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生命里的Wild World——獻給我珍貴的摩洛哥四十天深度游
我從未計划過會去 摩洛哥 。
甚至可以說,我在之前是完全不瞭解這個國家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做了這件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回憶起來依然覺得不夠真實。那是個神奇的國度,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看來,它或許鮮為人知,或許有些落後,而正是那份看似未開發完全的、天然的、古老的真實深深吸引了我。
18年7月,我開始了一段為期40天的旅程。說起來是為了volunteer project,但最終卻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路上,在旅途中。它坐落於 非洲 北部,臨近 歐洲 國家 西班牙 和 法國 ,大多數 摩洛哥 人的交流語言都是阿拉伯語和法語。近些年來 摩洛哥 已經對 中國 免簽,因此它的旅游業逐漸開始發展。 卡薩布蘭卡:一杯薄荷茶,一餐塔吉鍋如果你曾經看過一部四十年代的黑白電影《 北非 諜影(又名 卡薩布蘭卡 )》,那你或許耳聞過這座城市,在靜謐的白色建築中,你可以感受到那份忠實的信仰。 卡薩布蘭卡 很大,但出行幾乎可以靠Tramway,到哪都八迪拉姆,即使你只坐一站。車上報站名只用一遍法語和一遍阿拉伯語,於是我百度搜了一份線路圖,數著站下車。 ↑卡薩布蘭卡 白色的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的出租車,分為紅色和白色,紅色只能坐三個人,即使明明足以坐四個,白色必須坐七個人,即使只能坐四個。 卡薩布蘭卡 的tramway
走在路上,熱情的當地人無處不在,他們或許是對這些東方面孔感到好奇,時不時總會有人對你說“ni ao”,帶著濃厚的當地口音,卻讓你莫名愉快。有孩子在海邊踢足球,沒有什麼專業的設備和特殊的訓練場地,簡單自由。突然想起在才過去世界杯中 摩洛哥 球隊的表現,或許正是因為這份熱愛,才會有人願意去銘記。 走在去往哈桑二世清真寺的路上,總有一種置身熱帶的錯覺。藍天白雲,陽光很足,卻不算熱,棕櫚樹在大路的兩邊眺望。有些白牆被刷成了彩色,陽光下格外鮮艷,可你並不覺得刺眼。說起哈桑二世清真寺,它的建造與已故國王哈桑二世有著直接關係,其中三分之一面積建在海上,以紀念 摩洛哥 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來。 學生證五折,國際通用。進寺廟後要脫鞋,也有會說英語的導游帶領著你,帶著濃厚的阿拉伯口音。我當時的導游是個胖胖的中年男人,說話底氣十足,會開玩笑,因為會說七個國家的語言,無論是那個國家的游客,他都能用當地語言跟人聊上兩句,我便突然覺得他自信的眼神不足為奇了。 宏偉的建築,精緻的雕刻,留空感常常想讓你駐足,卻又被富麗堂皇的設計震撼。出來時大概是傍晚了,海邊的人依然很多,遺憾沒有看到清真寺的夜景, 摩洛哥 的白天太長了。 不記得自己的第一餐是什麼了,但是記得第一天早上,房東煮了薄荷茶給我,我很喜歡那個味道,清香微甜,還很解渴。當地人告訴我們塔吉鍋是當地美食,可以說在 摩洛哥 的所有城市,都可以吃到塔吉鍋,味道也是 大同 小異。這是當地的一種傳統食物,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
