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個時區,穿越有著俄羅斯民族脊梁著稱的:西伯利亞鐵路。
小鎮廣場上的長明火,英烈永垂不朽。 在廣場上的各種木雕。 穿著民族服裝的大媽。 還在堅守的手藝人。 就要離開小鎮了,童話般的蘇磁達爾讓我2天都處於興奮狀態,意猶未盡,我戀戀不捨,但我只能選擇前往下一站, 聖彼得堡 。
我住過很多賓館和旅店,其中有這3個地方讓我最為難忘:1飛來寺的賓館,對面看到就是 梅里雪山 的雪山一丈隊,2 貝加爾湖 ,我住的小店對面隔著一條馬路就是浩瀚 貝加爾湖 。3蘇磁達爾小鎮這花園式的別墅。 第2篇:這裡是舊世界的贊歌——聖彼得堡聖彼得堡 ,位於 俄羅斯 西北 部, 波羅的海 沿岸,涅瓦河口,處於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 俄羅斯 的中央直轄市, 列寧格勒州 的首府, 俄羅斯 西北 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 俄羅斯 的“北方首都”。
“它是世界上最抽象和最有思想的城市”——陀思妥耶夫斯基曾這樣評論 聖彼得堡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 普希金 的《葉甫蓋尼 奧涅金》也都是在這裡創作的。也是從這裡,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奧 洛克 菲耶夫和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用他們獨一無二的 俄羅斯 音樂開始去征服了全世界
聖彼得堡 是 俄羅斯 第二 大城 市,面積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聖彼得堡 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裡都是 俄羅斯 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複原名為 聖彼得堡 。 聖彼得堡 和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這座城市由沙皇彼得二世建立,最初的功能是“面向西方的一個窗口”。分佈在涅瓦河上的100多個島嶼,由一條條運河和一座座拱橋相連,這裡也曾被歌德贊為“東方的 威尼斯 ”。它是 莫斯科 帝國萌芽時期的首都,修建於1703年,面向 歐洲 大陸,背對 莫斯科 。遵循彼得大帝的意願和命令,這座城市被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的建造起來,並以守護聖人彼得來命名。但是,即使彼得的建築藍圖力求他的首都和 歐洲 的 大城 市一致,他也同時考慮到了這座城市自身的特點,懂得水是這個城市的生命之源,無論是建造宮殿、要塞還是商鋪,都沒有忘記符合這一主旨。
聖彼得堡 擁有的也不僅僅都是美麗的童話,它的歷史也映射出了 俄羅斯 帝國黑暗的一面——長達一個世紀的戰爭與革命。19世紀,這座城市見證了反獨裁、反壓迫的戰爭:在1825年,一群富於幻想的貴族官員(所謂的十二月黨人)在這裡點燃了早期的革命烈火,接著1905年發生工人運動,1917年,全面的解放運動最終導致了舊俄的羅門諾夫王朝的覆滅,蘇聯 共和 國誕生。 莫斯科 也取代了 聖彼得堡 又一次成為 俄羅斯 的首都。
1703年5月27日,於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 聖彼得堡 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 瑞典 軍隊的進攻,後擴建為城;至此, 波羅的海 出 海口 從此納入 俄羅斯 版圖,彼得大帝在 聖彼得堡 創建了 波羅的海 艦隊,使 俄羅斯 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
1712年, 俄羅斯 將首都從 莫斯科 遷到 聖彼得堡 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這一時期一直叫 聖彼得堡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 俄羅斯 同 德國 是敵對國,因為 聖彼得堡 的“堡”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
1917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裡獲得 成功 ,從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蘇聯時代。
1918年3月,首都從這裡又遷回 莫斯科 。
