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八日 | 走過這個佛系目的地,我們永遠是最好的朋友
從地理位置上劃分, 茵萊湖 位於 緬甸 北部撣(shan)邦高原的良瑞盆地內,是 緬甸 的第二 大湖 。
一條長約5公里窄窄的水道把 茵萊湖 和大大小小的村落連接在一起。 其實,除了美麗的 茵萊湖 風景之外,這個地方給我留下的最大印象,
就是它的“溫柔”,是一種讓人陶醉而不自知的溫柔。 人們徜徉在湖上,才能體會到什麼是陶醉其中,
真正享受到那種直達人心底的踏實與平靜。
嗯,關鍵還是在於這裡比較——涼快!
清風拂面,髮絲飛舞,縱使有太陽光照在頭頂,內心卻平靜如水。 村民靠湖吃飯,打漁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
生活在水鄉澤國中的茵達族人認為,用腳划船速度快而且耐久,還能騰出手來撒網捕魚。
一個人在船上作業,可以行船捕魚兩不誤。
因此,便形成了整個湖上最壯觀的單腳漁夫圖。 而對於我來說, 茵萊湖 則更像是 緬甸 的 瀘沽湖 。
同樣都是高山湖泊、藍天白雲,同樣都是世代居住在湖邊的少數民族。
相同的是,質朴的性格,善良的微笑;
不同的是,特別的風俗,個性的文化。 其實,究其源頭,居住在這裡的“少數民族”反而大多與 中國 有關。
佤邦,也就是 中國 的佤族。 撣邦 ,是 中國 的傣族, 泰國 的泰族。而克欽邦,就是 中國 的景頗族。
說來數去,其實位於邊境的這些個民族,本是同根同源。
我們的嚮導就是 撣邦 的,據說他家裡人還在說 雲南 話。 這樣一來,在這個一千多將近兩千米海拔的湖泊,
體驗到了 雲南 的 瀘沽湖 的感覺,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在 茵萊湖 ,最適合的游覽方式當然還是坐船。
一頁小小的柳葉船,摺合人民幣100多元就能包上一整天,
在湖上穿梭於各個小村落,看當地人織布、打鐵、拜佛……
陽光下的湖水不怎麼清澈,從村落里走出水道需要經過密密麻麻的水草田。 清晨的陽光里,小船在或寬闊或狹長的水道里穿行,好像穿越在一片空無之中。 直到走進村落之間的水道,看到兩旁的房屋,才感覺穿越回人間。
其實,在 茵萊湖 上的行程有很多,
可以去參觀長頸族、看織布、打銀器、打鐵,
又或者是去各種的寺廟,白塔群、龍船、跳貓寺……
我也是因為來過兩次出湖三次才知道,原來每個村落都有不同的可看的東西。 最好玩的還是這個划船比賽。
我們的 廣東 朋友說,這不就是龍舟嗎?
哦?你家龍舟是拿腳劃的嗎? 比出勝負以後的兩條船,無論輸贏大家都歡天喜地的,
伴著船頭的鼓聲,有人站 上高 台開始跳舞。 當你身處其中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幸福沒那麼多啰嗦,
走到幸福的人群之中,跟他們一起跳舞狂歡就可以了!
是的,其實 茵萊湖 的精髓不在湖上,在岸上。 有幸走過的這些湖上人家,其實他們已經看過了太多的游客。
所以當我們走過他們的門口,似乎都有些見怪不怪。
住在湖上的這些漂泊民族,他們眼神中透露的想要瞭解外界的渴望,我似乎有所瞭解。 男人到湖上划船捕魚,女人就在家裡紡紗織布。
荷葉的莖竟然可以抽出一段段的細絲,擰成一股股,就如同荷花的性格一樣堅韌,
用來織布做成衣服,既涼爽又堅固。
縱使我已經走過了世界各個角落,卻也還是第一次看到用這樣的材料來制衣的。
也是一大特色哦。 水上還有本地人的集市,每五天開一次,
湖邊村落里的居民就都聚集在一起,買各種食品和日用品。
平日里也有漁民划著船把新鮮的食物和魚類售賣給湖邊的人家。 在這裡的時光,給予了“歲月靜好”四個字別樣的解釋。
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除了水上的馬達聲,仿佛大家都是安安靜靜地在生活。
對於物質的需求,也遠低於別處。 在一場暴雨之後,我們還偶遇了雙彩虹。
能看到這樣的美景的人都是幸運的,我們激動地拿起相機一頓狂拍,
面面甚至不顧還一直在淅瀝的雨點,衝進雨里;
在這種意境里,似乎感受到了一種天人合一。 萬物自有生命,一株水草,一縷清風,一道彩虹,
那是 茵萊湖 給我留下的唯美映象。
下一次,我要帶上我的他,一起在湖邊浪費美好的時光。
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 Shwe Inn Tain Pagoda 瑞因泰佛塔,就在 茵萊湖 的西南角上,
從熱鬧的集市走到這裡,一下子感覺穿越了兩個世界。
一條長約5公里窄窄的水道把 茵萊湖 和大大小小的村落連接在一起。 其實,除了美麗的 茵萊湖 風景之外,這個地方給我留下的最大印象,
就是它的“溫柔”,是一種讓人陶醉而不自知的溫柔。 人們徜徉在湖上,才能體會到什麼是陶醉其中,
真正享受到那種直達人心底的踏實與平靜。
嗯,關鍵還是在於這裡比較——涼快!
