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南部環游—饕餮盛宴後的自駕自虐游
有兩座美麗尖塔的豪夫教堂(Hofkirche),位於琉森湖的北面,是琉森最重要的教堂。公元735年開始建造,是 羅馬 式建築,到14世紀改建為哥特式,17世紀的一場大火中受到了嚴重破壞,隨後又改建為文藝復興式。教堂內部莊嚴肅穆,禮拜席上有生動細膩的雕刻圖案。教堂的管風琴,1640年製造,共有4950根風琴管,至今仍在琉森的夏季音樂節上使用。 獅子 紀念碑訴述了 瑞士 的一段歷史,是 瑞士 人忠貞堅毅的象徵。瀕死的琉森 盧塞恩 獅子 ( 獅子 紀念碑)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這頭長10米、高3米多的雄獅,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肩頭,旁邊有一個帶有 瑞士 國徽的盾牌。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1792年8月10日,為保護 巴黎 杜樂麗宮 (Tuileries) 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戰死的786名 瑞士 雇佣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經過,1821年由 丹麥 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當年, 瑞士 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男子迫於生計,紛紛到 歐洲 各國當雇佣兵。 瑞士 雇佣兵忠於雇主,英勇善戰,但榮譽和金錢掩蓋不了雇佣兵制度的殘酷,這次事件之後, 瑞士 停止出口雇佣兵,僅留下在為天主教廷服務的近衛軍。由於著名的忠勇,教廷的這支 瑞士 近衛軍一直服務到現在。後來, 美國 作家馬克·吐溫來到 盧塞恩 ,將“瀕死的琉森 獅子 ”譽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 離開 盧塞恩 前在這個小商店看看紀念品 13,貝桑松--非同尋常的城堡離開 盧塞恩 ,在三國交界 巴塞爾 停留一下。 巴塞爾 (又稱為巴澤爾,德:Basel,法:Bâle,意:Basilea)是 瑞士 的第三 大城 市(僅次於 蘇黎世 和 日內瓦 ),為 巴塞爾 城市州(德Basel-Stadt,法Bâle-Ville)的首府,坐落於 瑞士 西北 的三國交角, 西北 鄰 法國 阿爾薩斯 , 東北 與 德國 南北走向的 黑森 林山脈接壤;而萊茵河在此東註北涌穿城而去,將 巴塞爾 一分為二,版圖較大者位於西岸稱為大 巴塞爾 區,小 巴塞爾 區則位於東岸。 巴塞爾 位於萊茵河灣與德法兩國交界處,是連接 法國 、 德國 和 瑞士 的最重要交通樞紐,三個國家的高速公路在此交匯。 巴塞爾 市內有三個火車站,分別屬於法、德、瑞三國;一個跨越瑞法兩國國界的國際機場(Basel-Mulhouse airport);和一個萊茵河工業內河港口。在交接點處有一座火箭形的雕塑,雕塑被稱為是“三國紀念碑”。上面刻有 瑞士 、 法國 、 德國 3個國家的國旗。紀念碑前有一座橫跨萊茵河的大橋,在橋的兩側可以清晰辨認出國界的標誌。 萊茵河游玩的維京游輪在 巴塞爾 有一站 巴塞爾 短暫停留後進入 法國 。 路上覺得現在直接到 第戎 時間上有點早,地圖上搜出路上有個 貝桑松 城堡,毫不猶豫拐過去看看。 貝桑松 是 法國 東部弗朗什-孔泰大區的首府,都伯Doubs河流到這裡拐了個彎,仿佛表示電阻單位歐姆的符號Ω,構成了古城三面環河,一面傍山的地理格局。 貝桑松 東鄰 瑞士 ,南接 意大利 ,扼守著 法國 的東大門。Google地圖鳥瞰 貝桑松 全景,堡壘在Ω的右下拐彎處。司湯達的小說《紅與黑》以 貝桑松 為背景。小說主人公於連跨過 貝桑松 的吊橋,走進城市之時,欣賞著該城的美景,一動也不動地凝神思考。於連心想:“ 貝桑松 不僅是 法國 最美的城市之一,而且它還擁有那麼多富有熱情、富有思想的人們。不過我們沒發現這裡有什麼吊橋? 貝桑松 城堡:8公頃的面積,2公里的峭壁—— 貝桑松 城堡地勢險要,周圍山崖林立、怪石嶙峋,城堡與身後的一長條山岩融為一體。城堡主要由兩座堡壘組成,它們位於杜河的改道處,終年虎視著腳下這片戰略要地。 貝桑松 曾是神聖 羅馬 帝國的 故城 ,從1654年開始,它被 西班牙 人納入囊中。