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蜜月自助游,朝聖卡瓦格博,徒步雨崩篇
昨天我苦苦沒有找尋到的 麗江 粑粑,今天竟然在高快客運中心門口的早餐店中找到了,不二話立馬來一個嘗嘗鮮,只可惜這個味道離想象中的好吃著實差得太遠,以至於我都沒有全部吃完就匆匆趕車去了。其實如果你覺得沒有必要在中甸落腳,這裡也有直接去 德欽 (飛來寺)的班車,只是出發時間需要提早到7點,行車時間約10小時,估計也要下午17點才能到達,這還是在路況順利的情況下。我事先查看了地圖走向,發現坐在右側可以觀賞到更多的景色,畢竟 玉龍雪山 是在我們的東側嘛,我們一路向北不光可以再次相會玉龍十三峰,還有 哈巴雪山 ,還有可能可以遠望 虎跳峽 。只可惜這都是我一廂情願, 麗江 出發去中甸的道路是在山谷中沿河行駛,和去 瀘沽湖 盤山 行駛的S991不同,這裡註定了你離 玉龍雪山 很近,但是近到山腳下的青山把一些都遮擋得嚴嚴實實的。過了 虎跳峽 景區入口後,發現還是一馬平川,俯視幾乎沒可能了,就在失望和哀傷之中,發現突然路面抖升開始 盤山 ,原來被遮擋的雪峰漸漸顯露出來, 哈巴雪山 近在咫尺,遠處的 玉龍雪山 也蜿蜒著數公里,一切變得如此宏偉,只可惜當時車速太快相機太爛,實在沒有抓拍到幾張好照片。
一路路況基本都是平坦的柏油路,過了 虎跳峽 之後,沿途的餐廳你就別指望啦,基本屬於坑人的素菜館,最好還是提早準備乾糧來的明智。在高原開車,最大的問題就是路況的不確定性,所以基本要常備一些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巧克力,牛肉乾,壓縮餅干,手撕小麵包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有個不錯的保溫杯(600毫升以上),泡麵也是可選的美味之一,畢竟進入藏區就不要對吃飯抱有太多希望啦。
虎跳峽 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奇觀,屬於著名的 金沙江 大拐彎,橫斷山脈就被硬生生切出一條口子,沒有 金沙江 ,可能 玉龍雪山 現在還和 哈巴雪山 合體成玉哈雪山呢。在海拔1700米的江面,兩邊的山體動輒就4000米的海拔,落差2300米的峽谷在國內乃至國外也可以數數,以至於我們國內少有宣傳的世界級峽谷,老外反而比我們知道得更多,我想《消失的地平線》絕對有一定貢獻的。 虎跳峽 分為上中虎跳,基本包團去 德欽 朝聖卡瓦格博的,都在在這裡停一下,爬一個中 虎跳峽 ,對名牌留個到此一游。殊不知這裡最棒的當屬當地村民開發的一條收費10元的徒步路線,一般分2天走完,中途有一個落腳點,有簡單的住宿,基本那家客棧接待的都是外國人,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大媽喜歡和銘牌碑合影啊,拍過了就算到過了,不管後面是啥景色,這都不重要,重點是可以回去裝個逼。年輕人日益懶惰和享受的習慣,讓那種富貴病離我們每個人越來越近,小小年紀脂肪肝,血三高,糖尿病層出不窮,想想我們國家到底該如何保護好自然文化遺產,並能和子孫後代有個好的交代,地理,歷史不容遺忘,希望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少做一道奧數題,多放一些國土知識和文化教育,這才能使我們的孩子人格健康完整,不是簡單的考試復讀機。
車行爬升至快到山頂,開始會遇到大片高山平坦的平臺,那就意味著小中甸就快到了,小中甸可以說是中甸的糧倉,畢竟在這海拔3000米的絕地中,農作物確實不容易生長,估計一年一熟。畢竟整個中甸有約十幾萬人,對東部城市來說,這個數字毛毛雨,不過對西部的小城來說,這個規模絕對不能算小的,所以需要大片的農田理所當然,當你看到有成片的農田就意味著,快到中甸了。中甸是整個 迪慶 自治州的首府,州內大部分地區都是高低起伏巨大的山區,中學地理就說橫斷山脈是世界最奇怪的區域之一,在大部分山脈都是以東西走向分佈的情況下,橫斷山脈猶如搓衣板一樣,橫趟在進藏的途中,在古代交通設施匱乏的情況下,真的無法通過川,滇一線進入 西藏 境內。
從早上8點左右從 麗江 出發,到達中甸大約2點,兩地距離200公里,車程6小時,中途大約停留了1個小時,平均時速大約40公里。基本可以推斷出,這個路不算好走,也不算難走,就目前看到的是 麗江 到中甸已經建起了高速,估計今後到中甸僅僅需要2小時而已。
到達客運站後,就在附近找尋住宿,這裡可以推薦一下客運站附近的如家,淡季100房價還帶地暖,是不是性價比爆棚?