清風拂面,髮絲飛舞,縱使有太陽光照在頭頂,內心卻平靜如水。 村民靠湖吃飯,打漁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
生活在水鄉澤國中的茵達族人認為,用腳划船速度快而且耐久,還能騰出手來撒網捕魚。
一個人在船上作業,可以行船捕魚兩不誤。
因此,便形成了整個湖上最壯觀的單腳漁夫圖。 而對於我來說, 茵萊湖 則更像是 緬甸 的 瀘沽湖 。
同樣都是高山湖泊、藍天白雲,同樣都是世代居住在湖邊的少數民族。
相同的是,質朴的性格,善良的微笑;
不同的是,特別的風俗,個性的文化。 其實,究其源頭,居住在這裡的“少數民族”反而大多與 中國 有關。
佤邦,也就是 中國 的佤族。 撣邦 ,是 中國 的傣族, 泰國 的泰族。而克欽邦,就是 中國 的景頗族。
說來數去,其實位於邊境的這些個民族,本是同根同源。
我們的嚮導就是 撣邦 的,據說他家裡人還在說 雲南 話。 這樣一來,在這個一千多將近兩千米海拔的湖泊,
體驗到了 雲南 的 瀘沽湖 的感覺,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在 茵萊湖 ,最適合的游覽方式當然還是坐船。
一頁小小的柳葉船,摺合人民幣100多元就能包上一整天,
在湖上穿梭於各個小村落,看當地人織布、打鐵、拜佛……
陽光下的湖水不怎麼清澈,從村落里走出水道需要經過密密麻麻的水草田。 清晨的陽光里,小船在或寬闊或狹長的水道里穿行,好像穿越在一片空無之中。 直到走進村落之間的水道,看到兩旁的房屋,才感覺穿越回人間。
其實,在 茵萊湖 上的行程有很多,
可以去參觀長頸族、看織布、打銀器、打鐵,
又或者是去各種的寺廟,白塔群、龍船、跳貓寺……
我也是因為來過兩次出湖三次才知道,原來每個村落都有不同的可看的東西。 最好玩的還是這個划船比賽。
我們的 廣東 朋友說,這不就是龍舟嗎?
哦?你家龍舟是拿腳劃的嗎? 比出勝負以後的兩條船,無論輸贏大家都歡天喜地的,
伴著船頭的鼓聲,有人站 上高 台開始跳舞。 當你身處其中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幸福沒那麼多啰嗦,
走到幸福的人群之中,跟他們一起跳舞狂歡就可以了!
是的,其實 茵萊湖 的精髓不在湖上,在岸上。 有幸走過的這些湖上人家,其實他們已經看過了太多的游客。
所以當我們走過他們的門口,似乎都有些見怪不怪。
住在湖上的這些漂泊民族,他們眼神中透露的想要瞭解外界的渴望,我似乎有所瞭解。 男人到湖上划船捕魚,女人就在家裡紡紗織布。
荷葉的莖竟然可以抽出一段段的細絲,擰成一股股,就如同荷花的性格一樣堅韌,
用來織布做成衣服,既涼爽又堅固。
縱使我已經走過了世界各個角落,卻也還是第一次看到用這樣的材料來制衣的。
也是一大特色哦。 水上還有本地人的集市,每五天開一次,
湖邊村落里的居民就都聚集在一起,買各種食品和日用品。
平日里也有漁民划著船把新鮮的食物和魚類售賣給湖邊的人家。 在這裡的時光,給予了“歲月靜好”四個字別樣的解釋。
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除了水上的馬達聲,仿佛大家都是安安靜靜地在生活。
對於物質的需求,也遠低於別處。 在一場暴雨之後,我們還偶遇了雙彩虹。
能看到這樣的美景的人都是幸運的,我們激動地拿起相機一頓狂拍,
面面甚至不顧還一直在淅瀝的雨點,衝進雨里;
在這種意境里,似乎感受到了一種天人合一。 萬物自有生命,一株水草,一縷清風,一道彩虹,
那是 茵萊湖 給我留下的唯美映象。
下一次,我要帶上我的他,一起在湖邊浪費美好的時光。
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 Shwe Inn Tain Pagoda 瑞因泰佛塔,就在 茵萊湖 的西南角上,
從熱鬧的集市走到這裡,一下子感覺穿越了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