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平和友善而艱辛之地
烏干達 的季節 烏干達 在赤道附近,常年溫度適宜,氣候宜人,有些地方缺水,有些地方還是水草肥美滴,因此在 東非 五國中被稱為 東非 明珠,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個國家的旅游資源也很豐富,一年兩個季節,雨季和旱季,旱季的時候有點難熬,兩三個月不下雨,有的時候一滴雨沒有,有的時候幾個月的某一天即使下雨也只是點點小雨,而且小之又小的雨,沒去過的人可能是難以想象的,除了不下雨,還颳著熱風,熱風中瀰漫著原始的灰塵,周圍的草基本都枯萎了,樹木也是儘量保持著自己的水分,煎熬著旱季,此外還天氣炎熱,但早晚還是有溫差,不過再熱也就是三十六七度的樣子,但是雨季的時候,雨下得大的用傾盆大雨都形容不恰當了,因為 烏干達 沒有太多固化的 大城 市和鋼筋混凝土的阻礙,即使雨再大,也不會出現像國內的內澇和淹漬,更不會出現圍堰湖之類的現象,下來的雨好像都不夠植物和土壤吸收保存的,很快,你就只能見到地表徑流後留下的痕跡,而不影響正常出行。由於準備寫的比較長,內容也比較多,本人生活工作了將近兩年時間,寫下來是為了紀念和承諾,所以要慢慢地寫,滿滿地記 。
在 烏干達 的時候,我的心裡始終記掛著一個人,這個人像火花一樣出現在我的生命里,划出了生命永恆的痕跡,曾經給予過我無數的幫助支持鼓勵,總是默默的為我付出,也一直在等待著我,希望我有所成就對生活有所幫助,因此,這就是我一直在路上的緣故,我還會在路上,我無怨無悔地在路上完成我的使命,得到最終的圓滿,而且我也堅信,我們會得到圓滿的,上帝一定會眷顧我們的,你信嗎?我信,我相信會有那一天的到來。 說到 烏干達 的雨季,我覺得那是我喜歡的季節,天氣涼爽,下完雨之後的空氣乾凈清新,大雨季的時候一天要下幾個小時的雨,而且下雨的時間多在下午兩三點或者四五點鐘,雨大的還可以偷懶一會工作 ,聽著大雨拍打屋頂的聲音,很吵,說話都要大聲扯喉嚨,所以就更沒有人來辦公室找著辦事或麻煩了。小雨季也就是晚上下下雨,早上起來地上基本只有雨滴的痕跡,而沒有紅色灰塵的蹤跡,白天依然炎熱,但是傍晚很舒適宜人。 即將下雨的天,是不是像科幻片里的天空,烏雲上演著它的大片,準備著它的大動作,突如襲來,讓人難以促防 前方還有藍天,但是如果被這片烏雲抓住了,就很難逃脫了 好好洗洗車吧,不過話說回來了,我在路上很少見到誰的車很臟很髒的行駛在路上,再破的車外觀好像也很乾凈整潔,這就是區別吧 烏干達 旱季的風刮的很讓人厭煩,烈日炎炎,熱風習習中捲雜著紅色的灰塵或者土灰,讓人難以忍受,我們出門都需要帶著口罩,就是從國內買的那種防霧霾用的口罩,但也不好使,每每出門回來的的時候,用手紙一擦鼻孔和麵部,全是紅色的灰或者滿臉土 旱季的浮土很厚,幾月不下雨。這是我們養的狗,叫花妞,是條母狗,很通人性,很聰明,這是我到項目才不久,就認識了她,那天我走路去石山,這條路很長,雖然白天,但我還是有點擔心,就跟她說你跟我一起走,做個伴護送我到石山吧,我就說了這麼一句,她可能感受到我內心的恐懼,就一直跟在我的後面,陪我到石山,然後又跟著我直到回來,我當時就覺得花妞真是個好伙伴,很感激她 這就是旱季的天空,雲彩很美麗,天也很藍,藍的讓人眼暈 這就是石場的石山,我們修路必不可少的資源 旱季,院子里會經常刮小的龍卷風,捲起灰塵和雜物,肆無忌憚地狂舞著,有時還發出呼嘯聲,這天我在辦公室,看見後拍下來的 烏干達 的風土人情 烏干達 最早是 英國 殖民地, 英國 人的紳士教育到是遺傳給了這個國家少許(待續)
