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入世,以小見大。——2019春節,從松山到東京的穿越之旅。







誰說只有在 四國 小城才能得見古樸風情? 東京 城裡便有復古的痕跡。小雪紛紛,我們坐著公交,來到全 日本 最古老的私立大學——慶應義塾。萬沒想到,2019年的初雪居然在 日本 落下,也是很浪漫了。而歷經滄桑的紅磚在白雪映襯下可謂美輪美奐,平添詩意。校園不大,但建築錯落有致,整潔有序,最醒目的中心是創立者福澤諭吉的半身石像。其上纖塵不染,可見師生對這位明治時期的大功臣、聞名世界的思想教育家的尊崇敬仰。他倡導“西學”,是 日本 現代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同時又對軍事理論 和政 治體制研究頗深,難怪他的頭像會被印刷在10000日元的正面,供後人敬仰和懷念。毫不誇張地說,有了福澤諭吉的思想才造就了今天的 東京 城,而今日 東京 的代表性建築之一,便是佇立在港區六本木的Roponggi Hills。大牌雲集,絢爛十色,底層是眾多商鋪食肆,高層則是可以俯瞰 東京 夜景的瞭望台。瞭望台分高低二層,低層玻璃360度幕牆環繞,而若不怕冷風,可以多付500日元登上最高的露臺(需存包和一切攝影器械),感受一下無遮擋的 東京 夜色。








鋤燒放題,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壽喜燒暢吃。沸騰的豆漿醬油鴛鴦鍋,滑嫩醇香的牛肉,我們在一片霧靄蒸騰里過了難忘的“破五”。乾媽家離車站還有十幾公里的路程,沿著昏黃的路燈踏雪前行的景象,足夠加工成電影的鏡頭。進了小院,見到了傳說中的Ben先生——一條矯健的 南非 血統獵犬,按照人的年齡已經是80多歲的老朋友了。Ben毫不怕生,在我倆的投喂下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 友誼 ,繞著我們跑來跑去,不亦樂乎。雙層的木質小樓,雅緻而溫馨,牆壁拐角處掛滿了主人的畫作,屋內房間中隨處可見原創的工藝品。我倆住的內間卧室里還掛了一件落地的絳紅色和服,可謂點睛之筆。洗漱完下樓,幾個人圍坐在壁爐旁,熱了 日本 產的德式Glühwein,暖暖地談天說地。壁櫥里的每一件陶器都有自己的故事,一邊講著一邊欣賞,很快就到了半夜。盡興而歸,很快入眠。夜晚看不清外面的景色,只覺得一片極致的安寧。












儘管如此,旅行中一些溫暖的瞬間還是要記錄下來:松山的公交車上,我倆為怎樣付款一頭霧水,一位大叔操著並不精準的發音,認真用中文和我們解釋怎樣投幣,十分可愛;從大倉飯店趕往乾媽家的路上,一位瘦弱的女孩子主動幫我倆把大箱子搬上了樓梯。感謝這些一面之緣的路人,讓旅程留下了溫暖的瞬間。
游覽過松山,我倆皆生出“以松山之小見 日本 之大”的感嘆。霓虹國就那點國土面積,卻讓人每每意猶未盡。這次回國後,我們準備辦一個多年多次往返,擇時前往一片楓紅的青森瀨溪流。如開篇《創造 日本 》其中提到: 日本 社會內在的複雜性很少進入我們的視野。它要麼是被高度意識形態化的敵人,要麼是一個值得模仿的鄰國。至於 日本 到底是什麼?我們仍缺乏興趣。越是來 日本 ,越能模糊地碰到這“可意會不可言說”的內核,至於清楚地剝離出這複雜的魅力究竟是什麼,恐怕只能靠一次次切身體會了。
2019年的精彩,從春節的旅行開始。感謝所有為我倆的旅行貢獻建議、提供幫助的家人和小伙伴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