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月】帝國的餘暉 土耳其走馬觀花隨記
從 希腊 文明從搖籃中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這片土地就成了西方歷史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是 羅馬 帝國最富庶的東方行省;
它是拜占庭帝國抵抗異教最堅固的堡壘;
它是奧斯曼帝國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而吸引我來到這個和 中國 相差5個時區,距離7000多公里的國度的原因卻是一種說不 清道 不明的情愫。
同樣是富饒的土地;同樣是悠久的歷史;同樣是文明與野蠻的生死決鬥;同樣是異族的統治和融入;同樣是老大帝國江河日下,任人魚肉;同樣是將皇帝拉下寶座,再將皇冠狠狠地擲在地上;同樣是刮骨療毒、壯士斷腕般的近代化……
在亞細亞的最西部,有著一面東方的鏡子,它們之間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第一節 啟程土耳其 這幾年經濟很糟糕,資本外流加上 美國 製裁,人民幣兌 裡拉 匯率從早年間的3.5:1到如今的1:1.9,埃爾多安用數年時間精心打造的金融泡沫一夜之便破滅了。 土耳其 一腳跌進了中等收入陷阱,從人均GDP10000美元到如今的9700美元,比 中國 的人均GDP也不如了。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在 土耳其 深陷金融危機,匯率大跌之時,正是去 土耳其 旅行的好時節。歐美資本在此時收割 土耳其 廉價的優質資產,我們正好去 土耳其 收割他們廉價的美景。
土耳其 對 中國 人開放電子簽證,每個人60美金。如果有條件就不要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我在用微信支付付款後卻沒收到簽證,只能用信用卡再付一次。直到行程結束一個月才結束和微信客服和領館的扯皮拿到退款。
2019.1.24日, 北京 首都國際機場出發,直飛 伊斯坦布爾 ,全程11個小時。飛機在黑暗中升空,向西追逐著逝去的陰影。午夜出發,凌晨抵達,這種丟失了五個小時的時空穿越般的體驗,確實很奇妙。
飛機展開襟翼的時候,正是 伊斯坦布爾 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但也正因如此,我才得以從八千公尺的空中一窺這座沉睡中的千年古城。 ↑伊斯坦布爾 飛機傾轉機身併在空中划過一道弧線,博斯普魯斯海峽和 伊斯坦布爾 的全貌第一次在眼前鋪陳開來。
在喪失參照物的情況下,人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和空間感。譬如走夜路,譬如坐長途飛機。而此時,在看到了鱗次櫛比的房屋和輝煌若繁星的燈火之後,我才第一次真切地感覺到,我終於來到了世界渴望之城—— 伊斯坦布爾 。 第二節 世界渴望之城若想稍微瞭解西方的歷史, 伊斯坦布爾 這座城市很難略過。它有很多名字:拜占庭,新 羅馬 ,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爾 ……
這座建立於歐亞交界的城市有一個更具特點的別稱——世界渴望之城。
地中海 氣候總是如此宜人,即使在最難熬的冬季:溫潤而不潮濕,清涼而不寒冷。
飛機降落在了阿塔 圖爾 克國際機場,外面落著毛毛細雨。穿著一件合身的長袖T恤,披了一件薄風衣。在擺脫了為禦寒在 北京 裹著的厚重的羽絨服和不透氣的秋褲後,頓時覺得連天空都亮堂了幾分。
可能是機場馬上面臨關閉(2019.4.7阿塔 圖爾 克機場已經停止了所有客運服務),無論是機場的公共設施還是各類店鋪都在向外傳達著揮之不去的暮氣。
匆匆過了消極怠工的機場海關,沒有什麼刁難。
這時,黎明前的黑暗已經散去了。我們乘車來到了市區。
伊斯坦布爾 最著名的景點幾乎都分佈在 蘇丹 艾哈邁德廣場周圍。