1924年列寧逝世後,為了紀念列寧,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聖彼得堡 當時叫做列寧格勒,這裡曾上演了一段悲壯的歷史。 德國 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戰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圍困於反圍困作戰。蘇聯軍民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2000人死於饑餓與嚴寒,兩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炮擊,3200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跡一一修複,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聖彼得堡 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上100最美的地方,凌晨4點多火車到達 聖彼得堡 在市區叫遠的火車站。 涅瓦大街 Neva Street果戈里在著名短篇小說《涅瓦大街》中曾寫道:
“最好的地方莫過於涅瓦大街了,對於 聖彼得堡 來說,涅瓦大街就代表了一切。
這條街道流光溢彩,只要一踏上涅瓦大街,一種游樂氣氛便撲面而來。”
涅瓦大街是一幅活生生的歷史畫捲,
在近200年中幾乎沒有多大變化。
整條大街在厚重的歷史人文氛圍中處處透出別具一格的閑情逸致和文藝氣質,
無數俄國的詩人、作家、畫家曾對涅瓦大街情有獨鐘,
紛紛在歷史的藝術長廊中留下過印記,
普希金 、別林斯基、果戈理、屠 格涅夫 、托爾斯泰、列賓等大師們的作品中,
無一例外都提到過涅瓦大街。
道路兩邊建築無一不浸潤了深厚的歷史底蘊。
大街將各個時期的歷史人文遺跡串連起來,
就像是 聖彼得堡 的一串珍珠項鏈。 這是在我的處附近一家博物館。 這個建築真漂亮。 這裡我這6天,天天經過這裡, 聖彼得堡 最大的小商品售賣市場。 花園大街、涅瓦大街路口。我住的民宿就在這花園大街上。 街對面的 亞美尼亞 教堂
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 of St. Catherine 外觀朴素的教堂, 聖彼得 和 聖保羅 路德教會。 天主教聖 凱瑟琳 教堂。
勝家公司大樓,外飾精美分滿100分,這裡的原址曾經是勝家縫紉機公司的總部。 喀山 大教堂對面是涅瓦大街28號的 聖彼得堡 圖書大樓。
這座建築是1904年的新型建築風格,外部牆壁上裝飾著各種雕刻,
特別是鑲有玻璃的圓頂之上的地球儀。
1-2層是紅色花崗岩,2-5層是灰色花崗岩。
它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書店,在書店里可以買到好多質量上乘的明信片和冰箱貼,
還有一個進這個書店的理由就是這裡的二樓有免費的公共廁所 涅瓦大街Nevsky Prospekt涅瓦大街是 聖彼得堡 最熱鬧最繁華的街道,聚集了該市最大的書店、食品店、最大的百貨商店和最昂貴的購物中心。而且還可以欣賞到各種教堂、名人故居以及歷史遺跡。
涅瓦大街18號
文學咖啡館 Literary Cafe
普希金
在此喝完了人生最後一杯咖啡,
做出了人生最後一個決定,
乘雪橇駛向荒郊“小 黑河 ”,
與丹特斯決鬥,負傷而亡。
從此俄國詩壇的太陽隕落了。
起義廣場
起義廣場位於涅瓦大街西段和東段的交界點,是觀光區的起點。
這裡是涅瓦大街、利戈夫斯基大街等四條街道的交界處、 莫斯科 火車 站前。
二月革命前,以廣場上的徵兆教堂命名為徵兆廣場。
十月革命後易名,因為這裡是昔日游行示威的地方。
教堂被拆除,以興建地鐵。
廣場的圓環原有 亞歷山大 三世的塑像,1937年被移走,
取而代之的是紀念蘇聯紅軍戰勝納粹 德國 四十周年的方尖碑。 滴血大教堂——涅瓦大街上格裡博耶多夫運河的北面,遠處的滴血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這是三張照片是不同時間拍的同一處建築: 喀山 大教堂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 喀山 大教堂外觀就有一種肅穆的風格,年代感,半圓型的柱廊由94根圓柱組成,面向大街,環抱廣場。 喀山 大教堂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教堂,也是 俄羅斯 最大的教堂之一,由曾為農奴的建築師沃羅尼欣以古 羅馬 的 聖彼得 教堂為藍本而設計的,於1801年開始奠基儀式,歷經10年建成 喀山 大教堂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
