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曾驚艷時光 . 誰曾暖熱心房 │ 法國
↑羅丹美術館 ↑羅丹美術館 ↑羅丹美術館 ↑羅丹美術館 ◇◇畢加索 . 抽象的藝術法國 巴黎 畢加索博物館是於17世紀由皮耶奧百德馮特內建造的豪宅府邸,1963年改建為畢加索博物館。這裡收集了許多畢加索的畫作及雕刻作品,館中藏有畢加索的3500多幅作品,從油畫到素描、版畫、陶塑,種類非常繁多。它們分別是203幅油畫、158件雕刻作品、陶瓷器88件、素描1500件、版畫1600幅。除此之外,還有畢加索的親筆原稿,其中很多是由畫家本人於1970年捐獻的早期作品,甚至是幼年時期的畫作。 ↑畢加索美術館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西班牙 畫家、雕塑家, 法國 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加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加索多變的藝術形式。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 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 在1999年12月 法國 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羅丹美術館 ↑畢加索美術館 ↑畢加索美術館 ↑畢加索美術館 《亞威農少女》描繪了五個裸女,她們的身影由平坦,分裂的飛機和麵孔組成,數字居住的壓縮空間似乎以鋸齒狀碎片向前突出,在組合物底部的水果靜物中,一片尖銳的瓜片在不可思議的上翹桌面上搖搖欲墜。
畫面上的五個裸體少女的身軀是粉紅色的,沒有什麼裝飾。左面三人身體呈菱形,眼睛是橄欖形的,似乎戴著面具,其中一人的一隻手不可思議地反轉到身體的側右方向,拉著赭紅色的幕布,另有一個人的一隻眼睛幾乎占據全臉。右邊的兩個面目猙獰恐怖。
畫面中間的那兩個女子還是比較普通的少女形象,而左邊那個女人的臉則帶點悲劇性的美感,但是她的軀體堅硬冰冷,如同畫面邊緣用來切開瓜果的刀子一般邪惡、可怕。
《亞威農少女》創作於1907年。《亞威農少女》構思靈感來源於伊比利亞雕塑和 非洲 面具。作者參觀 巴黎 人類博物館時,被 非洲 土著人藝術,特別是黑人雕刻的那種簡練朴素、怪異和粗獷的造型所吸引。畫中少女們變了形的臉,是畫家探索伊比利亞人和 非洲 黑人雕塑的結果。青年時代的畢加索曾長期在 巴塞羅那 生活,他對 巴塞羅那 的亞威農大街非 常熟 悉。亞威農大街是當時 歐洲 著名的紅燈區,是妓女和三教九流的各等人物常出沒的地方。畫家從青年時代的記憶中找到了靈感,以其在亞威農大街上見到的景象創作了這幅《亞威農少女》。
(現存於 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畢加索美術館 ◆阿瓦爾的象鼻◆阿瓦爾懸崖(中象鼻山)是 埃特勒塔 海邊一串3個象鼻山中不論大小還是位置都處於中間的一個,位於 埃特勒塔 鎮正西。它最顯著的標誌是旁邊那塊矗立在大海中的岩石。這是一座天然形成的拱形岩石,中間部分被風化和海水腐蝕形成了一個拱形的洞,遠遠看去像一頭大象緩緩走入水中。那靠外的岩石 就好像大象的鼻子深入水中,加上人們的想象力和白色的岩石,象鼻便栩栩如生的展現在人們面前。
這裏從中鼻至大鼻之間,形成一個鋪滿卵石的海灘,趁潮水退卻之時可以經過淺灘穿過山洞走過,不然要划艇繞過中鼻
我們到的時間正好是黃昏, 日光 照在岩石,泛著金黃色的光芒,配上藍色的海水,灰色的卵石,一一道弧形的海岸線,再加上招牌的象鼻山。完全融入這份好的光影盛宴。 ↑奧賽博物館 ◆穿越救贖的時光機◆奧馬哈海灘(英文:Omaha Beach)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諾曼底 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這片位於 法國 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著英吉利海峽的 灘頭 全長有8公里,東起聖奧諾里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才結束。此海灘對盟軍有重要的意義,如果盟軍能夠控制這片海灘,那麼海灘東部的 英國 登陸部隊與海灘西部的 美國 登陸部隊就能會師,這樣的話可將整個 諾曼底 前線從零散的 灘頭 陣地整合成一個大型的戰線。在盟軍的作戰計劃中,負責進攻此海灘的是 美國 陸軍,而 美國 海軍與 英國 皇家海軍則負責將登陸部隊送上 灘頭 。
