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這杯瑪莎拉味的濃茶,隨我一道幻生夢死在天竺


因為痴迷於《紀念碑谷》的游戲,據說游戲的靈感來自於 齋普爾 的景點,所以這座粉色之城是我的首選;而 瓦拉納西 是我最為期待的地方,那裡有著最濃厚的宗教和人文;因為泰姬陵的緣故,我們也打算前往 阿格拉 去看看這個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傳說中最不像 印度 的城市 烏代布爾 ,這座“東方 威尼斯 ”也有了非去不可的理由;之前去過 摩洛哥 的撒哈拉,所以這次放棄了金城梅爾傑森;由於時間的關係,差點就放棄藍城 焦特布爾 了,但是捲爸說,我們在 摩洛哥 最喜歡的城市就是 舍夫沙萬 , 焦特布爾 也是世界三大藍城之一,相信他會給我們驚喜的,事實證明,他總是沒錯, 焦特布爾 是我們在 印度 最鐘情的城市!
最終,我們的行程安排如下;
D1. 麗江 \- 昆明 \- 新德里
D2. 新德里 \- 阿格拉
D3. 阿格拉 \- 齋普爾
D4. 齋普爾
D5. 齋普爾 \- 焦特布爾
D6. 焦特布爾
D7. 焦特布爾 \- 烏代布爾
D8. 烏代布爾
D9. 烏代布爾 \- 瓦拉納西
D10. 瓦拉納西
D11. 瓦拉納西 \- 新德里
D12. 新德里 \- 昆明 \- 麗江

關於 印度 電影,按照我的喜好排序分別是:
《三傻大鬧寶萊塢》
《PK》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我的名字叫可汗》
《摔跤吧爸爸》
《地球上的星星》
《巴哈旺大飯店》
《午餐盒》

《PK》我想只有阿米爾·汗才能拍出如此大膽批判本國宗教的影片了, 印度 是個全民信仰的國家,從這部電影至少看出了他們對於自己國家和民族宗教反思上的深刻之處。這種自我批判的精神,值得學習。
《猴神》愛可以穿越種族宗教國家爭端,結局到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很震撼。美麗的小蘿莉,加上憨帥的薩爾曼·汗,還有令人驚艷的克什米爾美景,賺足了我的眼淚。
我對於 印度 的初印象便來自於上述這幾部電影,這也是為什麼推動我去 印度 的理由之一。說不定某一部電影,就觸動了你內心想去 印度 的那根弦呢。

與 印度 的初見自然發生在 新德里 國際機場,走下飛機那一刻會產生一種錯覺,現代與文明的結合如此巧妙,不過終究只是錯覺,低效的海關給每一個持簽入境的游客頭上潑了一盆冷水。

十一月, 印度 進入了西南風退卻季,沒有高達四五十攝氏度的熱浪,也沒有綿長的降雨。溫度維持在二十多攝氏度,在 印度 人看來大約算是涼爽的秋季了。
司機上車之後問:是 中國 北京 的空氣更差還是我們德里的空氣更差呢?
我們無奈的笑了笑,德里。
從機場到酒店的車程大約40分鐘,要穿越 新德里 到達老德里,
作為 印度 的首都,德里可以說完美繼承了這裡的極端化。從建築的新舊,到貧富差距,這兩個極端在此處交織卻平衡共存。而區分它們的,恰恰是那一座德里門。
南邊的 新德里 ,保留了舊殖民時期國家行政中心的佈局,現如今也是國家政治行政中心,街道寬闊,翠綠成蔭。而北邊的舊德里,從谷歌衛星地圖上看就是一片密集的灰色區域,似乎還很難找出一條縫隙。
車子從 新德里 緩緩駛入老德里,然後畫風一轉,剛剛還是綠茵成片幽靜的街道,現在立刻撲面而來的是那人潮擁擠的市井氣息,路上是三輪車和摩托車的嘈雜的鳴笛聲以及摩肩接踵的人群。
大馬路上隨處可見悠閑散步的牛,以及未能及時清理的牛糞,還有背對著街道噓噓的 印度 男人。
和老德里混亂且著急的交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管交通多麼擁堵,遇上神牛出街,所有車輛和行人都會耐著性子 禮讓 。
對於初次見到這些我還是頗為震驚的,
算是第一次見識到 印度 的交通有多麼神奇和可怕,當然在後面我才知道,德里的交通是我所去過的 印度 城市中最為規範的了。
我們預定的酒店叫Hotel City Star,路上我一度懷疑酒店怎麼可能存在這種地方,後來證實我錯了。在 印度 ,一切不可能都會成為可能。