去之前,很多人說 摩洛哥 很亂,晚上不要待在外面太久,也不要穿矮過膝蓋的褲子,這一點我並不否認,畢竟我也感受過夜晚街頭盯著你打量的男人,感受過當地有人開著車橫衝直撞的恐懼。於是我曾在太陽灼熱下穿著長褲長袖,甚至在晚上將紗巾裹在頭上假裝自己是當地人,我常常緊緊攥著手機,甚至給出租車師傅看地圖時都擔心手機會被順走。而後來時間久了,我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麼壞,當我在tramway上不知所措時,也遇見了很好的當地人幫忙解圍,有些擔心可能多餘了,世界上哪裡都有壞人,而有壞人的地方也一定有好人。 撒哈拉:我想擁抱你,或者多看你一眼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是美好的,或許因為那裡給她留下了太多的愛和回憶。她說“世上本沒有沙漠,每天想你一次,天上掉落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我便仿佛看到她那倔強的外表下似乎還住著一個孤獨的靈魂。
旅行開始時是不太如願的。凌晨四點出發,一輛破舊的大巴車,準確的說,是一輛沒有空調的、破舊的大巴車。路途太漫長了,醒了睡,睡了醒。顛簸到的道路,時常沒有信號的手機,熱到令人窒息的高溫,以及路上光禿禿的風景,足以讓我失去期盼和耐心。司機朋友大聲的放著《sweat home Alabama》,大家依然沒有力氣應和,我卻突然覺得好多了,這首歌太應景,我覺得它適合所有的長途旅行。 氣溫越來越高,後來已經是難以入睡的地步,口渴到不停喝水,只希望躲進冰窖里降溫。
路過《權游》的拍攝地,大家的興緻似乎恢復了一些,頂著高溫四處留影,卻很難拍出所謂的壯觀,太陽太刺眼,燒的皮膚都有些疼。上車後,朋友對我說,就這麼一會兒,你都曬黑了。 路上經過了許多出售當地服飾的店鋪,可以免費試穿和拍照。 大約是傍晚時分,我們終於到達了撒哈拉,此時我已經開 始興 奮起來。路上的疲憊和煩躁就在看見它的一瞬間都忘記了,此刻我只想緊緊的擁抱這片土地。 ↑撒哈拉沙漠 第一次騎駱駝,牽駱駝的男人很友好,小心地扶我上去,看我舉著相機,又立馬配合我拍照,朴實可愛。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 第一眼見到沙漠,就和我所想象的一樣,甚至比我想象中的還要美好。原本的計劃是在沙漠看日落,但到達帳篷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藉著餘暉,大家仍然興奮地拍照,擔心錯過每一秒的美好。興奮的瞬間總會過去,慢慢地發現我們每走一步,就會滑下來半步,走一小段就會累的喘氣。大家只得敬佩大自然的力量,忘記自己本想著征服這片土地。天黑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吃couscous,聊天到很晚很晚,甚至可以聽出大家都帶著疲憊的快樂。 ↑撒哈拉沙漠 等到天都黑盡了,我們終於看清了漫天的繁星,於是放棄了回帳篷睡覺的想法,毅然跑到某一個小沙丘上,鋪上自己的披巾,躺在沙漠上看星星。
從未見過這麼美的星空,星系的輪廓似乎就在我的眼前,那麼近又那麼清晰。而我也第一次見到了流星,和書里電視劇里說的一樣,轉瞬即逝,但這已經足以讓我興奮的像個孩子,我們都不說話了,立刻許願,浪漫得好真實,真實得又有些感動。 ↑撒哈拉沙漠 也不知是什麼時候,大家聊著聊著都相繼睡去了,醒來的時候,星空已經消失,天邊微微泛紅,我有些沮喪,一切都好像沒發生過,就像做了個好短暫的夢,還沒抓緊它的每分每秒,就無聲無息地醒了。 ↑撒哈拉沙漠
最後再引用三毛的一句話。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愛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捨不得忘懷,更何況,這一張張活生生的臉孔,我又如何能在回憶里抹去他們。 ↑撒哈拉沙漠 菲斯:你是一千零一夜的未完待續在出發前往菲斯之前,大多聽說的都是那個城市的不好,聽說那裡連小孩都是騙子,看似好意的帶路,最後卻伸著手管你要錢。事實證明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因為這個落後的小城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古老的建築就如同神話故事的里場景。但也正是這份古老,讓我短暫的遺忘了現代化的生活,置身於這份斑駁又寧靜的世界。 ↑非斯 ↑非斯 布日盧藍門是通往菲斯城的標誌,而菲斯城裡錯綜複雜的道路讓谷歌地圖都難以控制,向左還是向右只能憑藉強大的記憶力。城裡滲透的文化氣息很濃,處處都是地毯市集,皮革市集、燈具市集,琳琅滿目,如若時間足夠,想必一定讓你駐足很久。
