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夫婦】依然迷人,冬日法蘭西筆記


地址:6 place Paul Painlevé - 75005 Paris (2019年7月14日起入口位於28 rue Du Sommerard 75005 Paris)
官網: https://www.musee-moyenage.fr/en/home.html
時間:除周二外每天9:15 am - 5:45 pm,周二閉館,假日關閉時間見官網
價格:平時5歐,有臨時展覽時為5歐+4歐
🐾🐾🐾🐾🐾🐾🐾🐾🐾🐾
拉丁區 Latin Quarter離開中世紀博物館之後無意中撞到的索邦大學La Sorbonne是拉丁區的核心,整個拉丁區圍繞著散落的索邦大學的學院發展起來,“Latin Quarter”這個名字便是因為中世紀時索邦大學的學生都講拉丁語而得名。1253年創立的索邦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它是 巴黎 大學的前身,1968年 巴黎 大學拆分後 巴黎 第一大學沿用了索邦的名稱——先賢祠-索邦大學(Université Paris I - Panthéon-Sorbonne),以法律、政治、經濟、管理科學等人文學科聞名。
漂亮的圓頂建築,門前的小廣場兩邊有好幾家風情款款的小咖啡館。可惜索邦大學平時並不對公眾開放,只在每年9月第三個周日的 歐洲 文化遺產日才允許進入參觀。

先賢祠始建於1750年左右,原本是路易十五為了感恩 巴黎 的守護神聖日內維耶(Ste Geneviève)庇佑他大病康復修建的聖日內維耶修道院。但是由於財 政和 建築結構的問題,教堂一直到1789年才完工。不巧同年 法國 大革命爆發,大部分 法國 教堂都被革命者毀壞,不過也許因為聖日內維耶修道院太新,毀掉可惜,革命權力機構“國民公會”決定把它改做紀念堂,紀念 法國 的先賢偉人們,隨後伏爾 泰和 盧梭的被移葬於此。
法國 大革命後,先賢祠曾兩度被歸還給教會,但1885年雨果葬禮之後,先賢祠最終被確定為紀念 法國 先賢偉人的紀念建築。如今,先賢祠的地下室里安息著一些 法國 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 比如 伏爾泰、盧梭、雨果,居裡夫夫......對 法國 人來說先賢祠是民族靈魂的象徵。



一直都很喜歡的先賢祠旁邊的聖艾迪安-迪蒙教堂Église St Étienne du Mont。教堂的小禮拜堂裡面供奉的就是 巴黎 的守護神聖日內維耶,當年路易十五重修教堂就是為了替代這個小教堂。幸好趕上 法國 大革命的先賢祠幾經折騰最後成了一座沒有宗教意義的建築,不然有了替代品的St Étienne du Mont教堂今天也就不知道是怎樣的命運了。


月半先生是黑膠唱片粉,所以拉丁區的這兩家唱片店是月半先生的必修課。自從第一次去 巴黎 機緣巧合發現了這兩家唱片店,月半先生就被圈了粉,除了和其中老爺爺郵件往來,還經常念叨著要去 巴黎 買唱片。
當然不管是老爺爺的店還是爵士鱷魚都佈置得復古好看,凹凹造型也是很美的。





La Dame Blanche
地址:47 rue de la Montagne Ste-Geneviève
營業時間:每天營業,一般是從10點到晚上5點
Crocojazz
地址:64 rue de la Montagne Ste-Geneviève
營業時間:周二到周六 11:00-13:00;14:00-19:00
🐾🐾🐾🐾🐾🐾🐾🐾🐾🐾
海明威故居先賢祠的背後是一片安靜的居民區,這裡就是海明威1920年代在 巴黎 生活過的地方。
公寓樓側面有一幅巨大的塗鴉,它的名字叫l’Arbre bleu《藍色的樹》,是 比利時 藝術家Pierre Alechinsky 2000年受 巴黎 市委托創作的。右邊的幾行文字是 法國 詩人伊夫.博納富瓦Yves Bonnefoy的Mon arbre《我的樹》。 巴黎 最不缺少這樣充滿藝術氣息的街角。

1922年23歲的年輕海明威和妻子搬進了這間普通的公寓,在這裡完成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成為海明威一生的四大長篇小說之一。《太陽照常升起》里的故事,帶著一些些海明威自傳的味道。一戰時一大批 美國 年輕人懷著民主的理想奔赴 歐洲 戰場,卻在這裡目睹了屠殺和苦難,它們開始懷疑自己曾經相信過的民主和光榮,在懷疑中變得迷茫。海明威的故事描寫了一戰後這些生活在 巴黎 的年輕人的生活,誇張而混亂,反映了當時年輕人內心的迷惘。“迷惘的一代”成為了1920年代短暫存在卻對 美國 文學影響重大的一個流派,而《太陽照常升起》便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作。



地址:74 Rue du Cardinal Lemoine, 75005 Paris, France
此處為私人住宅,不對外開放,如果剛好決定拜訪,註意不要打擾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哦
🐾🐾🐾🐾🐾🐾🐾🐾🐾🐾
巴克街的標本店 Deyrolle離開海明威故居坐地鐵去了7區巴克街rue du Bac的標本店Deyrolle。
從拉丁區坐10號線到Sèvres-Babylone,懶得換乘12號線,索性鑽出地面沿著馬路溜達。Sèvres-Babylone附近是一片非常舒服的購物區域,愛馬仕的概念店和我最愛的樂蓬馬歇百貨Le Bon Marché都在附近。沿著很 巴黎 的Boulevard Raspail漫步,兩邊都是裝飾精美的法式店鋪,然後穿過聖日爾曼大街Boulevard Saint-Germain的路口,就看到了Deyrolle小小的門臉。
一樓售賣一些簡單的家居用品和紀念品,這些當然不是重點,沿著踩上去吱呀作響的木質樓梯走上二樓,才會發現其實別有洞天。如果還記得《午夜 巴黎 》Midnight in Paris里那場在標本店里的party,就是在這裡了。
電影截圖。