沿著Tavukhane街緩緩北上,便是 蘇丹 艾哈邁德廣場。 伊斯坦布爾 最著名的景點幾乎都分佈在它的周圍。綿綿的雨已經停了,第一縷曙光迫不及待地將要從地平線噴薄而出了。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蘇丹 艾哈邁德廣場建造於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的遺址上。這裡在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於此之後是整座城市生活的中心。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日耳曼人和拉丁人組成的聯軍在1204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競技場毀於一旦,藏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聖物和精美的藝術品也慘遭洗劫。 這座牆柱是君士坦丁堡競技場遺留至今的為數不多的遺物。這座方尖碑的外表曾經包裹著鍍金銅牌,在1204年被攻入城中的十字軍融化並偷走了,惟石質的碑身保留了下來。 ↑蛇柱 這是一根有近兩千五百年曆史的銅柱,它的頂端曾經有三顆蛇頭,故被喚作蛇柱。在十七世紀末,三顆蛇頭都已經從銅柱上脫落,如今只剩下一顆蛇頭藏於 伊斯坦布爾 考古博物館。 ↑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 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 埃及 卡納克 神廟建立了這座方尖碑,由皇帝狄奧多西從 埃及 遷至此處。這座方尖碑建成至今已有近三千五百年。
在面對穿越數千年時光的石制紀念碑時,我總是會想起紙牌屋中那句經典的臺詞:“權力是能屹立千年的石質建築”。權力和紀念碑其實是相互成就相互註釋的。譬如燕然石,譬如散落世界各地的方尖碑……倘若權力不能一直偉大,能夠一直偉大的建築就是他人偉大的註腳。
這座噴泉是德皇威廉一世送給奧斯曼帝國的禮物(亭子頂端還站了一隻肥鴿子)
沿著君士坦丁競技場再向北走,就能看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也是 伊斯坦布爾 最富盛名的地標,聖索菲亞大教堂。
Σοφία在 希腊 語中意為智慧,Ἁγία Σοφία在 希腊 語中的意思是“神聖的智慧”。故而聖索菲亞大教堂實際上應該解做上帝聖智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 在德皇噴泉的 東北 側,聖索菲亞大教堂就猶抱琵琶半遮面地隱藏在茂密的枝椏後。 ↑聖索菲亞大教堂 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南側有一座噴泉廣場,藍色噴泉廣場在灰色教堂地肅穆基調下讓人感覺格格不入、跳脫和不合時宜。此時天已經矇矇亮了,蓄水池中只留下了一個噴頭還在在孤獨地吐著水柱。
我們是當天第一批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游客。進入教堂中來,便到了這座教堂最富盛名的巨型穹頂之下。牆上拜占庭時期的宗教壁畫在暖色調的燈光映襯下,顯得更為金碧輝煌。初升的 朝陽 穿過小穹頂的琉璃窗在 大理 石地面上灑下了一塊塊規則的金黃色,此時我才註意到天已經大亮了。
在奧斯曼帝國時期,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為阿亞索菲拉清真寺:牆上的壁畫被石灰掩蓋,石刻的十字架被鑿掉,祭壇被改做米哈拉布並將朝向移到了 麥加 方向,教堂外圍蓋起了四座高高的宣禮塔……直到最後連 蘇丹 也不記得雪白的牆後還有來自 羅馬 的穿越千年的問候。
埋藏在石灰中的 希腊 正教壁畫直到 土耳其 共和 國成立並將阿亞索非拉清真寺改為博物館後才重見天日。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風格和文化怪異又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地方:在 瑪利亞 的俯視下,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發的名字高高地掛在教堂二樓;在阿拉伯紋飾的覆蓋下,十字架呈現出一種怪異的美感;隨處可見的十字架陽刻雖然被抹去,但是反而留下了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荒謬感,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為知名的耶穌壁畫 ↑聖索菲亞大教堂 二樓懸掛著的伊斯蘭教聖人名字的書法 ↑聖索菲亞大教堂 藏在伊斯蘭紋飾下的十字架