路過一家賣舊磁帶的店鋪,老爺爺憨態的樣子不知怎的就讓我想起解憂雜貨鋪的場景。路上時常有騾子從身邊經過,這似乎是這狹窄城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非斯 城中還保留著中世紀的皮革染坊,生產著世界上的頂級皮革。上樓前參觀前,有人遞給我一片清新的薄荷葉,上樓後才明白,原始的工藝皮革會散髮出刺鼻的味道,薄荷葉是為了減少一些味道的刺激。 ↑非斯 出城時,七個人坐在了一輛破舊大巴車上,其中三個人擠在行李箱里,司機放著歡快的音樂,一點不覺得擠。 ↑非斯 民宿里有一個古老的留聲機一個大大露天平臺,似乎能最近距離的觀賞整個菲斯城的風景,晚上露 天台 的風很大,很涼快,沒有燈,唯一的亮光是月亮。記得那天留聲機循環播放著Cat Steven的老專輯,一遍又一遍,我們徹夜長談,也不知道最後誰先睡著了… ↑非斯 或許因為它是《天方夜譚》的發源地,所以好像真的藏著一千零一個神話,有人愛戀它也有人厭惡它,我還想與它訴說,可惜天亮就該出發了,那就讓著故事停在這裡吧,未完待續的期待總是美好的。 舍夫沙萬:你看到的我是藍色的直到現在,我依然對 舍夫沙萬 有種特殊的情愫,或許因為整個小鎮都是我鐘情的藍色,或是我還沉醉於那迷人的夜景,又或是在那跋山涉水的遠足中親近到了自然的美好。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還在火車上,就從窗外看到了那若隱若現的藍。當我置身城中時,才真正感受到“藍色小鎮”的名不虛傳。處處是藍,墨蘭,淺藍,寶石藍,天空藍,是整整齊齊的藍,又是參差不齊的藍。各種各樣的商鋪出售當地特色的小商品,我也是在這裡有了自己的第一個henna。 琳琅滿目 傍晚未至,許多游客便已開始前往不遠處的小山坡,在這裡能看到整個藍色小鎮的夜景,惹人心動。
甚至可以說,我在之前是完全不瞭解這個國家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做了這件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回憶起來依然覺得不夠真實。那是個神奇的國度,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看來,它或許鮮為人知,或許有些落後,而正是那份看似未開發完全的、天然的、古老的真實深深吸引了我。
18年7月,我開始了一段為期40天的旅程。說起來是為了volunteer project,但最終卻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路上,在旅途中。它坐落於 非洲 北部,臨近 歐洲 國家 西班牙 和 法國 ,大多數 摩洛哥 人的交流語言都是阿拉伯語和法語。近些年來 摩洛哥 已經對 中國 免簽,因此它的旅游業逐漸開始發展。 卡薩布蘭卡:一杯薄荷茶,一餐塔吉鍋如果你曾經看過一部四十年代的黑白電影《 北非 諜影(又名 卡薩布蘭卡 )》,那你或許耳聞過這座城市,在靜謐的白色建築中,你可以感受到那份忠實的信仰。 卡薩布蘭卡 很大,但出行幾乎可以靠Tramway,到哪都八迪拉姆,即使你只坐一站。車上報站名只用一遍法語和一遍阿拉伯語,於是我百度搜了一份線路圖,數著站下車。 ↑卡薩布蘭卡 白色的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的出租車,分為紅色和白色,紅色只能坐三個人,即使明明足以坐四個,白色必須坐七個人,即使只能坐四個。 卡薩布蘭卡 的tramway
