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石雕 微笑高棉 虛實空間 留白人生 領悟廢墟之美——吳哥三日
這是通王城的南門,是五座城門中保存和修複得最完整的一座,這裡依舊是交通要道,我們三進 三出 。 【巴戎寺】(Bayon)巴揚寺, 以佛面塔、迴廊壁畫而著名,由改信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主持建造。49座佛塔均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為典型高棉人面容,據說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臉帶安詳的微笑,這就是令吳哥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蔣勛先生說,巴戎寺的微笑就像一部《金剛經》。
高棉的微笑,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饑餓的年代,血流成河,人比野獸還要殘酷的彼此殺戮的年代,他一直如此靜穆的微笑著。 美,也許總是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
可解,是屬於理性、邏輯、科學的,
不可解,便是神秘、宗教的。
《金剛經》的經文不易解,這巴戎寺的微笑便是一部《金剛經》
有人說這高棉的微笑,遮住下半部分,看到的是悲憫,遮住上半部分,看到的是微笑,如果變換角度,眼睛半開時是微笑,眼睛下垂時是悲憫。 那些女神的微笑,帶給我的是喜悅是歡樂,看久了這高棉的微笑,常常讓我雙眸滿含熱淚。
我們到達巴戎寺正值吳哥的正午時分,游客也非常多,其實可以不急著攀登到上面,先看下麵浮雕。吳哥王朝的浮雕都是描繪神話和宗教故事以及古代戰爭場面的,巴戎寺外層迴廊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其中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庶民生活的圖像。
巴戎寺是闍耶跋摩七世晚年為自己建造的陵寢寺院。他已經從 印度 教改信了大乘佛教,許多原始欲望的騷動,逐漸沉澱升華成為一種極其安靜祥和的微笑。
闍耶跋摩七世的死亡加速了吳哥王朝的衰敗,因此巴戎寺被譽為是“吳哥文明的最後一道光”。
此後的建築註定無法超越這一歷史時期的建築藝術巔峰,
高棉,從此走進末落。
當一切的表情, 成為過去,仿佛從污泥的地沼中開起一朵蓮花,那微笑成為城市高處唯一的表情,包容愛恨,超越生死,通過漫長歲月,把笑容傳遞給後世。
拍攝巴戎寺,應避開中午時間,因為斑駁的巨石沒有層次,直射的陽光下就更沒什麼看頭,傍晚時分游客稀少,光線柔和,比較適合拍照,而且在巴其戎寺遊蕩的游僧,日落時分游客散去後才陸續離開,此時是抓拍游僧的好機會 最佳人像攝影點:我們幾乎沒有拍人像照片。看到有這樣一張,攝影師的意圖應該是右上是高棉的微笑,左下是人物的微笑。不妨一試。 【巴芳寺】巴方寺(Baphuon,巴普昂寺)又稱“ 巴本 宮殿”、“空中宮殿”。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於1060年修建獻給濕婆神(Shiva)的國寺,它位於當時都城的中心,巴戎寺 西北 200米,緊鄰皇家宮殿的南圍牆。巴芳寺被稱為世界上最大、圖樣最複雜的立體建築。
周達觀在其《真臘風土記》中所記述稱為“銅塔”。
巴芳寺目前已經是廢墟,唯一留存的是長達172米的引道。 引道從入口塔門開始,用1米高的圓形 石柱 架高,上面鋪石板,圓形 石柱 間距很密,上下都有柱頭雕花。
用這密而講究的列柱支撐,使引道顯得特別莊嚴。
在這修長筆直的引道上,使人產生肅穆安靜的感覺。
我們走在上面有一種朝聖的感覺,魚兒說文武大臣們上朝了。 空中宮殿的 金塔 是國王的寢宮,國王每夜必到 金塔 中睡眠。
最上面的“ 金塔 ”,沒有對游客開放。
從空中宮殿下來後,穿過這條樹影婆娑的小道,非常迷人。 走到巴芳寺,樹下靜坐片刻,會有少許領悟。 這些土堆亂石是怎麼來的,看資料上說,是 法國 遠東學院的專家於1960年開始對巴芳寺進行維修,許多建築的石塊,先編號號碼,做了登記,在拆散解體,準備重建,他們在階壇石牆的內側建巨大的混凝土擋土牆,以解決內填土滑坡問題,這是巴芳寺維修的一大特色。 但是,這項工作在1972年因 法國 殖民結束, 柬埔寨 獨立,長達20年的內戰爆發,許多本土的學者和工作人員都被視為殖民的幫凶,激烈的愛國主義變成凶殘的報複,整個整修計劃就此棄置。
