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n親子游--因為愛,所以巴黎(內含法、瑞、捷克、德國四國總行程)
↑法國聖心大教堂 教堂外面的鐵欄桿上稀稀落落地掛著一些鎖頭,大多是為了證明“海枯石爛鎖不爛”的堅貞愛情,
但是這把鎖顯得有些奇怪,一顆心下麵寫著“I was happy." ,句子用的是過去時。
混跡英語江湖多年的我是這樣理解的:鎖的主人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現在並不快樂。
一顆孤單的心,寂寥地鎖在情殤之地。有些傷感,但也許是鎖的主人放下過往,重新開始的象徵。
畢竟, 巴黎 ,不缺愛情。
↑法國聖心大教堂 聖心大教堂左前 方山 坡下的這幢幾乎是人人必拍的”斜樓“,其實是好好地立著的,
但是偏偏都被大家拍成了“金字塔”。
如何愉快地看世界全在於自己能否調整心態,定位自己。
如果願意把世界拍成斜的,那一定是在幸福地躺在山坡上的時候。
↑法國聖心大教堂 蒙馬特的午後蒙馬特高地,有著不同於 巴黎 市中心的氣質。除了聖心大教堂等幾個標誌性的景點外,這裡的窄街曲巷其實最適合漫無目的地閑逛。你邂逅的每一個咖啡館可能都不平凡。你偶遇的每一個小餐館也許都有傳說。許多名家大師如海明威、凡·高、畢加索、達利等早年都曾混跡於此,把荷爾蒙燃燒而起的欲望無拘無束地倒進酒盃,痛飲。最後一路蹣跚地擁著理想,在無人的小街仰望文藝的星空、在昏暗的路燈下對話心靈的魅影,在花園的角落痛快地撒一泡滋養世界的靈感。這裡,是 巴黎 公社社員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地方,也是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紅燈區所在。咖啡館的芬芳夾雜著一絲牆角飄來的異味,大教堂的莊嚴襯托著旋轉木馬的小歡樂;塗抹在地鐵牆上的是熱血的叛逆,渲染在小丘廣場畫布上的是不滅的夢想。無論如何,她的氣質總有一面可以觸動你的心房。 ↑法國聖心大教堂 在 歐洲 各景點出沒的小火車,果然也沒有放過蒙馬特高地 。
在這坡高路彎的地方,沒一點真本事還真不敢開這個超長的家伙,
但是駕駛員大叔開起來卻像靈蛇游魚,手不快還拍不下它風馳電掣的魅影。 ↑法國聖心大教堂 林林總總的大小店鋪是蒙馬特高地的活力源泉。
漂亮的櫥窗就像多次曝光的照片,映照著溫暖可愛的生活。
許多雜貨鋪充滿著品味和靈性,生活中平凡的物品總能被賦予時尚的元素而讓人愛不釋手。我們在抱怨生活漸趨平淡的時候, 巴黎 人卻在生活大海裡不斷釣出鮮活的創意。讓每一個日子都有令人驚艷的時刻。
↑法國聖心大教堂 曾經讀過 日本 作家殿真理子寫的《 巴黎 尋寶:雜貨中的時尚》,她在前言中談到了她喜愛 巴黎 雜貨店的原因:“......和你一起度過每一天的,是讓你真心地喜歡的東西,能在不經意的某一瞬間讓你高興,使短暫的時間變得幸福而悠長.是 法國 的雜貨和小裝飾品一個一個都很有個性。在挑選時會讓你左右為難,它們完全不同於那些經過經設計後生產出來的生活便利用品。很多東西在功能上可能不怎麼樣,可正因為這一缺點會讓你愛不釋手,想要擁有一輩子。”
的確,情感上的愉悅和滿足是生活得以浪漫的原動力,一束幾天后就會枯萎的花束、一場相隔半個地球的戀愛、一張心儀已久卻價比天高的舊海報,或者一盞造型獨特而電壓不能匹配的臺燈...... 喜歡上了,就不會討價還價或瞻前顧後。愛了,就是愛了。 ↑法國聖心大教堂 誰能想得到這五彩斑斕的圓球竟然是燈泡。在國內,這就算是五金店或是燈具店了吧 ?
