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埃及的不解之緣~和我一起全方位瞭解埃及這座城(自由行,多圖,乾貨預警!!)
佩比一世的銅像 佩比一世(Pepy I)的銅像 高177釐米,魁別爾發現於希拉康 波里 的荷魯斯神廟,屬古王國第6王朝時期,佩比一世是國王特提和王后伊普特(Iput)所生的兒子。古代 埃及 留下的銅像不多,這是少數幾個銅像之一。在這個雕像中,佩比一世呈前進姿勢,右手自然下垂,左手握一權杖,左腳向前踏出半步。 從這個銅像我們可以有到,頭部比例特別小.身子特別長,這和那時 埃及 一般人物雕像比例不一樣。
美杜姆群鴨圖(古王國第4王朝時期) 1871年A. 馬裡 埃特發現於美杜姆的奈費爾瑪亞特與阿泰特夫妻的石室墳墓中發現了這一裝飾殘片。屬古王國第4王朝時期。古王國時期墓里大都用浮雕來裝飾,很少用壁畫裝飾,所以我們看到的古王國時期的墓里壁畫不多。 這幅彩色壁畫是墓壁上的一條邊飾。 該壁畫畫的是六隻鴨子,其中三隻向左,三隻向右,大雁的羽毛畫得非常精細。 背景是地上長滿肥美的水草和野花。 而就在這鋪滿水草和鮮花的土地上有六隻鴨子,其中左右各有一隻伸長脖子似在地上覓食,另外四隻則在昂首漫游,非常浪漫,非常和諧,是一幅絕妙的風景畫。壁畫的色彩至今仍鮮艷如初,畫的技巧相當純熟,體現了驚人的以線條結構為主的寫實能力。 這幅畫錶面看來是靜態和重覆的,實際在細節上非常豐富例如每對鴨子的羽毛上的差異以及不同種類的植物一一這些植物構成這幅畫淡淡的背景。 在 埃及 象形文字中, 數字 “三” 表示覆數, 考慮到畫中數字 “三” 的重覆出現以及鴨子羽毛種類的不同, 這幅畫可能不是對現實場景的刻畫, 而是代表一種記數的方式, 想要表達的是一群沒有明確數量的鴨子。
這幅畫的畫面均衡對稱,成隊的鴨和單個的鴨安排得有疏有密,相互對比,形成一種節奏。 大雁的動作有仰有合,身上的羽毛雌雄可辨。 雖然是以寫實手法刻畫了禽鳥的主要特征,但卻又明顯地經過圖案化的處理,既有平面裝飾感,又不妨礙形態的生動性。 構圖別緻,色調和諧動人,使整個畫面富有詩意。 這幅畫代表了當時最高的繪畫水平。
不過有的書是叫群雁圖,我也有點懵,到底是鴨還是雁?
拉荷特普夫婦坐像 拉荷特普(Rahotep)和奈費爾特夫婦坐像,1871年 馬裡 埃特發現於麥杜姆(Meydum)地方拉荷特普的馬斯 塔巴 (Mastaba)墓中,屬古王國第4王朝初期斯尼弗魯時期,這是廣為人知的一座著名雕像,也是 埃及 著色雕刻作品中少數沒有受到損壞的優秀作品之一,因其保存非常完整,因而特別珍貴。
從雕像看,拉荷特普身體強壯,脖子上有護身符,嘴上有短短的鬍鬚,而不像國王們那樣戴著假須。 他右手按在胸前,左手放在膝上,兩腿併攏,上身赤裸,下穿短裙;他的妻子頭戴假髮,假髮用一條發箍箍住,脖子上戴有項飾,全身穿的是白色亞麻布製作的衣服,赤著腳,雙手放在胸前。她體態豐滿,皮膚呈淡黃色,臉頰豐腴,眼睛秀美。 同那些理想化的國王的雕像相比,這對夫婦的臉部顯得更富有個性。 有的人說,拉荷特普夫婦像體現了兩種不同風格的美:拉荷特普像著重強調的是健美,因而整個雕像給人以一種力量感;而他的妻子諾弗勒特(Nofret)的像則強調一種女性的柔美,雕像線條柔和舒展,出色地表現了她外衣也掩蓋不住的優美身段。 雖然作品受到傳統格式的影響,人物顯得有些拘謹,但細細地看這個雕像就會發現,人像線條柔和、舒展,特別是人物生動的表情由於錶面的色彩和鑲嵌的眼睛,以及細節的強調,顯得特別逼真而富有神采。 乍一看,它好像剛從雕刻匠之手雕刻出來(古代 埃及 人在雕像上鑲嵌眼球的目的,一是追求相貌逼真;另外也可能和宗教儀式的開眼有關。 這對夫妻的眼睛是用不同的材質鑲嵌而成的。 在由不透明的石英製作的眼眶中, 鑲嵌了由天然水晶製作的眼球, 眼球中心還能看見黑色的瞳孔,這種寫實風格吸引了觀察家的註意。 此外,眼睛的周圍還描了黑色的眼影, 根據古 埃及 的習俗, 男人和女人都會化濃濃的眼妝, 以此保護眼睛抵擋昆蟲和酷烈的陽光。 白色的椅背上刻有黑色的象形文字,顯得極為突出。 奈費爾特頭部兩側對稱地刻著 “認識國王的女人” 以及這位死者的名字, 用以強調她與王室的密切關係。
