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三國之行(埃塞,肯尼亞,坦桑)






中午在一片樹林中用餐,雖然曼亞拉湖的 獅子 會上樹,但大家都表現出了群居動物的淡定,我們人多,我們不怕。吃過飯,上車往湖邊進發。路上遇到一個小插曲,車在一片猴麵包樹林前停了下來。幾個攝影師以為遇到了能上樹的 獅子 ,紛紛爬到車頂,不想前面卻是一場大象與狒狒間的民事糾紛。



這場民事糾紛持續了10多分鐘,兩邊的車輛被堵在路上,饒有興味的看著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其結果便是大象吃飽了自顧散去。而狒狒們則爬回樹上,暗自神傷...
自然界的道德觀念果然模糊,是大象以大欺小,還是狒狒霸占資源?大家都是為了生存,今日各打五十大板的散去,明天只怕還要繼續上演。人類世界雖文明瞭數千年,其實還不是一樣,今天扮演大象,明天扮演狒狒的一路鬧下去,如同這一地被踩得稀爛的果子,一地雞毛...
最絢麗的湖光
車子穿過一大片水葫蘆塘,車子終於開到了曼亞拉湖邊。我看到了這世界上最美麗的湖光。天藍的有些不真實,厚厚的雲層也無法抵擋陽光對湖水的愛戀。那片光筆直的灑下來,將厚厚的雲朵壓製成一首情詩,徹底復刻在了湖面上,黛青色的群山張開雙臂擁抱著這份美麗,水鳥飛於其間,吟唱著只有它們能聽得懂的歌謠...


















轉眼間,16天的 東非 之行接近尾聲。與以往的行程不同, 東非 之行充滿了情緒的起伏,身心在“受折磨”與“被治愈”間反覆的重生,實現了另一個意義上的“生生不息”。今天是在 非洲 的倒數第二天,我們會去那個傳說中的地方— 乞力馬扎羅 山。
“第三 大城 市” 阿魯沙
前往 乞力馬扎羅 的路上,我們途徑 坦桑尼亞 第三 大城 市 阿魯沙 。中午在 阿魯沙 的工藝館落腳吃飯,順便逛了逛這裡的工藝品市場。市場里大部分是黑木雕刻作品,原型取材都是這裡的野生動物。河馬啊,長頸鹿啊什麼的。工匠們刻意的把這些動物的屁股刻畫的尤為突出,圓滾滾的十分可愛,誠然價格也不菲。在這裡花5美金買了個冰箱貼留念。團隊中幾位男士在這裡出了手,買的卻是12美金的一個黑木棒槌,問他們買了幹嘛?他們回答,放在車上防身。想起多年前去 新疆 ,一個男同事帶的甩棍被機場安檢扣下,問他為什麼要帶甩棍,他的回答也是防身。實在想不通,這群男性朋友平日是有多容易被攻擊,怎麼總會有這樣奇妙的想法。
出了 阿魯沙 ,開車沒多久就看到了一座孤零零的大山杵在地平線上,興奮的問傑西這是不是就是 乞力馬扎羅 。傑西說這是 非洲 第二大山 梅魯 山,很多爬 乞力馬扎羅 的初級登山客都會選擇爬 梅魯 山熱身,這裡的山道比較和緩,也沒有雪頂,天氣好的情況下兩三天就可以登頂,在山頂眺望70公裡外的 乞力馬扎羅 ,別有一番風味。
赤道的雪山- 乞力馬扎羅
終於到了傳說中的 非洲 屋脊腳下,登山口上豎著一塊牌子,具體的記載著爬 乞力馬扎羅 的路線,從這裡登頂要經過6個營地,每天大概要行走40多公里,整個登頂過程需要七天。看著那些背著專業背包的登山客,穿過那扇鐵門低頭前行的樣子,讓我想起了《 乞力馬扎羅 的雪》中冰封在雪頂上的花豹。海明威在這篇短小的文章中發問:“沒有人知道花豹跑到這麼高的地方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