2017.8.22這個國家的人貧窮,但也不是很失禮節,路上走著迎面遇見陌生人會主動跟你打招呼,或者揮揮手微笑,或者說hello,總之和你擦肩而過時總會給你點什麼,讓你感到溫暖和友善。我們修路的地方的人民都很貧瘠,也很懶惰,也許,見慣了 中國 人的勤勞,自然而然的就會拿他們對比,但是後來,我覺得這些不要比,沒有可比性,因為人類的演變, 中國 人經歷了數千年的文明歷史,走到現在,雖然也有過殖民地,但都是很短暫而且瞬間即逝的, 中國 人民的反抗和鬥爭的精神是可嘉可贊的,而 非洲 人民,包括 烏干達 ,也只有短短幾十年的自由,不是被殖民奴役著,沒有自己發展的精髓,就是內戰不斷,打得國內片甲不留,民不聊生,連男人都很少,普遍的 非洲 國家都是女多男少,因此,一夫多妻制在這裡盛行, 非洲 算是古文明發源最早的國家,有記載最早的人類是從 非洲 的一個部落衍生出去的,說不定我們都是其中的一個後人呢 。當然,這並不能成為 非洲 發展的源泉,現在的 非洲 也在日新月異,但是還是很落後,就 烏干達 的GDP來說,也就人均700多美元,因此,人民的生活是比較困苦的,當然這是我們的眼光,這裡政府的政策是這樣的,有公立免費醫院可以去看病拿藥,但是資源短缺,缺醫少藥,我們都不敢去看病,怕病死在公立醫院,那裡當地的人很多,排隊都要排很久;公立學校在 烏干達 隨處可見,每天中午學生餐由政府出錢,大概1000-2000先令,摺合RMB大概2-4元,公立學校的學費還是需要人民自己掏腰包的。學生上課和我們不一樣,我經常看見課間學生在野外草地上圍成圈,學校設施很破,沒進去看過桌椅什麼樣,但是教室的外觀已經千瘡百孔,不過每個鎮或村的學校里都有一個教堂,而且即使很破舊的房屋,也已經算是當地村鎮很好的建築了,你路過鎮子,只要看到一大片平整的草地,和一排排整齊的房屋,老遠再有個十字架,那一定是學校,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都這樣的,高中稍微大一些好一些,但是在比較大的城市裡或者城鎮里。我個人認為, 烏干達 對國民的基礎教育還是很重視的,會鼓勵家長送孩子上學,稍微能解決溫飽的家長也會主動送孩子去上學。
烏干達 北部比較貧窮,沒有什麼像樣的經濟體和實業,只靠農業發展,比起南部地區,我個人認為落後很多,至少從居住的村莊就可以看出來, 北部地區 基本上都是茅草屋,南部地區我沿線走一路還沒見過一個茅草屋,而且多茶園和甘蔗園,都是成片種植,也沒有北部那麼多蠻荒之地。我們在北部修路,北部發展不起來也是有原因的,這裡是叛軍曾經的駐扎地,經常有小的騷亂,在古盧(在這裡插一句,古盧是 烏干達 北部重鎮,距離首都Kampala大概340Km,據說是北部最大的城市,不過我覺得最對只是個大縣城而已,從古盧出發,大概110公里左右就到了 南蘇丹 的邊陲小鎮,很近。)