奈費爾特體態豐滿, 衣服下可見高挺的胸部, 胸部上方畫有被稱為 “烏瑟克" 的大項圈, 這在古 埃及 是非常常見的首飾。 項圈由數圈不同樣式 、 材質和顏色的珠子串在五彩繽紛的線上製成, 最外圈還墜有一串水滴形的寶石。
馬斯 塔巴 墓,是從早王朝時期就已開始修建的一種墳墓形式,其形狀像阿拉伯人院子中的名叫馬斯 塔巴 的長凳,故名。 這種墓有地上和地下兩層,有很多個墓室,有的墓室多達數百個,作為存放屍體和殉葬品的地方。 在早王朝時期,它是國王和貴族的墳墓,到古王國時,國王採用了金字塔作為墳墓的形式(但也有部分國王仍然採用馬斯 塔巴 墓的形式),馬斯 塔巴 墓成了貴族的主要墳墓形式。 在這種墓里的牆壁上,往往會有墓主人的傳記銘文,並佈滿了浮雕和繪畫(古王國時期以浮雕為主,繪畫較少),其內容多為反映墓主人生前生產和生活的情京,或墓主人希望有的一些東西,它們成為研究古代 埃及 社會經濟、階級狀況等的重要資料.
卡伯爾王子像(村長像) 卡伯爾王子像(Ka-aper,又名村長像) 木質(無花果樹),高112釐米,1888年A. 馬裡 埃特在薩 卡拉 發掘卡伯爾自己的墓時發現,屬古王國第4 王朝時期,現藏 開羅 埃及 博物館。 古代 埃及 ,包括古王國時期,留下不少木製雕像,但這座雕像是古王國時期最早的木雕代表作品(雖然雕像有殘)。由於該雕像的容貌與當地的一個村長的相貌非常相像,參加發掘的一個當地村民一看到這座像時不禁驚呼起來:“這不是我們的老村長嗎?”於是這座雕像就以村長像而著名。 古 埃及 人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卡魂”有所依附,那麼就不會死,所以,他們不僅製作木乃伊,還製作各種大小不等的石雕像和木雕像,使之成為卡魂的依附體。
這座雕像的眼睛是用銅和水晶鑲嵌的,雙臂是接上去的,可以移動。 木頭的接縫處原本有一層薄薄的灰泥,用來掩飾。 而真人大小的外表,由於在眼睛部分鑲嵌了石英和水晶,更顯得炯炯有神。 雕像原本有著色,但色彩大部分已經剝落。 有學者說,此種雕刻要求和死者的身材、面容完全相似,因此 埃及 雕刻從一開始就具有 很高的寫實技巧。 雖然這件木雕的雙足仍保持前後分立的傳統程式,但從造型的整體效果來看,不像法老像那樣拘謹獃板,而比較生動自然。
它既沒有什麼神聖的標誌,也沒有法老所戴的假髮和鬍鬚,更沒有庇護的神靈,只是一個頗有個性的貴族形象。雕像對人物的性格和神情的刻凹是很生動的:圓圓的臉,鼻子不大,厚厚的嘴唇微微翹起,雙目直視,炯炯有神;面部略帶微笑,顯得十分自信。 雕刻匠師對肩頭、頸部、胸部和兩臂的肌肉以及胸部和腹部之間的分界交接線,身體各部分的有機統一,都表現出驚人的觀察力和把握力。
塞尼布(Seneb)家庭組雕 塞尼布(Seneb)家庭組雕,屬第5王朝晚期至第6王朝早期,1926-1927年容克爾(Junker)發現於塞尼布在基澤的墓里,。塞尼布是一個埋葬祭司,這個組雕是反映塞尼布家庭關係的。 雕刻家在安排這組像時頗費了一番心思。 因為塞尼布是個侏儒,而他的妻子則是個健全而頗為漂亮的女人,如何把他們安排在一組雕像里而又不損害塞尼布的形象呢? 雕刻家把塞尼布安排成雙腿盤坐在石凳上,放他雙腳的地方,安排了他的兩個孩子站在那裡。 他的妻子與他一起坐在石凳之上,但雙腳落地,用右手從後面摟住塞尼布的右肩。 這樣從錶面上看至少是和諧了,而且還出現了一幅融融的天倫之樂的情景。 這件作品因其構圖的新穎設計而非常著名.