走在路上,熱情的當地人無處不在,他們或許是對這些東方面孔感到好奇,時不時總會有人對你說“ni ao”,帶著濃厚的當地口音,卻讓你莫名愉快。有孩子在海邊踢足球,沒有什麼專業的設備和特殊的訓練場地,簡單自由。突然想起在才過去世界杯中 摩洛哥 球隊的表現,或許正是因為這份熱愛,才會有人願意去銘記。 走在去往哈桑二世清真寺的路上,總有一種置身熱帶的錯覺。藍天白雲,陽光很足,卻不算熱,棕櫚樹在大路的兩邊眺望。有些白牆被刷成了彩色,陽光下格外鮮艷,可你並不覺得刺眼。說起哈桑二世清真寺,它的建造與已故國王哈桑二世有著直接關係,其中三分之一面積建在海上,以紀念 摩洛哥 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來。 學生證五折,國際通用。進寺廟後要脫鞋,也有會說英語的導游帶領著你,帶著濃厚的阿拉伯口音。我當時的導游是個胖胖的中年男人,說話底氣十足,會開玩笑,因為會說七個國家的語言,無論是那個國家的游客,他都能用當地語言跟人聊上兩句,我便突然覺得他自信的眼神不足為奇了。 宏偉的建築,精緻的雕刻,留空感常常想讓你駐足,卻又被富麗堂皇的設計震撼。出來時大概是傍晚了,海邊的人依然很多,遺憾沒有看到清真寺的夜景, 摩洛哥 的白天太長了。 不記得自己的第一餐是什麼了,但是記得第一天早上,房東煮了薄荷茶給我,我很喜歡那個味道,清香微甜,還很解渴。當地人告訴我們塔吉鍋是當地美食,可以說在 摩洛哥 的所有城市,都可以吃到塔吉鍋,味道也是 大同 小異。這是當地的一種傳統食物,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
去之前,很多人說 摩洛哥 很亂,晚上不要待在外面太久,也不要穿矮過膝蓋的褲子,這一點我並不否認,畢竟我也感受過夜晚街頭盯著你打量的男人,感受過當地有人開著車橫衝直撞的恐懼。於是我曾在太陽灼熱下穿著長褲長袖,甚至在晚上將紗巾裹在頭上假裝自己是當地人,我常常緊緊攥著手機,甚至給出租車師傅看地圖時都擔心手機會被順走。而後來時間久了,我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麼壞,當我在tramway上不知所措時,也遇見了很好的當地人幫忙解圍,有些擔心可能多餘了,世界上哪裡都有壞人,而有壞人的地方也一定有好人。 撒哈拉:我想擁抱你,或者多看你一眼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是美好的,或許因為那裡給她留下了太多的愛和回憶。她說“世上本沒有沙漠,每天想你一次,天上掉落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我便仿佛看到她那倔強的外表下似乎還住著一個孤獨的靈魂。
旅行開始時是不太如願的。凌晨四點出發,一輛破舊的大巴車,準確的說,是一輛沒有空調的、破舊的大巴車。路途太漫長了,醒了睡,睡了醒。顛簸到的道路,時常沒有信號的手機,熱到令人窒息的高溫,以及路上光禿禿的風景,足以讓我失去期盼和耐心。司機朋友大聲的放著《sweat home Alabama》,大家依然沒有力氣應和,我卻突然覺得好多了,這首歌太應景,我覺得它適合所有的長途旅行。 氣溫越來越高,後來已經是難以入睡的地步,口渴到不停喝水,只希望躲進冰窖里降溫。
路過《權游》的拍攝地,大家的興緻似乎恢復了一些,頂著高溫四處留影,卻很難拍出所謂的壯觀,太陽太刺眼,燒的皮膚都有些疼。上車後,朋友對我說,就這麼一會兒,你都曬黑了。 路上經過了許多出售當地服飾的店鋪,可以免費試穿和拍照。 大約是傍晚時分,我們終於到達了撒哈拉,此時我已經開 始興 奮起來。路上的疲憊和煩躁就在看見它的一瞬間都忘記了,此刻我只想緊緊的擁抱這片土地。 ↑撒哈拉沙漠 第一次騎駱駝,牽駱駝的男人很友好,小心地扶我上去,看我舉著相機,又立馬配合我拍照,朴實可愛。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 第一眼見到沙漠,就和我所想象的一樣,甚至比我想象中的還要美好。原本的計劃是在沙漠看日落,但到達帳篷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藉著餘暉,大家仍然興奮地拍照,擔心錯過每一秒的美好。興奮的瞬間總會過去,慢慢地發現我們每走一步,就會滑下來半步,走一小段就會累的喘氣。大家只得敬佩大自然的力量,忘記自己本想著征服這片土地。天黑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吃couscous,聊天到很晚很晚,甚至可以聽出大家都帶著疲憊的快樂。 ↑撒哈拉沙漠 等到天都黑盡了,我們終於看清了漫天的繁星,於是放棄了回帳篷睡覺的想法,毅然跑到某一個小沙丘上,鋪上自己的披巾,躺在沙漠上看星星。