奧馬哈海灘(Omaha Beach)是 諾曼底 登陸戰役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海灘。盟軍在奧馬哈 灘頭 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僅陣亡者就達2500人,因此又稱“血腥奧馬哈”。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開始那一段經典的戰爭場面就取材自奧馬哈海灘。
走到這裡看看各種紀念的雕塑,讓人不得不感慨萬千,那佇立於海邊的不知名為何物的展品。
我第一眼就感覺它像一部救贖的時光機。讓我們穿越時空,讓類似的災難不要再度發生。我們嚮往 和平 美好的時代,我們更要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潮水環繞的聖米歇爾山◆聖米歇爾山 ,又稱聖彌額爾山,(Mont-Saint-Michel and its Bay)是 法國 著名古跡和天主教朝聖地,位於 芒什 省一小島上,距海岸兩公里。小島呈圓錐形,周長900米,由聳立的花崗石構成,海拔88米。 聖米歇爾山 是天主教除 耶路撒冷 和之外的第三大聖地,歷史悠久,自然風光優美。1979年, 聖米歇爾山 及海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聖山由 法國 國家古跡中心負責維護修繕與管理。
聖米歇爾山 所在的 聖馬洛 海灣是一片灘塗,潮汐不斷地將沉積物衝上岸,使得 聖米歇爾山 成為了一座孤島,只有漲潮時才形成島嶼,而退潮時通過灘塗與大陸聯通,頗具神秘色彩。這也是 聖米歇爾山 之所以如此受游客歡迎的原因之一。
聖米歇爾山 是天主教除了 耶路撒冷 和之外的第三大聖地,屬於 諾曼底 地區。車近 聖米歇爾山 ,可以看見一片極為寬闊的草場,近處藍天下成群的綿羊,遠處與草場相銜接的,是一望無垠的流沙。一座錐形的小山從流沙中兀然拔地而起。最為壯觀的是,山頂上錐形的聖米歇爾教堂建築群足足比它賴以存在的、直徑約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兩倍!教堂哥特式的尖頂高聳入雲,頂上金色的聖米歇爾雕像手持利劍直指蒼穹。恍若進入人間仙境一般。
由於小伙們略沒有做好,本該在此住一晚甚至兩晚的地方我們只匆匆忙忙玩了一個下午就離開,成了此行我最大的遺憾,我想我一定會再來看你在晨光暮色中被潮水包圍的神聖時光。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交錯圍繞的我們 . 再會◆歷史有意識的地方不僅在於它會帶給我們許多知識,讓我們鑒古知今,還在於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謎題,讓我們可以徜徉在推理與思索的海洋里。這樣,歷史用它獨有的魅力進一步抓住了我們的心。
在距離 巴黎 一小時火車車程的中央 盧瓦爾河谷 大區,有一條直通大西洋的美麗河流——盧瓦爾河。
在盧瓦爾河周邊聚集了大量古跡, 比如 俯視柯松河的香波堡,擁抱安德爾河的阿澤勒麗多城堡,跨越 謝爾 河的舍農索城堡。
我去的就是這眾多古跡之中的一個——香波堡。
香波堡是 盧瓦爾河谷 城堡群中最大最宏偉,也是最容易辨認的一個,被 法國 人視為國寶。
因為這座城堡是歷代法王度假和狩獵的宮殿,居住過很多國外,所以浪漫的 法國 人喜歡將其與陰柔的舍農索城堡一同封為 法國 古堡里的國王與王后。
在這做被稱為“國王”的古堡中,有77座樓梯、282座煙囪和426個房間。在些這宏偉的設計之中,有一座著名的雙螺旋樓梯世界聞名。
這座雙螺旋樓梯的設計者就是鼎鼎 大名 的達 芬奇 。這其實是兩座併列而行的樓梯,位於城堡的主塔中央,同樣是從上至下、同下至上,即使樓梯交錯盤結,貫穿城堡的三層樓,但是分別走在各自樓梯里的人也不會相遇。
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設計品,也是非常獨特而出色的發明。
可是在大家都佩服達 芬奇 的奇思妙想與巧奪天工之時,是否有人曾經想過為何要設計這樣一個作品呢?
即使再特殊的設計也會考慮它的實用性,完全沒有任何實用意義的建築設計是不可能存在於國王的城堡之中的。
我們都熟知的一種雙螺旋的結構就是DNA分子的排列,這其實在生物界是很常見的一種排列方式,它最主要的原因是比單鏈排列更穩定,所以更利於基因的可遺傳性。
那麼,這座雙螺旋的樓梯又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為了建築結構的穩定性?這背後的秘密是什麼呢?