喀山 大教堂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教堂,也是 俄羅斯 最大的教堂之一,位於 聖彼得堡 的涅瓦大街上,由 俄羅斯 建築師沃羅尼欣設計,始建於1801年,如今仍在使用。這座教堂是為了存放 俄羅斯 東正教聖物—— 喀山 聖母像而建的。在 喀山 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 俄羅斯 最靈驗的 喀山 聖母像, 喀山 聖母像曾經多次顯靈。第一次顯靈於伊凡雷帝時期。在與 蒙古 戰爭時期,多次顯靈使 蒙古 大軍不戰而逃。第二次顯靈於俄法戰爭,元帥 庫圖 佐夫在反攻前到 喀山 教堂到 喀山 聖母前祈禱,聖母托夢給 庫圖 佐夫將出現從沒有過的寒流,這次寒流使拿破侖·波拿巴軍隊不戰而逃凍死過半,而且全無戰鬥力,使 庫圖 佐夫一戰 成功 。第三次顯靈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正教教皇向 喀山 聖母像祈禱,聖母再次托夢給教皇說寒流將第二次出現,這次寒流使德軍凍死過半,坦克無法開動,飛機無法起飛,手無法扣動扳機。 喀山 聖母像在每次都會消失。 喀山 聖母像保存在 美國 的博物館內,但是 俄羅斯 人民相信當 俄羅斯 再次出現災難的時候將會再次出現。 喀山 教堂的半圓形圓柱長廊氣勢恢宏,但其實面朝涅瓦大街一側的半圓柱長廊並不是這座教堂的正門,當時是為了考慮美觀而添加了這麼一個走廊,但現在也都從這個門進入。 喀山 大教堂始建於1801年,如今仍在使用。這座教堂是為了存放 俄羅斯 東正教聖物——《 喀山 聖母像》而建的。 庫圖 佐夫將軍墓也在教堂內。
教堂以古 羅馬 聖彼得 教堂為原本,歷經10年建成,由94根圓柱排列的半圓形迴廊是其顯著特征。
之所以供奉《 喀山 聖母像》,是因為據說 喀山 聖母曾於俄法戰爭期間顯靈。元帥 庫圖 佐夫在反攻前到 喀山 聖母前祈禱,聖母托夢給 庫圖 佐夫將出現從沒有過的寒流,這次寒流使拿破侖·波拿巴軍隊不戰而逃凍死過半,而且全無戰鬥力,使 庫圖 佐夫一戰 成功 。
教堂的平面呈十字型,中央是一座圓筒型的頂樓,頂樓上端正地立著一個巨大的圓頂。中央門口的柱廊和雕花紋飾,其實這扇面向涅瓦大街的大門並不是教堂的正門。根據 俄羅斯 東正教的教規要求,教堂的正面必須要面向東方,但如此一來 喀山 大教堂的只能側面面對主要的大街,很不美觀。設計師為解決這一問題,特意將教堂面向涅瓦大街的一側設計得十分壯觀,讓人很容易錯認為這就是教堂的正面。雖然現在進出教堂都是要通過面向涅瓦大街的這扇門,但其實向東的一面才是 喀山 大教堂的正面。 喀山 大教堂最吸引我的部分要數兩側的半圓形柱廊。為了讓這座教堂的側面看上去更像正面,設計師不惜在教堂兩側加建兩條伸向涅瓦大街的臂狀柱廊,94巨大的圓柱環抱著前面的廣場,使 喀山 大教堂看上去更具氣勢,所有的柱子都花崗岩是一根整料,頂端花瓣雕塑精美,在哪個年代工具是非常簡陋的,真是讓人和你想象。
我住過很多賓館和旅店,其中有這3個地方讓我最為難忘:1飛來寺的賓館,對面看到就是 梅里雪山 的雪山一丈隊,2 貝加爾湖 ,我住的小店對面隔著一條馬路就是浩瀚 貝加爾湖 。3蘇磁達爾小鎮這花園式的別墅。 第2篇:這裡是舊世界的贊歌——聖彼得堡聖彼得堡 ,位於 俄羅斯 西北 部, 波羅的海 沿岸,涅瓦河口,處於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 俄羅斯 的中央直轄市, 列寧格勒州 的首府, 俄羅斯 西北 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 俄羅斯 的“北方首都”。
“它是世界上最抽象和最有思想的城市”——陀思妥耶夫斯基曾這樣評論 聖彼得堡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 普希金 的《葉甫蓋尼 奧涅金》也都是在這裡創作的。也是從這裡,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奧 洛克 菲耶夫和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用他們獨一無二的 俄羅斯 音樂開始去征服了全世界
聖彼得堡 是 俄羅斯 第二 大城 市,面積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聖彼得堡 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裡都是 俄羅斯 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複原名為 聖彼得堡 。 聖彼得堡 和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這座城市由沙皇彼得二世建立,最初的功能是“面向西方的一個窗口”。分佈在涅瓦河上的100多個島嶼,由一條條運河和一座座拱橋相連,這裡也曾被歌德贊為“東方的 威尼斯 ”。它是 莫斯科 帝國萌芽時期的首都,修建於1703年,面向 歐洲 大陸,背對 莫斯科 。遵循彼得大帝的意願和命令,這座城市被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的建造起來,並以守護聖人彼得來命名。但是,即使彼得的建築藍圖力求他的首都和 歐洲 的 大城 市一致,他也同時考慮到了這座城市自身的特點,懂得水是這個城市的生命之源,無論是建造宮殿、要塞還是商鋪,都沒有忘記符合這一主旨。
