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南部環游—饕餮盛宴後的自駕自虐游
建於中世紀的 卡爾卡松 城牆要塞是 歐洲 最大的城堡,它反映出大約一千年的建築成就。該城堡位於一片葡萄種植園和灌木叢中。大約在公元4世紀, 卡爾卡松 城牆要塞得以鞏固和加強。公元13世紀,皇室賦予 卡爾卡松 城牆要塞特殊的權力,使它成為第二道城牆防線,並且擴展了城堡和周圍的城牆。 羅馬 建築、特倫卡韋爾子爵建築和西蒙·德·蒙特福特建築以及阿 比爾 派教建築都被連在了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個長長的歷史建築鏈。 直到11世紀,這個城市才有了一些 新建 設的痕跡。只是到世紀末,好幾處重要的建築還沒有完工。在1082年,伯納德·阿托恩·特倫卡韋爾, 阿爾比 子爵,以及尼 梅斯 和貝茲爾斯成為 卡爾卡松 的地方行政司法官。這個城市屬於 巴斯 洛訥地區。在這段時期里, 卡爾卡松 城牆要塞不但富有,而且很有發展前途。從過路商人征收的稅款有時竟達到產品的一半。1096年,教皇於爾班二世收集建築原料,準備建造聖那塞爾教堂。1130年,建造了城堡,重建了 法國 \- 羅馬 城牆。在1209年8月1日, 阿爾比 熱斯十字軍入侵圍攻。兩星期以後,雷蒙德·羅傑·特倫卡韋爾被著名的西蒙·德·蒙特福特戰敗,因痢疾而死於監獄之中。在1240年,特倫卡韋爾的兒子企圖打回 卡爾卡松 城,但在圍攻24天之後,仍然失敗了。在1248年, 卡爾卡松 城牆要塞成為皇家田地的一部分。 聖路易斯 ,不想靠長期和持續的圍攻讓戰爭繼續下去,便加固了這個城市,建立了第二道城牆, 卡爾卡松 城牆要塞也就由此誕生了。 卡爾卡松 古城堡在漫長的歲月中,幾經戰火和風雪的洗禮,又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一度損壞嚴重。19世紀中葉,城堡里一位叫讓·保羅的先生,向國家歷史遺跡總管普·梅里美先生反映了情況,總管被城堡的宏偉和文物的珍貴所感動,上奏拿破侖三世。國王委派奧列公爵負責制定計劃,以保護和修複古城堡。今天的這座城堡是經過了維修手術的,但修舊如舊,較好地保留了原來的風貌。1997年,這個城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中,成為著名的世界旅游勝地。 陰天,沒能拍到日出,早飯後步行去城堡(大概十分鐘就走到城堡) 城堡前的一條小河。 跨過小橋就是古城堡。此古橋已經改為步行橋。 從外形看,這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紀 歐洲 城堡,屋身呈圓柱形,屋頂呈圓錐形的塔樓,特別引人註目。從遠古時代起, 卡爾卡松 古城堡一帶具有岩石地質的山脈,就被軍事家們視為戰略據點。從公元1世紀開始,這裡就成為古 羅馬 的要塞城市。 羅馬 人一直占領到公元460年,接著,西哥特人奪取它並統治了兩個半世紀;公元725年左右,阿拉伯人攻占並統治了這個地方,直到公元759年, 卡爾卡松 古城堡才回到法蘭克王國的懷抱。 一過橋發現城堡前竟然有個“跳蚤市場”! 看到一老太太攤位上有台 意大利 的老照相機,一問價錢:10歐元,價都沒還給錢拿貨 按照後面任師弟買東西講價的規律,應該8歐元搞定。 穿過“跳蚤市場”爬上古堡前的土坡上。 12世紀,是這座城堡歷史上最輝煌的年代。 法國 歷史上的加佩王朝(987~1328年)的歷代君主,都意識到加強邊防的重要性,便不斷增兵修城。古城堡,有外圍城牆,有城垛塔樓、護城河;內圍城牆建成高盧-- 羅馬 式的城堡,城內街道縱橫交錯,房屋鱗次櫛比,可以想象,當年它作為 地中海 灣一個小公國的都城,是何等的繁 榮昌 盛。 城堡下山路上又一些無花果樹,果實纍纍,一邊走一邊摘下來吃,很甜就是太黏手。 城堡邊俯瞰 卡爾卡松 小鎮。 一個什麼廣場?沒搞清 告別 卡爾卡松 ,下一個打卡地: 馬賽 ! 遠遠一看以為是棉花節,車已經開過,掉頭回來才發現是一個“泡泡”狂歡 2,馬賽--"馬賽曲"之鄉從 卡爾卡松 經 蒙彼利埃 \- 尼姆 \- 阿爾勒 到 馬賽 約370公里。