書吏像(第五王朝時期) 在古 埃及 , 書吏是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職業, 因能夠書寫, 所以是整個國家官僚機器運轉的重要組成元素。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書吏經常與其他行政、 軍事和神職的職務相聯繫, 埃及 領導階層的成員驕傲地給自己冠以 “書吏” 的頭銜, 並經常選擇以書寫的姿態製作雕像。 書吏像從胡夫王時期開始出現,一直延續於整個古 埃及 歷史, 直至末朝時期。書吏像基本上都是同樣的形態, 只在細微處有差別: 男子盤腿而坐, 膝上展開用以書寫的紙莎草捲。 這尊固定於黑色底座上方的雕像表現的是一位不知名的書吏休息和思考的一刻。 雕像最引人註目的是他微紅的面容:一雙大眼睛顯得十分突出, 眼睛用銅線鑲邊,以模仿眼線。 中分的黑色假髮在肩膀上形成扇形, 與身體其他部分形成鮮明的顏色對比,身體上有一些白色的部位 ( 短裙和紙莎草捲 )以及一個大項圈 ( 曾經是彩色的 )。
阿克夫婦像 屬古王國第5王朝時期。夫妻二人均頭戴假髮,丈夫脖子上有寬的項圈,上身赤裸,皮膚呈暗紅色,下穿短裙,赤足,雙手放於膝蓋上;妻子身穿白色連衣裙,赤足,右手攬住丈夫的腰,左手放在膝蓋上,表現了一種夫妻恩愛和睦的氣氛。 雕像基本保持完整,但著色有脫落現象。 其腳邊有他們的名字(妻子名叫荷特普一黑爾一諾芙勒特,Hetep-her-Nofret). 眼睛沒有鑲嵌東西。他們的墓在薩 卡拉 ,說明他們的社會地位不低,可能是貴族或官吏。 他們似乎也沒有孩子,至少在組雕中沒有表現出來。
釀酒的女子 勞動者的雕像一般以俑的形式出現在官員或貴族的墓里。哈桑發現於基澤地方的麥爾蘇安克赫的馬斯 塔巴 墓里,屬古王國第5王朝時期,現藏 開羅 埃及 博物館。
古王國時期留下了不少勞動者的雕像,如碾麥的女子、屠夫、陶工、鋤地的農民、磨麥的僕人等。 這些都是作為陪葬用的奴僕的小雕像。 一些顯貴在自己的馬斯 塔巴 墓里放置這種僕人的雕像始於第4王朝時期,目的是供他們在死後驅使。 有學者說,由於社會地位低下,因此勞動者的雕像與正統的國王、貴族的雕像不同,不受傳統程式的束縛,在人物動態的處理上比較自由,表現也比較大膽。
在釀酒的女子這個雕像中,人物正在揉和瓮中的麵團,眼睛看著前方。 她上身赤裸,胳膊粗壯,露出豐滿的胸部和一個簡單的彩色項圈,她向前彎腰,以此施力用胳膊攪拌原料。整個雕像結構緊湊,色彩明快,人物和陶瓮幾乎融合成一個整體。
轎子 木質包金,座位高52釐米,寬52-53.5釐米,桿長99釐米,1925年G.雷斯涅爾發現於基澤赫特菲勒斯一世的墓里。 這頂轎子比較簡單,僅由一把無腿的椅子和便於抬轎子的兩根木棍做成的轎桿組成,上面沒有可以遮擋陽光的蓋(或許王后在出行時會有人替她打傘遮陰),和 中國 的轎子頗不相同,倒是和 中國 的滑竿差不多。
孟圖霍特普二世雕像(第十一王朝)
法老面部的線條十分硬朗, 與整尊雕像的風格相符,一他的嘴唇厚實平直, 耳朵非常大, 露於王冠之外。 但極為生動的眼睛淡化了表情的僵硬, 工匠在白色的眼眶中繪上了黑色的瞳孔。
法老的雙腿和雙腳大而厚實,這是罕見的, 而且完全不追求真實,就好像是剛在砂岩上粗略鑿出來的一樣。 方形、 實 心的王座進一步讓整尊雕像顯得堅實厚重。