稍作休整,吃了點食物,馬上出發去今天的重頭戲,號稱“小佈達拉宮”的噶丹-松贊林寺。當然去的方式只有打車啦!不過這裡需要註意,中甸這裡的出租車全部都不打表,基本上來要價也就10元,我看到起步費標稱6元,況且整個城鎮也就巴掌點大,這裡的出租車司機日子一定不好過,基本可以看到很多女司機為了生存而奔波。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願意扛我們去景區的(淡季不願意去景區因為做不到回頭生意),立馬出發前往這個康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之一。
松贊林寺依山而建,是一座古鎮規模的古堡群建築。始建於公元1679年,公元1681年竣工。本來其實更想在公路附近來個到此一游照,只可惜景區的大門設計的非常巧妙,以至於你在外面是連一個角都看不到,而且畢竟我們不是自駕,沒有那麼自由,所以不得不掏錢給高昂的115元門票,照例35給了車費。不過說實在話,這115元我回來後發現花的真不算虧,包含了講解,這次和我們講解的解說員,戲稱自己是給國家領導人領路的第一人,就他風趣的話風中能否體會到這裡的藏區小伙還算文化不錯的。
景區的接駁車只有了兩三輛,基本10分鐘就到達了寺廟腳下,初見寺廟的時候,覺得這氣勢還是很震撼的,不同於其他寺廟,這簡直就是一座信徒的城堡。最高巔是金碧輝煌的寶殿,無數喇嘛信徒的居所環繞而建,最外圍當然留有轉經道,不過我們來的時候是淡季,所以很少有遇到慕名而來的轉經者,一般每年6-9月,這裡會迎來大批信徒從遠方而來朝聖。
松贊林寺的氣勢不輸衛區的那些寺廟
一直覺得藏傳佛教的裝飾是我國佛教建築中最令人不可思議的,精細之處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寺廟的正中央是扎倉大殿(就是漢化佛教的大雄寶殿),左邊是宗喀巴大殿,右邊是釋迦摩尼大殿。
扎倉是專門研究佛學學科的學院,專攻習經,可以看出,這裡的信徒確實對宗教的傳承是最看重的,也就解釋了,每一個信徒都非常虔誠,統一的服飾,統一的神情,統一的習俗。宗喀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也就是黃教)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藏語格魯意即善律,該派強調嚴守戒律,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所以簡稱黃教。這裡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佛教的區別是,藏傳佛教相信佛會轉世,世上存在著活佛,所以每一個有傑出貢獻的活佛都會受到當地人的尊敬,拜活佛的制度又會使每一座藏傳佛教的大殿名字都有所不同。這裡對藏區的宗教制度就不展開很深了,可以說藏地最原始的宗教並不是藏傳佛教,而是古老的苯教,也就是古象雄文明,佛教從 印度 東流傳而來,經過和當地的宗教融合,才有了今天的藏傳佛教。我們現代人所熟知的轉神山、拜聖湖、磕長頭、撒隆達、掛五彩經幡、堆石供、火供、水供、會供、煨桑、朵瑪、酥油花、擦擦、金剛結,還有藏文、天珠、天鐵、以及跳鍋莊、宣舞、繪畫藝術等等也都源自於古老的象雄文化。
當然為了促進當地經濟,這裡也不免會讓你可以帶回去一些宗教物品,隨行的解說員也不忘提醒這裡的物品是真誠的,只是需要不需要就隨你啦。 扎倉大殿
