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游天下 第3章〕摩洛哥:走遍四大皇城,踏入撒哈拉,遇見大西洋

像許多 北非 城市一樣,坐落於阿特拉斯山腳下的 馬拉喀什 由一個古老的麥地那城區(Medina quarter)和一個鄰近的現代化城區組成。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進入撒哈拉的南大門,吸引著往來於世界最大沙漠的龐大駝隊;同時也是 摩洛哥 南部地區的政治中心,被譽為“ 摩洛哥 南方明珠”。 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 馬拉喀什 的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拉喀什 大多數建築外牆都是清一色的陶土紅,"紅城"由此得名。主要景點都集中在麥地那城區中,含德吉瑪廣場、薩第安墓、巴迪皇宮、 巴伊亞 宮等等,步行即可游覽。另有 庫圖 比亞清真寺、本約瑟夫神學院等著名景點,但前者非穆斯林不能入內,只能在外圍參觀建築,後者自2018年起裝修,預計2019年年底再開放,故此行無緣這座 摩洛哥 境內最著名的神學院。
馬拉喀什 新城 內也有一處聲名顯赫的景點——馬 約爾 花園,一般需乘車前往。
此行對 馬拉喀什 印象一般,當地人套路過多,較其他皇城街道髒亂,人潮擁擠,給人總體感覺是個混亂的老城。

(二) 瓦爾扎扎特
摩洛哥 東南部的一個小鎮,南部即是海拔1160米的阿特拉斯山脈。由於這裡幾乎成為沙漠團行程中的一處中轉之地,故又被稱為“沙漠之門”。
此外,因 瓦爾扎扎特 影視城和附近因多次成為電影取景地而名聲大噪的阿伊特.本.哈杜村, 瓦爾扎扎特 又被視為“ 北非 好萊塢 ”。
這裡再提一下, 瓦爾扎扎特 雖然一般是沙漠團的必經之地,也是不少沙漠團第一天的住宿地,但並非是首日唯一的住宿地,游客還可以選擇住到達德峽谷附近的酒店。

(三)菲斯
沿阿特拉斯山脈南下,出 撒哈拉沙漠 邊緣,兩邊的景觀由荒漠、稀樹逐漸變化為富饒的河谷,在一片田園風光的那一端,就是 摩洛哥 的四大皇城之一、著名的伊斯蘭聖城——菲斯。
在 摩洛哥 人的心中,菲斯是一種特殊的存在。這裡是 摩洛哥 最古老的皇城,有著比 馬拉喀什 更為久遠的歷史,也是伊斯蘭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更是 摩洛哥 人的“精神首都”。
菲斯的麥地那老城建於9世紀,是 北非 史上的第一座伊斯蘭城市。數千條曲折的小路,狹窄的街道構成了一座古老的迷宮(看一些攻略游記介紹這裡有多達九千條小巷),對方向感不好的路盲來說,這裡是一個很容易迷失而抓狂的地方;但漫步老城,同樣很容易發現,這裡古韻依存。1981年,菲斯古城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土黃色是這裡的代表色,雖然被稱為“藍色皇城”(因盛產一種被稱為“菲斯藍“的深藍色顏料而得名),但這裡幾乎看不到丁點兒藍色,感覺叫“黃色皇城”更為貼切。
這座世遺城市的主要景點有布伊納尼亞神學院、阿 塔里 納學院、 卡拉 韋因清真寺與大學、叔阿拉皮革染坊、布日盧藍門等等,均在麥地那之內,雖說是步行前往,但較為難找,覺得有需要的可提前預約導游。另城外的梅里尼德王朝陵墓可俯覽老城,同樣值得一去。

(四) 梅克內斯
11世紀建城,17世紀才由阿拉維王朝第二任 蘇丹 穆萊· 伊斯梅爾 定都成為 摩洛哥 的首都,是四大皇城中相對年輕的一座;距菲斯53公里,一小時左右的車程。
由於穆萊·伊斯梅尓招慕"黑色軍奴"抗衡 歐洲 ,同時鎮壓部落內亂,故 梅克內斯 被稱為"黑色皇城"(儘管你在這裡找不到一個正兒八經的黑色建築)。
梅克內斯 最著名的是其蜿蜒徘徊的古城牆和眾多古城門,主要景點有巴布·曼蘇爾門、布伊納尼亞神學院、穀倉與馬廄等。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 梅克內斯 入選《孤獨星球》十大最佳旅行城市榜單。