更糟糕的是,原有的編號信息資料被毀,技術人員被殺,戰後負責整理修建的人員,看到這一片廢墟,滿地亂石,也是完全無頭緒。
文明就這樣因為殘酷的戰爭,被打斷毀掉。
我們在這片 大樹 底下小憩了片刻,鳥兒歡快地叫著。
高棉的微笑,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饑餓的年代,血流成河,人比野獸還要殘酷的彼此殺戮的年代,他一直如此靜穆的微笑著。 美,也許總是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
可解,是屬於理性、邏輯、科學的,
不可解,便是神秘、宗教的。
《金剛經》的經文不易解,這巴戎寺的微笑便是一部《金剛經》
有人說這高棉的微笑,遮住下半部分,看到的是悲憫,遮住上半部分,看到的是微笑,如果變換角度,眼睛半開時是微笑,眼睛下垂時是悲憫。 那些女神的微笑,帶給我的是喜悅是歡樂,看久了這高棉的微笑,常常讓我雙眸滿含熱淚。
我們到達巴戎寺正值吳哥的正午時分,游客也非常多,其實可以不急著攀登到上面,先看下麵浮雕。吳哥王朝的浮雕都是描繪神話和宗教故事以及古代戰爭場面的,巴戎寺外層迴廊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其中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庶民生活的圖像。
巴戎寺是闍耶跋摩七世晚年為自己建造的陵寢寺院。他已經從 印度 教改信了大乘佛教,許多原始欲望的騷動,逐漸沉澱升華成為一種極其安靜祥和的微笑。
闍耶跋摩七世的死亡加速了吳哥王朝的衰敗,因此巴戎寺被譽為是“吳哥文明的最後一道光”。
此後的建築註定無法超越這一歷史時期的建築藝術巔峰,
高棉,從此走進末落。
當一切的表情, 成為過去,仿佛從污泥的地沼中開起一朵蓮花,那微笑成為城市高處唯一的表情,包容愛恨,超越生死,通過漫長歲月,把笑容傳遞給後世。
拍攝巴戎寺,應避開中午時間,因為斑駁的巨石沒有層次,直射的陽光下就更沒什麼看頭,傍晚時分游客稀少,光線柔和,比較適合拍照,而且在巴其戎寺遊蕩的游僧,日落時分游客散去後才陸續離開,此時是抓拍游僧的好機會 最佳人像攝影點:我們幾乎沒有拍人像照片。看到有這樣一張,攝影師的意圖應該是右上是高棉的微笑,左下是人物的微笑。不妨一試。 【巴芳寺】巴方寺(Baphuon,巴普昂寺)又稱“ 巴本 宮殿”、“空中宮殿”。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於1060年修建獻給濕婆神(Shiva)的國寺,它位於當時都城的中心,巴戎寺 西北 200米,緊鄰皇家宮殿的南圍牆。巴芳寺被稱為世界上最大、圖樣最複雜的立體建築。
周達觀在其《真臘風土記》中所記述稱為“銅塔”。
巴芳寺目前已經是廢墟,唯一留存的是長達172米的引道。 引道從入口塔門開始,用1米高的圓形 石柱 架高,上面鋪石板,圓形 石柱 間距很密,上下都有柱頭雕花。
用這密而講究的列柱支撐,使引道顯得特別莊嚴。
在這修長筆直的引道上,使人產生肅穆安靜的感覺。
我們走在上面有一種朝聖的感覺,魚兒說文武大臣們上朝了。 空中宮殿的 金塔 是國王的寢宮,國王每夜必到 金塔 中睡眠。
最上面的“ 金塔 ”,沒有對游客開放。
從空中宮殿下來後,穿過這條樹影婆娑的小道,非常迷人。 走到巴芳寺,樹下靜坐片刻,會有少許領悟。 這些土堆亂石是怎麼來的,看資料上說,是 法國 遠東學院的專家於1960年開始對巴芳寺進行維修,許多建築的石塊,先編號號碼,做了登記,在拆散解體,準備重建,他們在階壇石牆的內側建巨大的混凝土擋土牆,以解決內填土滑坡問題,這是巴芳寺維修的一大特色。 但是,這項工作在1972年因 法國 殖民結束, 柬埔寨 獨立,長達20年的內戰爆發,許多本土的學者和工作人員都被視為殖民的幫凶,激烈的愛國主義變成凶殘的報複,整個整修計劃就此棄置。
更糟糕的是,原有的編號信息資料被毀,技術人員被殺,戰後負責整理修建的人員,看到這一片廢墟,滿地亂石,也是完全無頭緒。
文明就這樣因為殘酷的戰爭,被打斷毀掉。
我們在這片 大樹 底下小憩了片刻,鳥兒歡快地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