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n親子游--因為愛,所以巴黎(內含法、瑞、捷克、德國四國總行程)

比方說,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和 法國 第三大的管風琴。

小小的火苗在蠟燭頂端搖曳著,它們熱烈地跳躍晃動,卻堅定地待在原地,
仿佛是那些虔誠的教徒們安放於此的心。在無聲而熱烈地訴說他們對上帝的愛。

沒有蕪雜之聲紛擾心境,只有溫馨之語由耳及心。
愛牆

走出Abbesses地鐵站,心裡想著不知道要去哪裡才能找得到那一面著名的愛牆,一直以為會是一個宏大而醒目的建築物,卻在驀然迴首間,看到她亭亭玉立於地鐵出口右後方的小花園裡,表現出寵辱不驚的淡定。即便她如此低調,卻一點都無損她的超高人氣,自2001年愛牆落成之後,世界各地相愛、想愛和信愛的人絡繹不絕來到這個由511塊深藍色長方形瓷磚組成,用311種語言和筆跡寫滿了世界上最溫馨的語言“我愛你”的牆壁面前朝聖,見證情比金堅的愛情,憧憬地老天荒的相守。我們來到愛牆前時,正好看見一對 中國 情侶在牆前拍婚紗照。此情此景釀成的幸福滋味一定是終身難忘的。


身旁的文字寫著:“保持理智,勿要強求(soyons raisonnable, exigeons l'impossible)” 。
(圖片源自網絡)


(圖片源自網絡)
可能是覺得“革命”得還不夠徹底吧,最後連藍裙女郎也被重新畫了 。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情形:她一手拿著被扯下來的吊帶裙的肩帶,一手拎著外套,臉上帶著似乎聛睨一切的表情,有一種義無反顧的勇氣。
網絡上許多有關”愛牆“的帖子對這一幅畫傳遞著比較混亂的信息。有些新拍的照片,其文字解說還人云亦云地照搬之前有關愛牆上面的畫的描述。例如:神一樣的《環球時報》記者在2015年8月20日發表在環球網上的文章里有一段文字寫到:"......畫旁邊一行小字寫道,“請在愛中保持理智,不要強求”,或許這是 法國 人對愛情真諦的溫柔提醒與詮釋。"。而我在2014年7月看到的早就不是這樣的文字了,難道又改了回去?對此我只能”呵呵“了。如果到了牆前還不考證一下,而睜眼說瞎話,那職業素養真是亟待提升啊。
就我個人而言,現在這畫上的文字我更為喜歡,因為更能體現 巴黎 的精神和氣質。愛,就是一種激情和勇氣,保持理智的愛往往會淪為 中國 式的“相親”和“討價還價”。愛,就是稍縱即逝的神奇感覺,是一種瞬間迸射出光芒的化學反應,稍有遲疑,也許就化為浮雲,留下一地殘念。真愛當前,捨我其誰。
然而,面對著滿牆燃燒著熱情的文字,我還是本能地去尋找自己最熟悉的中文,覺得那熟悉的字眼才能擊中我的心,而其他文字寫出的“我愛你”對於我而言,還是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這讓我感嘆:愛,有時候真的很困難。即使近在咫尺,卻依然隔著藩籬,隔著高山,隔著大海。 巴黎 人已是如此地兼容並蓄,為愛敞開了雙臂,甚至都無所防備,卻屢屢受傷於敵意和仇恨。但是,愛牆上方那幅風格不斷變化,不斷靠近愛的本意的畫已經告訴了我們 巴黎 人對於愛的理解: 愛,就要無所畏懼。不管是否被誤會和敵視,不管是否有凶險和犧牲。因為,愛可以最終征服一切 。

1979年和艾未未、鐘阿城等發起“星星美展”的 中國 姑娘李爽,因為與 法國 駐華外交官白天祥戀愛,被判兩年勞教。白天祥被驅逐出境後,在 法國 組織“李爽事件援救組織”,李爽最後得以赴法與情郎團聚。李爽在多年後說:是她自己用坐監撞開 中國 涉外婚姻的大門。這樣的事情,在如今的 中國 當然已經匪夷所思。但是,這個世界上依然還有許多有形或無形的障礙,在阻隔著人們的交往、理解和相愛。這也是愛牆的創建人巴隆所看到併為之憂慮的。他認為:在暴力強權存在和個人主義至上的世界里,牆把人們分隔開來,然而送去一聲簡單而真情的“我愛你”,卻時常能解除誤解和拆除分歧的樊籬。愛牆不僅是為相愛的有情人而建,它還為不同民族和語言的人提供了一個和諧共處的地方。巴隆邀請研習 中國 書法和東方繪畫藝術的 法國 女藝術家克萊赫·吉托(Claire·Kito)為這堵牆作了藝術設計。在愛牆密密麻麻的字裡行間,散佈著不同形狀的紅色色塊,據說這些色塊寓意破碎的心,作者期冀用純潔 和美 好的愛來重新彌合這顆散落在愛中的已碎的心。