但是,走進去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仿佛是誘人的各色糖果,讓我們忍不住想嗅出一絲甜蜜的味道。
↑法國聖心大教堂 走過路過那麼多小餐館和咖啡館,總有不想錯過的時候。
我們挑了這家名為Le Progres的小餐館坐了下來。
當一回 巴黎 人,陽光暖暖,日子散散。
餐館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就是“進步”的意思,估計飯菜都充滿著正能量 。 ↑法國聖心大教堂 在貓途鷹網站(tripadvisor)的點評中,這家餐館在13233家 巴黎 餐廳中排名為2824名,口碑還是蠻不錯的。網站上的外國網友的多數評價也是滿滿的正能量,“Great atmosphere, friendly staff. Enjoyed the music, the wall art.(氣氛好、服務佳、音樂嗨、牆飾好。)”,“...were pleasantly surprised by the food.(好吃到大吃一‘斤’) ”,甚至連餐館的廁所都被拿來評頭論足,說它乾凈,不像有些餐館的廁所,只是在地板上挖個洞 。各種溢美之詞讓我們都覺得有些誇張。忍不住再放一段網友的評論來證明我們選擇是多麼緊跟“進步”的潮流:“If you are in the Montmartre area and craving for some good French food, stop by Le Progrès restaurant, conveniently located at the corner of Rue Yvonne Le Tac and Rue des Trois Frères. The food is authentically French, the chef is very close by and does take special requests. Please make sure to leave room for desserts as they are to die for.” ↑法國聖心大教堂 其實,我們選擇這個餐館的主要原因是它位於一個五叉路口,位置極好,當地人也多有光顧。有戶外的桌椅可以閑坐、發獃,順帶可以在眾多路人的註視下大快朵頤,滿足一下被圍觀的虛榮心 。因為,在 中國 ,大白天這樣當街占道經營,早就被威猛的城管掃蕩得片甲不留了。而黑夜中的大排檔,嘈雜、潮濕、油膩。那氛圍實在不敢讓人恭維,又何 來安 逸和舒適呢? ↑法國聖心大教堂 侍者是位留著絡腮胡的英俊小哥,熱情耐心地招呼我們點菜。
我們各點了一份菜,菜名有點忘了,似乎是牛排、豬排和烤鴨吧。
端上第一道時,大家就有點後悔,不是不好吃,而是量大到驚人,怕吃不完。
業界良心啊 !蒙馬特鄉親的家常菜真是一點都不坑爹 。
↑法國聖心大教堂 看到僅僅四根炸薯條就可以拼成一個土豆,真是感動到cry,
什麼麥當勞,什麼肯德基的小丁丁都弱爆了。
沒有對生活的熱愛,何來如此誠意的奉獻?
我邊吃邊腦補健壯的後廚大嬸手起刀落,全身肉抖地剁得土豆亂飛的火熱場景。
想當年, 巴黎 公社跟 法國 皇帝對著乾,直打得蒙馬特風雲變色,血流成河,究其原因,“菜不同,不相與謀”也算其一吧 。宮廷大餐和無產階級的土菜滋養出來的思想肯定是不太搭界的。
↑法國聖心大教堂 也曾吃過正宗的 法國 大餐,
當時的感覺就是,整桌人的菜都不夠塞我牙縫。
人在旅途,首要任務是保持能量。
燭光、晚禮服、紅酒、鵝肝啥的,也許要等到把 巴黎 當成後花園走過幾遭之後,才有閑情細品慢酌。
對於初來乍到,奔波終日的我們而言,
幾道菜還不夠裝滿一盤子的法(zhuang)國(bi)大餐絕對沒有家常菜來得實惠。
至少十個圓乎乎的土豆加上一大塊烤得半生不熟的的烤鴨(吃慣 北京 烤鴨的請不要嘗試),
最後居然都被我乾 掉 了 。
其實, 法國 人做菜有個原則:簡單即最佳,生活的藝術也是如此,吃到打飽嗝就是境界了 。 ↑法國聖心大教堂 滿足口腹之欲後,能在一個安靜的小書店里逡巡一會,
買一兩本心儀的書回去看看,實在是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最愜意不過的事情了。
