
十五、“半天下”:伊斯法罕 Esfahan
“ 伊斯法罕 半天下(Esfahan nesf-e Jahan)”,說的是這座城市過去曾雲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旅,熱鬧繁華相當於“半個世界”。此話不假,建城約2000年曆史的 伊斯法罕 曾在公元11世紀(塞爾柱克時期)和公元17世紀(薩法維時期)兩度被定為 伊朗 首都,但其歷史卻充滿了血淚。她在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帝國、塞琉古帝國和塞爾杜克帝國時期均是聞名世界的 大城 市,但卻在 亞歷山大 大帝東征和後來阿拉伯人入侵時被摧毀,帖木兒入侵時更是進行了慘烈的屠城。十多個世紀來,但凡絲路暢通之時, 伊斯法罕 就是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是名副其實的南線 絲綢之路 重鎮,1989年與 西安 結為友好城市。
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核心之一,是近現代 伊朗 的“魂”之所在,伊斯蘭時期 伊朗 最重要的建築藝術和手工藝文化都匯聚在此。 伊斯法罕 旅游景點比較集中,大部分景點古跡步行即可完成
三十三孔橋
Si O Se Pol Bridge 阿拔斯一世的大臣 格魯吉亞 族阿拉威爾迪汗於1602年負責建造,總長度為300米,寬度13.75米,是 伊斯法罕 最漂亮的一座橋石橋,橋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築,既是橋梁又起水壩的作用。它是雙層結構,共有33個拱,故名33孔橋,它分上下兩層。上層讓人和馬車跨河通行,下層的排水孔在洪水來時起到分洪作用。
三十三個半圓形橋洞整齊地依次排列,橫跨扎因達魯德河兩岸。橋洞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與橋洞本身形成三十三個整齊劃一、渾然閉合的圓孔。
三十三孔橋(Bridge of 33 Arches)哈柱橋(Khaju Bridge)Pol-eKhaju。兩座橋均位於扎因 德魯 河上,是 伊斯法罕 人周末休閑的好去處,也是旅行者接觸當地百姓生活的好地方。 來自薩法維時代的三十三孔橋橋已經成為 伊朗 建築的傑作。400多年來,這座橋展示了它的美麗並依然屹立在此。三十三孔橋橋被譽為贊亞塔路德最長的橋。
這位大叔不入德雲社可惜了這兩座橋均建造於薩法維王朝時期,主要看點是橋上的伊斯蘭風格幾何造型。晚上帶著大光圈鏡頭並選用高感光拍攝橋的夜景,照片會非常漂亮。 伊瑪目廣場Imam Square
所有人都知道天安門廣場在 大連 星海廣場之前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廣場。那麼,有人知道曾經的世界第二是哪兒麽?不錯,就是這座始建於17世紀薩法維王朝的伊瑪目廣場(Imam Square )。 伊斯法罕 曾是 絲綢之路 的重鎮,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伊瑪目廣場當時則是重鎮的核心。這裡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旅,大家在這裡做生意、結交朋友,好不熱鬧。阿 巴斯 大帝於1602年將都城從 加茲溫 遷至 伊斯法罕 後,大力興建這座廣場併在這裡會見臣民,聽取民意。廣場四周的建築大多建於薩法維王朝。
阿裡卡 普宮(Kakh-e Ali Qapu)
西面高六層的 阿裡卡 普宮(Kakh-e Ali Qapu )是阿 巴斯 大帝寢宮,建於16世紀末期,其中第二層是他閱兵的地方。Ali Qapu的意思是“ 阿裡 之門”,以葬於伊拉克納傑夫的伊瑪目 阿裡 來命名;而由18根柱子支Ͽ的觀景台可提供觀看廣場和周邊清真寺的最好視野
長長的瓷磚臺階非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