宗喀巴大殿 釋迦摩尼大殿 這裡要特別提一句需要拜會的佛教信徒,這裡不同於我們的漢化佛教,來這裡拜會只能有三種願望,平安,健康,智慧;三座大殿分別對應不同的許願,活佛能保佑人們平安,中央大殿的佛法保佑人們健康,而佛祖釋迦摩尼是智慧的化身,切忌不要拜會金錢,這裡的人認為智慧是初心,有了智慧,金錢都是隨之而來的附屬。當然時隔兩年,我也只能記起當時金牌解說員和我們說的這些,可以說已經深深刻入腦中,提醒我時刻要成為智者,才會讓我不會迷失人生的方向。抱歉寺廟內部是禁止拍攝的,還是非常推薦進入看一看的,絕對顛覆三觀的。 正如神山聖湖結對出現,松贊林寺同樣也有伴隨著湖泊,名為拉姆央措,許多松贊林寺的宣傳片和明信片都是在湖泊深處拍攝的。環寺廟一圈為小轉經線,圍繞湖泊一圈就是大轉經線啦。這裡順便提一下,需要轉湖的要順時針轉,同時只能轉單數圈( 比如 1,3,5),我們既然來了,當然需要轉一圈以示誠意,順便找一個好的角度來一張明信片。拉姆央措本身不大,湖面深度預測也僅僅2米左右,這個季節水不清,倒是有許多野生動物在這裡棲息,不僅有到處可見的海鷗,竟然有國家級保護動物綠頭鴨,還有一頭超大的黑毛豬,這樣走走拍拍停停讓本身爬松贊林寺時候有些氣喘吁吁的我們,完全沒有在高海拔地區消耗體力的感覺,只是走了近半小時還沒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可以拍攝松贊林寺的倒影的點,讓我有點懷疑是不是確實是在正路上拍攝到那張明信片的。
鴨子睡覺姿勢不錯 當然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這個轉湖的道路是完全沿著湖建造的,木棧道居多,大概走到正南方(湖面和寺廟),一座伴隨著倒影的宏偉寺廟就展現在眼前,只可惜今天風太大,湖面不夠平靜,所以倒影的拍攝效果就一般般啦。拍著拍著發現有人正面向我們走來,看上去也是游客,我心想你們不知道是需要順時針轉湖的嘛?這其實是對當地宗教的不尊重,不過回頭想想,不知者無罪,而且 迪慶 本來就有一些苯教的教徒,苯教是逆時針轉山轉湖的,所以要是衝著朝聖祭拜去的,那就必須瞭解清楚風俗,其他的話也不用在意啦。
正當我們即將走出拉姆央措的時候,正好路過一些當地喇嘛的住所,遇到一些在嬉戲打鬧的小喇嘛,明知在這裡不能隨意對喇嘛拍照,我只好收起相機生怕引起誤會。不想那幾個小喇嘛還是向我們走來,我心想我沒有觸犯什麼禁忌吧?還是這些人出於友好才來主動打招呼?實際上我是想多了,當小喇嘛出口就讓我們出示門票的時候,我才明白了,這些人壓根沒把我們當一回事,門票確實可以給他們帶來經濟收入來維持寺廟的運轉。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與世無爭,換位想想是他們思想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現代文明素質出了問題,這個問題恐怕比習經更難琢磨。
如果只是進入寺廟走馬觀花,整個過程估計只要一小時就夠了,我們加上轉湖的時間,花了兩個多小時。今晚需要去獨克宗古城一瞧究竟,這座古城可是名氣大到自然申遺的。前一節有提到獨克宗之劫,2014年1月的那次大火,發生在最中心的四方街,奪去了古城大部分古老的木質建築和許多文物,據說直接燒毀25%的房屋,最後間接影響了50%的古城。雖然今天重建工程基本進行的差不多了,但是這種歷史的傷疤還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在松贊林寺門口有直接去古城的公交車,我們就搭了個方便,直接選擇低碳出行啦,從寺廟到古城大概有5公里,還是花了半小時左右才到達古城入口,有別於 麗江 大研古城,這座城第一眼就讓人覺得十分古老。
