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便是陪伴;皓月星辰,與卿同渡 —— 記我們的浪漫土耳其
聖索菲亞大教堂本是東正教教堂,典型的拜占庭風格建築。索菲亞在 希腊 語里意思是“神聖智慧”。這裡曾是東 羅馬 帝國的宗教中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後,阿拉伯人將這裡改成了清真寺。也是那時,建築的外圍多出了四根不那麼自然的宣禮塔。 阿拉伯人並沒有對教堂的內部裝飾做太多改造,只是用《古蘭經》的的聖訓將原來壁畫上的一些聖經故事遮擋。 曾經的金碧輝煌,如今的游人如織,都比不上下麵這二位。哪管他起高樓,由著他宴賓客,只要這石 頭屋 子塌不了,就阻擋不了我們抱著啃的熱情。 托普卡帕宮是 蘇丹 的居所,奧斯曼帝國的紫禁城。進城門前,正好碰到了定時巡邏的騎兵。高頭大馬帥小伙兒,惹得游客爭相合影。 皇室的會客廳,情理之中的金碧輝煌;奧斯曼式的書房,意料之外的明亮素雅。 宮內的牆壁上貼滿了 馬賽 克瓷磚。對稱的圖案,偏冷的色調,為整個皇宮營造出寧靜安詳的氛圍。 皇宮門口的古樹,整個內部都已經空了,靠著樹皮部分,仍舊生生不息。 最後一個打卡景點是地下水宮,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地下蓄水池。昏暗的燈光下,莉莉一邊感嘆古人的行動力,一邊探幽發微道,也許文明不是一直前進的,劇烈的後退會讓歷史斷層,讓人們無法窺視過往的輝煌。也許我們引以為傲的現代社會只是眾多消逝的文明中普通的一個。誰說不是呢,王朝更迭,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生活,往往是一個圈,誰也沒法跳出去一窺究竟。 佈滿惡魔之眼的柱子。這種圖案是 土耳其 人的護身符。他們相信,惡魔之言可以吸引邪靈的註意力,讓人們遠離惡運。從 羅馬 建築上拆下來的美杜莎頭像被用作柱子的基石。但是因為伊斯蘭教不能崇拜偶像,於是將頭像倒置,只利用它的功能性。 街頭巷尾大巴扎出發前,莉莉在網上看攻略,就說 伊斯坦布爾 的精髓絕不僅僅是宏偉的廟堂建築,更在於是走街串巷吃小吃。在江湖的犄角旮旯里,能看到世間百態,更能實實在在得體會到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給這裡留下的印記。三天時間,說短不短,我們的足跡也一點一點向外擴張。 索菲亞廣場旁邊的主街對面,有一條小巷子,裡面佈滿了這樣小資範兒的餐廳。有些臨街設有位子,有些則很值得入內一觀。 炸蝦,烤魚配上烘得蓬鬆軟內嫩的大饢,成了我們在 伊斯坦布爾 幾天的標配。但是不建議點這裡的烤肉,肉質太柴,而且羊肉膻味兒比較重。 飯吃到一半,忽然看到對街的一間賓館冒出濃濃黑煙。不到五分鐘,上十輛警車和消防車呼嘯而過。賓館和聖索菲亞大教堂只隔了一條街。皇城腳下,濃煙滾滾,當地消防隊自然是如臨大敵。 稍遠一點是 伊斯坦布爾 的大巴扎,阿拉伯語里集市的意思。 伊斯坦布爾 的大巴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集市之一,有超過六百年曆史。幾百米見方的區域里,彙集了四千多間商鋪。燈飾,地毯,瓷器,茶具,刀劍,糖果,繪畫,絲巾,皮具,畫片,珠寶,飾品,蜂蜜,香料,藏紅花,琳琅滿目,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