法國 人對於讀書的熱愛造就了這個民族的優雅氣質。
胡曉明在《 巴黎 美學札記》里寫道:“書香中的 法國 ,比歷史與現實中的 法國 ,更能激動人心,成為一道世界人文風景的奇觀。可以說, 法國 的崛起,首先是文學的 法國 的崛起。”
塞納河傍晚時分,我們從 盧浮宮 的南側走出來,在塞納河邊漫步。站在卡 魯塞 橋頭,可以看到對岸的奧賽美術館在夕陽中靜默地佇立著,巨大的鐘面反射著晚霞的彩光,仿佛是一個溫馨的餐館里透出的燈光。此時的埃菲爾鐵塔還未點亮燈火,兩岸的建築尚未開啟夜景燈,歸林的倦鳥仍然在梧桐樹間起落啁啾,整個城市似乎都透著一種慵懶的倦意,大家都了慢下來,在石砌的河岸上、芬芳的咖啡館外或是熱鬧的小餐館內尋找著舒服的角落,坐下來,等待著夜風拂去一切的煩惱,流水沖走瑣碎的憂愁,期待著在夜幕降臨和華燈初上時,自己可以沉浸在燈光中的小世界。地平線消失了,等高線不見了,視線不用太遠,聲音無需高揚,只要有一張餐桌的大小,只要有一座橋梁的跨度就足矣。因為,那是心可以相愛的距離,腳可以丈量的長度,手可以擁抱的夢境。 塞納河,是 巴黎 的母親河。所以有人說:“沒有塞納河,就沒有 巴黎 。”
她日夜奔流,滋養了這個城市的靈魂和性格;她波濤起伏,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興衰和榮辱。 塞納河的 耶拿 橋和蘇利橋之間的河岸在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
因此在水汽氤氳的河上,總是穿梭著人滿為患的游船。
大家都渴望飽覽這環繞於 巴黎 的頸項上最璀璨動人的“珍珠項鏈”的風采
清風徐來,燈影搖曳,沉湎在兩岸濃郁的歷史風情中,不免會有些微醺的感覺。
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因此恍然而不知今夕何年,忘了身在何方? 兩岸的梧桐樹下是雙雙對對閑坐的人們,佳影共樹影婆娑。
粗大的樹幹上刻滿了熱戀的誓言,蕩漾的水波撩動著美麗的心情。 當遠處的鐵塔開始變幻著光影,張揚浪漫的天性的時候,
塞納河的就越愈發表現出她柔情嫵媚的一面。
她宛如美人的一隻玉臂,溫柔地輓著所有人的愛與哀愁。
讓我們願意依偎著她,一醉方休,長夢不醒。
沒有她的 巴黎 ,生活一定會失色乾涸。 愈夜愈熱情的塞納河,總是流光溢彩。
船兒推開的波浪一刻不停地拍擊著兩岸的聲音,
共鳴著人們熱愛生活的心跳聲和低語聲。
右岸宏大的宮殿和教堂,延續著往昔的繁華氣象。
(白色燈光處是 巴黎 聖母院,右側河岸護欄上的綠色鐵箱是塞納河畔著名的鐵皮書攤。) 而左岸熱鬧的咖啡館和餐館,綻放著生活特有的芬芳,頗有波西米亞之風。
在 巴黎 隨處可見的咖啡館,對於 巴黎 乃至 法國 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一杯咖啡的能量可以打動芳心,也可以撬動地球。自1669年 土耳其 大使讓 巴黎 人第一次見識了東方風情的“ 土耳其 飲料”後,咖啡館在 巴黎 就如雨後春筍遍佈每一個角落,成為 巴黎 的靈魂的一部分。18世紀, 法國 的哲人們在咖啡館里坐而論道並漸成氣候,咖啡杯里的圈圈漣漪和裊裊煙氣最終颳起了“啟蒙運動”的風暴,掀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大潮,衝破了巴士底獄的牢門,拉開了全球現代化的帷幕。原本圈養在右岸深宮大院里的浪漫主義,如同“王謝堂前燕”,飛過了塞納河,落在了左岸星羅棋佈的咖啡館里,繁衍出更具平民特色的浪漫精神,催生了一批浪漫主義的大師,對 法國 社會和文化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使這個民族對愛的表達變成了自然本真的流露和精緻常新的時尚。 淡定而優雅的女士,
一杯酒,一支煙,一個人,一世界,
渾然忘我,心無旁騖,
從容地讓時光的腳步慢了下來,
在煙氣和夜氣的纏綿勾兌中,
在現實和虛擬的碰撞互動間。
法國 作家安德烈·莫洛亞曾說過:
“20歲的 巴黎 女人是可愛的。30歲的的 巴黎 女人讓人無法抗拒。40歲的時候,她們是迷人的。
四十歲之後呢? 巴黎 女人從未超過40歲。”
這話,我篤信不移。