聖彼得堡 擁有的也不僅僅都是美麗的童話,它的歷史也映射出了 俄羅斯 帝國黑暗的一面——長達一個世紀的戰爭與革命。19世紀,這座城市見證了反獨裁、反壓迫的戰爭:在1825年,一群富於幻想的貴族官員(所謂的十二月黨人)在這裡點燃了早期的革命烈火,接著1905年發生工人運動,1917年,全面的解放運動最終導致了舊俄的羅門諾夫王朝的覆滅,蘇聯 共和 國誕生。 莫斯科 也取代了 聖彼得堡 又一次成為 俄羅斯 的首都。
1703年5月27日,於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 聖彼得堡 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 瑞典 軍隊的進攻,後擴建為城;至此, 波羅的海 出 海口 從此納入 俄羅斯 版圖,彼得大帝在 聖彼得堡 創建了 波羅的海 艦隊,使 俄羅斯 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
1712年, 俄羅斯 將首都從 莫斯科 遷到 聖彼得堡 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這一時期一直叫 聖彼得堡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 俄羅斯 同 德國 是敵對國,因為 聖彼得堡 的“堡”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
1917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裡獲得 成功 ,從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蘇聯時代。
1918年3月,首都從這裡又遷回 莫斯科 。
1924年列寧逝世後,為了紀念列寧,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聖彼得堡 當時叫做列寧格勒,這裡曾上演了一段悲壯的歷史。 德國 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戰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圍困於反圍困作戰。蘇聯軍民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2000人死於饑餓與嚴寒,兩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炮擊,3200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跡一一修複,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聖彼得堡 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上100最美的地方,凌晨4點多火車到達 聖彼得堡 在市區叫遠的火車站。 涅瓦大街 Neva Street果戈里在著名短篇小說《涅瓦大街》中曾寫道:
“最好的地方莫過於涅瓦大街了,對於 聖彼得堡 來說,涅瓦大街就代表了一切。
這條街道流光溢彩,只要一踏上涅瓦大街,一種游樂氣氛便撲面而來。”
涅瓦大街是一幅活生生的歷史畫捲,
在近200年中幾乎沒有多大變化。
整條大街在厚重的歷史人文氛圍中處處透出別具一格的閑情逸致和文藝氣質,
無數俄國的詩人、作家、畫家曾對涅瓦大街情有獨鐘,
紛紛在歷史的藝術長廊中留下過印記,
普希金 、別林斯基、果戈理、屠 格涅夫 、托爾斯泰、列賓等大師們的作品中,
無一例外都提到過涅瓦大街。
道路兩邊建築無一不浸潤了深厚的歷史底蘊。
大街將各個時期的歷史人文遺跡串連起來,
就像是 聖彼得堡 的一串珍珠項鏈。 這是在我的處附近一家博物館。 這個建築真漂亮。 這裡我這6天,天天經過這裡, 聖彼得堡 最大的小商品售賣市場。 花園大街、涅瓦大街路口。我住的民宿就在這花園大街上。 街對面的 亞美尼亞 教堂
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 of St. Catherine 外觀朴素的教堂, 聖彼得 和 聖保羅 路德教會。 天主教聖 凱瑟琳 教堂。
勝家公司大樓,外飾精美分滿100分,這裡的原址曾經是勝家縫紉機公司的總部。 喀山 大教堂對面是涅瓦大街28號的 聖彼得堡 圖書大樓。
這座建築是1904年的新型建築風格,外部牆壁上裝飾著各種雕刻,
特別是鑲有玻璃的圓頂之上的地球儀。
1-2層是紅色花崗岩,2-5層是灰色花崗岩。