🐾🐾🐾🐾🐾🐾🐾🐾🐾🐾
地址:46 Rue du Bac, 75007 Paris
官網: https://deyrolle.com/
營業時間:營業時間:10am – 19pm(周日歇業,周一1pm-2pm休息一小時)
🐾🐾🐾🐾🐾🐾🐾🐾🐾🐾
從標本店出來打Uber回酒店搬家去 孚日 廣場。原本的計劃還要去盧浮宮周五的晚場,經過一下午暴走進了酒店就不想動了。於是盧浮宮就變成了巴士底的那家Pedra Alta,文化神馬的,改天再說吧😂
早上在 孚日 廣場旁邊的酒店醒來。上次來 巴黎 第一次看到 孚日 廣場,就決定以後來 巴黎 都要住這裡,於是這次這個願望就在錢包的嚎啕大哭中實現了。


店員小姐姐問我們想坐裡面還是外面,糾結了一下決定坐在外面,小姐姐幫我們打開了頭頂上大大的暖氣燈。以前在冬天看到 巴黎 人在戶外座位上喝咖啡,覺得他們可真不怕冷,後來才發現因為有暖氣燈其實一點都不冷。
我才不會告訴你羽絨服是為了掩飾胖😂其實後來才發現咖啡館室內更有味道,深色的實木裝飾,精緻的布藝沙發,一桌老爺爺老奶奶悠然地喝著咖啡,好喜歡這樣的格調。




地址:93 rue de Rivoli , 75001 Paris (M1 & M7 Palais Royal , Musée du Louvre 盧浮宮金字塔廣場靠Rivoli大街一側)
官網: https://cafe-marly.com/en/
營業時間:8.00-次日2.00,每天營業
🐾🐾🐾🐾🐾🐾🐾🐾🐾🐾
盧浮宮 Musée du Louvre再刷盧浮宮的念頭其實是在 羅馬 餐館 博爾 蓋賽美術館 Galleria Borghese的時候冒出來的,那天對著 博爾 蓋塞美術館被拿破侖搬空的古 埃及 大廳和複製版的《沉睡的赫爾馬佛洛狄忒斯》,忽然就覺得應該再去一次盧浮宮了。
又見盧浮宮,入口處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貝聿銘說,如果當初不是法語有限,聽不懂 法國 歷史古跡委員會的專家對他設計的全部詬病,他也許會直接離開。但當時的 巴黎 人絕對不會想到,當時那個讓他們恨得恨不得朝他吐口水的華裔建築師設計的奇怪玻璃金字塔,後來會成為 巴黎 人的驕傲。

沒有臉的勝利女神
1836年在 愛琴海 北部的 希腊 島嶼薩莫色雷斯島的神廟遺跡中被髮掘,創作於約公元前190年。當時的一些大國為了爭奪 地中海 海域的控制權,頻繁發動海戰。勝利女神羽翼舒展、胸膛高挺地從天而降在一艘戰艦的船頭的一瞬間,被認為是為了紀念當時的一場海戰的勝利。
勝利女神雕像出土的時候已經碎成了200多個碎塊,經過了多年的修複才重新站了起來,特別是她的翅膀,修複的方案經歷了多次調整,一直到20世紀後期才成了現在的樣子。雖然雕像的頭和手已不復存在,右邊的翅膀也是後來修複的複製品,但她仍然是公元前2世紀雕塑作品的傑出代表,最厲害的是如同被海水打濕貼在腿上的衣褶,看起來好像依然在隨風擺動。

《米羅的維納斯》1820年在 希腊 的 米洛斯島 被髮掘,被髮現的時候,她斷成了上下兩截,還有一些其他碎片——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她的運氣比碎成200多塊的勝利女神要好一些。從她性感的輪廓和高傲的神態,人們推測出她的身份:愛神阿佛洛狄忒。古 希腊 的雕塑非常重視刻畫人類肌肉的線條,《米羅的維納斯》完美地展現了成熟女子身體曲線的豐滿和柔美,因此盧浮宮在安放這座雕塑的時候特意沒有靠牆放置,就是為讓游客可以走到她的後面,去欣賞她完美的背部線條。當然維納斯各種符合黃金分割原則的比例和兩腿間飄逸的裙子也是十分值得關註看重點。

達 芬奇 這幅淹沒在人群的《蒙娜麗莎》創作於1503年至1506年間,本是一個訂購作品。如果忽略那些關於模特身份的猜測,按照盧浮宮官方導覽的說法,畫中的麗莎.蓋拉爾迪尼是 佛羅倫薩 衣料商人佛朗西斯科.德爾.焦孔的妻子。然而這幅畫並沒有交給訂戶。1516年,在文藝復興的狂熱崇拜者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請下,已經64歲達 芬奇 騎著騾子,帶著愛徒、隨從和《蒙娜麗莎》,從 意大利 來到 盧瓦爾河谷 的昂布瓦茲Amboise。達 芬奇 在昂布瓦茲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三年,完成了這幅《蒙娜麗莎》,又創作了那幅著名的《施洗者 聖約翰 》,還留下了和眾多作品一樣未完工的《聖母子與 聖安娜 》,死後被安葬在昂布瓦茲的皇家城堡 Château Royal d'Amb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