愛之橋在塞納河那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橋梁中,新橋和藝術橋無疑是最有愛的兩座橋。 ↑塞納河 新橋是塞納河上最古老、最著名的一座橋,是 巴黎 第一座石拱橋。新橋於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因 法國 內戰而中斷,1607年建成時已是亨利四世年代。在4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它和 法國 歷代的文學藝術大師結下了不解之緣,遠的如大文豪雨果,近的如導演雷奧· 卡拉克 斯。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有這座橋的影子。雷奧· 卡拉克 斯的電影《新橋戀人》在90年代的 中國 影響至深,令人難忘。我也由此認識了電影的女主角——朱麗葉·比諾什。這位演技精湛的 法國 女演員在新橋上演繹了一場富家千金和流浪漢的愛情贊歌,其驚世駭俗,無所畏懼的愛令人震撼。因為新橋自建好就從未整修而屹立至今,所以 法國 人把“歷久彌新”的事物比喻為“新橋”,電影中把新橋作為這個愛情故事的背景,是最合適不過了。世俗的一切皆流水浮雲,唯有愛可以歷久彌新,永恆不滅。
新橋的每個橋墩上方的橋欄都被設計成向外突出的弧形,並依著弧形的橋欄在內側設置了石質長椅。非常適合戀人在此閑坐談情,許多時尚大片也喜歡在此取景。溫馨的橋燈下總有三三兩兩的情侶在憑欄低語。
漫漫長橋,不知道愛情的花會不會開於此端,而凋於彼端。
但是,對於 巴黎 的愛情而言,這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
有一段路可以攜手走過,
有一座橋可以共同跨越,
有一片星空可以一起仰望。
橋有盡,愛無涯。 ↑塞納河 離新橋不遠的藝術橋有著比新橋更為爆棚的人氣。藝術橋是 巴黎 第一座鐵橋,由拿破侖任命的建築師始建於1801年,建成於1804年,毀於二戰中的德軍轟炸,重建於1984年。若論外觀,絕對遜色於河上的許多橋,幾乎可以用簡陋來形容:橋面鋪著木板,踏之有聲;橋欄是鋼絲網,扶之微晃。可是它偏偏就成了一座名符其實的“愛情橋”。 ↑塞納河 藝術橋成為“愛情橋”的原因,就是在它的橋欄上。
重重疊疊,密密麻麻地掛在橋欄上,甚至路燈桿上的是上百萬把許願鎖。這些鎖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情侶的傑作。他們鎖上鎖頭,然後把鑰匙扔進塞納河,希望浪漫的 巴黎 能夠見證他們的愛情。
連謝霆鋒和範冰冰都不能抵抗這浪漫的誘惑,在錄製《十二道鋒味》時,兩人在 巴黎 街頭上演“談一天戀愛”的劇情,也很應景地在藝術橋上鎖了兩把鎖,再把鑰匙拋入河中。不知道李晨看了這狗血的橋段會不會內心頓起波瀾 ?好在這不過是場戲而已。
掛許願鎖的行為緣起一位名為克拉拉的 巴黎 姑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814年8月30日晚上,德軍的一艘齊 柏林 飛艇在 巴黎 投彈,奪去了克拉拉的愛人的生命。戰爭結束後,克拉拉在藝術橋上掛上一把許願鎖以寄托哀思。恰巧被記者拍下並報道,結果引起轟動,媒體以“炸不垮的橋,毀不掉的 巴黎 精神”贊揚之。人們開始效仿這個行為。到2006年, 意大利 著名作家費德里科·莫恰的小說《愛是如此孩子氣》(網絡又譯為《對不起,我愛你》)中出現了掛鎖的情節。小說中主角將帶有名字的鎖掛在 羅馬 米歐維奧橋,並把鑰匙扔進台伯河以代表永恆之愛。隨後,這股掛鎖之風起於 羅馬 ,席卷 歐洲 ,傳遍世界。 中國 的許多景點也出現掛滿許願鎖的情景。本來就有著悠久的掛鎖傳統的 巴黎 人怎麼甘落人後,結果,許願鎖不僅掛滿藝術橋,還波及塞納河上多座橋梁。 ↑塞納河 不夜的 巴黎 ,讓塞納河水不眠不息,
每一個漾起的漣漪都配合著轟隆而過的燈船,
把夜游人的歡樂興緻一波一波地推向高潮。
我卻依著藝術橋上“重巒疊嶂”的橋欄,陷入沉思。
有多少對鎖的主人已終成眷屬,又有多少對已勞燕紛飛呢? ↑塞納河 每有一艘游船接近大橋,橋上和船上的人總會相互熱情地揮手招呼,
但是,未及看清彼此的臉,就已經消失在彼此的視野中。
在這些匆匆而美麗的邂逅中,
