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想到也許有一天ACT會消失嗎(附20年1月安娜普爾納大環線徒步自由行最新攻略信息)


他們來自 西雅圖 附近的一個人口40萬小鎮,開車得幾小時。
我告訴他們我來自 重慶 ,火鍋特別好吃,似乎他們不是很瞭解Hot Pot。
我們談了 萊昂 納多與泰坦尼克。
美國 與 中國 之間微妙又緊張的關係那是政府與政客之間的事,對於兩國普通老百姓沒有太多關係。至少我遇到的這對 美國 父子,他們挺好的。
短暫暢聊進一步瞭解後,又接著出發。
中美聯合探險隊於此正式成立!









在這裡獃了好一會, 美國 父子表示會繼續走,目的地Thorong High Camp,距離Thorong Base Camp一公里左右海拔提升400米,可見其坡度。
再次出發已是12點30分。
讓人望而卻步的爬坡。









何倫表示他有點不舒服,今天他下午走在最後正是如此,短短欣賞後決定回到房間。
沒有網絡,沒有火烤,除了寒冷,好在還有音樂。
在低溫環境,我這個華為P30好像電量流失較快,而且這裡不能充電,將其關機保持狀態。iPad在出發前早已下載好了我會聽的歌曲,多是刺蝟的歌。
因為寒冰,沒有脫去外套直接鑽進被子里,帶上耳機,不知是徒步的疲憊還是高海拔缺氧的疲倦,不一會就進入了夢裡。
在昏睡與偶有意識間聽見
望星辰日月 此生亦可戀
愛鮮紅如血 情熾烈如焰
關於明天 願你堅持不懈
即便前路 是無盡的黑夜
一路向前 沿途美景無邊
義無反顧 理想無須多言
再多考驗 都會兌換成喜悅
拼搏憧憬 為更美好的明天
回想著這一路以來的風景與個人境遇,這首歌唱進了我的夢裡。 ——未眠的一夜

等我來到大廳,看到之前遇到的一行 中國 人也到了這裡,大家都圍坐在火爐旁,聊天得知他們昨天住在海拔4050的Yak Kharka。
不一會兒就到了晚飯時間,不知是高海拔還是飯菜原因,沒什麼胃口,僅僅為了填飽肚子補充體力吃了一部分。
深夜,在石頭堆砌的屋裡感覺寒風時刻會奪門而入,我外套什麼都沒脫直接蓋上稍比Ledar好些不那麼僵硬的被子,躺在床上聽著音樂,怎麼也無法入睡。為了保有體力,就閉眼休息著,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始終沒有完全熟睡過去。
環境不會因人而改變,時間更是如此。在閉目養神中,不知不覺就到了起床時間。
後面是ACT最重要的一環,翻越海拔5400米的陀龍埡口,雖有衝擊埡口的興奮,但一夜未眠不知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D6HighCamp至Muktinath時間:0600–0900–1400 約8小時
距離:至陀龍埡口3.7公里,一共約20公里
海拔:4950–5416–3760 ——是堅持還是退出,這是一個問題4點30分起床,收拾好東西,用手電從房間來到餐廳。早上的餐廳沒有生火冷極了。等待早餐的時候,依靠雙手摩擦取暖,大家都一樣,在餐廳徘徊,等待溫暖的早餐。
5點10享用早餐,早餐是土豆麵包加咖啡。早餐是很重要的一環,由於在高海拔,對於自己帶的士力架等一些乾糧並沒有什麼胃口,所以早餐是今天衝擊埡口的重要能量來源。
待我們吃早餐之際,那一行 中國 隊伍收拾快的的幾人陸續趕過來享用早餐,我們整裝完畢後,他們後面的人才趕過來吃早餐。 芬蘭 小哥與 美國 父子準備出發,我們決定跟隨他們一同出發。
6點左右,我們踏出也不太溫暖的餐廳,此時海拔4900米的High Camp室外溫度應該在零下10度左右。天根本沒亮,我一手拿著手電一手拿著登山杖跟在 芬蘭 小哥後面,穿戴上冰爪的鞋子一腳深一腳淺地踏著雪行走著。
顧不上看風景,也根本看不見。偶爾停留時,用手電環顧四周,發現我們在一個斜坡上面行走著,還好這裡靠下方有一些柵欄。
山谷里,風呼呼地吹。不一會兒,我戴有手套的雙手都凍僵了,隨著手臂的律動,沒多久拿著登山杖的右手就恢復了過來,但由於我的左手中指和無名指處手套有破損,風可以灌進去,左手凍僵了。
又走了一會,我的左手依舊冰涼。此時距離我們出發不到一小時,我估算了一下如果繼續是這樣的狀況前行,還需翻越埡口並下到山下有火烤使手的溫度能恢復怎麼也得好幾小時。
是退出返程解決手指失溫問題,還是繼續前進完成我的ACT之旅,這是個世紀難題。
就在我滿腦子在想這個問題時,我們一行四人稍作停留,等待因整理東西而落下的 芬蘭 小哥。我表達了他們所處的困境, 美國 小哥願意借給我他的備用手套,可尺寸不對戴不進去, 美國 大叔又將他的備用手套借給我,可以戴進去。
在我戴上手套的那一刻,因溫度的回升,血液充盈到我的手指併到達指尖,一陣鑽心的疼痛接踵而來。
Oh My God!我連喊了幾聲!
隨後 美國 父子示意我,通過甩手加快血液循環,我照做。手套里是溫暖的,可左手手指還是沒有知覺,下意識我想到夏伯渝老先生的故事,他因攀登珠峰而截肢,我很擔心我的手會不會因此而截肢。繼而我的想法是如果發生了我該如何向我父母和我姐交代,這就是一個極端情況下我的真實想法。
待 芬蘭 小哥趕上來後,我的部分手指指尖雖沒有知覺,但手指在溫暖的手套里並沒有處在失溫的環境下,我內心知道,可以繼續。將我左手的登山杖交予 芬蘭 小哥幫我拿著,一行五人又繼續往陀龍埡口前進。






這就是 美國 大叔借給我的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