它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書店,在書店里可以買到好多質量上乘的明信片和冰箱貼,
還有一個進這個書店的理由就是這裡的二樓有免費的公共廁所 涅瓦大街Nevsky Prospekt涅瓦大街是 聖彼得堡 最熱鬧最繁華的街道,聚集了該市最大的書店、食品店、最大的百貨商店和最昂貴的購物中心。而且還可以欣賞到各種教堂、名人故居以及歷史遺跡。
涅瓦大街18號
文學咖啡館 Literary Cafe
普希金
在此喝完了人生最後一杯咖啡,
做出了人生最後一個決定,
乘雪橇駛向荒郊“小 黑河 ”,
與丹特斯決鬥,負傷而亡。
從此俄國詩壇的太陽隕落了。
起義廣場
起義廣場位於涅瓦大街西段和東段的交界點,是觀光區的起點。
這裡是涅瓦大街、利戈夫斯基大街等四條街道的交界處、 莫斯科 火車 站前。
二月革命前,以廣場上的徵兆教堂命名為徵兆廣場。
十月革命後易名,因為這裡是昔日游行示威的地方。
教堂被拆除,以興建地鐵。
廣場的圓環原有 亞歷山大 三世的塑像,1937年被移走,
取而代之的是紀念蘇聯紅軍戰勝納粹 德國 四十周年的方尖碑。 滴血大教堂——涅瓦大街上格裡博耶多夫運河的北面,遠處的滴血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這是三張照片是不同時間拍的同一處建築: 喀山 大教堂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 喀山 大教堂外觀就有一種肅穆的風格,年代感,半圓型的柱廊由94根圓柱組成,面向大街,環抱廣場。 喀山 大教堂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教堂,也是 俄羅斯 最大的教堂之一,由曾為農奴的建築師沃羅尼欣以古 羅馬 的 聖彼得 教堂為藍本而設計的,於1801年開始奠基儀式,歷經10年建成 喀山 大教堂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
喀山 大教堂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教堂,也是 俄羅斯 最大的教堂之一,位於 聖彼得堡 的涅瓦大街上,由 俄羅斯 建築師沃羅尼欣設計,始建於1801年,如今仍在使用。這座教堂是為了存放 俄羅斯 東正教聖物—— 喀山 聖母像而建的。在 喀山 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 俄羅斯 最靈驗的 喀山 聖母像, 喀山 聖母像曾經多次顯靈。第一次顯靈於伊凡雷帝時期。在與 蒙古 戰爭時期,多次顯靈使 蒙古 大軍不戰而逃。第二次顯靈於俄法戰爭,元帥 庫圖 佐夫在反攻前到 喀山 教堂到 喀山 聖母前祈禱,聖母托夢給 庫圖 佐夫將出現從沒有過的寒流,這次寒流使拿破侖·波拿巴軍隊不戰而逃凍死過半,而且全無戰鬥力,使 庫圖 佐夫一戰 成功 。第三次顯靈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正教教皇向 喀山 聖母像祈禱,聖母再次托夢給教皇說寒流將第二次出現,這次寒流使德軍凍死過半,坦克無法開動,飛機無法起飛,手無法扣動扳機。 喀山 聖母像在每次都會消失。 喀山 聖母像保存在 美國 的博物館內,但是 俄羅斯 人民相信當 俄羅斯 再次出現災難的時候將會再次出現。 喀山 教堂的半圓形圓柱長廊氣勢恢宏,但其實面朝涅瓦大街一側的半圓柱長廊並不是這座教堂的正門,當時是為了考慮美觀而添加了這麼一個走廊,但現在也都從這個門進入。 喀山 大教堂始建於1801年,如今仍在使用。這座教堂是為了存放 俄羅斯 東正教聖物——《 喀山 聖母像》而建的。 庫圖 佐夫將軍墓也在教堂內。
教堂以古 羅馬 聖彼得 教堂為原本,歷經10年建成,由94根圓柱排列的半圓形迴廊是其顯著特征。
之所以供奉《 喀山 聖母像》,是因為據說 喀山 聖母曾於俄法戰爭期間顯靈。元帥 庫圖 佐夫在反攻前到 喀山 聖母前祈禱,聖母托夢給 庫圖 佐夫將出現從沒有過的寒流,這次寒流使拿破侖·波拿巴軍隊不戰而逃凍死過半,而且全無戰鬥力,使 庫圖 佐夫一戰 成功 。
教堂的平面呈十字型,中央是一座圓筒型的頂樓,頂樓上端正地立著一個巨大的圓頂。中央門口的柱廊和雕花紋飾,其實這扇面向涅瓦大街的大門並不是教堂的正門。根據 俄羅斯 東正教的教規要求,教堂的正面必須要面向東方,但如此一來 喀山 大教堂的只能側面面對主要的大街,很不美觀。設計師為解決這一問題,特意將教堂面向涅瓦大街的一側設計得十分壯觀,讓人很容易錯認為這就是教堂的正面。雖然現在進出教堂都是要通過面向涅瓦大街的這扇門,但其實向東的一面才是 喀山 大教堂的正面。 喀山 大教堂最吸引我的部分要數兩側的半圓形柱廊。為了讓這座教堂的側面看上去更像正面,設計師不惜在教堂兩側加建兩條伸向涅瓦大街的臂狀柱廊,94巨大的圓柱環抱著前面的廣場,使 喀山 大教堂看上去更具氣勢,所有的柱子都花崗岩是一根整料,頂端花瓣雕塑精美,在哪個年代工具是非常簡陋的,真是讓人和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