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木衛一上優雅死去·埃塞俄比亞
這是我走過最為艱苦的旅程,也是唯一讓我認真思考“萬一我掛在這兒怎麼整”的地方。——題記
去年在計划行程時看到一篇世界上唯六永久火山熔岩湖的貼子, 夏威夷 基拉韋厄、 瓦努阿圖 安布里姆、 剛果金 尼拉貢戈、南極埃 里伯 斯以及埃塞的爾塔阿雷。出於對 非洲 不可描述的熱愛,在 剛果金 和埃塞中選擇了後者,但由於種種原因,今年才得以成行。
圍繞埃塞中北部兜圈十天后,在黑出新高度的同時,至此, 非洲 四角只有 西非 不曾涉足。 直立脊柱·ADDIS ABABA有的時候不得不相信邪門,出行前因為雞蛋白過敏不能註射黃熱疫苗而小心肝頗為忐忑,又趕上埃航事故只能用預訂航班是空客不是波音自我安慰,最後千辛萬苦上了飛機,因為帝都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飛機整整晚點兩小時。
飛機降落時,已近當地上午十點。
埃塞俄比亞 首都 亞的斯亞貝巴 ,海拔2400米,是 非洲 最高首都。這座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隨處可見 非洲 人民的好朋友——我大 中國 的痕跡,援建的非盟總部,各路國內建築公司,王府酒店,以及博萊機場附近 中非 友誼 的巨大宣傳語。 ↑亞的斯亞貝巴 埃塞俄比亞 國家博物館,一個稍顯袖珍卻因藏有堪稱人類起源LUCY化石而舉世聞名的地方。
埃塞俄比亞 土地面積110萬平方公里,北部與 東北 部與 厄立特裡亞 接壤,東部與 吉布提 及 索馬裡 接壤,西部與 蘇丹 及 南蘇丹 接壤,南部與 肯尼亞 接壤。 埃塞俄比亞 現有人口已超一億,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並且是撒哈拉以 南非 洲唯一擁有自己文字與曆法的國家。
我們的嚮導Asian是出生於 蘇丹 的埃塞人,對於她來說,非常驕傲的是在19世界末列強瓜分 非洲 大潮之下,她的祖國是 非洲 大陸唯一未曾被殖民,保護並維持君主制國統的 非洲 國家。
埃塞俄比亞 歷史可知的第一個王朝是 阿克蘇姆 帝國,存在於公元100年—940年,國土位於現今 厄立特裡亞 及埃塞北部,因扼守 非洲 之角成為限制進出 紅海 船隻的門戶 通道 ,公元7世紀後在阿拉伯人進攻下逐漸衰亡;13—16世紀, 阿姆哈拉 人建立阿比西亞王國,這一歷史上的 東非 強國領土疆域曾至現今的 蘇丹 和 索馬裡 ;16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和 葡萄牙 相繼入侵;直至1889年孟尼利克二世稱帝,統一全國,建都 亞的斯亞貝巴 ,奠定現代 埃塞俄比亞 疆土。
1890年 意大利 入侵,宣佈 埃塞俄比亞 受其保護,自此埃塞人民展開了長達半世紀的反殖民抗爭史,直至1941年 塞拉 西一世歸國複位, 埃塞俄比亞 國名正式確立,政治上倒向美英。
1974年, 埃塞俄比亞 發生軍事政變,國家先後進入軍政府統治時期和門格斯圖獨裁時期,經過多年內戰,1991年5月,門格斯圖政權被 埃塞俄比亞 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革陣)武裝推翻,並由後者執政至今,同時, 厄立特裡亞 經1993年全民公決脫離埃塞獨立,雙方因邊境問題爆發戰爭,死傷慘重,2018年,兩國簽署五點“ 和平 宣言”,重新開放大使館,恢復通航,結束了20年的敵對狀態。 ↑亞的斯亞貝巴 時間倒退回1974年,由 美國 人類學家唐納德·約翰森等科學家組成的國際阿法爾科學考察隊在 埃塞俄比亞 北部哈達爾地區首次發現了“人類的祖母”露西化石,歷經三周的採集工作,科學家找到的化石樣本占到完整骨骼的40%,經測定,露西生活在距今320萬年前,這具阿法南方古猿骨架成為截至當時發現的最古老且保存最為完整的早期人類化石。
