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英國:靈魂在鄉村找到歸宿

努爾·拉吉爾因為參加 北愛爾蘭 分離運動入獄16年,認為 和平 牆仍能給予牆兩邊的人心理安全感,所以現在不能拆。是築高牆還是通大路,似乎是各個時代、一些人群繞不過去的問題。 DAY7都柏林走馬觀花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已經踏上了 愛爾蘭 共和 國的土地了,沒有關卡,不用過關,悄無聲息的,就踏上了 愛爾蘭 的土地。
不知道以後 英國 正式脫歐之後會怎麼樣。

愛爾蘭 大饑荒,俗稱馬鈴薯饑荒,(failure of the potato crop)是一場發生於1845年至1850年間的饑荒。在這5年的時間內, 英國 統治下的 愛爾蘭 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這個數目除了餓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約一百萬因饑荒而移居海外的 愛爾蘭 人。
造成饑荒的主要因素是一種稱為晚疫病菌的卵菌造成馬鈴薯腐爛繼而失收。馬鈴薯是當時的 愛爾蘭 人的主要糧食來源,這次災害加上許多社會與經濟因素,使得廣泛的失收嚴重地打擊了貧苦農民的生計。
在 愛爾蘭 發生馬鈴薯饑荒時期大不列顛仍從美洲進口大量糧產,其中一部分甚至經過 愛爾蘭 的港口轉運;但饑餓的 愛爾蘭 人卻買不起這些糧食, 英國 政府提供的協助也十分稀少,最終造成高比例的 愛爾蘭 人餓死。
而作為地主的 英國 人卻只關心穀物和牲畜的出口。自然災害以及政治壓迫迫使人們揭竿而起,但最終失敗。一百餘萬 愛爾蘭 人死於饑荒的慘劇激起了 愛爾蘭 人的民族意識,在它的指引下, 愛爾蘭 自由邦於1922年建立。





他在1903年 都柏林 大罷工的角色至為重要,事跡也以此也最為人所知。 愛爾蘭 劇作家肖恩·奧凱西寫過以他為主角的劇本《星星變紅了》(TheStarTurnsRed)。

格拉夫頓 街是 都柏林 市中心的兩條主要購物街之一,另一條是亨利街。 格拉夫頓 街南起 聖斯蒂芬 綠地,北到學院綠地。2008年, 格拉夫頓 街是世界上第五昂貴的主要購物街,€5,621/m²/年。 這條街得名於英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第一任 格拉夫頓 公爵亨利·菲茨羅伊。

經常看報道,說什麼 歐洲 人歧視華人很嚴重,很冷漠,我們在 英國 、 愛爾蘭 卻完全沒有感受到,我感覺他們都很熱心,滿滿的都是正能量啊。







逛完街,買完東西,逛逛梅林廣場。
【梅林廣場】(Merrion Square)坐落在 都柏林 市中心利菲河的南岸,是 都柏林 最大、最漂亮的 喬治 風格的廣場,也是 愛爾蘭 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裡曾是政治家、外交官和貴族們居住的地方。直到1950年代,廣場上的房屋大部分都是住宅,但今天,大部分都成了辦公用房。梅林廣場三面環繞著 喬治 風格紅磚房屋,西側為倫斯特府(參眾兩院)、政府大廈、自然史博物館和 愛爾蘭 國家美術館。 愛爾蘭 紅十字會、天主教中央圖書館、 愛爾蘭 傳統音樂檔案館和 愛爾蘭 喬治 協會的總部都設在這裡。1972年之前, 英國 大使館曾設於梅林廣場39號。 北愛爾蘭 流血星期日槍擊事件發生之後,2萬餘人聚集在此抗議,燒毀了使館。
廣場中央是一個公園,被稱作梅林公園或梅林廣場公園。介紹很牛X,說實話,就是一個公園而已。


【 都柏林 之門】(Dublin's Gate)建造於1791年至1825年。據說以前這裡的門都是白色的,兩位著名的作家 喬治 ·摩爾和哥瑞德是鄰居,為了防止爛醉的哥瑞德入錯家門,摩爾就把自己的門塗成醒目的綠色;而哥瑞德為了提醒喝多了的摩爾,也把門塗成了紅色。後來人們紛紛仿效他們,因為當地的 愛爾蘭 男人喜歡酗酒,女人們擔心他們晚上喝醉了後找不到家,便把自己的家門塗成了五顏六色。


【 都柏林 聖帕特裡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位於 愛爾蘭 都柏林 市區Liffey 河南 岸西側。在這間教堂中,除了有早期塞爾特人(Celtic)的墓碑以外,還有在 愛爾蘭 建國曆史中的重要人物,包括 愛爾蘭 共和 的第一任總統也埋葬於此地。由於眾多名人長眠於此,這個教堂在 愛爾蘭 相當於 英國 西敏寺的地位。

關於聖帕特裡克大教堂有一個傳說,約在450年前後 愛爾蘭 的守護聖者聖帕特裡克曾在今日大教堂旁邊公園內的一個古井邊為教徒進行過洗禮,為了紀念這件事,在這個位置建造了一座木造教堂。公元1191年,諾曼人在這個地方用石頭建造了一座教堂。這個教堂在13世紀初得到重建,併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米諾特大主教(Minot)於1370年修複重建了因一場大火而損壞的西側建築,尖塔部分是1749年增加的。至今收藏著全 愛爾蘭 最大的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