握成拳頭的手被塗成黑色, 與露出前胸的白色服裝形成鮮明反差, 這種長袍是法老在節日 時經常穿的, 但是在正統雕像中比較罕見。 交叉的雙臂令人想起石棺中木乃伊所擺的姿勢, 這通常表示死者是歐西裡斯神的化身。
在古 埃及 經歷了第一中間期的危機和分裂之後, 孟圖霍特普二世 成功 地重新統一了 埃及 。讓整個 埃及 重新歸於底比斯王朝的統治之下。 他位於德爾巴赫里的龐大墓葬群已經變成廢墟, 1900年, 霍華德 · 卡特意外地發現了王室紀念碑的人口, 從中出土了這尊厚實的雕像。 色彩鮮明的雕像表現了一位極具權力的法老的形象: 他身穿白色長袍, 頭戴下 埃及 的紅色王冠, 這兩樣是王權的象徵; 柱狀鬍鬚、交叉的雙臂以及褐色的肌膚則是陰間之神歐西裡斯神的象徵一一孟圖霍特普二世在死後被認為是歐西裡斯神的化身。 因此這位法老既是人間的統治者也是陰間的統治者。 這尊雕像在出土時身上覆有亞麻布, 它體現的不是優雅, 而是結實和強壯, 以展現這位法老的強大和健壯。
尼羅河神形象的阿蒙涅姆赫特三世雙身像(第十二王朝)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雙身像極具獨創性, 在兩尊人像面前是盛滿魚的盤子, 蓮花、 禽烏和魚似乎正從盤子中滑落, 這是 埃及 動植物繁盛的象徵。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面部線條具有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征,他頭上戴著帶有辮子的假髮套, 下頷裝飾著前王朝時期使用的帶有橫條紋的鬍鬚。 健壯赤裸的上身因貢品盤的重量微微向前傾。 整個 軀體經過精雕細琢, 背面也是如此, 從背面可以欣賞到結實的臀部和大腿。 為了不破壞雙身像的對稱美,雕刻家讓雙身像位於外側的腿都向前邁了一步, 這在古 埃及 藝術中是前所未有的, 因為這打破了傳統的左腳前邁的慣例。 整尊雕像可以看成阿蒙涅姆赫特三世被塑造為人間法老和神化法老的雙身展示。 法老被神 化為尼羅河神, 尼羅河神是尼羅 河的保護神, 尼羅河的存在讓古 埃及 人得以開展農業和漁業活動,維繫尼羅河岸人民的生活。 在第二十一王朝時期, 法老普蘇森 尼斯 將雕像帶至塔 尼斯 ,用這尊雕像和另外兩尊雕像裝飾王朝新的都城。
哈特謝普蘇特巨型頭像(第十八王朝,哈特謝普蘇特時期) 在古 埃及 漫長的歷史上, 哈特謝普蘇特既不是第一位也不是唯一位坐上王座的女性, 但是 唯一位選擇以男性法老形象示人的女王, 她將男性的一些外貌特征與女性的一些特征結合了起來。 她的陵寢位於德爾巴赫里一處天然形成的半圓形峭壁底部,在這宏偉的陵寢里矗立著許多已部分缺失的巨大雕像, 這些雕像被雕刻成陰間之神歐西裡斯神的樣子, 以此強調她死後與歐西裡斯神同化。 這些雕像倚著陵寢第三層也是最後一層的柱子, 這個巨大的頭像屬於這當中的一個。 頭像的錶面奇跡般保留著原來的顏色, 哈特謝普蘇特的膚色是男性石像的傳統褐色。 她的臉部展現了符合那個時代雕塑藝術的優美線條, 在繼任者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仍可看見這種藝術風格。 頭像的眼睛周圍塗有濃厚的眼線, 一直延伸至鬢角, 大大的瞳孔流露出富有魅力的目光, 嘴角則露出輕柔寧和的微笑。 代表 埃及 統一的紅白雙冠只殘留了底部邊緣, 這裡曾嵌有 眼鏡蛇額飾。 作為法老神權象徵的柱狀鬍鬚也已經破碎, 但能看出藍色彩繪的痕跡。