比起前面介紹的 馬拉喀什 和菲斯,同樣身為四大皇城之一的 梅克內斯 要低調很多,甚至一半以上的游客往往會略過此地。也正因為如此,在這個皇城你能得到不太一樣的體驗,此地沒有如織的游人,因此能夠遠離喧囂,相對寧靜。
此行在四大皇城中,對這裡的印象反而最好。不僅因為沒有喧囂,還感覺當地民風淳樸,對游客最為友好,加之隨處可見的古城牆,仿佛這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古皇城。
註意這裡是叫 梅克內斯 (Meknes)喲,不是梅內克斯,儘管後者在百度上也能搜索出來,且指的也是這座城市,但內容會少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 梅克內斯 以北約30公里處,有著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古 羅馬 遺跡——瓦盧比利斯遺址,又名沃呂比利斯考古遺址;順道走訪的話一天能打卡兩個世遺目的地。此外,附近還有聖城伊德裡斯,時間充裕的可以一併游覽。

(五) 舍夫沙萬
摩洛哥 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世界三大藍城之一(另兩個是 印度 的 焦特布爾 和 希腊 的 聖托里尼 ),風頭直接蓋過 梅克內斯 和 拉巴特 等皇城;游客可能錯過皇城,卻不會錯過這裡。
舍夫沙萬 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有人說它精緻,有人說它粗礦,但不論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評論孰是孰非,這裡的藍色吸引著來自各地的游客是不爭的事實。1930年後,這裡的建築外牆陸續被粉刷成藍色,至於為何要刷成藍色,說法也莫衷一是,一說防蚊,一說防熱(藍色增加陰涼的感覺),一說猶太人為防迫害(猶太教中藍色代表天堂,寓意是讓山城處於上帝的保護之中);在此無需探討哪種說法更為準確,總之,當你漫步此地,清新的藍色讓人難忘。對了,非要說這裡有什麼景點的話,則有網紅彩盆臺階、後山馬角公園,其他的麽……其實並不多,不過這座山城本身就是一個吸引你造訪的大景點,不是麽?


(六) 丹吉爾
摩洛哥 北部海港城市,位於 直布羅陀 海峽的 丹吉爾 灣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論景點,城內的麥地那遠沒有離這裡不遠的 非洲 西北 角和“ 非洲 洞”出名。前者是 地中海 與大西洋的交匯點,後者則因酷似 非洲 地圖的洞穴輪廓而出名。此行因時間原因,沒有在 丹吉爾 入城,僅打卡了上述兩個景點,也算在這裡圓滿了。


(七) 拉巴特
摩洛哥 四大皇城之一,瀕臨大西洋,自1912年起即為現代 摩洛哥 的政治首都。12世紀曾一度作為穆瓦希德王朝的首都, 馬林 王朝也曾遷都於此,但都很快衰敗,未能與菲斯齊名。其實 拉巴特 在20世紀初期成為首都也並非出於 摩洛哥 的自願。1912年, 摩洛哥 蘇丹 被迫同 法國 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菲斯條約》,淪為法 蘭西 的保護國,同時遵從殖民者的要求,行政中心被強行從菲斯遷往 拉巴特 。
雖然貴為首都,其名聲遠不及 舍夫沙萬 和 卡薩布蘭卡 ,很多人恐怕都認為 卡薩布蘭卡 才是 摩洛哥 的首都,不少游人也會略過此地。 拉巴特 在成為近代 摩洛哥 首都百年後的201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重要景點為哈桑塔、烏達雅堡和舍拉廢墟。最後提一下, 拉巴特 因麥地那多為白色建築,習慣上被稱為“白色皇城”。


(八) 卡薩布蘭卡
大西洋港口城市, 摩洛哥 的經濟中心;正如同 伊斯坦布爾 不是 土耳其 的首都,聲名遠揚的 卡薩布蘭卡 也非 摩洛哥 的首都,只不過這裡太有名了。
卡薩布蘭卡 不是皇城,卻受到超越皇城的青睞。這是一座讓人心生浪漫遐想的城市,因為那部著名的同名愛情電影,這座名揚天下的城市已成為人們對這個國家最熟悉的地方。儘管這裡正兒八經的景點就屬一個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但並不妨礙國人造訪,並大多選擇這裡成為 摩洛哥 旅游的起點和終點。
其實現在正式的名字已改叫達爾 貝達 (Dar el Beida)了,這不是近年新起的名字,1770年這裡建城時就是這個名字,意為“白色的房子”,後 西班牙 殖民者取得該城的貿易特權,更名為 卡薩布蘭卡 ,直至現代 摩洛哥 獨立後,才恢復最初的名字,只是人們早已習慣了這座名城“ 卡薩布蘭卡 ”的慣用叫法,大多時候索性就沿用舊稱了。