揚起的手臂還未來得及揮動,就從相逢變成了告別。
相見於河川,相忘於江湖。
那是一種讓人驚鴻一瞥,而又措手不及的惆悵。
許多愛情,緣起就在相見的一瞬間,緣滅也在相別的一念間。
在來 巴黎 之前,曾近在網上看到許多在此掛鎖的網友慨嘆:
鐵鎖猶在,愛情已逝。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藝術橋上鎖鎖復鎖鎖,卻載不動許多愁的緣故吧。 ↑塞納河 儘管多情常被雨打風吹去,
甚至還不如鐵鎖經得起歲月的磨蝕,
但,
在橋上日日夜夜上演的依舊是動人的愛情劇,
在兩岸來來往往穿梭的仍然是甜蜜的恩愛秀。
前車之鑒擋不住前赴後繼啊 。
因為,愛即生活。
如果你熱愛生活,又何懼愛情。 ↑塞納河 這一刻,
不要鎖頭,只要鎖定。
鏡頭裡聚焦了千萬次的對望,
在閃爍如繁星的同心鎖的映襯下,有著比星辰還明亮的光芒。
按動快門的“咔噠”聲,仿佛所有鎖洞“吻住”鎖環時的聲響,
在電光火石間,清脆、堅定、義無反顧。
但是這把鎖顯得有些奇怪,一顆心下麵寫著“I was happy." ,句子用的是過去時。
混跡英語江湖多年的我是這樣理解的:鎖的主人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現在並不快樂。
一顆孤單的心,寂寥地鎖在情殤之地。有些傷感,但也許是鎖的主人放下過往,重新開始的象徵。
畢竟, 巴黎 ,不缺愛情。
↑法國聖心大教堂 聖心大教堂左前 方山 坡下的這幢幾乎是人人必拍的”斜樓“,其實是好好地立著的,
但是偏偏都被大家拍成了“金字塔”。
如何愉快地看世界全在於自己能否調整心態,定位自己。
如果願意把世界拍成斜的,那一定是在幸福地躺在山坡上的時候。
↑法國聖心大教堂 蒙馬特的午後蒙馬特高地,有著不同於 巴黎 市中心的氣質。除了聖心大教堂等幾個標誌性的景點外,這裡的窄街曲巷其實最適合漫無目的地閑逛。你邂逅的每一個咖啡館可能都不平凡。你偶遇的每一個小餐館也許都有傳說。許多名家大師如海明威、凡·高、畢加索、達利等早年都曾混跡於此,把荷爾蒙燃燒而起的欲望無拘無束地倒進酒盃,痛飲。最後一路蹣跚地擁著理想,在無人的小街仰望文藝的星空、在昏暗的路燈下對話心靈的魅影,在花園的角落痛快地撒一泡滋養世界的靈感。這裡,是 巴黎 公社社員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地方,也是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紅燈區所在。咖啡館的芬芳夾雜著一絲牆角飄來的異味,大教堂的莊嚴襯托著旋轉木馬的小歡樂;塗抹在地鐵牆上的是熱血的叛逆,渲染在小丘廣場畫布上的是不滅的夢想。無論如何,她的氣質總有一面可以觸動你的心房。 ↑法國聖心大教堂 在 歐洲 各景點出沒的小火車,果然也沒有放過蒙馬特高地 。
在這坡高路彎的地方,沒一點真本事還真不敢開這個超長的家伙,
但是駕駛員大叔開起來卻像靈蛇游魚,手不快還拍不下它風馳電掣的魅影。 ↑法國聖心大教堂 林林總總的大小店鋪是蒙馬特高地的活力源泉。
漂亮的櫥窗就像多次曝光的照片,映照著溫暖可愛的生活。
許多雜貨鋪充滿著品味和靈性,生活中平凡的物品總能被賦予時尚的元素而讓人愛不釋手。我們在抱怨生活漸趨平淡的時候, 巴黎 人卻在生活大海裡不斷釣出鮮活的創意。讓每一個日子都有令人驚艷的時刻。
↑法國聖心大教堂 曾經讀過 日本 作家殿真理子寫的《 巴黎 尋寶:雜貨中的時尚》,她在前言中談到了她喜愛 巴黎 雜貨店的原因:“......和你一起度過每一天的,是讓你真心地喜歡的東西,能在不經意的某一瞬間讓你高興,使短暫的時間變得幸福而悠長.是 法國 的雜貨和小裝飾品一個一個都很有個性。在挑選時會讓你左右為難,它們完全不同於那些經過經設計後生產出來的生活便利用品。很多東西在功能上可能不怎麼樣,可正因為這一缺點會讓你愛不釋手,想要擁有一輩子。”
的確,情感上的愉悅和滿足是生活得以浪漫的原動力,一束幾天后就會枯萎的花束、一場相隔半個地球的戀愛、一張心儀已久卻價比天高的舊海報,或者一盞造型獨特而電壓不能匹配的臺燈...... 喜歡上了,就不會討價還價或瞻前顧後。愛了,就是愛了。 ↑法國聖心大教堂 誰能想得到這五彩斑斕的圓球竟然是燈泡。在國內,這就算是五金店或是燈具店了吧 ?