一路路況基本都是平坦的柏油路,過了 虎跳峽 之後,沿途的餐廳你就別指望啦,基本屬於坑人的素菜館,最好還是提早準備乾糧來的明智。在高原開車,最大的問題就是路況的不確定性,所以基本要常備一些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巧克力,牛肉乾,壓縮餅干,手撕小麵包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有個不錯的保溫杯(600毫升以上),泡麵也是可選的美味之一,畢竟進入藏區就不要對吃飯抱有太多希望啦。
虎跳峽 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奇觀,屬於著名的 金沙江 大拐彎,橫斷山脈就被硬生生切出一條口子,沒有 金沙江 ,可能 玉龍雪山 現在還和 哈巴雪山 合體成玉哈雪山呢。在海拔1700米的江面,兩邊的山體動輒就4000米的海拔,落差2300米的峽谷在國內乃至國外也可以數數,以至於我們國內少有宣傳的世界級峽谷,老外反而比我們知道得更多,我想《消失的地平線》絕對有一定貢獻的。 虎跳峽 分為上中虎跳,基本包團去 德欽 朝聖卡瓦格博的,都在在這裡停一下,爬一個中 虎跳峽 ,對名牌留個到此一游。殊不知這裡最棒的當屬當地村民開發的一條收費10元的徒步路線,一般分2天走完,中途有一個落腳點,有簡單的住宿,基本那家客棧接待的都是外國人,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大媽喜歡和銘牌碑合影啊,拍過了就算到過了,不管後面是啥景色,這都不重要,重點是可以回去裝個逼。年輕人日益懶惰和享受的習慣,讓那種富貴病離我們每個人越來越近,小小年紀脂肪肝,血三高,糖尿病層出不窮,想想我們國家到底該如何保護好自然文化遺產,並能和子孫後代有個好的交代,地理,歷史不容遺忘,希望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少做一道奧數題,多放一些國土知識和文化教育,這才能使我們的孩子人格健康完整,不是簡單的考試復讀機。
車行爬升至快到山頂,開始會遇到大片高山平坦的平臺,那就意味著小中甸就快到了,小中甸可以說是中甸的糧倉,畢竟在這海拔3000米的絕地中,農作物確實不容易生長,估計一年一熟。畢竟整個中甸有約十幾萬人,對東部城市來說,這個數字毛毛雨,不過對西部的小城來說,這個規模絕對不能算小的,所以需要大片的農田理所當然,當你看到有成片的農田就意味著,快到中甸了。中甸是整個 迪慶 自治州的首府,州內大部分地區都是高低起伏巨大的山區,中學地理就說橫斷山脈是世界最奇怪的區域之一,在大部分山脈都是以東西走向分佈的情況下,橫斷山脈猶如搓衣板一樣,橫趟在進藏的途中,在古代交通設施匱乏的情況下,真的無法通過川,滇一線進入 西藏 境內。
從早上8點左右從 麗江 出發,到達中甸大約2點,兩地距離200公里,車程6小時,中途大約停留了1個小時,平均時速大約40公里。基本可以推斷出,這個路不算好走,也不算難走,就目前看到的是 麗江 到中甸已經建起了高速,估計今後到中甸僅僅需要2小時而已。
到達客運站後,就在附近找尋住宿,這裡可以推薦一下客運站附近的如家,淡季100房價還帶地暖,是不是性價比爆棚?