關於自駕、如何租車等相關內容在論壇內好貼輩出(感覺幾乎近一半的自由行團隊會選擇自駕),若需要可另行查閱。
摩洛哥 全程採用公共交通(大巴、火車)也較為困難,主要難在沙漠團這一段,選用公共交通會錯過沿途的一些美景。當然,其他行程如 卡薩布蘭卡 到 馬拉喀什 可坐火車、 拉巴特 到 卡薩布蘭卡 可選大巴等公共交通,完全可行,而且費用便宜,是經濟型窮游er的最佳選擇。至於公共交通的乘坐時間、班次等,論壇里也有不少好貼,行前可重點參考。
我們此行採用了少數團隊的選擇——全程包車。由於論壇內介紹包車的游記貼並不多,所以拿出來略加分享,也可以給後來者多一個選項。為何選擇相對昂貴的包車而非便宜的公共交通或自駕,主要有如下原因:
1)與自駕、公共交通相比,包車更省心。在“套路”較深的 摩洛哥 ,尤為如此。雇用一個司機,省去了被罰款的擔心——莫名其妙的超速費、停車費等,據說這一“罰款套路”很容易在當地中招。(當然途中還是被罰了一次款,原因是後排安全帶沒系,故全程自駕、包車的記得全程系牢安全帶)

2)與自駕、公共交通相比,包車更省時。不必擔心走錯路(當然前提你找的地接和司機要靠譜),也不必在車站乾等下一班次的大巴或火車,而是從一個目的地直接奔赴另一個目的地,適合行程緊湊的游客。
3)與自駕相比,包車雖談不上更省錢,但也貴不到哪兒去。行前瞭解 摩洛哥 包車差不多150歐/車/天,我們團隊5人包了9座minivan,差不多140歐/車/天,雖然貴於租車自駕的費用,但省去了汽油費、過路費、停車費和“套路費”——常見的超速罰款費。
此外,想停就停,在車裡累了就休息,又可以在適當時間和司機交流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個人感覺若同行人數足夠的話,包車是不錯且挺適合的選擇。在做攻略時多一個選項,結合自身團隊的情況,有備無患。
分享一下 摩洛哥 各主要旅游城市駕車時間圖,供參考。


至於包車的地接社,窮游er們行前可在網上多方比較。在此不便透露樓主團隊的最終選擇,但可提供若干思路和選項給後來者。
比如 ,樓主行前瞭解到國內的“特洛伊旅行社”也代理 摩洛哥 的包車定製業務。由於前一年去 肯尼亞 時,就知曉“特洛伊”是國內兩大 非洲 自由行地接平臺之一,目前其也經營 摩洛哥 的線路。“特洛伊”不僅有地道的中文客服,一般價格也低於其他同類中文地接,從多方瞭解到其性價比方面還是很有優勢的。另外,其為客戶建有24小時微信服務群,包含設計行程等,很方便定製包車旅行。聯繫郵箱:troytravel@163.com;也可通過其官網 www.troytravel.cn 獲取更多旅游資訊。
十二、住宿 (一)摩洛哥住宿概述傳統的酒店基本在 摩洛哥 各城市都有,不再贅述。這裡重點要說的是富有 摩洛哥 特色的Riad。規划行程時,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略過某地,即可以不去 卡薩布蘭卡 ,可以不去菲斯,錯過某些城市,沒人會說你沒去過 摩洛哥 。但如果沒住過Riad,你可能真會被認為沒到過 摩洛哥 ;有人說來 摩洛哥 住Riad是最重要的體驗。
摩洛哥 的Riad可以說是這個國家一道獨特且靚麗的風景線,通常位於各城市的麥地那內,由老房子改造,因其內部精美的雕飾,充滿異域風情的擺設和濃濃的歷史沉澱感,有的甚至被當成景點看待。其實還分Riad和Dar兩種,只是多以Riad自居,游人其實也沒必要細分,一般認為如下:
Riad是傳統宅院,不少已有數百年曆史,通常大門很小,進門後卻豁然開朗,內部別有洞天,中庭寬敞,往往飾以五顏六色的瓷磚琉璃,配以小花園甚至泳池。四面外牆無窗,仿佛牆體之內是另一片天地。一般可提供的房間大小不一,數量也不會多,一般最多也就十幾間。
Dar為庭院式,鋪著瓷磚,有的帶有小型噴泉,同樣設計精美,粗看與Riad無二,只是稍小一些罷了。

