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時光, 神祇輪流, 微笑記憶(柬埔寨行)
棕櫚果的外殼削掉後,裡面有數顆透明果實。吃在嘴裡一包水,淡寡有甜味味。買來嘗嘗,還行吧,比椰子肉好吃。
涅盤宮——龍蟠水池涅盤宮,又名龍蟠水池,建於12世紀,是佛教廟宇,大水池中央有個小島,島上只有一座仿造 須彌山 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廟,石塔上雕刻兩隻纏繞的巨蛇王(Naga),小島東側還有一座白馬雕像,而Neak Pean的意思是「纏繞的巨蛇」,就是取自島上的巨蛇王像而得名。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時期,積極進行各項建築工程,史學者認為他在位37年中,以攸關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為第一優先,包括蓋水庫、鋪路修橋、建101所驛站、102所醫院……,其中涅盤宮(Neak Pean)算是一座寺廟療養所,在當時是一個大醫院。即使在今日, 柬埔寨 人還是相信蛇廟的神奇藥療,雖然水池荒廢已久, 柬埔寨 人前往蛇廟參觀,也想採摘長在水池土地里的植物,拿回家做藥浴。而大水池(被稱為聖池)是為病人沐浴而設,現在水已經乾涸。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一對同穿著紅下裝的西方老年夫妻向我迎面走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亮點啊。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到龍蟠水池的必經之路,來回要走。路旁是小販的服裝、字畫等商品,商販安靜地坐著,不似國內的小販要吆喝,她們一副你愛買不買的樣子。3、4美元一條的 柬埔寨 花褲堆放著。 TUTU車的生意很好,看攻略知道這些司機會很耐心地等待他們的外國客人,還會貼心準備冰水,服務相當周到。由於我們是團游,畫面上那露出一點身形的白綠旅游專用小車等候著我們。 東梅奔寺 比粒寺——變身塔東梅奔寺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修建的一座祭祀祖先的寺廟,建造於公元953年(註:相當於 中國 的五代十國時期,北宋建立前夕),與皇室火葬場——變身塔(又叫做比粒寺)幾乎是相同時期建造,所以建築形式上極為相似,同屬於婆羅門教建築,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 須彌山 造型:金剛寶座塔形式的三層五塔結構,中央建築物是一個正方形,中間最高的塔樓代表 須彌山 ,四個角落各有一座較矮的塔樓,整個側面看起來則是個山形構造。 ↑東湄本寺 東梅奔位於通王城以東,是東池(即東巴萊湖)中央的一座 印度 教寺廟,它像是縮小版的比粒寺,有三層臺階,上面按梅花狀排列著五座寶塔。不過如今東池已經乾涸,因此寺台顯得特別高。 東梅奔所在的東池原本是一座巨大的水庫,是當時最為重要的公共建設工程,水庫四角都立有石碑。據說一千多年前必須乘船才能到達寺廟,時過境遷,這裡已變成一塊乾旱的陸地。古跡被水浸泡過的部分有所變色,你可以猜想一下當時的水位,也可以想象當初這座寺廟聳立在湖中心的場景是何等輝煌。 高出地面數米的東梅奔,會給人一種寺廟山的錯覺。紅色砂岩砌成的三層臺階之上便是五座蓮花塔,外圍還有三層磚牆環繞。寺廟入口的拱門兩邊端坐著一對 石獅 子,內牆周圍有幾間廊廳,但如今只剩下一些斷壁殘垣。 爬上陡峭的臺階,在第一、二層臺階的四角各有4座與真象同樣大小的大象雕塑,源於四巨象支撐宇宙的古 印度 神話。它們身披戰甲,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只可惜有些已經殘缺不全。 上到頂層臺階,近距離觀察這五座蓮花塔。塔身多有損毀,而其他建築也大都倒塌,只剩石雕的門框和廊柱在勉強支撐。 比粒寺是用來舉行國王火葬儀式的廟宇,又稱變身塔。東梅奔我就在門口拍了張景物照,比粒寺我爬到最高處,大白聽領隊講是火葬場,感覺忌諱,就和其他一些人留在車上沒有登頂,我從內心鄙視他的淺薄,先前做過功課,即來之,我一定要親自一探究竟,不留遺憾。比粒寺是典型塔山建築,基座上建造磚塔。塔身上有很多小孔,據說曾經填滿寶石。比粒寺是除巴肯山外另一處欣賞日落的好地方,登 上高 塔,西方是一片廣袤無垠的森林,石塔在其間若隱若現,景色蒼茫壯闊,爬高是值得的。