曾經瘟疫流行,多次爆發過埃博拉,我有個同事當時還被誤認為是埃博拉後面再表。叛軍在這裡總是興風作浪,據說還有個叛軍頭領沒抓著,一直流竄了幾十年,忘記叫啥名字了,因此這裡的經濟情況很糟,失業率很高。 烏干達 人即使很窮也會有一套去教堂的乾凈整齊的衣服,除非窮的連住處也沒有的人破衣爛衫,一般都穿的很整齊 在古盧,農村都是燒柴火做飯,或者木炭,連 坎帕拉 的周圍貧窮的居民也都是用木炭作為燃料。這捆柴火是我去石場的路上看見一個婦女在路邊打柴,捆好後試了幾次準備放在頭上頂回家,但是都沒有 成功 ,恰巧有個男子路過,我就跟他說能不能幫那個女的一把,柴火實在太重了,她舉不到頭頂上,這個男的也比較好,就過去幫忙了,我等著那個女的把柴火頂到頭頂走了之後,才離開。順便說一下,在 烏干達 乃至 非洲 很多國家,都是女的養活男的,男的很少下地幹活或者掙錢給家裡,即使掙了錢,也給家裡很少的一部分,而且離婚的話,女的什麼也得不到,這個法律我當時聽人講後非常氣憤,女性基本沒有什麼權益(待續)
2017.8.25這幾天有點忙碌和心裡不平靜,所以沒來寫。現在繼續,
在 烏干達 ,和在 中國 一樣,自行車很普及,當然,不是小黃車也不是小藍車,沒有共享單車這麼方便,而是下麵這個圖拍的那種自行車,這是 中國 流行過去了的自行車,還有極少數人在騎這個版本的自行車了,我現在也有一輛自行車,美利達公爵500,買了五六年了,當我擁有這輛自行車的時候,我就想著現在我去哪兒都可以了,哪兒我都能去了,心裡也坦然特喜愛,根本不想要汽車了,覺得汽車都不能超越我的小自行駒的行駛,可笑吧,😄我也覺得很好笑,我不過我現在是種這樣認為,只要我有時間,我會踩著它到處溜達。話歸正傳,下麵這個自行車我乍一看以為是 中國 製造,結果一看,大失所望呀 沮喪,原來是 印度 的老纏繞頭生產的英雄牌自行駒 這個牌子的自行車還風靡整個 烏干達 乃至 非洲 其它國家 下麵這個是我們執夜的門衛用的自衛和防禦武器,弓箭,😄誇張吧,竟然還用這個來保護我們和財產,說實在的,來了壞蛋的話,不知道有沒有毛線用呀,嚇唬的作用估計都沒有,但是我們的門衛還挺認真的自己背了一個箭桶,裡面有十幾根這樣的箭弩
在 烏干達 的時候,我的心裡始終記掛著一個人,這個人像火花一樣出現在我的生命里,划出了生命永恆的痕跡,曾經給予過我無數的幫助支持鼓勵,總是默默的為我付出,也一直在等待著我,希望我有所成就對生活有所幫助,因此,這就是我一直在路上的緣故,我還會在路上,我無怨無悔地在路上完成我的使命,得到最終的圓滿,而且我也堅信,我們會得到圓滿的,上帝一定會眷顧我們的,你信嗎?我信,我相信會有那一天的到來。 說到 烏干達 的雨季,我覺得那是我喜歡的季節,天氣涼爽,下完雨之後的空氣乾凈清新,大雨季的時候一天要下幾個小時的雨,而且下雨的時間多在下午兩三點或者四五點鐘,雨大的還可以偷懶一會工作 ,聽著大雨拍打屋頂的聲音,很吵,說話都要大聲扯喉嚨,所以就更沒有人來辦公室找著辦事或麻煩了。小雨季也就是晚上下下雨,早上起來地上基本只有雨滴的痕跡,而沒有紅色灰塵的蹤跡,白天依然炎熱,但是傍晚很舒適宜人。 