從未見過這麼美的星空,星系的輪廓似乎就在我的眼前,那麼近又那麼清晰。而我也第一次見到了流星,和書里電視劇里說的一樣,轉瞬即逝,但這已經足以讓我興奮的像個孩子,我們都不說話了,立刻許願,浪漫得好真實,真實得又有些感動。 ↑撒哈拉沙漠 也不知是什麼時候,大家聊著聊著都相繼睡去了,醒來的時候,星空已經消失,天邊微微泛紅,我有些沮喪,一切都好像沒發生過,就像做了個好短暫的夢,還沒抓緊它的每分每秒,就無聲無息地醒了。 ↑撒哈拉沙漠
最後再引用三毛的一句話。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愛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捨不得忘懷,更何況,這一張張活生生的臉孔,我又如何能在回憶里抹去他們。 ↑撒哈拉沙漠 菲斯:你是一千零一夜的未完待續在出發前往菲斯之前,大多聽說的都是那個城市的不好,聽說那裡連小孩都是騙子,看似好意的帶路,最後卻伸著手管你要錢。事實證明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因為這個落後的小城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古老的建築就如同神話故事的里場景。但也正是這份古老,讓我短暫的遺忘了現代化的生活,置身於這份斑駁又寧靜的世界。 ↑非斯 ↑非斯 布日盧藍門是通往菲斯城的標誌,而菲斯城裡錯綜複雜的道路讓谷歌地圖都難以控制,向左還是向右只能憑藉強大的記憶力。城裡滲透的文化氣息很濃,處處都是地毯市集,皮革市集、燈具市集,琳琅滿目,如若時間足夠,想必一定讓你駐足很久。
路過一家賣舊磁帶的店鋪,老爺爺憨態的樣子不知怎的就讓我想起解憂雜貨鋪的場景。路上時常有騾子從身邊經過,這似乎是這狹窄城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非斯 城中還保留著中世紀的皮革染坊,生產著世界上的頂級皮革。上樓前參觀前,有人遞給我一片清新的薄荷葉,上樓後才明白,原始的工藝皮革會散髮出刺鼻的味道,薄荷葉是為了減少一些味道的刺激。 ↑非斯 出城時,七個人坐在了一輛破舊大巴車上,其中三個人擠在行李箱里,司機放著歡快的音樂,一點不覺得擠。 ↑非斯 民宿里有一個古老的留聲機一個大大露天平臺,似乎能最近距離的觀賞整個菲斯城的風景,晚上露 天台 的風很大,很涼快,沒有燈,唯一的亮光是月亮。記得那天留聲機循環播放著Cat Steven的老專輯,一遍又一遍,我們徹夜長談,也不知道最後誰先睡著了… ↑非斯 或許因為它是《天方夜譚》的發源地,所以好像真的藏著一千零一個神話,有人愛戀它也有人厭惡它,我還想與它訴說,可惜天亮就該出發了,那就讓著故事停在這裡吧,未完待續的期待總是美好的。 舍夫沙萬:你看到的我是藍色的直到現在,我依然對 舍夫沙萬 有種特殊的情愫,或許因為整個小鎮都是我鐘情的藍色,或是我還沉醉於那迷人的夜景,又或是在那跋山涉水的遠足中親近到了自然的美好。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還在火車上,就從窗外看到了那若隱若現的藍。當我置身城中時,才真正感受到“藍色小鎮”的名不虛傳。處處是藍,墨蘭,淺藍,寶石藍,天空藍,是整整齊齊的藍,又是參差不齊的藍。各種各樣的商鋪出售當地特色的小商品,我也是在這裡有了自己的第一個henna。 琳琅滿目 傍晚未至,許多游客便已開始前往不遠處的小山坡,在這裡能看到整個藍色小鎮的夜景,惹人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