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塵封的時光---哈瓦那,巴拉德羅,比尼亞萊斯
第一日 初見哈瓦那都說再不去 古巴 ,就看不到原汁原味的 古巴 市井生活感受不到舊時光的 古巴 了,於是我屁顛屁顛的飛了小半個地球,從 上海 ,經 溫哥華 ,轉 墨西哥城 ,於2016年6月23日下午抵達了 古巴 首都 哈瓦那 。
空氣中有飄塵混雜著汽油燃燒不凈的氣味,陽光晃眼,人影迷濛,我坐在出租車裡,汗水沁上臉頰。車子駛入城中,映入眼帘的儘是破爛不堪的樓屋,坑窪待修的地面,黑白混雜的行人。。。。“這樣的地方晚上我是不敢出門的”朋友如是說,我答:“還好吧,怕什麼。”
無法和黑人出租車司機交流,語言是我們之間的障礙,我遞給他一張早前預定好的民宿地址,他一邊開車一邊看著地址一邊猶疑的望向窗外的街名,偶爾下車詢問路上的行人。終於,他停下了車,跑過對街與一位站在路邊的婦人交談了片刻,接著回來指了指那位婦人對我嘰里呱啦的說了一串 西班牙 語。我猜那應該是房東,於是從車上搬下行李,付了車費,在老婦的引領下推開大樓的鐵門,進入轟隆聲極大的古董電梯,直達七樓,再推開一道鐵門,經過兩戶人家,進入了房間。
這麼戒備森嚴,該不會是真的治安不好?我滿腹狐疑的問自己。
西班牙 語與英語是無法交融的,我以為老婦聽得懂我的英文,老婦以為我聽得懂她的 西班牙 文,比手畫腳雞同鴨講(有這麼形容自己的麽)的交流了一番,我大概是懂了老婦的講解與意思。好了,該是出門探險的時候了,在樓下與老婦告別,我沿著街道走入人群。
上幾張照片,感受一下這個國家的色彩 ↑哈瓦那 ↑國會大廈 ↑哈瓦那 ↑哈瓦那 ↑國會大廈 ↑哈瓦那 滿街都是歡樂的行人,看不出一絲因物質匱乏而引致的悲哀。街兩邊多是年久失修的舊屋,許多極具殖民色彩,斑駁的牆,彩色的窗。常看到 古巴 人站在路邊樓上樓下硬生生的扯開嗓門大聲交流著。忽而望見一婦人從自家二樓的陽臺放下一段繩索,繩子的另一段繫著一個蛇皮袋,待販賣的人把婦人需要的物品放入袋中,婦人便雙手交換著把袋子拉回了樓上,完成了一次購物過程。多麼獨特的購物方式。不過,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怕是無法想象地球另一端有個同樣標榜社會主義國家的人在網上購物,快遞員把購買的物品親自送上門的購物過程吧。
我們居住的Casa就在老城的中心,過街循著巷道往人多的地方走,越走越熱鬧。熱情而富有節奏的 古巴 音樂不斷地從各家店鋪中涌來,交織在一起,“恰恰”“曼波”不絕於耳。更有甚者路邊拉著陌生人便跳起舞來,應了 古巴 人開朗不羈的個性一說。陽光打在他們的臉上,笑容一如午後的陽光,燦爛,溫暖。
音樂及舞蹈之於 古巴 人民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即使在 美國 封鎖 古巴 半個世紀物資相當匱乏的日子里,音樂與舞蹈也從未曾遠離。 古巴 音樂是黑人音樂, 西班牙 音樂及原住民音樂的混合體,形式相當豐富,有自宗教崇拜音樂發展而來的Santeria,也有Rumba,montuno,及少節奏多旋律的Danzon,有人說:“ 西班牙 人帶來了 古巴 音樂的“皮”(吉他與旋律); 非洲 人帶來了 古巴 音樂的“骨”(節奏);原住民則留下了maracas(沙鈴)。”而這些音樂的綜合體便形成了 古巴 音樂的魂。當你走著 古巴 的街頭,你細心體會,側耳聆聽,滿街飄揚的都是愉快的種子---音樂聲伴著快樂的舞姿,那種子日後會在游客的心裡扎根,發芽,開花,結果的。 “amigo”,聽到叫聲,我在一家正播放音樂的CD店門前停了下來,店主黑小子不失時機的為我推薦了幾張 古巴 音樂的唱片。他拿出幾張簡包裝的CD,顯然是自己用電腦刻錄的。我想試聽,黑小子把正播放的CD取出,換上我想聽的CD,喇叭一陣*#¥@&%雜音,便沒聲了,黑小子望著我,一臉懵逼,隨後詭譎的笑了笑,又拍又敲的搗鼓一陣播放機,總算有了動靜。音樂響起,一樣的恰恰節奏,一樣熱情的銅管樂伴著性感的嗓音,於是,我買下了。三CUC,兩張。 繼續前行,沿街滿是販賣紀念品的小店,偶有站街的人拉住我,問我要不要雪茄,嘰里呱啦的說他的雪茄便宜又好,我拒絕,他倒不硬拉,由你而去。每到十字路口,那些咖啡廳或稍大點的餐館里均有樂隊正現場表演。我駐足欣賞,樂隊趁著表演的空檔招手讓你進去,順便推銷自己的CD。
太 陽西 行,天色漸暗,依舊是川流的人潮。音樂,啤酒,曼巴舞,粉飾著破舊的街,坑窪的道。步入後巷,孩子們在局促的廣場上踢著足球,破損的鞋,光著的身子,嬉笑的臉,一顆掩飾不住快樂飛揚的心。 看看赤腳的孩子踢球也是一種享受。 為了找一家網傳好吃的餐廳El Chanchullero,來來回回在附近的街區找了好久,問了當地人,他們似乎都知道,但他們的 西班牙 語無法讓我明白餐廳的確切位置,後來進入一家大酒店,找到前臺會英文的小姐問,才算弄明白餐廳的位置。
餐廳非常不起眼,至少從外觀上你無從判斷。餐廳有三層,每層面積都不大,頂樓是露天的,滿滿的都是喝酒吃飯的人。餐廳的內飾頗具社會主義風格兼具旅游特色,軍靴掛牆上,鐮刀抗肩頭。。。或許我不知餐廳的招牌餐是什麼,隨便點了一份,餐上來的時候嚇了我一跳,滿滿一盤的菜,洋蔥,番茄,青椒,黃瓜,牛肉外加兩個麵包,份量極大。我以為很好吃,可是,我錯了,沒什麼味道,難以下咽。我在 古巴 的第一餐就此早早瞭解。 回casa的路上,見一家販賣麵包的店鋪,直覺告訴我是一家國營麵包店,本想買一個嘗嘗味道如何,猶豫時,從店鋪走出一位黑人大叔,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問我們從哪裡來,他自我介紹說媽媽是 韓國 人,他去年剛剛去過 韓國 。
咋一點看不出 亞洲 人的模樣呢,黑不溜秋的還是光頭。這黑人的基因太強大了。和他聊著聊著我便忘了嘗麵包這一茬事,見時候不早,於是,揮手作別。
返回casa的時候,身後依舊是川流的人潮,音樂聲此起彼伏,舞姿迷濛窈窕,吆喝聲不絕於耳,空氣中有咖啡的香味。 哈瓦那 ,夜未央。。。 第二日 老城廣場游由於時差的緣故,異國晨來早,我走到Casa的七樓陽臺,俯瞰城市的街道。天光漸次明亮,陽光明晃晃的照耀過來。
對面大樓的陽臺有人正在晾曬衣服,另一家陽臺的門開著,透過敞開的大門可見一老者躺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二樓的黑人大媽正把剛剛買到的食物用繩 索拉 上陽臺,一樓的人行道,四位黑人大叔正坐在地上,閑聊神侃著。。。。 ↑哈瓦那 ↑哈瓦那 我們住的Casa與主人是不住在一起的,早餐得自己準備,於是,下樓四處巡視覓食。街道破爛不堪,垃圾堆在街角。石階上有老者正翻看著報紙,出門買菜的阿婆拄著拐杖,蹣跚走過。上學的孩子身著白上衣,紅短褲,脖子上圍著紅領巾(好熟悉已遠離的紅領巾啊),手裡拎著書包正走在去學校的路上。。。。 ↑哈瓦那 從casa的大樓左轉,經過破爛的居民樓,過一個街口便是 Central park,可稱為華麗的轉身了。有別於居民區的破爛,這裡街道寬敞,建築華麗,莊嚴,氣派,極具 西班牙 風格。廣場是老城的中心點,附近有一個觀光巴士停車站及出租車廣場。走過廣場便是老城四通八達的巷弄,通往其他的廣場。我們在出租車停車點過馬路,找到一家早餐店,兩CUC一個麵包,一罐飲料外加一個姑娘甜美的微笑。 ↑主教大街 ↑哈瓦那