即將下雨的天,是不是像科幻片里的天空,烏雲上演著它的大片,準備著它的大動作,突如襲來,讓人難以促防 前方還有藍天,但是如果被這片烏雲抓住了,就很難逃脫了 好好洗洗車吧,不過話說回來了,我在路上很少見到誰的車很臟很髒的行駛在路上,再破的車外觀好像也很乾凈整潔,這就是區別吧 烏干達 旱季的風刮的很讓人厭煩,烈日炎炎,熱風習習中捲雜著紅色的灰塵或者土灰,讓人難以忍受,我們出門都需要帶著口罩,就是從國內買的那種防霧霾用的口罩,但也不好使,每每出門回來的的時候,用手紙一擦鼻孔和麵部,全是紅色的灰或者滿臉土 旱季的浮土很厚,幾月不下雨。這是我們養的狗,叫花妞,是條母狗,很通人性,很聰明,這是我到項目才不久,就認識了她,那天我走路去石山,這條路很長,雖然白天,但我還是有點擔心,就跟她說你跟我一起走,做個伴護送我到石山吧,我就說了這麼一句,她可能感受到我內心的恐懼,就一直跟在我的後面,陪我到石山,然後又跟著我直到回來,我當時就覺得花妞真是個好伙伴,很感激她 這就是旱季的天空,雲彩很美麗,天也很藍,藍的讓人眼暈 這就是石場的石山,我們修路必不可少的資源 旱季,院子里會經常刮小的龍卷風,捲起灰塵和雜物,肆無忌憚地狂舞著,有時還發出呼嘯聲,這天我在辦公室,看見後拍下來的 烏干達 的風土人情 烏干達 最早是 英國 殖民地, 英國 人的紳士教育到是遺傳給了這個國家少許(待續)
2017.8.22這個國家的人貧窮,但也不是很失禮節,路上走著迎面遇見陌生人會主動跟你打招呼,或者揮揮手微笑,或者說hello,總之和你擦肩而過時總會給你點什麼,讓你感到溫暖和友善。我們修路的地方的人民都很貧瘠,也很懶惰,也許,見慣了 中國 人的勤勞,自然而然的就會拿他們對比,但是後來,我覺得這些不要比,沒有可比性,因為人類的演變, 中國 人經歷了數千年的文明歷史,走到現在,雖然也有過殖民地,但都是很短暫而且瞬間即逝的, 中國 人民的反抗和鬥爭的精神是可嘉可贊的,而 非洲 人民,包括 烏干達 ,也只有短短幾十年的自由,不是被殖民奴役著,沒有自己發展的精髓,就是內戰不斷,打得國內片甲不留,民不聊生,連男人都很少,普遍的 非洲 國家都是女多男少,因此,一夫多妻制在這裡盛行, 非洲 算是古文明發源最早的國家,有記載最早的人類是從 非洲 的一個部落衍生出去的,說不定我們都是其中的一個後人呢 。當然,這並不能成為 非洲 發展的源泉,現在的 非洲 也在日新月異,但是還是很落後,就 烏干達 的GDP來說,也就人均700多美元,因此,人民的生活是比較困苦的,當然這是我們的眼光,這裡政府的政策是這樣的,有公立免費醫院可以去看病拿藥,但是資源短缺,缺醫少藥,我們都不敢去看病,怕病死在公立醫院,那裡當地的人很多,排隊都要排很久;公立學校在 烏干達 隨處可見,每天中午學生餐由政府出錢,大概1000-2000先令,摺合RMB大概2-4元,公立學校的學費還是需要人民自己掏腰包的。學生上課和我們不一樣,我經常看見課間學生在野外草地上圍成圈,學校設施很破,沒進去看過桌椅什麼樣,但是教室的外觀已經千瘡百孔,不過每個鎮或村的學校里都有一個教堂,而且即使很破舊的房屋,也已經算是當地村鎮很好的建築了,你路過鎮子,只要看到一大片平整的草地,和一排排整齊的房屋,老遠再有個十字架,那一定是學校,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都這樣的,高中稍微大一些好一些,但是在比較大的城市裡或者城鎮里。我個人認為, 烏干達 對國民的基礎教育還是很重視的,會鼓勵家長送孩子上學,稍微能解決溫飽的家長也會主動送孩子去上學。
