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擁抱巴西,千萬種風情想與你訴說


巴西 里約植物園坐落在 里約熱內盧 市南區,位於科爾科瓦多山腳下,始建於1808年,占地面積約140公頃。這裡迄今已經收集了逾上千種種植物,許多植物的樹齡都在百歲以上,高大挺拔的樹上還密密麻麻生長著很多附屬物,如苔蘚、蕨類等。
園內還設有植物博物館、圖書館和環境教育中心。



這個植物園最開始創建於1808年,最開始創建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培植 印度 香料,當時的 葡萄牙 攝政王若奧六世便下令建造了這個植物園。
園區內部的大片棕櫚樹,來自毛裡斯島,是一種特別的叫做大王棕櫚樹的品種,高大壯觀,氣勢恢弘。


這些栽培區中,最早也最出名的便是蘭花室,修建於1890年,當時是木質結構,後來才慢慢的改為金屬結構。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栽培區,便是食蟲植物室。食蟲植物室內有450種植物,大國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食蟲植物,主要有從 馬達加斯加 、 澳大利亞 及 東南亞 來的豬籠草;從 美國 和 墨西哥 來的捕蠅草; 巴西 本國不同地區來的茅膏菜;還有從 美國 東部沼澤地帶來的瓶子草和狸藻。




這種蓮花最主要的特色便是他的葉片,巨大且形狀獨特,像一個帶邊的圓盤,漂浮於水面,十分壯觀。據說它的花朵顏色多變,香味濃厚,夏季開花,單生,浮於水面,初為白色,次日變為深紅而枯萎,也是非常的奇特了。
別的不說,園區內部的生態環境是真的好,那些供游客休息的長廊,掛滿了各種攀援植物,除凌霄、西番蓮等常見種外,這條由大花馬兜鈴組成的長廊格外顏值非常高,拍照的絕佳場所。




豆科園區有著很多的豆科類植物,其中標誌性的樹種是 巴西 的國樹 巴西 木(Caesalpinia echinata),也就是下麵圖片中的這種奇特植物;而漆樹園中,主要是芒果; 樟樹 園中的代表性植物是奧蔻梯木(Ocotea spp);亞馬遜植物區的代表,則是一株高達20多米的爪哇木棉,根部像一隻巨大的蝴蝶,此外,還有玉蕊園、薔薇園、 日本 園等。
逛一次里約植物園,能夠學到很多相關知識,並且能夠看到很多奇特的植物,非常的有趣而有收穫。


桑巴大道是里約標誌性的地方之一,其得名便是因為這裡是里約狂歡節的舉辦地。因為狂歡節基本上是里約各大專業桑巴舞學校較量的舞臺,從20世紀70年代起,里約各桑巴舞學校建議在市內修建一座桑巴舞賽場,用於狂歡節活動。
而在1983年,這個提議終於得到通過,曾設計 巴西 新首都 巴西利亞 的著名工程師奧斯卡·涅梅 耶爾 親自設計了這條長約700米,兩邊是高高的看臺的桑巴大道。
而頗具傳奇性的是,這條大道建成只用了117 ,6萬名建設者齊心協力。許多人將此稱為 巴西 狂歡節史上的轉折點:里約狂歡節變得更加專業化和商業化,為其日後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開始參觀桑巴大道和各個桑巴俱樂部。這裡有一個射箭的雕像,形象有些像印第安納人,其象徵意義,除了表達傳統印第安納人的英勇之外,另一個代表意義,我想是因為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桑巴大道是舉辦射箭比賽的場地的緣故吧。
狂歡節出來桑巴表演之外,另一個離不開的便是花車,造型別緻,充滿想象力和象徵意義的花車,能夠給狂歡節帶來更多的熱情。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去想象,在規模盛大的桑巴舞游行中,一輛輛車身長達10米的彩車打頭陣,車上裝著高音喇叭,車頂上七八名鼓手敲出震耳欲聾的歡樂鼓點,歌手引吭高歌,桑巴舞小姐高高在上,扭動腰肢,跳著歡快的桑巴舞的這樣的場面,也很難從文字中感受到狂歡節期間的狂歡熱潮。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最熱鬧的狂歡節,里約狂歡節的花車也是鼎鼎 大名 ,曾經的雄鷹花車、酋長花車等,都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講到這裡,就很遺憾沒能在狂歡節期間來到里約,每年的狂歡節舉行時間不定,跟基督教的複活節有很大的關聯,一般情況下,複活節前的47天的半周或一周時間,為狂歡節的舉行時間,大多數都是在二月的中下旬。



每年的狂歡節,男女老少都會用心的裝扮自己,披紅掛綠,艷裝濃抹,各種服飾和麵具成為了狂歡節額主流,當然,中間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元素充斥其中, 比如 印第安納元素、皇室貴族元素等,還有很多彩繪,基本上是怎樣誇張怎樣來。
花車上零頭的桑巴舞者的服裝,也是相當的令人關註的,一般都由舞技最好、身材最火熱的舞者擔當,穿著特製的服裝在車頭狂舞,引爆人們的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