空氣中有飄塵混雜著汽油燃燒不凈的氣味,陽光晃眼,人影迷濛,我坐在出租車裡,汗水沁上臉頰。車子駛入城中,映入眼帘的儘是破爛不堪的樓屋,坑窪待修的地面,黑白混雜的行人。。。。“這樣的地方晚上我是不敢出門的”朋友如是說,我答:“還好吧,怕什麼。”
無法和黑人出租車司機交流,語言是我們之間的障礙,我遞給他一張早前預定好的民宿地址,他一邊開車一邊看著地址一邊猶疑的望向窗外的街名,偶爾下車詢問路上的行人。終於,他停下了車,跑過對街與一位站在路邊的婦人交談了片刻,接著回來指了指那位婦人對我嘰里呱啦的說了一串 西班牙 語。我猜那應該是房東,於是從車上搬下行李,付了車費,在老婦的引領下推開大樓的鐵門,進入轟隆聲極大的古董電梯,直達七樓,再推開一道鐵門,經過兩戶人家,進入了房間。
這麼戒備森嚴,該不會是真的治安不好?我滿腹狐疑的問自己。
西班牙 語與英語是無法交融的,我以為老婦聽得懂我的英文,老婦以為我聽得懂她的 西班牙 文,比手畫腳雞同鴨講(有這麼形容自己的麽)的交流了一番,我大概是懂了老婦的講解與意思。好了,該是出門探險的時候了,在樓下與老婦告別,我沿著街道走入人群。
上幾張照片,感受一下這個國家的色彩 ↑哈瓦那 ↑國會大廈 ↑哈瓦那 ↑哈瓦那 ↑國會大廈 ↑哈瓦那 滿街都是歡樂的行人,看不出一絲因物質匱乏而引致的悲哀。街兩邊多是年久失修的舊屋,許多極具殖民色彩,斑駁的牆,彩色的窗。常看到 古巴 人站在路邊樓上樓下硬生生的扯開嗓門大聲交流著。忽而望見一婦人從自家二樓的陽臺放下一段繩索,繩子的另一段繫著一個蛇皮袋,待販賣的人把婦人需要的物品放入袋中,婦人便雙手交換著把袋子拉回了樓上,完成了一次購物過程。多麼獨特的購物方式。不過,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怕是無法想象地球另一端有個同樣標榜社會主義國家的人在網上購物,快遞員把購買的物品親自送上門的購物過程吧。
我們居住的Casa就在老城的中心,過街循著巷道往人多的地方走,越走越熱鬧。熱情而富有節奏的 古巴 音樂不斷地從各家店鋪中涌來,交織在一起,“恰恰”“曼波”不絕於耳。更有甚者路邊拉著陌生人便跳起舞來,應了 古巴 人開朗不羈的個性一說。陽光打在他們的臉上,笑容一如午後的陽光,燦爛,溫暖。
音樂及舞蹈之於 古巴 人民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即使在 美國 封鎖 古巴 半個世紀物資相當匱乏的日子里,音樂與舞蹈也從未曾遠離。 古巴 音樂是黑人音樂, 西班牙 音樂及原住民音樂的混合體,形式相當豐富,有自宗教崇拜音樂發展而來的Santeria,也有Rumba,montuno,及少節奏多旋律的Danzon,有人說:“ 西班牙 人帶來了 古巴 音樂的“皮”(吉他與旋律); 非洲 人帶來了 古巴 音樂的“骨”(節奏);原住民則留下了maracas(沙鈴)。”而這些音樂的綜合體便形成了 古巴 音樂的魂。當你走著 古巴 的街頭,你細心體會,側耳聆聽,滿街飄揚的都是愉快的種子---音樂聲伴著快樂的舞姿,那種子日後會在游客的心裡扎根,發芽,開花,結果的。 “amigo”,聽到叫聲,我在一家正播放音樂的CD店門前停了下來,店主黑小子不失時機的為我推薦了幾張 古巴 音樂的唱片。他拿出幾張簡包裝的CD,顯然是自己用電腦刻錄的。我想試聽,黑小子把正播放的CD取出,換上我想聽的CD,喇叭一陣*#¥@&%雜音,便沒聲了,黑小子望著我,一臉懵逼,隨後詭譎的笑了笑,又拍又敲的搗鼓一陣播放機,總算有了動靜。音樂響起,一樣的恰恰節奏,一樣熱情的銅管樂伴著性感的嗓音,於是,我買下了。三CUC,兩張。 繼續前行,沿街滿是販賣紀念品的小店,偶有站街的人拉住我,問我要不要雪茄,嘰里呱啦的說他的雪茄便宜又好,我拒絕,他倒不硬拉,由你而去。每到十字路口,那些咖啡廳或稍大點的餐館里均有樂隊正現場表演。我駐足欣賞,樂隊趁著表演的空檔招手讓你進去,順便推銷自己的CD。