據傳說,達 芬奇 之所以設計出這座奇妙的樓梯,是為了避免國王的王后與國王的情婦在上下樓的時候碰面帶來的尷尬。
你說這到底是是國王的細心呢,還是王后的悲哀呢?
翻開歷史的篇章,我們可以看到,香波堡是由 法國 最受歡迎的國王之一弗朗索瓦一世在1519年下令建造 的。天性喜好打獵的他想為自己修建一座狩獵場,場地內有一座可以居住的古堡,這就是香波堡的前身。
當時,聘請達 芬奇 出任首席設計的正是這位法王。那麼,這座樓梯的女主人到底是誰呢?
歷史上,弗朗索瓦一世有過兩次婚姻。第一個妻子是1514年迎娶的法 蘭西 的克洛德( 布列塔尼 女公爵)。第二個妻子是1530年迎娶的 奧地利 的埃利諾 。
那麼,從時間上看自然應該是第一個妻子克洛德了。那麼,到底佛朗索瓦希望要和王后避開的是哪個情婦呢?如果,你以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佛朗索瓦自己有太多的情婦了, 比如 埃當普公爵夫人安娜·德·埃伊。
本身就長的高 大英 俊而又強壯的 法國 國王,據說曾經同時擁有過27個情婦。風流倜儻的他曾經說過: “宮裡若沒了女人,就如同花園裡沒了鮮花”。能成為這樣一位國王的王后,你說到底是該高興還是傷心呢?這位王后能分得清她的情敵是誰嗎?她能想得出達 芬奇 的雙螺旋樓梯到底是為了哪個女人而修的嗎?
所以,問題的答案只能用一個表示類別的詞來回答,就是“情婦”。
這本來就是心中有數的國王為了他的一大堆情婦所修的。
這就是香濃堡雙螺旋樓梯背後的故事。
但是,你以為有趣的故事和耐人尋味的歷史謎題就到此為止了嗎?
最後告訴你,就是如此一位喜歡風花雪月的大鼻子情聖,曾經讓我們 大名 鼎鼎的達 芬奇 死在了自己的懷裡。這要如何解釋呢?死在一個大男人懷裡的達 芬奇 地下能安心嗎?不是說“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嗎?百合花下死又該如何呢?好了,不逗你們了,畢竟達 芬奇 應佛朗索瓦的邀請移居 法國 的時候就已經64歲高齡了,而他在 法國 只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三年。
最終的所以,弗朗索瓦對於達 芬奇 應該只是出於真摯的對於藝術的熱愛而已,僅此而已。
↑香波堡 ↑香波堡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西班牙 畫家、雕塑家, 法國 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加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加索多變的藝術形式。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 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 在1999年12月 法國 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羅丹美術館 ↑畢加索美術館 ↑畢加索美術館 ↑畢加索美術館 《亞威農少女》描繪了五個裸女,她們的身影由平坦,分裂的飛機和麵孔組成,數字居住的壓縮空間似乎以鋸齒狀碎片向前突出,在組合物底部的水果靜物中,一片尖銳的瓜片在不可思議的上翹桌面上搖搖欲墜。
畫面上的五個裸體少女的身軀是粉紅色的,沒有什麼裝飾。左面三人身體呈菱形,眼睛是橄欖形的,似乎戴著面具,其中一人的一隻手不可思議地反轉到身體的側右方向,拉著赭紅色的幕布,另有一個人的一隻眼睛幾乎占據全臉。右邊的兩個面目猙獰恐怖。
畫面中間的那兩個女子還是比較普通的少女形象,而左邊那個女人的臉則帶點悲劇性的美感,但是她的軀體堅硬冰冷,如同畫面邊緣用來切開瓜果的刀子一般邪惡、可怕。
《亞威農少女》創作於1907年。《亞威農少女》構思靈感來源於伊比利亞雕塑和 非洲 面具。作者參觀 巴黎 人類博物館時,被 非洲 土著人藝術,特別是黑人雕刻的那種簡練朴素、怪異和粗獷的造型所吸引。畫中少女們變了形的臉,是畫家探索伊比利亞人和 非洲 黑人雕塑的結果。青年時代的畢加索曾長期在 巴塞羅那 生活,他對 巴塞羅那 的亞威農大街非 常熟 悉。亞威農大街是當時 歐洲 著名的紅燈區,是妓女和三教九流的各等人物常出沒的地方。畫家從青年時代的記憶中找到了靈感,以其在亞威農大街上見到的景象創作了這幅《亞威農少女》。