走出教堂的主體建築,穆罕默德三世的陵寢就建在附近。當日此地閉館。 (圖源: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afiye_Sultan )
從窗口望進陵寢,陵墓中密密麻麻地排列著數十具綠布包裹著的棺木,最小的只有不到一米長。這是奧斯曼Fratricide習慣法最直觀的體現——當新 蘇丹 即位時,他將殺死自己所有的兄弟以確保沒人有王位的宣稱權。穆罕默德三世即位後,處死了自己十六個弟弟。
以聖索菲亞大教堂為藍本建造的 蘇丹 艾哈邁 德清 真寺就屹立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對面。這座清真寺也被稱為藍色清真寺。建造這座清真寺的 蘇丹 似乎也頗有“欲與 羅馬 試比高”的豪邁氣概,不僅規制遠超索菲亞大教堂,就連宣禮塔的數目也達到了聖城 麥加 的規制——六根。如果沒有直插雲端的六座宣禮塔,藍色清真寺可以稱作拜占庭式建築集大成之作。突厥人入駐君士坦丁堡享國二百餘年後,大批的 希腊 人改宗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文化在 希腊 舊地又繼承和發揚了當地文化。很難說到底是突厥人 希腊 化了,還是 希腊 人突厥化了。或許這個命題本身就等價於莊周夢蝶。 ↑藍色清真寺 “山巔之城”這個詞源於聖經馬太福音:“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山巔之城意味著文明的 燈塔 。如果按照 美國 人自詡自己是山巔之城的說法算的話,這座世界渴望之城或許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座山巔之城。
這座城市建立於歐亞的交界,建立於文明衝突的風口浪尖,在歷史的長河中數易其手——從多神教的 羅馬 人到伊斯蘭教的突厥人。這座城市與它的創立者記憶中的樣子相比已經面目全非了,就連聖索菲亞大教堂也已經坍塌後又重建了兩次,而有些東西雖然藏在石灰白牆後,藏在廣場的地基下,但它們卻能屹立千年不朽。 希腊 人站在元老院和人民的廢墟上傳遞著奧古斯都的皇冠,突厥人又在君士坦丁堡的屍體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著這個城市和它的思想,而這座城市的根基卻還是世界上第一個普世帝國的 羅馬 人打下的:這還是一個古典與現代並存,文明在此融合與衝突,兼容並蓄的世界渴望之城。 第三節 走馬觀花的幾天離開了藍色清真寺,去了伊斯坦堡盛名在外的集市——大巴扎。 ↑大巴扎 大巴扎門上掛著奧斯曼帝國的國徽。如果去過 新疆 或者其他伊斯蘭教國家的大巴扎的話,其實這裡沒什麼去的必要,其實都是千篇一律。事實上,我來到這裡之後也很失望,一方面是這裡的商品檔次不高、價格卻高得很,另一方面購物環境也屬實不算舒心。這種體驗其實在自家樓下的地下購物廣場也能感受到,與其浪費時間來這種地方,不如把時間省下來花在 伊斯坦布爾 更值得消磨的地方。
晚上穿越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從 歐洲 回到了 亞洲 。
第二天便離開了 伊斯坦布爾 ,來到了Darıca乘坐前往 布爾薩 的渡輪。馬爾馬拉海上的輪船絡繹不絕,海上的海鷗更多。 來來往往的游客喜歡拿麵包屑喂海鷗。海鷗們個個練得一副接空中食物的好功夫,個個吃得膘肥體壯,個個養得一身油光鋥亮的好羽毛。 ↑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 清晨海上薄霧中的歐亞大橋,顯得格外富有靜止的韻律。
下了渡輪,再坐幾小時的車就來到了Cumalikizik小鎮——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奧斯曼風格小鎮。這座小鎮建在山坡上,裡面的主要街道不意外地變成了旅游紀念品商店。似乎全世界的古鎮都是一個樣子? 不過小鎮山頂上的風景很不錯,遠處的雪山是這裡畫龍點睛的一筆。 離開Cumalikizik小鎮之後,又去了Sirince小鎮。 這座小鎮給我的觀感要比前一座好得多。從村口忘記關閉的水龍頭和偶爾冒出的一縷炊煙可以看出這裡真的有當地人日常生活在這裡。從小鎮中處處可見年久失修的房子和滿街的老人也能看出,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這座小鎮正在不斷地失血。換句話說,這座小鎮正在死去。 在小鎮後山吃草的馬,毛被雨淋濕了。 第四節 以弗所古城我一直覺得用木頭建造城市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石頭是永恆的無聲紀念碑,而木頭卻常常腐朽。