烏干達 北部比較貧窮,沒有什麼像樣的經濟體和實業,只靠農業發展,比起南部地區,我個人認為落後很多,至少從居住的村莊就可以看出來, 北部地區 基本上都是茅草屋,南部地區我沿線走一路還沒見過一個茅草屋,而且多茶園和甘蔗園,都是成片種植,也沒有北部那麼多蠻荒之地。我們在北部修路,北部發展不起來也是有原因的,這裡是叛軍曾經的駐扎地,經常有小的騷亂,在古盧(在這裡插一句,古盧是 烏干達 北部重鎮,距離首都Kampala大概340Km,據說是北部最大的城市,不過我覺得最對只是個大縣城而已,從古盧出發,大概110公里左右就到了 南蘇丹 的邊陲小鎮,很近。)曾經瘟疫流行,多次爆發過埃博拉,我有個同事當時還被誤認為是埃博拉後面再表。叛軍在這裡總是興風作浪,據說還有個叛軍頭領沒抓著,一直流竄了幾十年,忘記叫啥名字了,因此這裡的經濟情況很糟,失業率很高。 烏干達 人即使很窮也會有一套去教堂的乾凈整齊的衣服,除非窮的連住處也沒有的人破衣爛衫,一般都穿的很整齊 在古盧,農村都是燒柴火做飯,或者木炭,連 坎帕拉 的周圍貧窮的居民也都是用木炭作為燃料。這捆柴火是我去石場的路上看見一個婦女在路邊打柴,捆好後試了幾次準備放在頭上頂回家,但是都沒有 成功 ,恰巧有個男子路過,我就跟他說能不能幫那個女的一把,柴火實在太重了,她舉不到頭頂上,這個男的也比較好,就過去幫忙了,我等著那個女的把柴火頂到頭頂走了之後,才離開。順便說一下,在 烏干達 乃至 非洲 很多國家,都是女的養活男的,男的很少下地幹活或者掙錢給家裡,即使掙了錢,也給家裡很少的一部分,而且離婚的話,女的什麼也得不到,這個法律我當時聽人講後非常氣憤,女性基本沒有什麼權益(待續)
2017.8.25這幾天有點忙碌和心裡不平靜,所以沒來寫。現在繼續,
在 烏干達 ,和在 中國 一樣,自行車很普及,當然,不是小黃車也不是小藍車,沒有共享單車這麼方便,而是下麵這個圖拍的那種自行車,這是 中國 流行過去了的自行車,還有極少數人在騎這個版本的自行車了,我現在也有一輛自行車,美利達公爵500,買了五六年了,當我擁有這輛自行車的時候,我就想著現在我去哪兒都可以了,哪兒我都能去了,心裡也坦然特喜愛,根本不想要汽車了,覺得汽車都不能超越我的小自行駒的行駛,可笑吧,😄我也覺得很好笑,我不過我現在是種這樣認為,只要我有時間,我會踩著它到處溜達。話歸正傳,下麵這個自行車我乍一看以為是 中國 製造,結果一看,大失所望呀 沮喪,原來是 印度 的老纏繞頭生產的英雄牌自行駒 這個牌子的自行車還風靡整個 烏干達 乃至 非洲 其它國家 下麵這個是我們執夜的門衛用的自衛和防禦武器,弓箭,😄誇張吧,竟然還用這個來保護我們和財產,說實在的,來了壞蛋的話,不知道有沒有毛線用呀,嚇唬的作用估計都沒有,但是我們的門衛還挺認真的自己背了一個箭桶,裡面有十幾根這樣的箭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