至於露西這個名字,則來自於當時慶功宴上播放的Beatles的新歌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結合後人推斷的露西從樹上跌落導致死亡的結論,不得不讓人腦補出一個浪漫又略顯悲傷的故事。
雖然在後來人類的科考史上,不論是在同屬露西故鄉發現的更古老的阿爾迪,亦或是存在了700萬年的 乍得 人杜馬伊逐一被髮現,露西大概都會是人類祖先中最有名的那一個。 ↑仰光聖三一大教堂 埃塞俄比亞 的宗教信仰非常複雜,最大的宗教本地人稱其為東正教,維基百科稱其為 埃塞俄比亞 正統台瓦西多教會,名義上是基督教東 方正 統教會在 埃塞俄比亞 的分支,但事實上似乎並不為正統東正教承認,但不管怎麼區分,埃塞都是一個基督教國家,並且是 非洲 唯一一個基督教國家,甚至信仰基督教的時間遠久於很多歐 美國 家。
最早的歷史記載標明公元1世紀時就有執事前往 埃塞俄比亞 傳教,但讓基督教成為主流宗教卻是在4世紀時兩個來自推羅的基督徒商人兄弟,並由兄長弗魯門修斯為 阿克蘇姆 的主教,即 埃塞俄比亞 正教會。
聖三一大教堂修建於19世紀,是埃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非洲 第二大教堂,同時它也是一個教堂與墓地合為一體的教堂, 埃塞俄比亞 前國王海爾· 塞拉 西國王夫婦 都安 葬於此。
我們到的當天適逢當地節日,保守估計上千的教徒前來參加儀式,於是我們見到了非常難以形容和理解的場面,無論男女都身披白袍,大喇叭持續誦經,脫鞋進入鋪著地毯的教堂內廳……如果不是確定自己身處教堂,這裡儼然就是穆斯林宗教場所。
在一大片虔誠的教徒中,我們兩個游客成為了被圍觀的存在,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喊著China並向我索吻,瞬間忘乎所以。 毀滅以北是新生·東非大裂谷這道地球巨大的傷疤貫穿了整個 埃塞俄比亞 中部。
大裂谷位於 非洲 東部,南起贊比西河口一帶,向北經希雷河谷至 馬拉維 湖北 部後分為東西2支:東支裂谷帶沿 維多利亞 湖東側,向北經 坦桑尼亞 、 肯尼亞 中部,穿過 埃塞俄比亞 高原入 紅海 ,再由 紅海 向 西北 方向延伸抵 約旦 谷地。西支沿 維多利亞 湖西 側,循扎伊爾國界延伸到 烏干達 北部,抵尼羅河上游谷地。全長約6400千米,是地球周長的七分之一,裂谷寬約幾十至200公里,深達1000至2000米。
從 亞的斯亞貝巴 向南行駛130公里是游客紛至而來的主要觀景地。 ↑東非大裂谷 東非 大裂谷處於 非洲 版塊和 印度 洋板塊的交界處,3000萬年前,兩個板塊之間的張裂拉伸形成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張裂帶,其中就包括 東非 大裂谷張裂帶,大量岩漿從地下深處涌出,在裂谷附近形成大量火山,這當中以 乞力馬扎羅 山和 肯尼亞 山最為著名。
埃塞俄比亞 境內的裂谷帶湖泊相對較少,而且較小,但因 埃塞俄比亞 高原地勢較南部的裂谷帶要高,所以裂谷並不比南部的多湖地帶淺。 ↑東非大裂谷 去之前為了避免失望做了充分的心理預期,在衛星雲圖上看到的狹長裂谷可能到眼前就是綿延的深坑。
可是當我真的抵達跟前,還是被震住而忍不住f字開頭一聲。
那是視野不可觸及的無邊無際,時而被群山遮蔽,時而與天際連成一片,可當腳踩在崖邊的碎石之上,遠眺著陽光與雲投射出的深淺輪廓,迎著鼓鼓而來幾近穿透胸腔的風。
那時的你會覺得,人類大概連自然千萬分之一的陪襯都稱不上。 ↑東非大裂谷 尚未進入雨季的裂谷深處,只能看到乾涸的河道。