倘若 羅馬 人沒有用石頭建造亞細亞省的首府,我們對以弗所的認知就只會剩下故紙堆中零星的文字。但透過偉大的斷壁殘垣們,我們卻能一窺千年前 希腊 人的生活圖景。 ↑塞爾丘克 走在 大理 石鋪就的路面上,姿態各異的雕像列擺道路西東,通過一座又一座的凱旋門,仿佛真的穿越千年時空,身邊仿佛真的走過了身穿托加形色匆匆的路人。 ↑塞爾丘克 ↑塞爾丘克 古 羅馬 公廁,坑中有流水沖走五穀輪迴之物。 ↑塞爾丘克 茅坑旁發獃的一隻優雅貓咪
沿著 大理 石鋪就的道路一直走,就來到了以弗所的塞爾蘇斯圖書館遺址。塞爾蘇斯圖書館是東 羅馬 帝國三座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塞爾丘克 ↑塞爾丘克 在圖書館的旁邊就是青樓楚館,圖書館中還有一條去銷魂的密道,個中貓膩,令人回味無窮。
在圖書館門口的三岔路口向右拐,就是以弗所古城規模最為宏大的建築——競技場。這座依山而建的競技場最多可以容納兩萬五千人同時觀看表演。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是規模宏大的巨型建築。 ↑塞爾丘克 羅馬 人很喜歡建設公共設施和提供社會福利,這樣的特點被總結為”麵包和馬戲“。這樣的特點與其在古典時代獨特的政治體制是密不可分的。 羅馬 帝國直到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國,名義上仍然是 共和 國,在新元首被任命為奧古斯都的時候需要 羅馬 公民的歡呼確認,建造公共設施一方面是 羅馬 共和 國時期對公民負責的政治傳統,另一方面也是當權者賄賂安撫民眾的原始形態的tittytainment。
位列古典世界七大奇觀之一阿爾忒彌斯神廟也建立在以弗所古城。這座神廟在19世紀60年代末期被髮現, 英國 考古學家將神廟遺址中最珍貴的一批文物搬回了不列顛群島上。如今在 塞爾丘克 只能看到幾根孤零零的佇立在平原上的柱子和散落一地的石塊宣告著它曾經的輝煌。
它是 羅馬 帝國最富庶的東方行省;
它是拜占庭帝國抵抗異教最堅固的堡壘;
它是奧斯曼帝國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而吸引我來到這個和 中國 相差5個時區,距離7000多公里的國度的原因卻是一種說不 清道 不明的情愫。
同樣是富饒的土地;同樣是悠久的歷史;同樣是文明與野蠻的生死決鬥;同樣是異族的統治和融入;同樣是老大帝國江河日下,任人魚肉;同樣是將皇帝拉下寶座,再將皇冠狠狠地擲在地上;同樣是刮骨療毒、壯士斷腕般的近代化……
在亞細亞的最西部,有著一面東方的鏡子,它們之間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第一節 啟程土耳其 這幾年經濟很糟糕,資本外流加上 美國 製裁,人民幣兌 裡拉 匯率從早年間的3.5:1到如今的1:1.9,埃爾多安用數年時間精心打造的金融泡沫一夜之便破滅了。 土耳其 一腳跌進了中等收入陷阱,從人均GDP10000美元到如今的9700美元,比 中國 的人均GDP也不如了。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在 土耳其 深陷金融危機,匯率大跌之時,正是去 土耳其 旅行的好時節。歐美資本在此時收割 土耳其 廉價的優質資產,我們正好去 土耳其 收割他們廉價的美景。
土耳其 對 中國 人開放電子簽證,每個人60美金。如果有條件就不要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我在用微信支付付款後卻沒收到簽證,只能用信用卡再付一次。直到行程結束一個月才結束和微信客服和領館的扯皮拿到退款。
2019.1.24日, 北京 首都國際機場出發,直飛 伊斯坦布爾 ,全程11個小時。飛機在黑暗中升空,向西追逐著逝去的陰影。午夜出發,凌晨抵達,這種丟失了五個小時的時空穿越般的體驗,確實很奇妙。