哈特爾小廟(第十八王朝,圖特摩斯三世時期) 在位於德爾巴赫里的哈特謝普蘇特陵寢和鄰近的孟圖霍特晉二世陵寢之間, 圖特摩斯三世建造丁一座向哈托爾女神獻祭的小廟。在底比斯的陵園裡, 哈托爾一直作為 “西方女士” 和死者的保護神得到崇拜。 小廟是於1906年偶然發現的, 保留丁了顏色鮮艷的彩繪,現在 埃及 博物館的一個展室內進行展示。 小廟的底部描繪了法老正在向阿蒙-拉神獻祭品的場景; 側面的牆壁上, 圖特摩斯三世與妻子和兩名公主向化身為牛頭人身的哈托爾女神獻祭酒。 在這個小廟內部出土了一尊牛(哈托爾的象徵) 的雕像, 位於牛角間的太陽圓盤、 眼鏡蛇和兩片很高的羽毛, 都是神性的象徵。 根據牛後頸上所刻的王名圈, 雕像可追溯至阿蒙霍特普二世和圖特摩斯三世時期。 以動物形象出現的女神正在為一位嬰兒法老哺乳, 法老以二維的形式畫在牛的四腿之間。 長大成人而且已經完全掌握王權的法老得到牛的保護。
阿蒙荷特普三世和王后提伊坐像(第十八王朝) 麥迪涅特一哈布神廟曾被麥爾涅普塔赫為取材建築自己的神廟而破壞了,唯一留下的就是這個雕像。這座雕像表現的是阿蒙荷特普三世夫婦和他們的三個女兒。 在雕像中阿蒙荷特普三世頭戴nemes,有蛇標,下巴上有假須,長長的眉毛,杏仁眼,面帶微笑,上身赤裸,下穿短裙,雙手放在腿上;王后頭戴長長的假髮,並罩有一層鷹翼,有兩個蛇標在她的頭前,假髮上還有一個黃金髮圈,身穿長裙,右手放在國王的身後,左手放在腿上。 三個女兒中中間的一個保存完整,頭戴長長的假髮,全身未穿衣服,其他二人亦然.
阿蒙荷特普三世大概在十幾歲繼承他父親的王位時,已經同提伊結了婚。這個婚姻曾受到很多人的反對,因為提伊不是王室家庭出身,衣非貴胄,她的父親只是一個一般的軍官。 但他排除眾議,不顧他人反對而同提伊結婚,因而同貴族們產生了尖銳的矛盾。 雖然他後宮嬪圮很多,但提伊一直是他最寵愛的妻子。 在阿蒙荷特普三世的長期統治中,提伊一直支持她丈夫的事業。 她生了二男四女,並挑起管理宮廷的重擔,甚至以自己的名義發佈政令,與外國通信往來。 在國王登基11周年時,國王專門為她修了一個湖,其長度3700肘,寬度為700肘,並同她一起乘坐“阿吞的閃光”的御船泛舟湖上。 在浮雕中,她常常出現在國王身邊,這說明她的特殊身份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一些本屬國王的標誌也第一次出現在她的形象中(如頭上有牛角和光環,這是哈托爾女神的標記)。 這個雕像中,王后的手是放在自己的腿上的。 雕像中還有他們的兩個女兒站在他們的腳邊。 王后頭上的假髮外面還有一層鷹翼。 這兩個組雕反映了阿蒙荷特普三世和提伊王后之間親密的關係,因為國王雖妻妾其多,但卻從未見過他與其他女人的組雕。 古代 埃及 留下的國王與王后的雙人雕像或國王與家人的雕像並不多見。 我們只見到古王國第4王朝時期的孟考拉和王后在一起的雕像,以及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和王后涅菲爾塔利及孩子們在阿布·辛貝爾神廟正門前的幾個大雕像,其他的就只見到浮雕了。
