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興安嶺西麓,葉盡仍是秋


我不能完全記得,
但是能記住大家在 蒙古 包里圍著暖爐聽阿姨輕聲細語娓娓道來的溫暖,
阿姨實在太淳樸,
淳樸到看著她的笑容,都會不好意思按下快門,
只有在她教大家玩嘎 拉哈 的時候,偷偷拍了一下她的背影和雙手。


看著眼前壯麗的景象,
雖然依舊道不明布里亞特分支與傳統 蒙古 族有多大的不同,
但卻深深體會到,他們對於草原同樣濃烈的感情和眷戀。



沒有紛雜的世事,
希望他們能一直被善待,
也希望他們的後代能一直珍惜所有和所愛。

秋天+晴天= 阿爾山
出行前,全程最期待的重頭戲就是 阿爾山 ,
對於此行的目的地,唯一有概念有印象的,也只有 阿爾山 ,
對著網上各種大片冒心心眼,
對絢爛秋色滿懷期待,
縱使 阿爾山 的四季各有各的美,秋色仍是佼佼者。


一路晴好,
而心情隨著刷出的天氣預報一樣,有點陰,
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自我安慰,
準備開啟陰雨模式的 阿爾山 游覽。

挑選了三處比較有代表性的景觀,
阿爾山 天池 / 三潭峽 / 杜鵑湖,
如果時間充沛,
哪怕將 阿爾山 列為唯一的出行目的地,應該也會不虛此行。


兩側多是賓館餐廳,
完全為游客孕育而生,
從市區驅車前往 阿爾山 天池景區,也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


火山噴發的自然傑作,
冒著陰雨拾級而上,
原本擔心天氣太冷而加厚的衣服,
在幾分鐘後就完全成了累贅。


少了幾分大北方的颯爽,
仗著水汽添了一層夢幻感,
忍不住自嘲,總是逃不過一進山就要下雨修仙的怪圈。



沒有 長白山 天池那麼難以相見,
沒有 天山 天池那麼開闊,
相比之下, 阿爾山 天池顯得靜謐又溫婉,
當然,是在雨天的映襯下。


是處於哈 拉哈 河源 頭至上游的三潭峽,
緩和的棧道上,
依然是游客稀少的節奏。



進入枯水期的哈 拉哈 河, 會同 悅心 / 虎石 / 卧牛三潭,
水景襯著山光,
在陰郁的天色下,
在不是自我安慰的心情里,
是真的有一股別樣的美感的。


還是特寫的小物,
這分明還在秋天,卻沒有金秋的調調,
使勁往蒼涼里調色,
回過頭來看也是別樣的秋季風情。



景區正緊鑼密鼓更換新的棧道,
從新舊棧道的寬度對比來看,
也能感受到這兩年 阿爾山 正逐漸成為秋季熱門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