(現存於 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畢加索美術館 ◆阿瓦爾的象鼻◆阿瓦爾懸崖(中象鼻山)是 埃特勒塔 海邊一串3個象鼻山中不論大小還是位置都處於中間的一個,位於 埃特勒塔 鎮正西。它最顯著的標誌是旁邊那塊矗立在大海中的岩石。這是一座天然形成的拱形岩石,中間部分被風化和海水腐蝕形成了一個拱形的洞,遠遠看去像一頭大象緩緩走入水中。那靠外的岩石 就好像大象的鼻子深入水中,加上人們的想象力和白色的岩石,象鼻便栩栩如生的展現在人們面前。
這裏從中鼻至大鼻之間,形成一個鋪滿卵石的海灘,趁潮水退卻之時可以經過淺灘穿過山洞走過,不然要划艇繞過中鼻
我們到的時間正好是黃昏, 日光 照在岩石,泛著金黃色的光芒,配上藍色的海水,灰色的卵石,一一道弧形的海岸線,再加上招牌的象鼻山。完全融入這份好的光影盛宴。 ↑奧賽博物館 ◆穿越救贖的時光機◆奧馬哈海灘(英文:Omaha Beach)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諾曼底 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這片位於 法國 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著英吉利海峽的 灘頭 全長有8公里,東起聖奧諾里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才結束。此海灘對盟軍有重要的意義,如果盟軍能夠控制這片海灘,那麼海灘東部的 英國 登陸部隊與海灘西部的 美國 登陸部隊就能會師,這樣的話可將整個 諾曼底 前線從零散的 灘頭 陣地整合成一個大型的戰線。在盟軍的作戰計劃中,負責進攻此海灘的是 美國 陸軍,而 美國 海軍與 英國 皇家海軍則負責將登陸部隊送上 灘頭 。
奧馬哈海灘(Omaha Beach)是 諾曼底 登陸戰役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海灘。盟軍在奧馬哈 灘頭 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僅陣亡者就達2500人,因此又稱“血腥奧馬哈”。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開始那一段經典的戰爭場面就取材自奧馬哈海灘。
走到這裡看看各種紀念的雕塑,讓人不得不感慨萬千,那佇立於海邊的不知名為何物的展品。
我第一眼就感覺它像一部救贖的時光機。讓我們穿越時空,讓類似的災難不要再度發生。我們嚮往 和平 美好的時代,我們更要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潮水環繞的聖米歇爾山◆聖米歇爾山 ,又稱聖彌額爾山,(Mont-Saint-Michel and its Bay)是 法國 著名古跡和天主教朝聖地,位於 芒什 省一小島上,距海岸兩公里。小島呈圓錐形,周長900米,由聳立的花崗石構成,海拔88米。 聖米歇爾山 是天主教除 耶路撒冷 和之外的第三大聖地,歷史悠久,自然風光優美。1979年, 聖米歇爾山 及海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聖山由 法國 國家古跡中心負責維護修繕與管理。
聖米歇爾山 所在的 聖馬洛 海灣是一片灘塗,潮汐不斷地將沉積物衝上岸,使得 聖米歇爾山 成為了一座孤島,只有漲潮時才形成島嶼,而退潮時通過灘塗與大陸聯通,頗具神秘色彩。這也是 聖米歇爾山 之所以如此受游客歡迎的原因之一。
聖米歇爾山 是天主教除了 耶路撒冷 和之外的第三大聖地,屬於 諾曼底 地區。車近 聖米歇爾山 ,可以看見一片極為寬闊的草場,近處藍天下成群的綿羊,遠處與草場相銜接的,是一望無垠的流沙。一座錐形的小山從流沙中兀然拔地而起。最為壯觀的是,山頂上錐形的聖米歇爾教堂建築群足足比它賴以存在的、直徑約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兩倍!教堂哥特式的尖頂高聳入雲,頂上金色的聖米歇爾雕像手持利劍直指蒼穹。恍若進入人間仙境一般。