埃赫那吞像(第十八王朝,埃赫那吞時期) 1926年發現於卡爾納克的阿吞神廟,屬新王國第18王朝埃赫那吞時期,埃赫那吞原名阿蒙荷特普四世,是阿蒙荷特普三世和提伊王后的兒子,是第 18 王朝第 10個國王。 在阿蒙荷特普三世晚年,埃赫那吞與其父共治。阿蒙荷特普三世去世後,埃赫那吞繼承了王位。 他的第一位王后是著名的涅菲爾提提,後來,涅菲爾提提失寵,埃赫那吞又與自己的長女麥利塔吞(Meritaten)和三女安克赫舍帕阿吞(Ankhesepaaten)結婚,還與一個妃子基雅(據說是一個外國女子)生了圖坦哈蒙。 這座雕像是在卡爾納克神廟中的阿吞神廟裡發現的,這個阿吞神廟在改革失敗以後就被拆毀了。 該神廟裡有 28根圓柱,上面放置了埃赫那吞的雕像,這座雕像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座雕像中,埃赫那吞頭戴三冠,前額上有蛇標,下巴上有假須。雙手交叉於胸前(左臂已殘), 並握有象徵王權的連枷和王笏。 下半身穿的是有褶皺的裙子,用帶子系住。 整個雕像展示了法老的奇異風貌,顯示出阿瑪爾那的風格:長長的臉盤,鬆弛的下巴,厚厚的嘴唇,細長的眼睛。 他的嘴唇線條柔和,不像一般法老那樣有力緊閉,有學者說,他的眼睛里流露出夢幻的神情,表現出一種哲學家的精神氣質和近乎神經質的表情。 傳統的法老都是理想主義的形象,而現在的法老卻是病態虛弱的樣子,貌不驚人,普通平常,甚至有些畸形,特別是突出的腹部。 體形極端寫實,沒有任何美化。 頭上的冠式也很特別,似乎是三重冠:白冠、紅冠和藍冠的重疊。 該雕像據說是由埃赫那吞親自督導雕刻師雕刻而成。 在埃赫那吞死後,該雕像遭到破壞,留下一些殘缺。 有認為,雕像的下半部分呈女人的體態,那高高隆起的腹部好似一位臨產的孕婦。 它表現出的風格,成為埃赫那吞國王雕像的典型形象。
這塊浮雕出土於埃赫塔吞王室墓葬區的阿蒙霍特晉四世-埃赫那吞陵墓, 埃赫塔吞是埃赫那吞為遠離底比斯而在 埃及 中部地區興建的新首都,因為底比斯與阿蒙-拉神崇拜和祭司有密切的聯繫。 浮雕錶面有一些紅色方格的痕跡, 一些人認為, 這些方格是為了在陵墓的牆壁上複製這幅畫而畫上的。 這塊浮雕刻畫的是,由埃赫那吞、 王后涅弗爾提提和兩個女兒組成的王室家庭正在祭拜阿吞神的象徵一一太陽光輪。 整個作品的焦點正是太陽光輪, 它的每一道光芒化為帶有手掌的長長的手臂, 一些手掌里握有權力和生命之符, 這是阿吞神對法老的饋贈。 王室家庭成員站在堆滿獻給阿吞神的祭品的桌子前, 身高依次遞減, 以表明他們不同的地位, 同時也用以突出這塊浮雕的三角形構圖,太陽光輪是這幅圖像的頂點。 整幅作品是特別飽滿和複雜的, 可進行多層次的解讀, 就像太陽光輪的手臂所體現的那樣。 王室家庭祭拜阿吞神的主題是埃赫塔吞帶來的新主題, 在這一時期, 還出現了表現王室家庭其樂融融的作品, 這在 埃及 藝術史上是首開先河的。 在浮雕和雕像上,埃赫那吞總是有著突出的腹部和肥碩的大腿, 就像是諷刺漫畫里所畫的人物。 法老所穿的貼身百褶短裙更加凸顯了他的身材,向下彎的裙腰露出了鬆弛下垂的腹部。
阿瑪爾納時期初期怪異的外貌風格成了王室家庭所有成員的刻畫標準,偶爾有一些作品例外。在這塊浮雕上,涅弗爾提提也是以同樣的風格被刻畫的, 拉長的頭部戴有厚重的假髮套,假髮套之上則是一個複雜的王冠。
可以看出法老的面部是紅色的,這充分體現出古 埃及 的藝術傳統。巨大的王冠更加凸顯長方形的頭骨,纖細的脖頸似乎費力地支撐著這個頭骨。 不應將狹長的眼睛、 厚實的嘴唇、 尖尖的下巴理解為對法老容貌的真實刻畫, 而應視為完全改變此前藝術風格的意志體現。
同一時期其他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