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興安嶺西麓,葉盡仍是秋


小伙兒和我們有說不完的話,
從 呼倫貝爾 的農墾發展史講到 大興安嶺 西麓的游獵民族,
自嘲當初踏入旅游行業,堅持不放 蒙古 包不養馬,著實讓他成為鄉鄰們口中「缺心眼」的孩子,
風聲太大有些蓋過他的聲音,
吹著風,大腦在這裡就好像待機閑置一樣省電輕鬆。
蒙古 包騎馬射箭,是內蒙旅游元素的必不可少,
而這個連移動電信信號塔都沒有覆蓋的農場,似乎也真的很好。

白樺林+秋天=閃瞎眼的金黃璀璨
這是對秋天的白樺林,唯一的心理預設。
依然窩在上庫力鄉的小農場里,
山下農場撒歡,山上白樺林文藝,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從農場到林場的拖拉機途中,農場主和嚮導不斷地給我們做心理建設,
去掉委婉修辭,實際意思就是:
葉子已經掉光了,不是你們想象的那種美法。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讓原本可以定格在相機里的美景,鋪滿在地,
被嚮導的描述弄得有點忐忑,
吶,實際也並不壞。

無疑成了焦點,
我們這幾個僅有的游客都輕手輕腳,
好像動作幅度稍大一些就會驚落這僅剩的樹葉。



大家都沒有說話,輕聲合著旋律,
配著下午漸陰的天色,
這場景倒也很美。



明明是一群逗比的小伙伴,在傷感的旋律下居然也悲秋起來,
當然,感謝這鋪滿一地的白樺葉,
玩起來,一秒破功謝謝。


在白樺林單調的色彩中尤其顯眼,
同理,亮色系的衣服也一樣。

那姑娘已經是白髮蒼蒼」
走過這片白樺林,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單曲循環已產生洗腦效果,
前路好像沒有盡頭,姑娘也還是姑娘沒錯。

走出去以後,我忘記想象中的白樺林是什麼樣,
記在腦海中的,也只剩下所看到的樣子了。

大興安嶺 +樹=白樺林
說起植被,
興安 落葉松、白樺、偃松應該是 大興安嶺 的三大巨頭,
雖然白樺的名氣很響,
但論起覆蓋面積,應該誰也比不上已經「冠夫姓」的 興安 落葉鬆了。


沿途所見多為落葉松,
從 根河 出發途徑「冷極村」,
沒想到10月初的季節切換也是很隨意,
前一日還在享受上庫力農場的陽光,這一天就已經在冰雪包裹的陰天下,
冷極村名副其冷。



實在分辨不出落葉松和偃松,
途徑的這片偃鬆林,更吸引人的是棧道上已經積起的厚厚的雪,
好像一個任意門,一腳踏進了冬天。


除了我們連一個路人甲乙丙都不存在,
棧道結冰難免有些濕滑,
絲毫不影響玩雪的興緻。



感慨再多,
憋老半天也只能想出「層林盡染」這樣沒驚喜的修辭了。


兩隻碩大的松鼠雕像獃立在對面,
萌萌噠背後暗藏「玄機」
萬萬沒想到。

是因為每個地方的公路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感謝每一條能帶我們看見美景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