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占芭花開(老撾琅勃拉邦、豐沙灣、萬象、占巴色)


















普西山只有前後兩個 通道 ,前山就正對著王宮博物館,後山,和南坎河一路之隔。我還是喜歡後山多一點,雖然臺階更陡,景色卻也更好。



夜市主要就在洋人街王宮博物館這段,出售的,是一些 老撾 傳統手工藝製品,手織圍巾、 老撾 傳統筒裙、木雕、手繪畫、混合著花瓣樹葉的紙漿曬乾後做成的燈罩等等,質量和價格,基本成反比,所以,誠意要有,還價要狠。
限於時間的關係,我沒能前往 湄公河 北岸的巴烏石窟。據說這兩個石窟內供奉著上萬尊佛像,曾經因為地質運動和雨水侵蝕,被崩塌的泥石封埋過幾個世紀。雨季來臨前,這裡都會舉行盛大的祈雨儀式,請佛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二、 豐沙灣 :石缸之謎,千年未解

當我坐上 琅勃拉邦 開往 豐沙灣 的Minivan時,我也不知道其實這條路也是險惡的,道路的蹣跚曲折是可見的,有些故事卻是我到了 萬象 ,才聽久居當地的 中國 小伙伴說起的。
川壙 高原位於 老撾 東北 與 越南 的接壤處,由於地理的原因,歷史上一直是塊“三不管”區域,曾在很長時間內獨立於中老越三國的管轄之外,成為少數民族( 普安 族和苗族)躲避戰亂、散兵土匪嘯聚山林的極佳所在。


豐沙灣 是 川壙 的省會,但也只有兩條主要街道。出了那個集合各種功能於一身的 川壙 中心市場(長途汽車總站、手機數碼電器商城、購物中心、蔬菜批發交易市場、游樂場、高爾夫球場、足球場、 卡拉 ok歌廳……),7號公路主街道兩邊也只有幾家旅館、飯店和每天只營業幾個小時的小型超市。偶遇的,只有幾個歐美的游客,或許出於安全和道路便利的考量,大多數旅行者基本都會繞過這裡,直接到 萬榮 或 萬象 ,而這幾位游客,也都上了當地旅行社的包車。


我的石缸平原一日游是搭一輛當地小朋友開的Minivan完成的,走過 豐沙灣 的鄉間小道,車裡放著粵語版的《喜歡你》,一路飛揚的不是塵土,是滿心歡愉。
其實,這裡既不是高原,也不是平原。 川壙 地區的海拔不過一、兩千米,雖然比起位於 湄公河 谷的 萬象 和 琅勃拉邦 要高出許多,但對於base 雲南 的我來說,簡直就不算什麼了。而所謂平原,也遠不夠平坦,不過是無數丘陵一樣的小山包之間、點綴著一片片相對平緩的荒地。