但是,走進去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仿佛是誘人的各色糖果,讓我們忍不住想嗅出一絲甜蜜的味道。
↑法國聖心大教堂 走過路過那麼多小餐館和咖啡館,總有不想錯過的時候。
我們挑了這家名為Le Progres的小餐館坐了下來。
當一回 巴黎 人,陽光暖暖,日子散散。
餐館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就是“進步”的意思,估計飯菜都充滿著正能量 。 ↑法國聖心大教堂 在貓途鷹網站(tripadvisor)的點評中,這家餐館在13233家 巴黎 餐廳中排名為2824名,口碑還是蠻不錯的。網站上的外國網友的多數評價也是滿滿的正能量,“Great atmosphere, friendly staff. Enjoyed the music, the wall art.(氣氛好、服務佳、音樂嗨、牆飾好。)”,“...were pleasantly surprised by the food.(好吃到大吃一‘斤’) ”,甚至連餐館的廁所都被拿來評頭論足,說它乾凈,不像有些餐館的廁所,只是在地板上挖個洞 。各種溢美之詞讓我們都覺得有些誇張。忍不住再放一段網友的評論來證明我們選擇是多麼緊跟“進步”的潮流:“If you are in the Montmartre area and craving for some good French food, stop by Le Progrès restaurant, conveniently located at the corner of Rue Yvonne Le Tac and Rue des Trois Frères. The food is authentically French, the chef is very close by and does take special requests. Please make sure to leave room for desserts as they are to die for.” ↑法國聖心大教堂 其實,我們選擇這個餐館的主要原因是它位於一個五叉路口,位置極好,當地人也多有光顧。有戶外的桌椅可以閑坐、發獃,順帶可以在眾多路人的註視下大快朵頤,滿足一下被圍觀的虛榮心 。因為,在 中國 ,大白天這樣當街占道經營,早就被威猛的城管掃蕩得片甲不留了。而黑夜中的大排檔,嘈雜、潮濕、油膩。那氛圍實在不敢讓人恭維,又何 來安 逸和舒適呢? ↑法國聖心大教堂 侍者是位留著絡腮胡的英俊小哥,熱情耐心地招呼我們點菜。
我們各點了一份菜,菜名有點忘了,似乎是牛排、豬排和烤鴨吧。
端上第一道時,大家就有點後悔,不是不好吃,而是量大到驚人,怕吃不完。
業界良心啊 !蒙馬特鄉親的家常菜真是一點都不坑爹 。
↑法國聖心大教堂 看到僅僅四根炸薯條就可以拼成一個土豆,真是感動到cry,
什麼麥當勞,什麼肯德基的小丁丁都弱爆了。
沒有對生活的熱愛,何來如此誠意的奉獻?
我邊吃邊腦補健壯的後廚大嬸手起刀落,全身肉抖地剁得土豆亂飛的火熱場景。
想當年, 巴黎 公社跟 法國 皇帝對著乾,直打得蒙馬特風雲變色,血流成河,究其原因,“菜不同,不相與謀”也算其一吧 。宮廷大餐和無產階級的土菜滋養出來的思想肯定是不太搭界的。
↑法國聖心大教堂 也曾吃過正宗的 法國 大餐,
當時的感覺就是,整桌人的菜都不夠塞我牙縫。
人在旅途,首要任務是保持能量。
燭光、晚禮服、紅酒、鵝肝啥的,也許要等到把 巴黎 當成後花園走過幾遭之後,才有閑情細品慢酌。
對於初來乍到,奔波終日的我們而言,
幾道菜還不夠裝滿一盤子的法(zhuang)國(bi)大餐絕對沒有家常菜來得實惠。
至少十個圓乎乎的土豆加上一大塊烤得半生不熟的的烤鴨(吃慣 北京 烤鴨的請不要嘗試),
最後居然都被我乾 掉 了 。
其實, 法國 人做菜有個原則:簡單即最佳,生活的藝術也是如此,吃到打飽嗝就是境界了 。 ↑法國聖心大教堂 滿足口腹之欲後,能在一個安靜的小書店里逡巡一會,
買一兩本心儀的書回去看看,實在是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最愜意不過的事情了。
法國 人對於讀書的熱愛造就了這個民族的優雅氣質。
胡曉明在《 巴黎 美學札記》里寫道:“書香中的 法國 ,比歷史與現實中的 法國 ,更能激動人心,成為一道世界人文風景的奇觀。可以說, 法國 的崛起,首先是文學的 法國 的崛起。”