喊著不敢不敢,最後還是一路爬到了崖邊,那一刻,無論我縱身一躍亦或是失足滑落,於自然雖約等於塵埃,但於己已是永垂不朽。 ↑東非大裂谷 東非 大裂谷存在的意義不是單純的對於地表形態的影響,同時,它對 非洲 東部的生態系統,甚至於人類的進化都產生重要影響。當今學術界普遍認為人類起源於 非洲 東部地區,而促使人類從樹上下來進而進化為直立行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東非 大裂谷的存在,它令人類祖先不能夠向西橫跨大裂谷前往剛果盆地的森林,卻只能被困在 東非 高原的草原中,草原的茂密讓他們不得不通過直立的方式來觀察周圍的環境,併進行圍獵生存。 ↑東非大裂谷 時至今日, 東非 大裂谷的張裂仍在緩慢地持續著,或許100萬年後, 非洲 東部將會和 非洲 大陸分離,大裂谷也會變成海洋。 ↑Portuguese Bridge 不遠處,是一座由 葡萄牙 人修建於400年前的橋,官方叫 葡萄牙 石橋,小名蛋橋,之所以稱為此是由於修建時埃塞並沒有水泥,為了增加穩固性在其中混入的蛋清蛋殼的緣故。
雨季的 葡萄牙 石橋下有湍急的水流,旱季就只是斷續的水坑,也因此我們得以坐在石頭上拍照。 ↑Portuguese Bridge 幾乎在埃塞每個景區都有當地嚮導,身手矯健吃苦耐勞,或者幫助游客爬上爬下,或者身負重物。
埃塞俄比亞 的官方語言是 阿姆哈拉 語,但是英語作為通用語言,雖然嚮導們普遍帶著口音,但仍算得上流利,對我這種四流選手,連蒙帶猜也足夠了。 ↑東非大裂谷 我們的嚮導更會用標準的中文告訴我們“狒狒”是裂谷的常駐民。
午餐的地點大約是所有游覽大裂谷游客的必經之地,飯後喝咖啡的功夫,我往屋外一瞅,遠處是密密麻麻的狒狒。
其中以長毛雄狒狒最為威武雄壯。
萬毛叢中一點紅…… ↑東非大裂谷 這裡的狒狒大概見慣人了,完全不怕人,在我們逐漸突破心理防線緩慢靠近的時候,它們一直非常淡定地吃草,偶有小狒狒順著樹杈旋轉跳躍不停歇。
狒哥讓我看了它的屁股~ ↑東非大裂谷 在北部,我們看到的野生動物除了狒狒猴子河馬就是鳥,遠遜於種類繁多的南部。
可是同樣在北部,我看到了淳樸而最為自然的埃塞人,形形色色,生活出本色的模樣,雖貧窮卻依然樂觀,簡單卻依然驕傲。 彼岸不曾枯竭·BlueNileFalls埃塞最可愛的除了家養小毛驢外,就是孩子們。 埃塞俄比亞 是新生兒出生率很高的國家,我們沿途經過的村落,孩子占據很高比例,最難能可貴的是,我們所到之路遇到的孩子,都熱情對我們綻放笑容,雖然他們中難免有慣於向游客索取錢財的小惡魔,但這些孩子無一不是真誠的。 去往 拉利貝拉 的路上,路過山腰的村莊時一個少年趕著牛羊穿過馬路。
埃塞的司機在公路上踩剎車,十有八九是遇到動物,動物不止包括牛羊駱駝,還有猴子雞狗之類,這與 納米比亞 有異曲同工之妙。
少年看到車上的我們,熱情地向我們揮手。 而在去往 巴赫達爾 的途中,茫茫草原上錯落有致的村莊,孩子們在牧羊的閑暇聚在一起玩樂。
藍天白雲之下,恍若有一種身處 歐洲 國家般閑散的浪漫,在他們不曾瞭解外面世界的年紀,他們是幸福而純凈的。 埃塞俄比亞 素有 東非 水塔之稱,境內位於 巴赫達爾 附近的塔納湖是埃塞最 大湖 泊,同時也是青尼羅河的源頭,塔納湖長度約84公里,闊度約66公里,最深深度為15米。湖中有大約20座島嶼,多有歷史遺跡和文物。
作為 非洲 最長的河,尼羅河60%的水量來自青尼羅河。 青尼羅河瀑布位於塔納湖東南30公里處,在當地被稱為Tississat,意思是冒煙的水。
巴赫達爾 是一座帶有濃重旅游景點氣息的城市,也顛覆了我的既定印象——我完全料想不到這裡是除達納基爾凹地外最熱的地方。
從 巴赫達爾 市區到青尼羅河瀑布約100公里,沿途可見當地居民光腳踩在泥濘的不能稱之為公路的路上,更能看見男人們在路邊的水溝就地寬衣洗澡。 旱季的青尼羅河瀑布只有兩道涓涓細流,難以想象這就是 非洲 第二大瀑布。