飛機展開襟翼的時候,正是 伊斯坦布爾 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但也正因如此,我才得以從八千公尺的空中一窺這座沉睡中的千年古城。 ↑伊斯坦布爾 飛機傾轉機身併在空中划過一道弧線,博斯普魯斯海峽和 伊斯坦布爾 的全貌第一次在眼前鋪陳開來。
在喪失參照物的情況下,人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和空間感。譬如走夜路,譬如坐長途飛機。而此時,在看到了鱗次櫛比的房屋和輝煌若繁星的燈火之後,我才第一次真切地感覺到,我終於來到了世界渴望之城—— 伊斯坦布爾 。 第二節 世界渴望之城若想稍微瞭解西方的歷史, 伊斯坦布爾 這座城市很難略過。它有很多名字:拜占庭,新 羅馬 ,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爾 ……
這座建立於歐亞交界的城市有一個更具特點的別稱——世界渴望之城。
地中海 氣候總是如此宜人,即使在最難熬的冬季:溫潤而不潮濕,清涼而不寒冷。
飛機降落在了阿塔 圖爾 克國際機場,外面落著毛毛細雨。穿著一件合身的長袖T恤,披了一件薄風衣。在擺脫了為禦寒在 北京 裹著的厚重的羽絨服和不透氣的秋褲後,頓時覺得連天空都亮堂了幾分。
可能是機場馬上面臨關閉(2019.4.7阿塔 圖爾 克機場已經停止了所有客運服務),無論是機場的公共設施還是各類店鋪都在向外傳達著揮之不去的暮氣。
匆匆過了消極怠工的機場海關,沒有什麼刁難。
這時,黎明前的黑暗已經散去了。我們乘車來到了市區。
伊斯坦布爾 最著名的景點幾乎都分佈在 蘇丹 艾哈邁德廣場周圍。
沿著Tavukhane街緩緩北上,便是 蘇丹 艾哈邁德廣場。 伊斯坦布爾 最著名的景點幾乎都分佈在它的周圍。綿綿的雨已經停了,第一縷曙光迫不及待地將要從地平線噴薄而出了。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蘇丹 艾哈邁德廣場建造於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的遺址上。這裡在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於此之後是整座城市生活的中心。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日耳曼人和拉丁人組成的聯軍在1204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競技場毀於一旦,藏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聖物和精美的藝術品也慘遭洗劫。 這座牆柱是君士坦丁堡競技場遺留至今的為數不多的遺物。這座方尖碑的外表曾經包裹著鍍金銅牌,在1204年被攻入城中的十字軍融化並偷走了,惟石質的碑身保留了下來。 ↑蛇柱 這是一根有近兩千五百年曆史的銅柱,它的頂端曾經有三顆蛇頭,故被喚作蛇柱。在十七世紀末,三顆蛇頭都已經從銅柱上脫落,如今只剩下一顆蛇頭藏於 伊斯坦布爾 考古博物館。 ↑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 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 埃及 卡納克 神廟建立了這座方尖碑,由皇帝狄奧多西從 埃及 遷至此處。這座方尖碑建成至今已有近三千五百年。
在面對穿越數千年時光的石制紀念碑時,我總是會想起紙牌屋中那句經典的臺詞:“權力是能屹立千年的石質建築”。權力和紀念碑其實是相互成就相互註釋的。譬如燕然石,譬如散落世界各地的方尖碑……倘若權力不能一直偉大,能夠一直偉大的建築就是他人偉大的註腳。
這座噴泉是德皇威廉一世送給奧斯曼帝國的禮物(亭子頂端還站了一隻肥鴿子)
沿著君士坦丁競技場再向北走,就能看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也是 伊斯坦布爾 最富盛名的地標,聖索菲亞大教堂。
Σοφία在 希腊 語中意為智慧,Ἁγία Σοφία在 希腊 語中的意思是“神聖的智慧”。故而聖索菲亞大教堂實際上應該解做上帝聖智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 在德皇噴泉的 東北 側,聖索菲亞大教堂就猶抱琵琶半遮面地隱藏在茂密的枝椏後。 ↑聖索菲亞大教堂 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南側有一座噴泉廣場,藍色噴泉廣場在灰色教堂地肅穆基調下讓人感覺格格不入、跳脫和不合時宜。此時天已經矇矇亮了,蓄水池中只留下了一個噴頭還在在孤獨地吐著水柱。