由於小伙們略沒有做好,本該在此住一晚甚至兩晚的地方我們只匆匆忙忙玩了一個下午就離開,成了此行我最大的遺憾,我想我一定會再來看你在晨光暮色中被潮水包圍的神聖時光。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Baie du Mont St Michel ◆交錯圍繞的我們 . 再會◆歷史有意識的地方不僅在於它會帶給我們許多知識,讓我們鑒古知今,還在於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謎題,讓我們可以徜徉在推理與思索的海洋里。這樣,歷史用它獨有的魅力進一步抓住了我們的心。
在距離 巴黎 一小時火車車程的中央 盧瓦爾河谷 大區,有一條直通大西洋的美麗河流——盧瓦爾河。
在盧瓦爾河周邊聚集了大量古跡, 比如 俯視柯松河的香波堡,擁抱安德爾河的阿澤勒麗多城堡,跨越 謝爾 河的舍農索城堡。
我去的就是這眾多古跡之中的一個——香波堡。
香波堡是 盧瓦爾河谷 城堡群中最大最宏偉,也是最容易辨認的一個,被 法國 人視為國寶。
因為這座城堡是歷代法王度假和狩獵的宮殿,居住過很多國外,所以浪漫的 法國 人喜歡將其與陰柔的舍農索城堡一同封為 法國 古堡里的國王與王后。
在這做被稱為“國王”的古堡中,有77座樓梯、282座煙囪和426個房間。在些這宏偉的設計之中,有一座著名的雙螺旋樓梯世界聞名。
這座雙螺旋樓梯的設計者就是鼎鼎 大名 的達 芬奇 。這其實是兩座併列而行的樓梯,位於城堡的主塔中央,同樣是從上至下、同下至上,即使樓梯交錯盤結,貫穿城堡的三層樓,但是分別走在各自樓梯里的人也不會相遇。
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設計品,也是非常獨特而出色的發明。
可是在大家都佩服達 芬奇 的奇思妙想與巧奪天工之時,是否有人曾經想過為何要設計這樣一個作品呢?
即使再特殊的設計也會考慮它的實用性,完全沒有任何實用意義的建築設計是不可能存在於國王的城堡之中的。
我們都熟知的一種雙螺旋的結構就是DNA分子的排列,這其實在生物界是很常見的一種排列方式,它最主要的原因是比單鏈排列更穩定,所以更利於基因的可遺傳性。
那麼,這座雙螺旋的樓梯又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為了建築結構的穩定性?這背後的秘密是什麼呢?
據傳說,達 芬奇 之所以設計出這座奇妙的樓梯,是為了避免國王的王后與國王的情婦在上下樓的時候碰面帶來的尷尬。
你說這到底是是國王的細心呢,還是王后的悲哀呢?
翻開歷史的篇章,我們可以看到,香波堡是由 法國 最受歡迎的國王之一弗朗索瓦一世在1519年下令建造 的。天性喜好打獵的他想為自己修建一座狩獵場,場地內有一座可以居住的古堡,這就是香波堡的前身。
當時,聘請達 芬奇 出任首席設計的正是這位法王。那麼,這座樓梯的女主人到底是誰呢?
歷史上,弗朗索瓦一世有過兩次婚姻。第一個妻子是1514年迎娶的法 蘭西 的克洛德( 布列塔尼 女公爵)。第二個妻子是1530年迎娶的 奧地利 的埃利諾 。
那麼,從時間上看自然應該是第一個妻子克洛德了。那麼,到底佛朗索瓦希望要和王后避開的是哪個情婦呢?如果,你以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佛朗索瓦自己有太多的情婦了, 比如 埃當普公爵夫人安娜·德·埃伊。
本身就長的高 大英 俊而又強壯的 法國 國王,據說曾經同時擁有過27個情婦。風流倜儻的他曾經說過: “宮裡若沒了女人,就如同花園裡沒了鮮花”。能成為這樣一位國王的王后,你說到底是該高興還是傷心呢?這位王后能分得清她的情敵是誰嗎?她能想得出達 芬奇 的雙螺旋樓梯到底是為了哪個女人而修的嗎?
所以,問題的答案只能用一個表示類別的詞來回答,就是“情婦”。
這本來就是心中有數的國王為了他的一大堆情婦所修的。
這就是香濃堡雙螺旋樓梯背後的故事。
但是,你以為有趣的故事和耐人尋味的歷史謎題就到此為止了嗎?
最後告訴你,就是如此一位喜歡風花雪月的大鼻子情聖,曾經讓我們 大名 鼎鼎的達 芬奇 死在了自己的懷裡。這要如何解釋呢?死在一個大男人懷裡的達 芬奇 地下能安心嗎?不是說“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嗎?百合花下死又該如何呢?好了,不逗你們了,畢竟達 芬奇 應佛朗索瓦的邀請移居 法國 的時候就已經64歲高齡了,而他在 法國 只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三年。
最終的所以,弗朗索瓦對於達 芬奇 應該只是出於真摯的對於藝術的熱愛而已,僅此而已。
↑香波堡 ↑香波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