塞納河傍晚時分,我們從 盧浮宮 的南側走出來,在塞納河邊漫步。站在卡 魯塞 橋頭,可以看到對岸的奧賽美術館在夕陽中靜默地佇立著,巨大的鐘面反射著晚霞的彩光,仿佛是一個溫馨的餐館里透出的燈光。此時的埃菲爾鐵塔還未點亮燈火,兩岸的建築尚未開啟夜景燈,歸林的倦鳥仍然在梧桐樹間起落啁啾,整個城市似乎都透著一種慵懶的倦意,大家都了慢下來,在石砌的河岸上、芬芳的咖啡館外或是熱鬧的小餐館內尋找著舒服的角落,坐下來,等待著夜風拂去一切的煩惱,流水沖走瑣碎的憂愁,期待著在夜幕降臨和華燈初上時,自己可以沉浸在燈光中的小世界。地平線消失了,等高線不見了,視線不用太遠,聲音無需高揚,只要有一張餐桌的大小,只要有一座橋梁的跨度就足矣。因為,那是心可以相愛的距離,腳可以丈量的長度,手可以擁抱的夢境。 塞納河,是 巴黎 的母親河。所以有人說:“沒有塞納河,就沒有 巴黎 。”
她日夜奔流,滋養了這個城市的靈魂和性格;她波濤起伏,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興衰和榮辱。 塞納河的 耶拿 橋和蘇利橋之間的河岸在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
因此在水汽氤氳的河上,總是穿梭著人滿為患的游船。
大家都渴望飽覽這環繞於 巴黎 的頸項上最璀璨動人的“珍珠項鏈”的風采
清風徐來,燈影搖曳,沉湎在兩岸濃郁的歷史風情中,不免會有些微醺的感覺。
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因此恍然而不知今夕何年,忘了身在何方? 兩岸的梧桐樹下是雙雙對對閑坐的人們,佳影共樹影婆娑。
粗大的樹幹上刻滿了熱戀的誓言,蕩漾的水波撩動著美麗的心情。 當遠處的鐵塔開始變幻著光影,張揚浪漫的天性的時候,
塞納河的就越愈發表現出她柔情嫵媚的一面。
她宛如美人的一隻玉臂,溫柔地輓著所有人的愛與哀愁。
讓我們願意依偎著她,一醉方休,長夢不醒。
沒有她的 巴黎 ,生活一定會失色乾涸。 愈夜愈熱情的塞納河,總是流光溢彩。
船兒推開的波浪一刻不停地拍擊著兩岸的聲音,
共鳴著人們熱愛生活的心跳聲和低語聲。
右岸宏大的宮殿和教堂,延續著往昔的繁華氣象。
(白色燈光處是 巴黎 聖母院,右側河岸護欄上的綠色鐵箱是塞納河畔著名的鐵皮書攤。) 而左岸熱鬧的咖啡館和餐館,綻放著生活特有的芬芳,頗有波西米亞之風。
在 巴黎 隨處可見的咖啡館,對於 巴黎 乃至 法國 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一杯咖啡的能量可以打動芳心,也可以撬動地球。自1669年 土耳其 大使讓 巴黎 人第一次見識了東方風情的“ 土耳其 飲料”後,咖啡館在 巴黎 就如雨後春筍遍佈每一個角落,成為 巴黎 的靈魂的一部分。18世紀, 法國 的哲人們在咖啡館里坐而論道並漸成氣候,咖啡杯里的圈圈漣漪和裊裊煙氣最終颳起了“啟蒙運動”的風暴,掀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大潮,衝破了巴士底獄的牢門,拉開了全球現代化的帷幕。原本圈養在右岸深宮大院里的浪漫主義,如同“王謝堂前燕”,飛過了塞納河,落在了左岸星羅棋佈的咖啡館里,繁衍出更具平民特色的浪漫精神,催生了一批浪漫主義的大師,對 法國 社會和文化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使這個民族對愛的表達變成了自然本真的流露和精緻常新的時尚。 淡定而優雅的女士,
一杯酒,一支煙,一個人,一世界,
渾然忘我,心無旁騖,
從容地讓時光的腳步慢了下來,
在煙氣和夜氣的纏綿勾兌中,
在現實和虛擬的碰撞互動間。
法國 作家安德烈·莫洛亞曾說過:
“20歲的 巴黎 女人是可愛的。30歲的的 巴黎 女人讓人無法抗拒。40歲的時候,她們是迷人的。
四十歲之後呢? 巴黎 女人從未超過40歲。”
這話,我篤信不移。
愛之橋在塞納河那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橋梁中,新橋和藝術橋無疑是最有愛的兩座橋。 ↑塞納河 新橋是塞納河上最古老、最著名的一座橋,是 巴黎 第一座石拱橋。新橋於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因 法國 內戰而中斷,1607年建成時已是亨利四世年代。在4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它和 法國 歷代的文學藝術大師結下了不解之緣,遠的如大文豪雨果,近的如導演雷奧· 卡拉克 斯。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有這座橋的影子。雷奧· 卡拉克 斯的電影《新橋戀人》在90年代的 中國 影響至深,令人難忘。我也由此認識了電影的女主角——朱麗葉·比諾什。這位演技精湛的 法國 女演員在新橋上演繹了一場富家千金和流浪漢的愛情贊歌,其驚世駭俗,無所畏懼的愛令人震撼。因為新橋自建好就從未整修而屹立至今,所以 法國 人把“歷久彌新”的事物比喻為“新橋”,電影中把新橋作為這個愛情故事的背景,是最合適不過了。世俗的一切皆流水浮雲,唯有愛可以歷久彌新,永恆不滅。