稍作休整,吃了點食物,馬上出發去今天的重頭戲,號稱“小佈達拉宮”的噶丹-松贊林寺。當然去的方式只有打車啦!不過這裡需要註意,中甸這裡的出租車全部都不打表,基本上來要價也就10元,我看到起步費標稱6元,況且整個城鎮也就巴掌點大,這裡的出租車司機日子一定不好過,基本可以看到很多女司機為了生存而奔波。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願意扛我們去景區的(淡季不願意去景區因為做不到回頭生意),立馬出發前往這個康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之一。
松贊林寺依山而建,是一座古鎮規模的古堡群建築。始建於公元1679年,公元1681年竣工。本來其實更想在公路附近來個到此一游照,只可惜景區的大門設計的非常巧妙,以至於你在外面是連一個角都看不到,而且畢竟我們不是自駕,沒有那麼自由,所以不得不掏錢給高昂的115元門票,照例35給了車費。不過說實在話,這115元我回來後發現花的真不算虧,包含了講解,這次和我們講解的解說員,戲稱自己是給國家領導人領路的第一人,就他風趣的話風中能否體會到這裡的藏區小伙還算文化不錯的。
景區的接駁車只有了兩三輛,基本10分鐘就到達了寺廟腳下,初見寺廟的時候,覺得這氣勢還是很震撼的,不同於其他寺廟,這簡直就是一座信徒的城堡。最高巔是金碧輝煌的寶殿,無數喇嘛信徒的居所環繞而建,最外圍當然留有轉經道,不過我們來的時候是淡季,所以很少有遇到慕名而來的轉經者,一般每年6-9月,這裡會迎來大批信徒從遠方而來朝聖。
松贊林寺的氣勢不輸衛區的那些寺廟
一直覺得藏傳佛教的裝飾是我國佛教建築中最令人不可思議的,精細之處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寺廟的正中央是扎倉大殿(就是漢化佛教的大雄寶殿),左邊是宗喀巴大殿,右邊是釋迦摩尼大殿。
扎倉是專門研究佛學學科的學院,專攻習經,可以看出,這裡的信徒確實對宗教的傳承是最看重的,也就解釋了,每一個信徒都非常虔誠,統一的服飾,統一的神情,統一的習俗。宗喀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也就是黃教)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藏語格魯意即善律,該派強調嚴守戒律,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所以簡稱黃教。這裡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佛教的區別是,藏傳佛教相信佛會轉世,世上存在著活佛,所以每一個有傑出貢獻的活佛都會受到當地人的尊敬,拜活佛的制度又會使每一座藏傳佛教的大殿名字都有所不同。這裡對藏區的宗教制度就不展開很深了,可以說藏地最原始的宗教並不是藏傳佛教,而是古老的苯教,也就是古象雄文明,佛教從 印度 東流傳而來,經過和當地的宗教融合,才有了今天的藏傳佛教。我們現代人所熟知的轉神山、拜聖湖、磕長頭、撒隆達、掛五彩經幡、堆石供、火供、水供、會供、煨桑、朵瑪、酥油花、擦擦、金剛結,還有藏文、天珠、天鐵、以及跳鍋莊、宣舞、繪畫藝術等等也都源自於古老的象雄文化。
當然為了促進當地經濟,這裡也不免會讓你可以帶回去一些宗教物品,隨行的解說員也不忘提醒這裡的物品是真誠的,只是需要不需要就隨你啦。 扎倉大殿