我們是當天第一批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游客。進入教堂中來,便到了這座教堂最富盛名的巨型穹頂之下。牆上拜占庭時期的宗教壁畫在暖色調的燈光映襯下,顯得更為金碧輝煌。初升的 朝陽 穿過小穹頂的琉璃窗在 大理 石地面上灑下了一塊塊規則的金黃色,此時我才註意到天已經大亮了。
在奧斯曼帝國時期,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為阿亞索菲拉清真寺:牆上的壁畫被石灰掩蓋,石刻的十字架被鑿掉,祭壇被改做米哈拉布並將朝向移到了 麥加 方向,教堂外圍蓋起了四座高高的宣禮塔……直到最後連 蘇丹 也不記得雪白的牆後還有來自 羅馬 的穿越千年的問候。
埋藏在石灰中的 希腊 正教壁畫直到 土耳其 共和 國成立並將阿亞索非拉清真寺改為博物館後才重見天日。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風格和文化怪異又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地方:在 瑪利亞 的俯視下,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發的名字高高地掛在教堂二樓;在阿拉伯紋飾的覆蓋下,十字架呈現出一種怪異的美感;隨處可見的十字架陽刻雖然被抹去,但是反而留下了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荒謬感,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為知名的耶穌壁畫 ↑聖索菲亞大教堂 二樓懸掛著的伊斯蘭教聖人名字的書法 ↑聖索菲亞大教堂 藏在伊斯蘭紋飾下的十字架
走出教堂的主體建築,穆罕默德三世的陵寢就建在附近。當日此地閉館。 (圖源: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afiye_Sultan )
從窗口望進陵寢,陵墓中密密麻麻地排列著數十具綠布包裹著的棺木,最小的只有不到一米長。這是奧斯曼Fratricide習慣法最直觀的體現——當新 蘇丹 即位時,他將殺死自己所有的兄弟以確保沒人有王位的宣稱權。穆罕默德三世即位後,處死了自己十六個弟弟。
以聖索菲亞大教堂為藍本建造的 蘇丹 艾哈邁 德清 真寺就屹立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對面。這座清真寺也被稱為藍色清真寺。建造這座清真寺的 蘇丹 似乎也頗有“欲與 羅馬 試比高”的豪邁氣概,不僅規制遠超索菲亞大教堂,就連宣禮塔的數目也達到了聖城 麥加 的規制——六根。如果沒有直插雲端的六座宣禮塔,藍色清真寺可以稱作拜占庭式建築集大成之作。突厥人入駐君士坦丁堡享國二百餘年後,大批的 希腊 人改宗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文化在 希腊 舊地又繼承和發揚了當地文化。很難說到底是突厥人 希腊 化了,還是 希腊 人突厥化了。或許這個命題本身就等價於莊周夢蝶。 ↑藍色清真寺 “山巔之城”這個詞源於聖經馬太福音:“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山巔之城意味著文明的 燈塔 。如果按照 美國 人自詡自己是山巔之城的說法算的話,這座世界渴望之城或許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座山巔之城。