酒店附近是一條逼仄、蜿蜒的小路,頭頂上的黑色電線把德里灰濛蒙的天空切割成細密的幾何圖形。我們像是來自外太空的闖入者,出現在當地人好奇而驚恐的眼睛里。
當然更為驚恐的是我,最初在人流里穿梭,我緊緊拽著捲爸,才能獲取到一絲安全感,阿三哥直勾勾盯著的眼神確實要好一陣子才能習慣,也慢慢發現大多數是好奇,只是過於直接。
走著走著我們到了Chawri Bazaar,和 新德里 車站只有一街之隔。三岔路口混亂不堪,商販成群,三輪板車和TUTU車穿梭其間。小商鋪鱗次櫛比,售賣的東西當然也是五花八門,幾乎沒有買不到的。推車的小販售賣著甘蔗水、茶、水果,日用品等等。電線橫拉斜拽,烏鴉成群的停落。那些赭石色的房屋像是七扭八歪的排列,但卻有一種奇特的美感。


比起當地的餐廳,我還是更願意嘗試酒店旁的麥當勞,經鑒定,味道和國內差不太多。
困頓之中,躺在床 上思 考這到達 印度 第一天的歷險之旅。
對於初到 印度 的我,走出機場那一瞬間開始看到的混亂就像炸開了鍋的熱油一樣,想馬上退到一個地方躲起來。仿佛自己突然間從一個有序的世界被丟進了蠻荒之地一般感到不自在,但這隻是一個表象,一旦撥開了最上面那層像熬湯時產生的廢渣一樣,會發現其實所有的一切並不是真的那麼混亂,等到品嘗湯的滋味時還會給你一些小小的驚喜。

早上五點的老德里,我們站在火車站的門口發懵了:我是誰?我在哪?火車停靠哪個站台?站台又在哪裡?此時的天空還沒有露出它的魚肚白,車站已填滿嗚嗚泱泱的人群。我們眯著眼睛四處搜索站台信息,顯示屏上沒有我們的火車班次,偌大的火車站,沒有任何提示,川流不息的人群,卻沒有一個工作人員,我們該去哪裡找到我們的站台呢?
正當我們一臉迷茫的時候,一位大叔過來詢問我們的火車班次,他立馬告知我們,是在一號站台,但是我們自己找不到的,他可以帶我們去,只需要200盧比。
我們謝謝並婉拒了他,畢竟我們時間充足,想自己先嘗試找找看。我們從火車站最北頭一直走到最南頭,始終沒有看到1號站台,就當我們快要放棄的時候,又遇到了一位熱心的大哥,他說他也要去一號站台,可以帶我們順路過去。
幸好有大哥的幫助,在一個十分不起眼的角落,下了轉角樓梯,便是一號站台了。大約等了十分鐘,火車到了,大叔提醒我們,這便是前往 阿格拉 的火車了……我們總能在關鍵時刻遇到好人,實屬非常幸運了。
我提前在某寶上購買了EC的位置,其實就是商務空調座。火車上的環境比我想象中要好,2個小時的車程,服務員一直在為我們服務,發報紙、塞各式各樣的食物,待遇簡直不要太好哈!一個人只花一百多元可以享受這樣的待遇,實在是物超所值。

清晨的 阿格拉 塵埃漫漫,斜斜的陽光喚醒著這座貧瘠的 印度 小城。像我想象中所有 印度 的小城市,臟,亂,毫無秩序,找不到現代文明的影子。流浪漢,狗,羊,牛,小孩,混雜在一起,似乎也充斥著某種對生命謙卑的虔誠。



我們穿越迷宮般的小巷,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由紅沙石而築的棕褐色的泰姬陵門前。


游玩時間:3小時
推薦指數:★★★★★
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堪稱永恆愛情的終級象徵,她安靜地佇立在亞穆納河畔,所在地 阿格拉 早已被她的名字掩蓋。
已經漲到1300盧比/人的門票價格,絲毫沒有影響世界各地游客的蜂擁前來。一瓶水一對鞋套,就這樣進入了這個期待許久的建築群內。在經過入口的那一刻,我被攢動的人頭驚獃了,也終於相信每一年都有超過 阿格拉 總人口兩倍還多的游客走進泰姬陵大門這個說法。





可惜的是,不論中外,自古紅顏多薄命,泰姬在生下第14個孩子後香消玉殞。死訊傳來,沙賈汗竟然一夜白頭。
於是,一個悲痛的丈夫,動用了王室的特權,傾舉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22年的時間為愛妻寫下了這段瑰麗的絕響。


儘管有人說,沙賈汗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種子;儘管有人說,泰姬陵美輪美奐的腳下,不知堆砌著多少人的鮮血乃至生命。但是我們似乎更願意相信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時空的思戀,有生死相隨的愛情。泰姬陵依然超越著簡單的建築學意義,默默地美麗著,不為別的,只為世人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美好嚮往。



他們正就地而坐拍著集體照,藉此契機,也讓我也有機會為他們拍下一組照片。



在泰姬陵收穫的第一枚“咖喱粉絲”,五官超級深邃精緻的咖喱妹子!在得到我的允許後立馬舉起自拍桿,開始了她各個角度,相當嫻熟的自拍技術,後面的孩子們也爭相入鏡。不得不說,咖喱人民相當熱衷並擅長自拍,妹子的臉真的超級小,巴掌臉無疑,從捲爸拍攝的角度,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簡直是,無地自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