宗喀巴大殿 釋迦摩尼大殿 這裡要特別提一句需要拜會的佛教信徒,這裡不同於我們的漢化佛教,來這裡拜會只能有三種願望,平安,健康,智慧;三座大殿分別對應不同的許願,活佛能保佑人們平安,中央大殿的佛法保佑人們健康,而佛祖釋迦摩尼是智慧的化身,切忌不要拜會金錢,這裡的人認為智慧是初心,有了智慧,金錢都是隨之而來的附屬。當然時隔兩年,我也只能記起當時金牌解說員和我們說的這些,可以說已經深深刻入腦中,提醒我時刻要成為智者,才會讓我不會迷失人生的方向。抱歉寺廟內部是禁止拍攝的,還是非常推薦進入看一看的,絕對顛覆三觀的。 正如神山聖湖結對出現,松贊林寺同樣也有伴隨著湖泊,名為拉姆央措,許多松贊林寺的宣傳片和明信片都是在湖泊深處拍攝的。環寺廟一圈為小轉經線,圍繞湖泊一圈就是大轉經線啦。這裡順便提一下,需要轉湖的要順時針轉,同時只能轉單數圈( 比如 1,3,5),我們既然來了,當然需要轉一圈以示誠意,順便找一個好的角度來一張明信片。拉姆央措本身不大,湖面深度預測也僅僅2米左右,這個季節水不清,倒是有許多野生動物在這裡棲息,不僅有到處可見的海鷗,竟然有國家級保護動物綠頭鴨,還有一頭超大的黑毛豬,這樣走走拍拍停停讓本身爬松贊林寺時候有些氣喘吁吁的我們,完全沒有在高海拔地區消耗體力的感覺,只是走了近半小時還沒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可以拍攝松贊林寺的倒影的點,讓我有點懷疑是不是確實是在正路上拍攝到那張明信片的。
鴨子睡覺姿勢不錯 當然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這個轉湖的道路是完全沿著湖建造的,木棧道居多,大概走到正南方(湖面和寺廟),一座伴隨著倒影的宏偉寺廟就展現在眼前,只可惜今天風太大,湖面不夠平靜,所以倒影的拍攝效果就一般般啦。拍著拍著發現有人正面向我們走來,看上去也是游客,我心想你們不知道是需要順時針轉湖的嘛?這其實是對當地宗教的不尊重,不過回頭想想,不知者無罪,而且 迪慶 本來就有一些苯教的教徒,苯教是逆時針轉山轉湖的,所以要是衝著朝聖祭拜去的,那就必須瞭解清楚風俗,其他的話也不用在意啦。
正當我們即將走出拉姆央措的時候,正好路過一些當地喇嘛的住所,遇到一些在嬉戲打鬧的小喇嘛,明知在這裡不能隨意對喇嘛拍照,我只好收起相機生怕引起誤會。不想那幾個小喇嘛還是向我們走來,我心想我沒有觸犯什麼禁忌吧?還是這些人出於友好才來主動打招呼?實際上我是想多了,當小喇嘛出口就讓我們出示門票的時候,我才明白了,這些人壓根沒把我們當一回事,門票確實可以給他們帶來經濟收入來維持寺廟的運轉。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與世無爭,換位想想是他們思想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現代文明素質出了問題,這個問題恐怕比習經更難琢磨。
如果只是進入寺廟走馬觀花,整個過程估計只要一小時就夠了,我們加上轉湖的時間,花了兩個多小時。今晚需要去獨克宗古城一瞧究竟,這座古城可是名氣大到自然申遺的。前一節有提到獨克宗之劫,2014年1月的那次大火,發生在最中心的四方街,奪去了古城大部分古老的木質建築和許多文物,據說直接燒毀25%的房屋,最後間接影響了50%的古城。雖然今天重建工程基本進行的差不多了,但是這種歷史的傷疤還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在松贊林寺門口有直接去古城的公交車,我們就搭了個方便,直接選擇低碳出行啦,從寺廟到古城大概有5公里,還是花了半小時左右才到達古城入口,有別於 麗江 大研古城,這座城第一眼就讓人覺得十分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