這座城市建立於歐亞的交界,建立於文明衝突的風口浪尖,在歷史的長河中數易其手——從多神教的 羅馬 人到伊斯蘭教的突厥人。這座城市與它的創立者記憶中的樣子相比已經面目全非了,就連聖索菲亞大教堂也已經坍塌後又重建了兩次,而有些東西雖然藏在石灰白牆後,藏在廣場的地基下,但它們卻能屹立千年不朽。 希腊 人站在元老院和人民的廢墟上傳遞著奧古斯都的皇冠,突厥人又在君士坦丁堡的屍體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著這個城市和它的思想,而這座城市的根基卻還是世界上第一個普世帝國的 羅馬 人打下的:這還是一個古典與現代並存,文明在此融合與衝突,兼容並蓄的世界渴望之城。 第三節 走馬觀花的幾天離開了藍色清真寺,去了伊斯坦堡盛名在外的集市——大巴扎。 ↑大巴扎 大巴扎門上掛著奧斯曼帝國的國徽。如果去過 新疆 或者其他伊斯蘭教國家的大巴扎的話,其實這裡沒什麼去的必要,其實都是千篇一律。事實上,我來到這裡之後也很失望,一方面是這裡的商品檔次不高、價格卻高得很,另一方面購物環境也屬實不算舒心。這種體驗其實在自家樓下的地下購物廣場也能感受到,與其浪費時間來這種地方,不如把時間省下來花在 伊斯坦布爾 更值得消磨的地方。
晚上穿越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從 歐洲 回到了 亞洲 。
第二天便離開了 伊斯坦布爾 ,來到了Darıca乘坐前往 布爾薩 的渡輪。馬爾馬拉海上的輪船絡繹不絕,海上的海鷗更多。 來來往往的游客喜歡拿麵包屑喂海鷗。海鷗們個個練得一副接空中食物的好功夫,個個吃得膘肥體壯,個個養得一身油光鋥亮的好羽毛。 ↑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 清晨海上薄霧中的歐亞大橋,顯得格外富有靜止的韻律。
下了渡輪,再坐幾小時的車就來到了Cumalikizik小鎮——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奧斯曼風格小鎮。這座小鎮建在山坡上,裡面的主要街道不意外地變成了旅游紀念品商店。似乎全世界的古鎮都是一個樣子? 不過小鎮山頂上的風景很不錯,遠處的雪山是這裡畫龍點睛的一筆。 離開Cumalikizik小鎮之後,又去了Sirince小鎮。 這座小鎮給我的觀感要比前一座好得多。從村口忘記關閉的水龍頭和偶爾冒出的一縷炊煙可以看出這裡真的有當地人日常生活在這裡。從小鎮中處處可見年久失修的房子和滿街的老人也能看出,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這座小鎮正在不斷地失血。換句話說,這座小鎮正在死去。 在小鎮後山吃草的馬,毛被雨淋濕了。 第四節 以弗所古城我一直覺得用木頭建造城市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石頭是永恆的無聲紀念碑,而木頭卻常常腐朽。
倘若 羅馬 人沒有用石頭建造亞細亞省的首府,我們對以弗所的認知就只會剩下故紙堆中零星的文字。但透過偉大的斷壁殘垣們,我們卻能一窺千年前 希腊 人的生活圖景。 ↑塞爾丘克 走在 大理 石鋪就的路面上,姿態各異的雕像列擺道路西東,通過一座又一座的凱旋門,仿佛真的穿越千年時空,身邊仿佛真的走過了身穿托加形色匆匆的路人。 ↑塞爾丘克 ↑塞爾丘克 古 羅馬 公廁,坑中有流水沖走五穀輪迴之物。 ↑塞爾丘克 茅坑旁發獃的一隻優雅貓咪
沿著 大理 石鋪就的道路一直走,就來到了以弗所的塞爾蘇斯圖書館遺址。塞爾蘇斯圖書館是東 羅馬 帝國三座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塞爾丘克 ↑塞爾丘克 在圖書館的旁邊就是青樓楚館,圖書館中還有一條去銷魂的密道,個中貓膩,令人回味無窮。
在圖書館門口的三岔路口向右拐,就是以弗所古城規模最為宏大的建築——競技場。這座依山而建的競技場最多可以容納兩萬五千人同時觀看表演。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是規模宏大的巨型建築。 ↑塞爾丘克 羅馬 人很喜歡建設公共設施和提供社會福利,這樣的特點被總結為”麵包和馬戲“。這樣的特點與其在古典時代獨特的政治體制是密不可分的。 羅馬 帝國直到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國,名義上仍然是 共和 國,在新元首被任命為奧古斯都的時候需要 羅馬 公民的歡呼確認,建造公共設施一方面是 羅馬 共和 國時期對公民負責的政治傳統,另一方面也是當權者賄賂安撫民眾的原始形態的tittytainment。
位列古典世界七大奇觀之一阿爾忒彌斯神廟也建立在以弗所古城。這座神廟在19世紀60年代末期被髮現, 英國 考古學家將神廟遺址中最珍貴的一批文物搬回了不列顛群島上。如今在 塞爾丘克 只能看到幾根孤零零的佇立在平原上的柱子和散落一地的石塊宣告著它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