那一刻,我感到了愛意暖懷,
聽到了愛的心跳,
想起了 葡萄牙 詩人羅薩的詩歌:
“......
我不能推遲這個擁抱
這是一把雙刃的刀劍
愛情與仇恨
我不能推遲
儘管幾個世紀的黑暗壓在肩膀
儘管曙光還在遲疑 還未升起
我不能把我的生命
我的愛情
我解放的吶喊
推遲到下一個世紀
我不能推遲心靈。”

但是,只有無畏的精神才能讓愛的萌芽破牆而出,迎風而長,開花吐蕊,終成正果。
倚牆而立,側耳傾聽,仿佛可以聽見那311種語言在爭相恐後地告訴我們:
勇敢地愛吧!!!不披荊棘,哪得玫瑰?

面對滿牆的愛之謎語,懵懵懂懂的笑容,也比麻木不仁的疑慮要好。
用溫暖的笑臉讓大家知道:愛不僅要寫在牆上,還要綻放在臉上,銘刻在心中。

然後放在心裡溫暖成春天的詩句,對你傾訴。
總有一天,站在這面牆前的你會知道依偎在愛的懷抱是一種幸運,
然後把愛的手緊緊握住,不離不棄。

愛是百煉鋼,亦是繞指柔。
當十指溫柔而堅定地相扣時,
夢想遠方的心就有了不墮青雲的雙翼。
愛,因此可以飛翔。
如風一般,
起於青萍之末,舞於天涯之外。
聖心大教堂在“愛牆”流連之後,我們往蒙馬特高地的地標聖心大教堂而去。這一路走得有點緊張,因為之前聽說在教堂臺階之下有若干黑人常年遊蕩著,借給游客的手上套上紅繩,帶來“吉祥”,索要高價謀財。來到臺階下,果然所見如所聞。好在我們色厲內荏,緊抱雙手,快步過關。心裡不禁抱怨 法國 警察是不是太寬容了,可以放縱這樣的行徑,讓 巴黎 蒙羞。

也許,你會撞見一些鬧心的事,
但是各種對愛的表達依然每個角落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在不經意中,你總能感受一種暖意。

我想他應該是個賣藝的,就掏出一歐元硬幣遞給他,這並非出於憐憫,而是出於一種莫名的感激,但是他竟然拒絕了。也許,他覺得自己正優雅的地握著一個小女孩的手,試圖用幽默和快樂來感動她,讓她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還未到火候呢,這時候收下錢有悖他的“原則”。



巴黎 的氣息像青草一樣讓人忍不住微微翕動著鼻翼,沉醉於這個城市的恣意生長的愛意里。

因為,生活的 巴黎 ,就在眼前,如此美好。


極目雲天,望盡天涯的舒暢感讓我們連呼吸都變得極緩。陶然於美景之時,我們忽然發現,這座城市就像修葺整齊的花園一樣,各種建築心照不宣地不互相傾軋,卻互相映襯,唯留數枝分秀於園中合適的角落,供人享受踏雪尋梅、抬頭驚艷之喜。


我們甚至都願意躺下來緊貼著大地,享受一下占道經營自己的生活的自由自在的樂趣。


教堂大門兩側上方有兩尊青銅像,分別為路易九世和聖女貞德。
路易九世(1214-1270年),被尊為"聖路易", 法國 卡佩王朝第九任國王(1226-1270年在位)。他被奉為中世紀 法國 乃至全 歐洲 君主中的楷模,綽號"完美怪物"。在中世紀的 歐洲 ,要成為一個模範君主至少應具備以下條件:虔誠的基督教信仰,參加十字軍東征,執法公正等,而他具備了以上的全部。聖女貞德就不用贅述了。一位是君王楷模,一位是平民英雄。男左女右,分列於耶穌兩側,代表著法 蘭西 民族的精神。



聖壇上方以 馬賽 克鑲嵌而成的巨幅穹頂壁畫非常精美,是我見過的所有教堂壁畫中最震撼人心的。
畫中的內容據網絡資料介紹:“高大的耶穌伸開雙臂站立中央,身後有光環,頭上方有展翅飛翔的 和平 鴿,再上方是呈倒影式的天父,只露頭和雙肩,頭戴三層寶冠,右手結印,三指伸直,無名指和小指彎曲。耶穌兩臂斜上方有兩排天使恭敬站立,聖母隨侍右側,左側為舉旗天使,腳下為下跪的主教與衛士,他們的後面站著向上帝祈禱的各色人物。”

後側有用中文寫成的卡片,說明教堂正在維修粉飾,希望得到捐贈,各國貨幣均可。
看來, 中國 游客的經濟實力還是得到認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