太 陽西 行,天色漸暗,依舊是川流的人潮。音樂,啤酒,曼巴舞,粉飾著破舊的街,坑窪的道。步入後巷,孩子們在局促的廣場上踢著足球,破損的鞋,光著的身子,嬉笑的臉,一顆掩飾不住快樂飛揚的心。 看看赤腳的孩子踢球也是一種享受。 為了找一家網傳好吃的餐廳El Chanchullero,來來回回在附近的街區找了好久,問了當地人,他們似乎都知道,但他們的 西班牙 語無法讓我明白餐廳的確切位置,後來進入一家大酒店,找到前臺會英文的小姐問,才算弄明白餐廳的位置。
餐廳非常不起眼,至少從外觀上你無從判斷。餐廳有三層,每層面積都不大,頂樓是露天的,滿滿的都是喝酒吃飯的人。餐廳的內飾頗具社會主義風格兼具旅游特色,軍靴掛牆上,鐮刀抗肩頭。。。或許我不知餐廳的招牌餐是什麼,隨便點了一份,餐上來的時候嚇了我一跳,滿滿一盤的菜,洋蔥,番茄,青椒,黃瓜,牛肉外加兩個麵包,份量極大。我以為很好吃,可是,我錯了,沒什麼味道,難以下咽。我在 古巴 的第一餐就此早早瞭解。 回casa的路上,見一家販賣麵包的店鋪,直覺告訴我是一家國營麵包店,本想買一個嘗嘗味道如何,猶豫時,從店鋪走出一位黑人大叔,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問我們從哪裡來,他自我介紹說媽媽是 韓國 人,他去年剛剛去過 韓國 。
咋一點看不出 亞洲 人的模樣呢,黑不溜秋的還是光頭。這黑人的基因太強大了。和他聊著聊著我便忘了嘗麵包這一茬事,見時候不早,於是,揮手作別。
返回casa的時候,身後依舊是川流的人潮,音樂聲此起彼伏,舞姿迷濛窈窕,吆喝聲不絕於耳,空氣中有咖啡的香味。 哈瓦那 ,夜未央。。。 第二日 老城廣場游由於時差的緣故,異國晨來早,我走到Casa的七樓陽臺,俯瞰城市的街道。天光漸次明亮,陽光明晃晃的照耀過來。
對面大樓的陽臺有人正在晾曬衣服,另一家陽臺的門開著,透過敞開的大門可見一老者躺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二樓的黑人大媽正把剛剛買到的食物用繩 索拉 上陽臺,一樓的人行道,四位黑人大叔正坐在地上,閑聊神侃著。。。。 ↑哈瓦那 ↑哈瓦那 我們住的Casa與主人是不住在一起的,早餐得自己準備,於是,下樓四處巡視覓食。街道破爛不堪,垃圾堆在街角。石階上有老者正翻看著報紙,出門買菜的阿婆拄著拐杖,蹣跚走過。上學的孩子身著白上衣,紅短褲,脖子上圍著紅領巾(好熟悉已遠離的紅領巾啊),手裡拎著書包正走在去學校的路上。。。。 ↑哈瓦那 從casa的大樓左轉,經過破爛的居民樓,過一個街口便是 Central park,可稱為華麗的轉身了。有別於居民區的破爛,這裡街道寬敞,建築華麗,莊嚴,氣派,極具 西班牙 風格。廣場是老城的中心點,附近有一個觀光巴士停車站及出租車廣場。走過廣場便是老城四通八達的巷弄,通往其他的廣場。我們在出租車停車點過馬路,找到一家早餐店,兩CUC一個麵包,一罐飲料外加一個姑娘甜美的微笑。 ↑主教大街 ↑哈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