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的五塔 須彌山 寶塔比東梅奔寺高而陡峭。 ↑比粒寺 ↑比粒寺 我登上了比粒寺的五塔 須彌山 最頂端,寶塔尖供奉神象。站在中央塔平臺上登高望遠的感覺確實超級棒:前面可以俯看整個比粒寺庭院那是一目瞭然;背面可以眺望到吳哥山地那鬱郁蔥蔥的山林景色,一些外國游客早早來這裡坐等觀看日落。我們由於要趕回吃晚餐,只能悻悻離開。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遠處那輛白綠色小車裡就坐著大白和一些團友。 ↑比粒寺 ↑比粒寺 家長在為小女孩拍照,讓孩子轉身,女孩就是不肯。 ↑比粒寺 羅洛士遺址群:巴空寺、神牛寺和羅萊寺羅洛士群建於9世紀末,被人們稱之為高棉藝術的開端,吳哥王朝的創立者闍耶跋摩二世曾建立了數個首都,羅洛士是第二個,吳哥王朝在此定都70年,現存巴空寺、神牛寺、羅萊寺。巴空寺(Bakong):羅洛士群里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它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神牛寺(Preah Ko):羅洛士群的第二大重要建築,該寺底座為高高的台基,上面有6座塔,每個塔上面都有梵文的篆刻。羅萊寺(Lolei):建造在高棉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池(現在是稻田)的中央一個小島上。是耶輸跋摩一世遷都吳哥前的最後一個主要寺廟。此地區為 吳哥窟 遺址的前身,更是 柬埔寨 最古老的歷史建築,此遺址群現由 法國 主導下開展,為了設法保持遺址原貌,學者們對於建築細節莫不費心研究,譬如每塊磚的黏合併不用現代水泥取代,以棕糖、石灰、糯米漿混合而成,還有部分神廟的石塊被一編號拆下,準備在計算機的輔助下重 新建 造。
首先我們來看巴空寺 一條護城河,河邊是守望的蛇神Naga 巴空寺是羅洛士群里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它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因陀羅跋摩一世建立了這座寺廟,用來供奉國王的象徵——林迦,是當時城內最為重要的建築
涅盤宮——龍蟠水池涅盤宮,又名龍蟠水池,建於12世紀,是佛教廟宇,大水池中央有個小島,島上只有一座仿造 須彌山 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廟,石塔上雕刻兩隻纏繞的巨蛇王(Naga),小島東側還有一座白馬雕像,而Neak Pean的意思是「纏繞的巨蛇」,就是取自島上的巨蛇王像而得名。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時期,積極進行各項建築工程,史學者認為他在位37年中,以攸關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為第一優先,包括蓋水庫、鋪路修橋、建101所驛站、102所醫院……,其中涅盤宮(Neak Pean)算是一座寺廟療養所,在當時是一個大醫院。即使在今日, 柬埔寨 人還是相信蛇廟的神奇藥療,雖然水池荒廢已久, 柬埔寨 人前往蛇廟參觀,也想採摘長在水池土地里的植物,拿回家做藥浴。而大水池(被稱為聖池)是為病人沐浴而設,現在水已經乾涸。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一對同穿著紅下裝的西方老年夫妻向我迎面走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亮點啊。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到龍蟠水池的必經之路,來回要走。路旁是小販的服裝、字畫等商品,商販安靜地坐著,不似國內的小販要吆喝,她們一副你愛買不買的樣子。3、4美元一條的 柬埔寨 花褲堆放著。 TUTU車的生意很好,看攻略知道這些司機會很耐心地等待他們的外國客人,還會貼心準備冰水,服務相當周到。由於我們是團游,畫面上那露出一點身形的白綠旅游專用小車等候著我們。 