而1668年2月7日,在經過了一場歷時僅1天的圍城戰之後,孔代親王(第四)率領著路易十四的軍隊攻占了這裡。隨後,為了獲得民眾的尊敬並加強城市的防禦力, 法國 人開始建造城堡。 然而3個月後, 亞琛 條約的簽署又將 貝桑松 劃歸於 西班牙 。於是, 西班牙 人坐享其成,將沃邦尚未完工的防禦計劃完成了。幾年之後, 法國 國王路易十四御駕親征,沃邦憑藉著自己對於 貝桑松 的熟悉,率領士兵一舉攻陷了這座“固若金湯”的城堡。 入城之後,沃邦吸取了 西班牙 人在攻城戰中失利的教訓,立即決定完善防禦工事的側翼及正面,並且把教堂改建成瞭望台。最後,他在這些小型防禦工事之前建造了雄偉的聖·艾 蒂安 要塞。巴堂橋的橋頭堡被設計成了兩座棱堡,中間由格裡芬堡壘連接;在杜河的左岸,沃邦起用了棱角塔和側翼地堡。這種新型要塞於1688年至1691年間建成——五邊形的棱角塔由磚石砌成並且與兩層堅固的拱頂地堡緊緊相連,塔身上開滿了架設大炮的側窗,塔樓周圍的炮台由一道胸牆保護。1688年, 貝桑松 城堡的改建工程甫一完工,此地優越的地理環境就促使路易十四為之投入了大量資金,它一度被裝點得金碧輝煌,成為了路易十四的兵營和軍校。不難發現,在 貝桑松 的發展史中,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成為了最重要的元素。 山丘上,這座建於1674年路易十四時代的 貝桑松 城堡依然巍然聳峙,至現今仍是 法國 最著名的城防工事。 按導航我們把車停到上圖紅圈處的停車場。停好車還說:這麼大的城堡怎麼這麼小一個簡陋停車場啊?感覺跟在 馬賽 一樣,又是從後門走。等我嗎上去走到城堡門口時候發現,入口處就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 順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向上爬。 貝桑松 的城堡也是一座載入世遺名錄的城堡,與 卡爾卡松 不同,這是一座防禦工事,而且是與其他11個防禦工程捆綁進入世遺名錄的,統稱沃邦(Vauban)堡壘建築。 中途一個小平臺的景色還不錯。若開車到正門就不會看到這個景色了! 到達城堡正門,汽車可以直接開上來! 五邊形的棱角塔由磚石砌成並且與兩層堅固的拱頂地堡緊緊相連,塔身上開滿了架設大炮的側窗,塔樓周圍的炮台由一道胸牆保護。 三角形城堡尖部只對 貝桑松 城。 19、20世紀是 法國 社會各種思想交匯激蕩、藝術活動異常活躍的時代, 貝桑松 名人輩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或居住過的思想家、作家、畫家、科學家,後來有不少成為世界級巨匠。 中國 讀者熟悉的有:烏托邦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傅立葉,經濟學家、無政府主義創始人、社會改良主義理論的創始人普魯東,畫家 庫爾 貝,詩人馬拉美,19世紀天才的科學家 巴斯 德,還有電影的發明人、在 貝桑松 度過了青少年時代的盧米埃爾兄弟……1802年2月26日,雨果誕生在該城通衢街140號的一幢三層小樓里,他出生在 貝桑松 純屬偶然。雨果的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將軍,他駐守 貝桑松 時,小雨果降臨人間。雨果出生後6周後,他的父親奉調前往 馬賽 ,襁褓中的雨果隨父母及兩個哥哥離開了這座城市。雨果活到83歲,終其一生沒有回到過出生地。但是,他在他的詩集、小說、劇本中,不止一次提到 貝桑松 。 進入外層城堡。 城堡外層壕溝 城堡入口有一尊手展圖紙的人物塑像,此人便是城堡設計者、法王路易十四倚重的沃邦將軍。這位軍事工程師畢生修築了250個軍事防禦工程,並以沃邦系列軍事工程之名入選世遺名錄。 這個城堡在十七世紀以前曾先後被 德國 和 西班牙 占領過,經歷過多次戰爭。1674年,戰爭再次爆發 法國 軍隊在路易十六的統帥下,用了27天分別攻剋了 貝桑松 城和獅塔帶樂城堡,路易十六決定把 貝桑松 建成 法國 東部的城堡,並委派沃邦來負責城堡的加固工程,沃邦曾經有過一段軍事生涯,又善於把理論付諸實踐。沃邦在基本是空地的Citadel建成了 歐洲 最堅固的堡壘,便於國王利用這個要寨來進行防守。 城堡中有三個博物館,集中講述當地的悠久傳統、自然歷史、法西斯的殘暴和 法國 抵抗運動。如果不進入博物館所在的核心為位置,城堡是免費參觀的。 這一層的壕溝裡面有很多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