而每年的6—10月雨季來臨,隨著氣壓帶風帶北移, 埃塞俄比亞 高原受赤道低氣壓的控制,降水豐富,河流進入汛期,此時的瀑布足以覆蓋整片黑色岩石,泛濫的河水順著 東非 大裂谷北上與白尼羅河交匯。 在雨季,這片河道是充沛的混著大量泥沙的水,可即便如此,依然無礙於鳥來此棲息。
當地居民駐足半刻,抬手間驚醒鳥兒,它們頃刻散去,留下這兩位始作俑者悠然地躲在樹蔭之下,脫下袍子……
洗澡、澡、澡…… 塔納湖中的島嶼住著許多原住民,看起來生活水平優於陸地居民,經過一艘草扎小船從40 比爾 瞬間漲至5美元的不愉快的購物歷程,我多少懂得島上居民生活 富裕 的原因……
草扎的教堂,很有意思。
↑tana lake 雖然我對 巴赫達爾 的印象頗為微妙,但在見到河馬後足以抵消。
塔納湖裡的河馬都羞羞澀澀的,只肯淺淺露個頭,然後默默沉入湖下嬉戲。 岩石中盛開花朵·LALIBELA埃塞旅途的艱辛,一部分來自艱苦的自然環境,同時另一方面源自於糟糕的公路建設。
主要城市間的公路,我印象中就沒有見過單向超過兩排車道的,而在Gerhalta去往Lalibela的路上,一座座翻越群山的同時,腳下更是連瀝青都沒有的細碎石子路,這樣的路況下,司機從早上九點一直開到下午五點才抵達目的地。
好在在顛簸到用麻木的屁股懷疑人生的時候,眼前風景不曾辜負。 ↑Gerhalta 盤旋的公路,從山腳延伸到山頂,這都是我們走過的路,你以為翻過了這座山就是終點,然而翻過了它,眼前卻是另一座山。
人的恐懼與困局亦如此,一切源於未知,而當經歷了,終究是不過如此四字。 ↑Gerhalta 行至下午,依然是沒完沒了的山路,我們車子的發動機卻開鍋拒絕繼續工作,司機TAKALE鍥而不捨地捅鼓半天,中間還遇到一個過路的熱心男孩拎著空瓶子步行幫忙去打水。
重新上路的我們沒多久就碰到一群穿過公路攀上對面峭壁的猴子。
很親切啊,差點兩眼淚汪汪…… ↑Gerhalta 拉利貝拉 處於地勢頗高的拉斯塔山脈,依傍著山脈最高峰。城市原名羅哈,後為紀念岩石教堂的倡建者——扎格王朝的國王 拉利貝拉 爾更名。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是由11座自地面向下鑿建於山體岩石中的建築群構成,始建於12世紀末,由2萬人歷時24年打造而成。
並於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拉利貝拉 當我們在傍晚時刻抵達 拉利貝拉 ,遠遠望向山頂,能看見稀疏建於山邊的樓房,起初以為是為數不多的觀景酒店,等我們一路爬上去,才發現此處別有洞天,山上從酒店餐館到民居小店一應俱全,甚至還建有涼亭小徑和山頂公園。
身處平原的無知青年表示嘆為觀止。 ↑拉利貝拉 拉利貝拉 自公元4世紀歸信基督教東 方正 統教會。在 耶路撒冷 被穆斯林占據,阻斷了教徒朝聖之路後, 拉利貝拉 一度被提倡為新的 耶路撒冷 城,並被視為 埃塞俄比亞 正教的聖城。
11座教堂群主體分為三部分,被名為 約旦 的深谷河流分割為南北兩岸,教堂彼此間由地道和迴廊連為一體,其中以聖喬治教堂(Bete Giorigis)最為著名。 ↑拉利貝拉 這座在大片紅色火山石灰華之中開鑿出的正十字形教堂高15米,坐落在22X23米近乎為正方形的豎井狀 通道 底部,而頂部的平面也雕刻出一個巨大的十字架。 ↑拉利貝拉 聖喬治教堂作為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群的後期作品,是其巔峰之作,也是留與後人保存最為完好的教堂,這座超脫於其它兩組建築群獨成一派的教堂,俯視時帶給人莊嚴肅穆感的同時,還有巨大的壓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