東梅奔寺 比粒寺——變身塔東梅奔寺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修建的一座祭祀祖先的寺廟,建造於公元953年(註:相當於 中國 的五代十國時期,北宋建立前夕),與皇室火葬場——變身塔(又叫做比粒寺)幾乎是相同時期建造,所以建築形式上極為相似,同屬於婆羅門教建築,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 須彌山 造型:金剛寶座塔形式的三層五塔結構,中央建築物是一個正方形,中間最高的塔樓代表 須彌山 ,四個角落各有一座較矮的塔樓,整個側面看起來則是個山形構造。 ↑東湄本寺 東梅奔位於通王城以東,是東池(即東巴萊湖)中央的一座 印度 教寺廟,它像是縮小版的比粒寺,有三層臺階,上面按梅花狀排列著五座寶塔。不過如今東池已經乾涸,因此寺台顯得特別高。 東梅奔所在的東池原本是一座巨大的水庫,是當時最為重要的公共建設工程,水庫四角都立有石碑。據說一千多年前必須乘船才能到達寺廟,時過境遷,這裡已變成一塊乾旱的陸地。古跡被水浸泡過的部分有所變色,你可以猜想一下當時的水位,也可以想象當初這座寺廟聳立在湖中心的場景是何等輝煌。 高出地面數米的東梅奔,會給人一種寺廟山的錯覺。紅色砂岩砌成的三層臺階之上便是五座蓮花塔,外圍還有三層磚牆環繞。寺廟入口的拱門兩邊端坐著一對 石獅 子,內牆周圍有幾間廊廳,但如今只剩下一些斷壁殘垣。 爬上陡峭的臺階,在第一、二層臺階的四角各有4座與真象同樣大小的大象雕塑,源於四巨象支撐宇宙的古 印度 神話。它們身披戰甲,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只可惜有些已經殘缺不全。 上到頂層臺階,近距離觀察這五座蓮花塔。塔身多有損毀,而其他建築也大都倒塌,只剩石雕的門框和廊柱在勉強支撐。 比粒寺是用來舉行國王火葬儀式的廟宇,又稱變身塔。東梅奔我就在門口拍了張景物照,比粒寺我爬到最高處,大白聽領隊講是火葬場,感覺忌諱,就和其他一些人留在車上沒有登頂,我從內心鄙視他的淺薄,先前做過功課,即來之,我一定要親自一探究竟,不留遺憾。比粒寺是典型塔山建築,基座上建造磚塔。塔身上有很多小孔,據說曾經填滿寶石。比粒寺是除巴肯山外另一處欣賞日落的好地方,登 上高 塔,西方是一片廣袤無垠的森林,石塔在其間若隱若現,景色蒼茫壯闊,爬高是值得的。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的五塔 須彌山 寶塔比東梅奔寺高而陡峭。 ↑比粒寺 ↑比粒寺 我登上了比粒寺的五塔 須彌山 最頂端,寶塔尖供奉神象。站在中央塔平臺上登高望遠的感覺確實超級棒:前面可以俯看整個比粒寺庭院那是一目瞭然;背面可以眺望到吳哥山地那鬱郁蔥蔥的山林景色,一些外國游客早早來這裡坐等觀看日落。我們由於要趕回吃晚餐,只能悻悻離開。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比粒寺 遠處那輛白綠色小車裡就坐著大白和一些團友。 ↑比粒寺 ↑比粒寺 家長在為小女孩拍照,讓孩子轉身,女孩就是不肯。 ↑比粒寺 羅洛士遺址群:巴空寺、神牛寺和羅萊寺羅洛士群建於9世紀末,被人們稱之為高棉藝術的開端,吳哥王朝的創立者闍耶跋摩二世曾建立了數個首都,羅洛士是第二個,吳哥王朝在此定都70年,現存巴空寺、神牛寺、羅萊寺。巴空寺(Bakong):羅洛士群里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它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神牛寺(Preah Ko):羅洛士群的第二大重要建築,該寺底座為高高的台基,上面有6座塔,每個塔上面都有梵文的篆刻。羅萊寺(Lolei):建造在高棉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池(現在是稻田)的中央一個小島上。是耶輸跋摩一世遷都吳哥前的最後一個主要寺廟。此地區為 吳哥窟 遺址的前身,更是 柬埔寨 最古老的歷史建築,此遺址群現由 法國 主導下開展,為了設法保持遺址原貌,學者們對於建築細節莫不費心研究,譬如每塊磚的黏合併不用現代水泥取代,以棕糖、石灰、糯米漿混合而成,還有部分神廟的石塊被一編號拆下,準備在計算機的輔助下重 新建 造。
首先我們來看巴空寺 一條護城河,河邊是守望的蛇神Naga 巴空寺是羅洛士群里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它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因陀羅跋摩一世建立了這座寺廟,用來供奉國王的象徵——林迦,是當時城內最為重要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