原來國外自駕都用Google 地圖或者Sygic離線地圖,今年5月 新西蘭 自駕發現使用一個國產的離線地圖也不錯(咱不能隨便給它打廣告 ,後面就用“TT離線地圖”好了),尤其是它自動顯示定位地點附近的中文景點名,覺得挺好挺方便,所以這次 法國 自駕,以Google離線地圖導航為主,經常會用“TT離線地圖”查找景點,然後直接用它導航。( 法國 十幾天的使用發現以後真不能過多相信“TT地圖”,它對大自然大景點導航沒問題,但是對於市鎮中的小景點,就有問題了!後面會一一用實例說明)。 快到 尼姆 時候任師弟開車在高速上行駛,我看時間較早,打開TT地圖,發現前方有 阿爾勒 競技場和薰衣草博物館,馬上跟任師弟說,前方 尼姆 下高速,咱們去 阿爾勒 競技場去看看。儘管這是事先沒計劃的。 臨時用手機查了一下 阿爾勒 古 羅馬 競技場,它建立於公元1世紀末 羅馬 帝國統治時期,是一坐可容納2萬人的巨型競技場,也是 阿爾勒 的標誌性建築。競技場在中世紀時曾經被改造為要塞,19世紀時重 新建 為競技場,現在從春季的複活節到9月為臨時鬥牛場,也被當作歌劇院、戶外戲劇的劇場。整個競技場呈橢圓型,長直徑達136米,短直徑107米,高21米,呈三層結構,四周被60扇拱門環繞。這裡雖然是 羅馬 時代的建築,但從柱子、裝飾、石雕等處處可見到 希腊 古典建築的風格。登上入口上方的高塔,可觀賞 阿爾勒 古城、 羅訥 河及周圍群山的景緻。印像派畫家梵高在曾 阿爾勒 古城停留15個月,並且創作了兩、三百幅油畫,這是他一生中創作量最豐富的時期,而梵高以嚮日葵為主題的繪畫也是他的代表作。這裡嚮日葵田都在城外,主要分佈在 阿爾勒 城北郊的 羅訥 河兩側。哈哈,當時還挺得意這個臨時決定。 結果就是因為過分相信這個“TT地圖”導航軟件了,也沒有仔細做功課,結果搞個大烏龍,進 阿爾勒 轉了一圈,楞是沒開到競技場的停車場(後面幾次到目的地找不到停車場 ),竟然停到一個廢墟處,下來轉了一圈,還以為競技場已經就是廢墟了,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就離開 阿爾勒 開向 馬賽 。 晚上在 馬賽 沒事上網一查,靠!我們是在競技場邊上空轉了一圈。有點大禹治水,過門而不入! 網上介紹: 阿爾勒 很小,若以車站為起點,走左邊坡道繼續前行,便來到梵高曾經居住過的拉馬丁廣場。廣場對面,可以看到粗大的 石柱 般的騎兵門和城牆,這便是小鎮的入口。鎮子雖然不大,但可觀光的景點很多,如古 羅馬 遺跡、聖特羅菲姆教堂(Eglise St-Trophime)、以及 阿爾勒 博物館(Sites et Musees arlesiens)等等。因為道路狹窄交錯,景點又比較分散,所以,如果不事先周密計劃一番,以提高效率,那麼,有些景點就要錯過了。 這個圓形建築才是真正的 阿爾勒 競技場啊!網上介紹參觀該鎮:最好先從 阿爾勒 最大的紀念館即圓形競技場(Arene)開始,後面有古劇院(Theatre antique)。沿對面入口處的rue de la Calade走下去,就走到了 共和 國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塔,塔的對面便是市政廳,還有聖特羅菲姆教堂(Eglise St-Trophime)。教堂迴廊的入口在教堂右側深處。由市政廳向 羅訥 河方向延伸的 共和 國街周邊,有 阿爾勒 最古老的 羅馬 遺跡--古 羅馬 市場地下迴廊,以及阿拉坦博物館(Museon Arlaten)。而展示有史以來到基督教新時代遺跡的古代 阿爾勒 博物館(Sites et Musees arlesiens),則位於信息局的西南,大約要走15分鐘。從 共和 國街到達法 蘭西 街後,再沿著河繼續往前走,視線豁然開朗,原來已經走到了寬闊的 羅訥 河畔。從這裡向右拐,並沿著河再往前走,便可以看到形同廢墟的公共浴場-- 康斯坦丁 浴場。繼續前行,便又回到了拉馬丁廣場。這樣,整整圍著小鎮走了一圈兒。 阿爾勒 競技場(Arènes d'Arles)是小城最顯眼的地標,約建於公元一世紀末,長136米、寬107米,共兩層,每層有60個拱門。這裡還是梵高名畫《競技場》(Les Arènes)的取景地。這麼大的競技場我們開車轉了近一小時竟然沒看到? 看來真不是旅行者! 離開 阿爾勒 很快到達 馬賽 。可是車開我們定的住所可是費了老鼻子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