不過如果你在 摩洛哥 有十幾天的行程,沒必要考慮天天都住Riad。由於老城內房屋之間往往緊挨著,無法擴建,沒有電梯,Riad普遍存在搬運行李不便,衛生間佈局不合理,部分甚至設施老舊,樣子貨成分居多等問題。因此我的意見是,花一半的行程天數住Riad體驗一把即可。 (二)行程住宿介紹此次選擇住宿,在皇城內一般以Riad為優先考量,儘管行前得知Riad的舒適度不敢恭維,心想反正也就這幾天,所以前期還是以Riad為主,最後幾天調整住回酒店。
全程都在Booking上提前五個月預定,可惜很多網紅店已被訂滿。所以要住網紅店的,力爭提前大半年預訂碰碰運氣吧。
撇開網紅店後怎麼挑呢?當然還是選顏值高的,下麵分別介紹,部分需要吐槽,值得後人“避坑”。
1、 馬拉喀什 住宿:
riad puchka-遭遇套路,建議“避坑”
地處 馬拉喀什 中心位置,距離德吉瑪廣場約10分鐘步行距離;看似地理位置佳,但位於麥地那橫七豎八的小巷子里,自己可能很難找到,需讓Riad的人來接。中庭有泳池,挺漂亮的。


沒想到我們在第一家住宿就遇到個大坑,結賬時老闆表示只接受現金,但Booking預訂時明明顯示可以刷卡(我們選擇了到店付),我們一時也沒反應過來向Booking投訴,當時現金不多導致非常被動;事後發現居然還被多收了30歐,難怪只收現金不讓刷卡,差不多可以說是家黑店。
此外,我們住的六人大套房居然僅有一個衛生間,佈局極不合理,住外室的夜裡上廁所不便,且房間衛生狀況一般,手摸上去有明顯積灰。
2、達德斯峽谷住宿(沙漠團第一晚):
Auberge Chez Pierre(切斯皮埃爾旅館,推薦)
沙漠團的住宿,選擇檔次為豪華酒店,城堡式酒店,坐落於山谷之中,附近景緻不錯,酒店環境也非常棒,我們都很喜歡,在Booking上評分很高。
該酒店費用包含在235歐沙漠團內,未單獨計費(含當日晚餐和次日早餐)。



3、 撒哈拉沙漠 住宿(沙漠團第二晚):
sahara stars camp(撒哈拉繁星帳篷,Booking上直譯為撒哈拉斯塔斯露營地)
沙漠團的住宿,選擇檔次為豪華帳篷,能洗熱水澡,同樣在Booking上評分較高。不過我們感覺一般,營地晚上的篝火晚會開始太晚(都快凌晨了),晚餐也難吃,幾乎都咽不下去。
該帳篷費用包含在235歐沙漠團內,未單獨計費。


riad damia(推薦)
位於菲斯的麥地那內,復古貴族老宅,當我們踏入門內的那一刻,用兩個來形容:驚艷~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期,真是外表朴實,內在奢華,極具氣派;感覺在中庭隨便取景,都能拍出好照片來。這裡是全程住宿中,我們最滿意的地方了。若問地理位置好不好呢~離菲斯麥地那主要景點都不近,但位於一座城門附近,進門走1分鐘便到,不必長時間拖著行李箱到處找路。




5、 梅克內斯 住宿:
riad yacout(推薦)
其實不僅來 梅克內斯 的游客較少,而且一般即便來了通常也不會選擇在此地住宿,而是上午從菲斯趕來,逛逛古城的景點,午飯後匆匆出發去瓦盧比利斯遺址打個卡後,就再花3個小時直奔 舍夫沙萬 了。而正因為如此, 梅克內斯 的住宿選擇較其他地方明顯少很多;我們因為不想讓行程太趕,所以決定還是留宿一晚。
這家Riad位置不錯,就在巴布曼蘇爾門附近。給人總體印象亦不錯,頗有現代裝修風格,也挺乾凈。原本給了大床房按要求把床拆開,還刻意在我們回來前打開空調,算是比較貼心了~就是女主人不會英語,不過不是什麼大問題。
¥275/人/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