新橋的每個橋墩上方的橋欄都被設計成向外突出的弧形,並依著弧形的橋欄在內側設置了石質長椅。非常適合戀人在此閑坐談情,許多時尚大片也喜歡在此取景。溫馨的橋燈下總有三三兩兩的情侶在憑欄低語。
漫漫長橋,不知道愛情的花會不會開於此端,而凋於彼端。
但是,對於 巴黎 的愛情而言,這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
有一段路可以攜手走過,
有一座橋可以共同跨越,
有一片星空可以一起仰望。
橋有盡,愛無涯。 ↑塞納河 離新橋不遠的藝術橋有著比新橋更為爆棚的人氣。藝術橋是 巴黎 第一座鐵橋,由拿破侖任命的建築師始建於1801年,建成於1804年,毀於二戰中的德軍轟炸,重建於1984年。若論外觀,絕對遜色於河上的許多橋,幾乎可以用簡陋來形容:橋面鋪著木板,踏之有聲;橋欄是鋼絲網,扶之微晃。可是它偏偏就成了一座名符其實的“愛情橋”。 ↑塞納河 藝術橋成為“愛情橋”的原因,就是在它的橋欄上。
重重疊疊,密密麻麻地掛在橋欄上,甚至路燈桿上的是上百萬把許願鎖。這些鎖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情侶的傑作。他們鎖上鎖頭,然後把鑰匙扔進塞納河,希望浪漫的 巴黎 能夠見證他們的愛情。
連謝霆鋒和範冰冰都不能抵抗這浪漫的誘惑,在錄製《十二道鋒味》時,兩人在 巴黎 街頭上演“談一天戀愛”的劇情,也很應景地在藝術橋上鎖了兩把鎖,再把鑰匙拋入河中。不知道李晨看了這狗血的橋段會不會內心頓起波瀾 ?好在這不過是場戲而已。
掛許願鎖的行為緣起一位名為克拉拉的 巴黎 姑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814年8月30日晚上,德軍的一艘齊 柏林 飛艇在 巴黎 投彈,奪去了克拉拉的愛人的生命。戰爭結束後,克拉拉在藝術橋上掛上一把許願鎖以寄托哀思。恰巧被記者拍下並報道,結果引起轟動,媒體以“炸不垮的橋,毀不掉的 巴黎 精神”贊揚之。人們開始效仿這個行為。到2006年, 意大利 著名作家費德里科·莫恰的小說《愛是如此孩子氣》(網絡又譯為《對不起,我愛你》)中出現了掛鎖的情節。小說中主角將帶有名字的鎖掛在 羅馬 米歐維奧橋,並把鑰匙扔進台伯河以代表永恆之愛。隨後,這股掛鎖之風起於 羅馬 ,席卷 歐洲 ,傳遍世界。 中國 的許多景點也出現掛滿許願鎖的情景。本來就有著悠久的掛鎖傳統的 巴黎 人怎麼甘落人後,結果,許願鎖不僅掛滿藝術橋,還波及塞納河上多座橋梁。 ↑塞納河 不夜的 巴黎 ,讓塞納河水不眠不息,
每一個漾起的漣漪都配合著轟隆而過的燈船,
把夜游人的歡樂興緻一波一波地推向高潮。
我卻依著藝術橋上“重巒疊嶂”的橋欄,陷入沉思。
有多少對鎖的主人已終成眷屬,又有多少對已勞燕紛飛呢? ↑塞納河 每有一艘游船接近大橋,橋上和船上的人總會相互熱情地揮手招呼,
但是,未及看清彼此的臉,就已經消失在彼此的視野中。
在這些匆匆而美麗的邂逅中,
揚起的手臂還未來得及揮動,就從相逢變成了告別。
相見於河川,相忘於江湖。
那是一種讓人驚鴻一瞥,而又措手不及的惆悵。
許多愛情,緣起就在相見的一瞬間,緣滅也在相別的一念間。
在來 巴黎 之前,曾近在網上看到許多在此掛鎖的網友慨嘆:
鐵鎖猶在,愛情已逝。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藝術橋上鎖鎖復鎖鎖,卻載不動許多愁的緣故吧。 ↑塞納河 儘管多情常被雨打風吹去,
甚至還不如鐵鎖經得起歲月的磨蝕,
但,
在橋上日日夜夜上演的依舊是動人的愛情劇,
在兩岸來來往往穿梭的仍然是甜蜜的恩愛秀。
前車之鑒擋不住前赴後繼啊 。
因為,愛即生活。
如果你熱愛生活,又何懼愛情。 ↑塞納河 這一刻,
不要鎖頭,只要鎖定。
鏡頭裡聚焦了千萬次的對望,
在閃爍如繁星的同心鎖的映襯下,有著比星辰還明亮的光芒。
按動快門的“咔噠”聲,仿佛所有鎖洞“吻住”鎖環時的聲響,
在電光火石間,清脆、堅定、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